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院不敢住、保姆成殺手、子女靠不住,誰來養老?

2020-12-14 騰訊網

01

養老問題日益凸顯

近期,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顯示,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到總人口的14%,正式進入老齡社會。這一過程僅用了約22年,速度快於最早進入老齡社會的法國和瑞典,這兩國分別用了115年和85年演變成老齡社會。

養老問題的嚴峻性已經引發高層關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曾多次提到對養老產業的建設要求,各級政府持續出臺養老產業的利好政策,為行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將應對人口老齡化擺到更重要位置,並指出:未來一方面將釋放健康、養老產業的增長潛力,另一方面通過積極應對老齡化,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和諧穩定。

對於老百姓而言,養老是個繞不過去的話題,這也折射在熱播影視劇裡。

電視劇《老有所依》講述了三個家庭子女與晚年父母生活的日常生活,其中老人被保姆虐待、被騙買保養品等情節就是來源於生活;近期騰訊視頻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獲得廣大觀眾的熱捧,其中,江奶奶和宋爺爺的故事讓人難忘,大家不僅被兩位老人的夕陽愛情深深感動,更為他們的白眼狼外甥和外甥媳婦遲遲不肯籤字賣房,導致宋爺爺沒錢治病而離世而悲憤;真實的世界可能更殘酷,近日,多起「以房養老」騙局被偵破,老人的房子被詐騙者賣掉,房款揮霍一空。種種事件無一不反映了養老生活扎心的一面。

02

養老變遷、痛點

實際上,無論是在真實的百姓生活中,還是在社會宣傳層面,養老問題都在隨著時代而發生變化:

在養老觀念上,從養兒防老,到「計劃生育好,國家來養老」,再到養老不能全靠政府,養老觀念不斷變遷。

在百姓生活中,從拼了命也要生男娃,到投資理財、高額保險儲蓄養老金,再到以房養老、高級養老院生意火爆,人們的養老方式也在不斷調整。

西方養老院的美好生活曾讓中國老人及其子女改變「養老就要靠子女的」觀念,甚至很多中產階級也開始憧憬著高級養老院的晚年生活。

然而,現實卻往往讓人大跌眼鏡。就在幾天前,湖南老人院有93歲老翁被虐待事件見諸報端;6月7日日本媒體報導,某養老院有22名職工涉嫌虐打老人。

在此次疫情中,養老院更是成為悲劇之地,《紐約時報》資料庫數據顯示,截至6月26日,在至少24個州當中,超半數死亡病例均來自養老院。

其中,新罕布夏州養老院死亡病例佔該州死亡病例的比重最高,達到80%;羅得島州和明尼蘇達州均佔比77%,康乃狄克州佔比73%。

養老院成為重災區,這樣的悲慘狀況讓人們在選擇養老院時不得不再三掂量。

居家養老是目前很多家庭採取的模式,然而,保姆虐待老人事件不僅僅出現在影視劇《老有所依》中。75歲痴呆老人遭保姆虐待,揪頭髮、打耳光,5分鐘內推搡13次;瀋陽80歲中風老人遭保姆揪耳朵、打屁股、打耳光......更甚者,保姆殺老人的案例也時有發生:5月2號,江蘇溧陽發生保姆殺害老人事件,保姆剛來工作8天且平常看上去帶老人非常好;2013年廣州發生保姆通過AMY毒藥等謀害九位老人的惡性事件。

靠子女養老是中國人的傳統觀念和方式,然而,隨著現代生活的發展,這條路也越走越窄。生活觀念不同、婆媳矛盾、教育理念差異、生活習俗迥異等問題讓親情甚至成為包袱。

比如,電視劇《老有所依》中,方奶奶閒得無聊就認為三女兒家的保姆偷東西,懷疑女婿有問題,對外孫亂管教,結果鬧得家裡雞飛狗跳。

現實生活中的婆媳大戰,更是普遍的存在,從暗戰到大打出手,嚴重影響家庭和諧。知乎裡關於婆媳大戰的內容長期霸佔前位,參與討論的人群各異、男女參與度都很高,可見影響之廣泛。這也許是又一個無論貧窮富貴、身份、地位都會面臨的社會問題。

