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養老觀:75歲老人不去養老院、不和子女住,彼此都省心

2020-12-27 騰訊網

很多人都認為,人一旦老了要麼就是和子女住,要麼就是去養老院。

可是如果是和子女住久了,彼此之間難免就會產生很多的摩擦和矛盾;去了養老院之後,又總覺得是沒面子的。其實,養老的方式其實不只就這兩種。

現在有很多老年人開創了不少新潮的養老方式。

他們和一群相識或相投的同齡人一起,一邊養老也一邊享受生活,這樣不僅能夠過得豐富多彩,而且也快樂自在,而且還能在最大限度上不給子女們帶來麻煩。

「新型養老」方式正悄然興起

很多的老年人兒女不在身邊,但是又不想去養老院的時候,老人們該怎麼辦呢?

其實在新潮養老觀念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都開創了不少新潮的養老方式,遠遠不止就只有一兩種。

你可以不和自己的子女一起生活,也不需要住養老院,只需要和一群相識或者相投的同齡人養老享受生活,這樣不僅能夠過得豐富多彩,快樂自在,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晚年能夠讓老人有自尊。

首先新式的養老方式可以培養一種愛好:讓自己的當一個有趣的老人,這樣才能活得越來越年輕。可能大部分老年人經濟條件不是那麼的優越,需要幫助照顧孫子。

既然沒有機會做一個有錢的老人,那就讓自己做一個有趣的老人吧!

有研究表明:人們只要培養一種興趣愛好,就能夠促進你的大腦運轉,還能延緩智力衰退,增強相互之間交流,還可以提升幸福感。

有時間和老友相約一起喝茶下棋,或是看書作詩,這樣也就可以修身養性;或者和自己的閨蜜約著一起去學習舞蹈或是瑜伽,這樣既可以鍛鍊身體,還可以豐富自己的生活。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愛好,只要是你自己喜歡的,就是無傷大雅的,所以好好地去研究發展,時間久了,就會發現自己的日子就會越過越有味的,人也會變得越來越年輕。

除此之外,還可以開房車出去旅遊,這樣可以走遍全中國,邊玩邊養老。

在國內,其實有不少的老人加入到開房車旅遊的隊伍中。

有的是租車,有的是將自己家的小麵包車改裝成「房車」。不管是哪種車,也都阻擋不了他們旅遊中的快樂。

他們可以一邊旅行一邊露營,把自己以前很想去的地方都走個遍。可以去看高大巍峨的雪山,也可以去看靈動秀美的湖泊,還可以去看看曾經上山下鄉的地方。

在這一路上,一車為家。

累了就躺在柔軟的床上看著電視,或是欣賞外面的碧海藍天,當餓了的時候就給自己做一頓簡單的晚餐,也可以在一個淋浴中衝去一整天的疲勞,這也是頗有樂趣的。

旅居養老:看看風景,嘗嘗各地的美食,結交各種各樣的朋友。如果你覺得開車旅遊費用高或是不安全,不妨試試旅居養老。

和伴侶或是好友們挑一座風景美,或是氣候宜人的城市停下來看看風景,或是嘗嘗美食,也許需要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的時間,這樣還能結交到許多的好朋友。如果越來越多的老人能夠結伴一起坐車、住宿或是爬山,那一定是其樂融融的景象。

抱團養老:可以和老友們共同消磨時間,由於孩子們都在外地求學或是忙於自己的工作,在偌大的房子中顯得自己孤零零的,這時就不如和志趣相投的老友們一起開啟抱團同居的生活。

