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老人選擇「新型養老」:既不用去養老院,也不拖累子女

2021-02-18 十點文摘











《十點文摘》每晚十點,經典好文

,我們小分隊在滇西北找礦。小分隊一共8人,其中4名警衛戰士每人配備一支衝鋒鎗。一天,出發前,一位納西族老鄉搭我們的車去維西。那天路上積雪很大,雪下的路面坑窪不平,車子行駛一段就會被雪塢住。我們不得不經常下來推車。就在我們又一次下車推車的時候,一群褐黃色的東西慢慢向我們靠近。我們正驚疑、猜測時,納西族老鄉急喊:「快、快趕緊上車,是一群狼。」司機小王趕緊發動車,加大油門……但是很不幸,車輪只是在原地空轉,根本無法前進。這時狼群已靠近汽車……大家看得清清楚楚——8隻狼,個個都象小牛犢似的,肚子吊得老高。戰士小吳抄起衝鋒鎗,納西族老鄉一手奪下小吳的搶。比較沉著地高聲道:「不能開槍,槍一響,它們或鑽到車底下或鑽進樹林,狼群會把車胎咬壞,把我們圍起來,然後狼會嚎叫召集來更多的狼和我們拼命。」他接著說:「狼餓瘋了,它們是在找吃的,車上可有吃的?」我們幾乎同聲回答:「有。」「那就扔下去給它們吃。」老鄉像是下達命令。從來沒有經歷過這樣的事,當時腦子裡一片空白,除了緊張,大腦似乎已經不會思考問題。聽老鄉這樣說,我們毫不猶豫,七手八腳把從麗江買的臘肉、火腿還有十分珍貴的鹿子乾巴往下丟了一部分。狼群眼都紅了,興奮地大吼著撲向食物,大口的撕咬吞咽著,剛丟下去的東西一眨眼就被吃光了。老鄉繼續命令道:「再丟下去一些!」第二批大約50斤肉品又飛出了後車門,也就一袋煙的工夫,又被8隻狼分食的乾乾淨淨。吃完後8隻狼整齊地坐下,盯著後車門。這時,我們幾人各個屏氣息聲,緊張的手心裡都是冷汗,甚至能夠清晰的聽到自己心跳的聲音……我們不知道能有什麼辦法令我們從狼群中突圍出去。看到這樣的情形,老鄉又發話道:「還有嗎?一點不留地丟下,想保命就別心疼這些東西了!」此時,除了緊張、害怕還有羞憤……!作為戰士,我們是有責任保護好這些物資的,哪怕犧牲自己。但是現實情況是我們的車被塢到雪地裡出不來,只能被困在車裡。我們的子彈是極有限的,一旦有狼群被召喚來,我們會更加束手無策。我們幾人相互看了一眼,遲疑片刻,誰也沒有說什麼,忍痛將車上所有的肉品,還有十幾包餅乾全都甩下車去!8隻狼又是一頓大嚼。吃完了肉,它們還試探性的嗅了嗅那十幾包餅乾,但沒有吃。這時我清楚地看到狼的肚子已經滾圓,先前暴戾兇惡的目光變得溫順。其中一隻狼圍著汽車轉了兩圈,其餘7隻狼沒動。片刻,那隻狼帶著狼群朝樹林鑽去.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不一會兒,8隻狼鑽出松林,嘴裡叼著樹枝,分別放到汽車兩個後輪下面。我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些狼的意思是想用樹枝幫我們墊起輪胎,讓我們的車開出雪窩。我激動地大笑起來……哈……哈……剛笑了兩聲,另外一個戰士忙用手捂住了我的嘴,他怕這突兀的笑聲驚毛了狼。接著,8隻狼一齊鑽到車底,但見汽車兩側積雪飛揚。我眼裡滾動著淚花,大呼小王:「狼幫我們扒雪呢,趕快發動車,」車啟動了,但是沒走兩步,又打滑了。狼再次重複剛才的動作:「先往車輪下墊樹枝,然後扒雪……」。就這樣,每重複一次,汽車就前進一段,大約重複了十來次。最後一次,汽車順利地向前行了一裡多地,接近了山頂。再向前就是下坡路了。這時,8隻狼在車後一字排開坐著,其中一隻比其他7隻狼稍稍向前。老鄉說:「靠前面的那只是頭狼,主意都是他出的。」我們激動極了,一起給狼鼓掌,並用力地向它們揮手致意。但是這8隻可愛的狼對我們的舉動並沒有什麼反應,只是定定地望了望我們,然後,頭狼在前,其餘隨後,緩緩朝山上走去,消失在松林中.看完不忍思考:連兇猛的狼都懂得報恩,我們是否應該反思自身?自詡為「萬物靈長」的人類,我們是不是應當讓這個世界充滿愛?