03

養老模式

他山之石或可攻玉,儘管西方國家的養老院成為疫情的重災區,但不可否認,由於西方國家走在前面,其在養老模式的探索上仍提供了借鑑:

從養老制度來看,基本上主要有三部分組成:政府+企業+個人補充

瑞士模式

瑞士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在由國家、企業和個人共同分擔、互為補充。

國家作為第一支柱,提供「養老、遺屬和傷殘保險」的強制性保險,主要保證退休老人、遺屬和殘疾人的基本生活費用。

企業提供的「職業養老保險」是第二支柱,這兩個支柱加在一起,可提供的養老金總和可達到職工退休前薪水的60%左右,這確保老人可以保持較高的生活水平。

第三支柱是各種形式的個人養老保險,是以自願形式作為第一第二支柱的補充,政府也會出臺相關的優惠政策作為鼓勵。

德國模式

德國的養老保險制度有法定養老保險、企業養老保險和私人養老保險三部分,比例分別是70%、20%和10%。不同的是,法定養老保險的覆蓋面相對比較寬泛,除了正常的養老金外,還包括職業康復待遇、職業能力或就業能力喪失養老金等。

企業養老保險也採取的是「直接支付原則」,即職工在工作期間積攢了多少企業養老保險,退休後就會直接得到相應數額的養老金。

從養老模式上來看,不同地區有不同創新

新加坡模式

新加坡的養老模式分為居家養老、日託養老與機構養老。比較有特色的模式是政府提供的免費養老模式:樂齡公寓+臨終護理。

新加坡建屋發展局推出「樂齡公寓」計劃,老人可以購買樂齡公寓,讓老人有著家一般溫馨的感覺,而且每個樂齡公寓的二層都設有鄰裡聯繫站,老人們可在這裡參加活動、結交朋友。建屋發展局通常會有人性化的考量,將老人分配至距離子女最近的樂齡公寓。因此,很多老人會賣掉持有的大房子套現,一部分錢用來購買樂齡公寓,另一部分作為養老金之外的補充資金。樂齡公寓的產權比一般組屋短,一般為30年,之後可適當延長,但不能轉售。

免費臨終關懷

新加坡提供完全免費的臨終關懷服務,不論患者年齡、種族、經濟狀況甚至國籍,只要被醫生定性為末期病人,壽命少於1年,均可到慈懷護理度過餘生。

荷蘭模式

荷蘭比較突出的就是漢斯·貝克教授打造的「生命公寓」。它是由企業運營,擁有養老項目的運營權,政府只在必要時提供指導而已。2012年國際養老權威測評機構將其評為世界上最好的養老模式。

荷蘭生命公寓裡的老人有三類:完全不能自理類、半自理類、自理生活類。不同類型的老人,護理人員要求的素質不同,配比的人數也不同。

荷蘭生命公寓有四大核心價值理念:

推崇「Yes文化」,最大限度滿足老人們的要求,只要老人們提出的要求對他們自己的健康不構成妨礙,公寓工作人員都會欣然說「Yes」。

「自理自主」的主人翁理念,在公寓內部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老人們量力而行地自理自主生活,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打造「私人訂製」的設施和環境,公寓內所有設施根據老人們的身體、心理特點來製作,並且可以根據老人的生活習慣和喜好改造環境。

培養「公寓大家庭」意識。生命公寓周圍都會有社區或對社區內的建築進行改造,且對社區居民開放,雙方可以自由進出公寓和社區,享受公寓和社區內方便的基礎設施和公共環境,還可以一起會面、交談、散步、聚會等,這可以增強老人們的融入感。

日本模式

日本政府在每個城市都建立了「老年人才中心」,為老年人尋找兼職或臨時性工作,並負責處理他們的工資、保險等事務。

日本《2019年版老齡社會白皮書》顯示,截至2018年10月1日,日本國內65歲以上老年人總數達3558萬,佔總人口的28.1%。但看護人員與需要被看護的比例卻嚴重失衡,日本厚生勞動省《看護保險事業狀況報告》指出,截至2019年12月,日本需要看護的總人數約為669.9萬人,預計到2040年將達到988萬人。