可以在早晨一起鍛鍊或是吃飯;在上午可以一起看書和聊天;中午的時候一起吃飯或是看電視;在下午的時候一起打麻將和喝茶;而晚上可以一起吃飯散步。

其實人老了,可以跟有共同記憶的老友們一起消磨時間,其實放鬆自己,不做任何事情,這本身就是一種快樂,是很有意義的。

除了上述提到的幾種方式,還可以選擇回歸田園的生活。

讓自己換一種生活方式,享受勞作中的樂趣。在退休之後,儘量避開擁擠或是遠離喧囂,讓自己從城市搬到農村,呼吸最新鮮的空氣,學著種一塊地,養一隻狗。

在這裡感受池塘清澈、花香滿院,這也是一種非常新潮的養老模式。

房前種花,屋後種菜,養養小動物,呼吸一些清新的空氣。人生之樂就是如此簡單。讓自己換一種生活方式,去安靜的享受勞作的樂趣,老年生活就會變得多姿多彩了。

誰說人一旦老了就要在自己的家中好好地呆著,選擇逃離城市讓自己回歸田園,改裝一下自己房子,去嘗試年輕們熱衷的玩意,這也是一種樂趣所在。

美國耶魯大學的教授們研究發現,去嘗試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是可以幫助老人增壽7.5年的。所以,現在的新老人們,是可以選擇這樣的過法,讓自己為自己好好地活一把,活得更加的精彩、有味道!

- The End -

作者 | 湯靡達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Collins, N. L., &Miller, L. C. (1994). Self-disclosure and liking: a meta-analytic review.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16(3), 457