很多人認為,老了不是和子女住,就是去養老院。可是和子女住久了,難免會產生摩擦和矛盾;去養老院,又覺得沒面子,害怕那裡的孤獨和冷漠……其實,養老的方式不只這兩種。在新潮養老觀念的影響下,很多老年人都開創了不少新潮的養老方式。你可以不和子女住一起,也不用去住養老院,而是和一群相識或相投的同齡人一起一邊養老一邊享受生活,不僅能過得豐富多彩,快樂自在,還能儘量不給子女們帶來麻煩。在國外,夫妻倆一起開車露營車、大房車旅遊,已經成為一種最時尚的養老方式。在國內,也有不少老人加入開房車旅遊的隊伍。他們有的是租車,有的是把小麵包車改裝成「房車」。不管是哪種車,都阻擋不了他們旅遊的快樂。去看那個高大巍峨的雪山,去看那靈動秀美的湖泊,去體驗少數民族的異域風情,去看看曾經上山下鄉的地方……累了躺在柔軟的床上看看電視,欣賞外面的碧海藍天,餓了給自己做一頓簡便可口的晚餐,還可以來一個淋浴衝去一整天的疲勞,頗有樂趣。如果覺得開車旅遊費用高,不安全?那就試試旅居養老吧!和老伴、好友們挑一座風景美、氣候宜人的城市停下來,不用趕時間,看看風景、嘗嘗美食,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的時間,還能結交到許多的好朋友!當代空巢留守老人與日聚增,多年甚至十幾年兩個老人對影向坐,面面相覷。如果許多老人結伴一起坐車、一塊住宿、一同爬山、同桌吃飯,那一定是一翻笑語連連、其樂融融的景象。孩子們在外地求學或者忙於工作,偌大的房子只剩下孤零零的兩個老人寂寞相依,不如和志趣相投的老友們,開啟抱團同居生活吧。早晨一起鍛鍊、吃飯;上午一起看書、聊天;中午一起吃飯、看電視;下午一起打麻將、喝茶;晚上一起吃飯,夜裡各回各家睡覺……老了,能跟有共同記憶的老朋友一起消磨時間,不做任何事情,本身就很快樂,很有意義。

退休後,避開擁擠,遠離喧囂,從城市搬到農村,呼吸新鮮的空氣,種一塊地、養一隻狗、住一座屋,這裡池塘清澈、花香滿院……這也是一種新潮的養老模式——回歸田園生活。我們可以房前種花,屋後種菜,可以養雞鴨鵝貓狗,可以呼吸清新的空氣。什麼都是新鮮的,換一種生活方式,享受勞作的樂趣,老年生活也就變得多姿多彩了。誰說老了就要在家好好呆著,逃離城市,回歸田園,改裝房子,那些年輕人熱衷的玩意,我們也可以統統玩個遍。雖然到了退休的歲數,但頭腦依然清晰,雙手靈活,返聘去工作,繼續發揮自己的餘熱。人老了,並不是沒有價值,只要你願意,仍然可以活躍在自己熱愛的崗位上,為社會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如果不能去旅遊,不能去鄉下,在城市裡過一種慢生活,也能有滋有味,精彩無限。以前總是忙著工作,沒有時間陪家人老伴。如今剛好有時間,可以和老伴去公園散步,去菜市場挑菜,去商場逛街。在家上上網,看看劇,在微信上和老同學、老朋友聊天侃大山,學習一些養生知識,自己的身體自己管理。大部分朋友可能經濟條件不是那麼優越,還需要幫兒女照顧孫子。這也沒關係,既然不能做一個有錢的老人,那就做一個有趣的老人吧!研究表明:培養一種興趣愛好,能促進大腦運轉,延緩智力衰退,增強人際交往,提升幸福感。和老友相約喝茶下棋,看書作詩,修身養性;和閨蜜約著一起去學習舞蹈、瑜伽,既能鍛鍊身體,還能豐富生活。人各有各的愛好,只要是自己喜歡,且無傷大雅,不如就好好去研究發展,時間久了,你就會發現日子越過越有味,人也越活躍年輕。美國耶魯大學研究發現,豐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可以幫老人增壽7.5年。所以朋友們,我們就要這樣過,為自己好好活一把,活得更精彩,更有味!