然而,根據厚生勞動省推算,2020年日本看護人員的缺口約為26萬人,預計到2025年,這一數字將增至55萬人。為此,日本有個比較突出的舉措。日本很多養老機構會鼓勵僱傭老年看護人員。比如,有新聞報導,在茨城縣一家擁有大約30名員工的養老機構看護人員中,55—65歲的人員有10人左右,65歲以上有8人,70歲以上有4人,年齡最高者為84歲。

04

中國養老趨勢

回頭看中國。

就中國養老保險制度而言,除了雙軌制或許有所突破,其他方面變化不會太大。

就養老模式而言,可能會有突破。本來高級養老院會成為新的關注點或選項,但是疫情中西方國家養老院的一系列慘劇或許會改變人們的養老計劃。

未來,中國的養老模式有以下幾個趨勢:

1、中國未來量大面廣的不是養老院,而是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依託、企業專業化服務三方聯動的「居家養老」模式。

杭州西湖區的家庭養老床位就是一個典範。家庭養老床位配備了視頻監控,智能床墊、煙感報警器等設備,通過全方位視頻畫面及上傳後臺的數據,可以更好地監測老年人身體機能,並不斷更新健康檔案,根據老年人身體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服務計劃。家庭養老床位還有相關的「四服務」:平臺信息類服務、生活照料類服務、醫療類服務和長期照護類服務。

此外,老人的相關信息及應急處置情況還可通過App發給老人子女,如果老人發生緊急情況,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聯繫其子女;倘若子女無法趕到老人家中,24小時呼叫中心將會撥打110或120,並在15分鐘之內,趕到老人家中,協助老人解決緊急情況。

老年食堂、鎮街級養老服務綜合體、金牌助老員隊伍,和居家養老15分鐘生活圈等一些列有溫度的養老社區服務也都已經走進了部分社區。

2、「姨娘」化公司。

由於保姆毆打老人、虐待老人的事件率有發生,這讓居家養老的老人及其子女們很頭疼。於是,作為一種高端化的養老模式,上個世紀那種「姨娘」,(即家庭裡長期服務的保姆,與主人關係很好、也很忠心,像一家人一樣),成為新型的需求。

未來,「姨娘」化公司或可滿足這種需求,即在服務端建立一種類似的長工式保姆僱傭服務關係,與家政公司形成勞務派遣關係的同時,與僱主訂立契約或協議。

3、養老模式本就是一個動態過程,不可能由某種單一模式主導。

未來養老將會有更多形式和參與方。養老+醫療+金融、各種養老式理財、以房養老、同居養老、互助養老、「大養老+小醫療」、「大醫療+小養老」、「大醫療+小康復」、「大養老+小醫療+醫療服務綠色通道」等形式都將成為人們的選項。