相關焦點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這時,有人質疑老人的子女去哪兒了。原來在11月28日,家住昆明一小區的住戶發現樓上不斷滲水,上樓敲門多次無人應答後報警求助,民警到達現場後多次敲門無人應答,在採取緊急措施開門後發現老人已經躺倒在廚房。廚房水龍頭沒關上,水還在流,但老人已經沒了生命體徵。
  • 越來越多老人選擇「新型養老」:既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
    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
  • 養老院不敢住、保姆成殺手、子女靠不住,誰來養老?
    在百姓生活中,從拼了命也要生男娃,到投資理財、高額保險儲蓄養老金,再到以房養老、高級養老院生意火爆,人們的養老方式也在不斷調整。 西方養老院的美好生活曾讓中國老人及其子女改變「養老就要靠子女的」觀念,甚至很多中產階級也開始憧憬著高級養老院的晚年生活。 然而,現實卻往往讓人大跌眼鏡。
  • 瀏陽七旬老人住養老院大半年,子女從未探望,無奈拉二胡排遣孤獨
    現實生活中很多子女忙於工作無法照顧老人只能把他們送到養老院。近日,據報導,瀏陽一七旬老人住敬老院大半年,二胡相伴不見子女探望。視頻中可以看到瀏陽市荷花街道敬老院老人曾某拉二胡消遣時光,他說院裡朋友都喜歡到這兒坐聽二胡,熱鬧一點,沒那麼孤單清淨。
  • 兒女雙全卻住進養老院,7旬老人無人養老,原因現實又無奈
    文 | 小微爸爸育兒課堂(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父母養育子女長大成人,漸漸老去,缺失了勞動能力,身體也是漸漸不行,這時候就需要子女們反哺,照顧年邁的父母,這是傳統,是責任和義務。
  • 現在的養老院和印象中已經不一樣,住進去好處多得你想不到!
    現在的養老機構,無論從醫護人員、適老化設施、餐飲衛生等條件和過去的養老院有天壤之別。大家印象中的養老院去了之後老人的遭遇非常的慘,吃的不好、護理的不好、老人自殺等等負面消息頻出。然而隨著眾多民營企業的進入,養老機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養老機構成了老人安詳晚年的地方。在這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新型養老機構的優點。
  • 「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
    昨天,收到一位大媽留言,她說自己今年60歲了,是一位退休職工,每月有4000多塊錢的退休金。因為有一兒一女,她退休後又直接「上崗」,輪流去給兒子女兒帶娃。但是,不管去哪家帶娃,她都不開心。看國外的父母,都是把子女養到18歲就掃地出門。所以,付出感太強的父母,容易把年輕人慣得太懶。就像現在很多老人帶娃,出錢出力,結果子女不懂感恩,還各種嫌棄。所以,作為父母,體諒年輕人工作忙和累可以,也要讓年輕人看到你的忙和累。帶孩子、做家務也不是輕鬆的活兒,而且相對於年輕人,老人體力也不行,更需要體諒。所以,家裡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要捨得使喚年輕人。
  • 「求你放我條活路」,獨生女下跪求父親住進養老院,老人含淚答應
    絕大多數老人年邁之後都會依靠子女養老,如果是獨生子女家庭的話,孩子往往苦不堪言。小敏是家中獨子,從小享盡了父母的關愛,對比二胎家庭,她的童年時光顯然更幸福。可在父母老去之後,她才意識到獨生子女的悲哀。可過了兩個月,這位獨生子女下跪求父親住進養老院:"爸,求你放我條活路,我真的受不了了"。因為疾病的關係,老人無法自理,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女兒幫忙,老人知道女兒也很辛苦,只能含淚答應。我國已經進入了老齡化非常嚴重的時候,而傳統的養老方式一般是以下這兩種。
  • 「老伴一去,子女們都嫌棄我」60歲老人的遭遇讓人心酸又無奈
    文|秘籍君經常聽身邊一些老人感慨:人老了不可怕,老而無用才可怕。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鄰居劉阿姨,今年60歲了,前段時間老伴突發疾病去世了。自從老伴走後,她天天無精打採,坐著發呆。而一兒一女都成家了,平時工作都很忙,根本沒空來看她。後來,劉阿姨挨個兒打電話,讓子女回家看她。兒子說太忙來不了,女兒來了,嫌她天天不收拾家裡,穿衣打扮也不講究,甚至還說她「作」,一點都不體諒子女上班辛苦。而兒子,擔心一直不看望媽媽不合適,就把她接過去同住。結果去了沒一周,兒子兒媳就發火了,說她天天就知道坐著等吃飯,不做家務也不帶娃,連個生活費都不出。
  • 你如何看待養老院老人的「夕陽戀」?
    一般進養老院的老人都是失去老伴的單身老人,在養老院產生感情應是很正常的事。常年孤獨寂寞終於可以傾訴,心理壓力相對減少,日子也過得輕鬆舒服。我們做子女的不要幹預老人的晚年情感生活。只要他(她)們雙方願意,在一起過得快樂開心就好。必經他(她)們是生命的倒計時。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大多數老人不願意跟子女住,選擇了養老院。
  • 保姆一月毆打85歲老人十餘次,為啥不送養老院而選擇僱傭保姆?
