朱丹:各位家長朋友們大家晚上好!歡迎於晶老師來到我們的直播間,首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於晶老師。於晶老師是原遼寧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中國團體沙盤技術的創始人。婚姻與家庭關係專家、教育專家。於晶老師同是中國心理學會、中國心理衛生協會雙協會認證督導師。
於:主持人好!各位家長朋友們好!很高興能夠跟大家分享科學教育理念及一些成功的案例。希望通過今天的分享能夠讓家長更了解我們的孩子,現在的神獸。
#親子溝通#
一、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主持人:於老師,作為家長,可能更多的是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習慣,有的時候被孩子的學習壓著,家長也十分焦慮。就以學習的事情為例吧,很多家長也學過類似正面管教啊、不能訓斥孩子的理論知識,我相信大部分家長也是接受這樣的觀點,畢竟訓斥孩子之後,我們也很心疼,有種無奈的感覺。但是孩子有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了,就是不聽話,耐下心來說一遍不聽,說兩遍不聽,非得等到家長發火才動起來,這是為什麼呢。
於:首先應該肯定的是各位家長對於孩子的關心和關懷。現在父母再加上雙方的老人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想想一個小小孩子承受了多大的壓力,而他們自身的可以控制的資源又是非常有限的,只能通過反對家長提的要求還主張自己的權利。另外,孩子有時候通過說不,來建立對於邊界的認識。看看家長在多大的範圍當中能夠保護自己。
孩子有孩子的節奏,他前面的事情沒有做完,家長生生地打斷讓他去做另一件事情,哪怕是寫作業,你說誰正確呢?
二、老子對也是對、錯也是對的觀念
主持人:聽了於老師的分析,我大概理解了孩子為什麼有的時候不聽話了,可是,孩子有些正確的觀念還沒有樹立起來,我們作為家長的有責任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這個時候問題又來了,通俗點說,家長吃過的鹽都比孩子吃過的飯多,經驗豐富,用我們的觀念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避免孩子走彎路,這也是對孩子愛的一種表現,家長有什麼錯呢?
於:這當然也是不行的。首先孩子是獨立的個體,與父母不是一種人,更不是一個人。父母成長的世界與現在孩子成長的世界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是經驗的社會,現在是只要你想知道,甚至於學齡前兒童,對著百度說小度小度,他什麼都知道了。父母已經不可能用你的經驗讓他信服了。
三、解碼孩子的語言
主持人:現在的家長還是很願意學習的,也儘自己的可能花時間花精力去陪孩子,只是我們很多時候不知道孩子想要什麼,我們需要怎麼去解碼孩子語言背後的信息呢?
於:孩子首先要的是愛,不帶條件的愛。不帶你怎麼怎麼樣,我就怎麼怎麼樣的愛。那不是愛,那是交換和利用孩子對於家長的愛和依附。孩子對於家長的愛是無條件的,想想小的時候孩子的對你的期待,不管對孩子發了什麼脾氣,孩子總是能夠原諒父母,那才是無條件的愛。在這一點上,孩子是我們的老師。
第二 ,要尊重孩子,尊重他的節奏,尊重他的喜好,尊重他慢慢的一件事一件事的做完。他們就是小啊,哪怕15歲,比起家長35歲45歲,是不是小很多很多,不能因為他的你的孩子,就貶低他付出的努力,這一點家長要注意。現在的孩子的自我意識比30年前的人高多了,他們會不斷地通過小事確認自己的價值感。
所以,家長要用真誠和欣賞的心態和孩子交流。不是盲目的表揚你真聰明,你太棒了,你是要看到孩子在一件事上付出的努力。仔細觀察,你就會看到孩子自己為成長做的努力,也會油然而生對於生他養他的幸福感。
四、結語
主持人:感謝於老師今天的分享,看來在家庭教育當中,僅僅一個溝通的問題就非常值得耐心的學習,家長可以說是一門職業,我們在工作當中,對於工作崗位的理解、認同、鑽研能夠成就我們的事業,作為家長,同樣需要加強對家長角色的理解、認同和鑽研,才能成就孩子的未來,那麼我們家長還有需要學習的呢?
於:主持人說得非常有道理,把家長是職業這一比如非常的恰當,有人說過,沒成為家長之前學習教育,才是學習,成為家長之後再學習教育,其實是在補課,我們眼中很多孩子身上所謂的毛病,大部分都是因為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作為家長的能力不足,而給孩子養成了所謂的毛病,孩子是我們的鏡子。
主持人:再次感謝於老師的分享,通過今天的聊天,不知道在收看直播的家長朋友們的感受如何,同樣作為母親的我,想重新定義一下家長的態度和立場,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我想是事業上的成就所不能比的,希望還有機會跟於老師聊聊關於家庭教育的其他話題,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今天的討論就到這,感謝各位家長朋友們的觀看,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