或許將來老有所依將不會像今天這樣讓人如此糾結。

(來源:澎湃新聞)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保姆一月毆打85歲老人十餘次,為啥不送養老院而選擇僱傭保姆?
    因為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名聲可能會不太好,顯得沒有照顧老人,而且合格的養老院的費用比較高,僱傭一個保姆在家照顧老人的話,費用可能還相對比較低一下。而且保姆一般都是一對一照顧,可以把老人照顧得好一些。但是一次劉大爺的孫女在翻看家裡的監控錄像時候發現,原來保姆多次毆打自己的爺爺,還導致了爺爺受傷……於是家人報警,而保姆也因故意傷害而被提起公訴……其實,現在很多老人的養老問題都成為了子女的心頭病:想要自己在家照顧老人,經濟條件不允許,要努力賺錢養家啊。想把老人送去養老院,街坊鄰居可能會說閒話,說子女不孝順,自己過得好好的,老人都不照顧送去養老院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 新型養老是大趨勢,不去養老院不拖累孩子,獨生子女可以鬆口氣
    很多老人都喜歡這種方式,他們年齡大了不願去養老院,更願意住在自己的家裡,白天在養老社區,晚上回家居住。另外養老社區配備護理專員,小病小災的也不用來回去醫院麻煩,在家門口就可以解決,環境好、條件好、服務好。原來的時候,有個小感冒,也不知道啥情況,就來回去醫院排隊等候,浪費時間不說,自己也很累,折騰得要命,現在在家門口,就可以解決了,多好。
  • 越來越多老人選擇「新型養老」:既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
    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裡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
  • 新型養老觀:75歲老人不去養老院、不和子女住,彼此都省心
    很多人都認為,人一旦老了要麼就是和子女住,要麼就是去養老院。 可是如果是和子女住久了,彼此之間難免就會產生很多的摩擦和矛盾;去了養老院之後,又總覺得是沒面子的。其實,養老的方式其實不只就這兩種。 現在有很多老年人開創了不少新潮的養老方式。
  • 無兒無女的保姆,在僱主家工作16年後,僱主女兒要給她養老送終
    現在很多子女都去外地打工,沒辦法在老家守著父母,父母如果只剩一個了的話,那要麼就去養老院;要麼請保姆;要麼找個老伴,否則也沒其他更好的養老辦法了。去養老院,雖說可以得到幫助和照顧,但到底是沒有家的感覺了,所以有的老人會不願意去。而找老伴的話,半路夫妻本來就難,老年人再婚就更難了。
  • 「存錢給自己養老」,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
    但對老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所恐懼,甚至提前計劃起養老生活。其中,就有一種「存錢養老」,指的是自己存錢給自己養老,完全不靠子女,甚至演變為對子女的孩子不管不顧。這樣子的想法下,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呢?那麼,就有個老人這麼做,但結局真是讓人意外,真實又殘酷。
  • 面對獨生子女的家庭養老問題,我有一種五味雜陳的感覺
    它說的是,在去年11月末,關於揚州子女辭退保姆,而保姆照顧的是子女99歲的老父親曹先生。網友也熱議得沸沸揚揚。各種聲音傳出,有的說對,因為是得防著保姆;有的認為父親那麼大歲數了,這麼個事還不能做主嗎;子女照顧不周啊。而我也想談談自己的親身經歷。現在是2021年,70後的父母,大都也已經70多歲了。而70後在給上輩養老的問題,已經出現了各種力不從心的感覺。
  • 7080後老了要不要去養老院?網友:去不去,還真不是自己說的算
    在城市裡的老人不管怎麼說還有養老金,只要不生什麼大病,養老金足以他們正常的日常開銷,有時還可以貼補一些子女的家庭壓力。現在的職場已經不是7080的天下了,可為了生存,不得不壓低自己,曾經的風光都成了過去,只要不與時俱進,不積極進取,這個年齡就是尬尷的存在。
  • 他退休工資8千想找老伴,保姆:工資再高,我也寧願做一個保姆
    都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人老了最怕的就是孤獨,如果身邊連一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那麼晚年生活會非常孤獨。但是,在生活中有很多離異或者喪偶的女性們,她們就不願意找老伴了,寧願自己去給別人當保姆,也不願意找個人一起過晚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退休老人的自述:晚年只想自己一個人過,這些養老方式我不接受