    因為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名聲可能會不太好,顯得沒有照顧老人,而且合格的養老院的費用比較高,僱傭一個保姆在家照顧老人的話,費用可能還相對比較低一下。而且保姆一般都是一對一照顧,可以把老人照顧得好一些。但是一次劉大爺的孫女在翻看家裡的監控錄像時候發現,原來保姆多次毆打自己的爺爺,還導致了爺爺受傷……於是家人報警,而保姆也因故意傷害而被提起公訴……其實,現在很多老人的養老問題都成為了子女的心頭病:想要自己在家照顧老人,經濟條件不允許,要努力賺錢養家啊。想把老人送去養老院,街坊鄰居可能會說閒話,說子女不孝順,自己過得好好的,老人都不照顧送去養老院孤苦伶仃無依無靠。
  • 7080後老了要不要去養老院?網友:去不去,還真不是自己說的算
    我想說其實一點都不早!我們可以先看以下的一些數據。2050年,中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預計超過4億,接近總人口比重的1/3,屆時,大約10%的家庭中至少有一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受家庭小型化的影響,獨居老人的數量預計將從2010年的1754萬快速上升至2050年的5310萬。
  • 孩子我帶、家務我做、家用我出,還要低三下四看子女臉色
    最近網上有一位大媽留言,她說自己今年60歲了,是一位退休職工,每月有4000多塊錢的退休金。因為有一兒一女,她退休後又直接「上崗」,輪流去給兒子女兒帶娃。但是,不管去哪家帶娃,她都不開心。李阿姨一個人既要管孩子,又要忙家務,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外孫晚上跟著她睡,經常是剛睡著就被孩子鬧醒,晚上也不敢睡得太沉。兩三個月下來李阿姨瘦了十多斤,岑岑帶著媽媽去醫院多次檢查後,醫生診斷為中度抑鬱。
  • 新型養老是大趨勢,不去養老院不拖累孩子,獨生子女可以鬆口氣
    但跟原來不同的是,現如今獨生子女較多,兩個年輕人可能就要面臨四個、六個或更多個老人。同時,他們還要養家餬口、養育子女等等,壓力確實比原來大了很多。如果趕上兩個老人不舒服,那兩個年輕人肯定是忙不過來的,心力交瘁也無能為力,這就是不得不面對的嚴峻情況。
  • 子女的聚少離多和不理解,造就了多少現實版的蘇大強老人?
    最近,杭州的周大爺因為「要賣掉房子和55歲的保姆結婚」的事情和子女鬧得不可開交,被網友戲稱為現實版的「蘇大強」,而該事件也如電視劇《都挺好》中的劇情一樣,保姆被揭穿騙局,周大爺與子女和好如初。在探討這件事之前,阿柒先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阿柒的鄰居家住著一個老奶奶,老人的子女都出了遠門,雖然每個月子女都會託人帶錢回來,但我從來沒看到老人面對這些錢笑過,老人唯一開心的事就是看著村裡的孩子在玩耍,快過年了盼望子女們都能回來,後來子女想著老人一個人不能照顧自己,於是和老人商量把她送去養老院,老人點點頭什麼都沒說,過了一個多星期,老人過世了
  • 被義大利養老院放棄的老人們-虎嗅網
    義大利老齡化嚴重,療養院在住人口眾多,疫情期間老人院內集體感染以及大批老人死亡的慘劇頻出,甚至已經被當地媒體形容為對老人的「屠殺」。前不久,義大利國家衛生院發起了一項調查,從3月底到4月6日陸續登記的調查結果顯示,總共44457名在住老人中,共計3859人去世。
  • 「對不起,放我條生路吧」,獨生女懇求父母去養老院,無奈答應了
    獨生子女壓力大:如果老人一生中只有一個子女,如果是女兒的話,大多數老人都會選擇去養老院養老,畢竟認為女兒嫁出去之後就會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婆家,對於自己的生活,只是偶爾會關照,反而去養老院養老的話,還會有更多的歡樂,走出自己的舒適圈,還可以交到更多的朋友,對於衣食住行也有一定的保障。
  • 年近八旬遽然發現:去住養老院已成我唯一的出路
    一位79歲讀者講述自己的真實養老選擇——年近八旬遽然發現:去住養老院已成我唯一的出路。知天命那年,老伴去世。我沒有再婚,從此孤單一人。好在唯一的兒子已經成人,看著他成家立業,我像終於完成生命交給我的作業一樣,鬆了一口氣。
  • 這3種「新型孝順」開始流行,子女爭相效仿,老人卻有苦難言
    孝敬老人是中華民族流傳已久的優良傳統,「孝道」也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繞不開的話題。烏鴉尚有反哺之情,當父母雙鬢斑白,漸漸老去,作為子女,我們也有責任和義務去陪伴他們度過一個舒適無憂的晚年。現如今,很多人都在以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去對孝敬老人,有人選擇電話問候,有人將老人接到自己的身邊照顧。但無論哪種方式,他們多數都忽略了老人本身的意願,以至於這些孝順讓老人有苦難言。
  • 70歲母親住進養老院,含淚哭訴:「對兒子太好是害了自己」
    01生而為人,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有一天會老去,但是現實生活中,大家都逃不掉衰老的可能。對於已經老了的父母來說,他們的願望其實很簡單,就像小孩一樣,希望身邊可以有人照顧和陪伴他們。但是有的子女一點都不孝順,只想著過好自己的生活,結果就狠心把他們送進了養老院。孫奶奶已經70歲了,她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