相關焦點

  • 新型養老是大趨勢,不去養老院不拖累孩子,獨生子女可以鬆口氣
    那麼針對現狀,也出現了多元化的養老方式,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以下兩種,既可以住在家裡,也不用拖累子女,確實是一個很受大眾歡迎的養老方式。二,真實案例01居家—社區養老講述者:宋寧花,女,61歲。我是宋寧花,就一個女兒,已經結婚,女婿也是獨生子女,雖然都在本地,但也不是經常過來,差不多半個月過來一次吧。
  • 新型養老觀:75歲老人不去養老院、不和子女住,彼此都省心
    很多人都認為,人一旦老了要麼就是和子女住,要麼就是去養老院。 可是如果是和子女住久了,彼此之間難免就會產生很多的摩擦和矛盾;去了養老院之後,又總覺得是沒面子的。其實,養老的方式其實不只就這兩種。 現在有很多老年人開創了不少新潮的養老方式。
  • 7旬兒子訓9旬老母親:你啥時候死,「新型養老壓力」開始蔓延
    還有一些網友表示:「我現在開始準備養老金,等老了不拖累子女」,「劉大爺都70歲了不容易,老母親被送到敬老院,工作人員會照顧得更周到」。通過這個故事,可以看出「新型養老壓力」,退休老人如果有長壽的父母,他們需要照顧,還要給予子女經濟上的支持,也因為現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人需要忙事業,他們的孩子也需要老人照看,這樣就會給退休老人帶來無盡的壓力,所以,退休老人應該如何面對這些壓力呢?退休老人該如何面對新型養老壓力?
  • 國內「退休金10級表」出爐,6級以上不會拖累子女,養老無壓力
    但是迫於生活的壓力,只得繼續工作,不然怎麼退休也沒有錢養老。現在老人的養老情況基本分為兩種,傳統老人的養老方式就是靠自己的家庭,也就是靠自己的子女。另一種養老方式就是靠老人自己的積攢下來的養老金自我養老,要麼是社區養老要麼是去養老院,不然就是聘請保姆。
  • 養老院不敢住、保姆成殺手、子女靠不住,誰來養老?
    電視劇《老有所依》講述了三個家庭子女與晚年父母生活的日常生活,其中老人被保姆虐待、被騙買保養品等情節就是來源於生活;近期騰訊視頻熱播的電視劇《安家》,獲得廣大觀眾的熱捧,其中,江奶奶和宋爺爺的故事讓人難忘,大家不僅被兩位老人的夕陽愛情深深感動,更為他們的白眼狼外甥和外甥媳婦遲遲不肯籤字賣房,導致宋爺爺沒錢治病而離世而悲憤;真實的世界可能更殘酷,近日,多起「以房養老
  • 現在的養老院和印象中已經不一樣,住進去好處多得你想不到!
    現在的養老機構,無論從醫護人員、適老化設施、餐飲衛生等條件和過去的養老院有天壤之別。大家印象中的養老院去了之後老人的遭遇非常的慘,吃的不好、護理的不好、老人自殺等等負面消息頻出。然而隨著眾多民營企業的進入,養老機構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養老機構成了老人安詳晚年的地方。在這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新型養老機構的優點。
  • 「求你放我條活路」,獨生女下跪求父親住進養老院,老人含淚答應
    每天要照顧兩個小孩,小敏根本沒有辦法上班,在別人看來,不上班肯定非常輕鬆,但小敏卻有苦說不出。她每天要帶著老二送老大上學,回來之後既要做家務還要照顧老二,等老大放學還要輔導功課。小敏每天忙得就像一個陀螺,可沒想到在這時候老父親病倒了,因為母親前幾年剛過世,小敏只能把老人接到家中來伺候。久病床前無孝子,一開始照顧父親,小敏還能應對。
  • 「你拖累死我了」,60歲女兒怒斥80老母親,退休老人新型壓力來了
    於是孫阿姨白天去照料老母親,晚上回到兒子家幫忙照看孩子。不過老母親因為晚上沒人照料心生不滿。開始抱怨孫阿姨。對此孫阿姨只能選擇給老母親請保姆,但老母親對請來的保姆並不滿意,所以經常打電話罵孫阿姨。終於孫阿姨忍受不住了,她對老母親吼道:「你真的是不要太麻煩,拖累死我了。」其實孫阿姨這樣的現象在生活中並不在少數,這就是出現在退休老人身上的新型壓力。