    導語:都說養兒防老,人這一輩子忙忙碌碌養育子女就為了到了晚年子女能給自己養老,但是到了晚年子女的養老方式老人真的可以接受嗎?子女成家之後對於自己的父母就很少有時間去顧及被忽略的老人晚年過得很苦。每天伺候他們我已經累了,如果我再跟那個老頭在一起,他又跟他的子女住在一起我肯定會變成他們家的免費保姆,所以我不會那麼傻,去別人家給別人當免費保姆,我自己一個人的生活也過得很舒服。年輕的時候我照顧子女還要照顧孫子,現在好不容易他們都不需要我來照顧了,我自己一個人的生活還沒過夠。
  • 養老方式優劣大分析,老有所依,最重要的是什麼?
    2017年是我國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實施的第二年,但與2016年相比,我國的人口出生率不升反降。到2018年,我國的出生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仍在下降。不得不承認,中國正在慢慢的步入老齡化社會,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更是提前於普通水平。
  • 我大伯死後,兩個堂哥不給大伯母養老,大伯母一怒之下住進養老院
    這件事,我和我老公一開始都不知道,婆婆辛辛苦苦幫我們帶大了孩子,我們早就開始規劃給她養老了,可我們怎麼也沒想到,婆婆竟然偷偷瞞著我們去聯繫養老院了。一直到養老院的人上門了,我和我老公才知道。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之後,我和我老公自然都拒絕讓婆婆住養老院。可是我婆婆的態度很堅定,「我已經決定了,你們就不要再說了。
  • 年近八旬遽然發現:去住養老院已成我唯一的出路
    一位79歲讀者講述自己的真實養老選擇——年近八旬遽然發現:去住養老院已成我唯一的出路。知天命那年,老伴去世。我沒有再婚,從此孤單一人。好在唯一的兒子已經成人,看著他成家立業,我像終於完成生命交給我的作業一樣,鬆了一口氣。
  • 子女把99歲老人的保姆辭退,老人:我從來沒有感受到如此孤獨
    之前,跟老伴一起住,還有一個保姆照顧。因為有比較高的退休金,還有完善醫保,福利房,生活過得還很不錯。可是老來無依,老伴不久前去世了。這時候,孩子們把保姆給辭掉了。一次為了不讓子女再煩,所以給他請了一個保姆。可是這回問題更大了,兩個人鬧起了結婚。不僅如此,還要把之前夫妻倆的房子賣了。這件事讓所有孩子非常生氣,女兒精於人世俗情,用計,很快探知保姆實質就是奔著錢去的,老人很快認清真相,保姆就給辭退了。
  • 倔強老人不去養老院,突然改變主意,難道養老院真的不好嗎?
    可是,哪不知,前年查出了他老伴得了癌症,雖然做手術割除了,但是醫生建議不要大喜大怒,太操勞,而周阿姨因為帕金森,做事情不太利索。沒辦法,女兒和女婿,只能常常過來幫周阿姨料理家務。可工作又忙,孩子又大了,十分操勞。半年下來,正常人身體都吃不消。後來女兒女婿和父母坐下來合計,要不請個保姆?
  • 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我一生沒這麼孤獨過,很心酸
    和老伴年紀大後,就用自己的錢請了保姆,先後請過六七個保姆,兩人都不滿意,直到兩年前找到這個保姆,期間這位老人還主動給保姆漲工資,希望自己走後,保姆能好好照顧自己老伴。可是今天三月份的時候,老人的老伴逝世,老人好不容易走出悲傷,大兒子卻把保姆辭了,老人想把保姆再請回來遭到兒女反對。
  • 現在的養老院和印象中已經不一樣,住進去好處多得你想不到!
    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不斷加劇,老齡人口不斷增加,如何渡過晚年、選擇適合自己的養老方式,成為中老年和他們子女們最為關注的話題。之前住養老院是不得已,現在卻成為首選。-2-與子女的關係更加溫馨父母和兒女的生活習慣不同,居住在一起的話難免經常產生各種問題,婆媳關係也會惡化。所以父母住進養老院,與兒女保持一定距離,讓距離產生美、產生思念之情,經常互相看完、溝通,會使三代的感情更加溫馨。
  • 評「99歲老人哭訴被子女強辭保姆」:四兒兩女,就不能自己照顧
    有些老年人即使有很多子女,但養老仍然會成為一個大問題。對於養育子女的問題,我只說了一句:「那就是用一顆感恩的心善待父母的晚年,這是我們做兒女的本分,苦一點累一點,但也抵得上自己的良心。」千萬不要讓父母太過傷心,如果是的話,你就是孩子的失職。對人可有戒心,真要是不放心,就自己上手照顧,切莫做任何事,不管老人怎麼想。」
  • 養老院裡的「小家長」和「老夥伴」|記錄
    幸福園護理院是一家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127張養老床位分置於單人間、雙人間、三人間中,而走道的另一邊則是一字排開的醫務室、治療室、護士站、康復活動室……這個被住宅樓四面「圍」住的地方,曾是一間菜場,如今藉助它獨特的地理位置,成了服務周邊居民的「嵌入式」養老院,方便家屬隨時來訪。
  • 沒有子女養老的他們真的幸福嗎
    距離第一批丁克也已經過去三四十年了,當初選擇丁克的夫妻多已經步入養老階段,時過境遷,他們過得如何呢?沒有子女養老的他們真的幸福嗎?張大爺:今年和老伴都退休了,想要找個養老院過點清閒日子,但好多養老院都說要送養人,沒想到現在養個老都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