  • 「存錢給自己養老」,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最後的結局怎麼樣了?
    但對老人來說,他們可能會有所恐懼,甚至提前計劃起養老生活。其中,就有一種「存錢養老」,指的是自己存錢給自己養老,完全不靠子女,甚至演變為對子女的孩子不管不顧。這樣子的想法下,會面臨什麼樣的結局呢?那麼,就有個老人這麼做,但結局真是讓人意外,真實又殘酷。
  • 不婚族和丁克族越來越多,以後如何養老?
    據統計,到2030年,中國將有約2億空巢老人。面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不婚族或者丁克家庭。有網友趙老伯表示,他已經75歲了,老伴前幾年因病住在康復醫院裡面,自己現在一個人住在家裡,雖然膝下也育有一兒一女,但也不可能經常來照顧自己,真的犯起重病,也只好鄰裡相助了。其實,現在的獨居老人與不婚族、丁克家庭也差不了多少。
  • 老了不靠兒女,攢錢進養老院?別太天真,老人哭訴:我要回家!
    同時歡迎點讚+收藏+分享文丨素心箋言(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個人轉發)每當看到關於老年生活和養老的話題,很多人都會提到養老院,說現在「養兒防老」已經不靠譜了,等老了養老院才是最終歸宿,所以趁年輕一定要多攢點錢。
  • 「對不起,放我條生路吧」,獨生女懇求父母去養老院,無奈答應了
    在中國人的思想裡面,孝道是最重要的,父母含辛茹苦將孩子養育大到老的時候,不求子女能夠大富大貴,但是一定要盡到贍養的義務,多子家庭與獨生子女家庭有很大的差距,多子女家庭在贍養老人的時候,可以平均分配,但是獨生子女家庭卻要承受著很大的壓力。
  • 患癌老人挖坑等死:最怕拖累子女,中國父母的真實寫照
    對病人來說,接受身患癌症的事實是一個既痛苦又艱難的過程。因為在大多數人的意識中,癌症代表著死亡,更意味著高昂的醫藥費和無休無止的病痛。湖南省武岡市,一位身患淋巴癌的老人為了不拖累子女,選擇了用「挖坑等死」的方式尋求解脫。
  • 寺院養老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養老模式?讓我們去已經摸索了14年多的福建沙縣顯密吉祥寺養老院去看看.
    寺院養老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養老模式?讓我們去已經摸索了14年多的福建沙縣顯密吉祥寺養老院去看看。照禪法師曾在1994年患骨癌,照禪許下大願:「病若好,我要辦一個佛教養老院,收100個無依無靠的苦難老人居住,修身學佛,頤養天年。」發此願畢,一個多月後重病不醫漸漸自好。照禪法師與能清法師隨後為籌辦養老院奔走四方。2000年,養老院正式接收第一批18名孤寡老人。現在,養老院的百名老人中,100歲以上的有兩人。
  • 兒女雙全卻住進養老院,7旬老人無人養老,原因現實又無奈
    但是有些時候子女並沒有像父母一樣,無私的奉獻,孩子有自己的家庭孩子要照顧,對於父母就沒有那麼盡責盡心。甚至常常因為自己的家庭,很久沒有去見見自己的父母親。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呢?畢竟有些人,家庭事業,父母子女都能照顧的很好。
  • 「蛀蟲」子女遇對手,70後老人:不帶娃不搭錢,更不用你們養老
    「吸血」子女碰到對手,70後父母:不給帶娃不給出錢,不用養老老孫與自己的老闆年輕的時候靠開小賣部為生,雖然開的不大,但是維持基本的生計還是綽綽有餘,多年之下也攢下了一些小錢,老兩口的養老是沒有問題的。老人的兒子也剛結婚不久,所有的花銷都是老兩口一手置辦的,畢竟兒子也長大了,以後也沒有什麼地方需要搭錢的,這樣的想法也被推翻了,兒子結婚後對老兩口的搜刮簡直是變本加厲。每日的3餐都要在父母家吃,畢竟年輕人不會做飯也是正常的,但是平時交物業費或者還車貸都是跟父母要錢,父母剛開始心疼兒子也就給拿錢,但是時間長了,再多的錢也架不住這麼花,畢竟老兩口想著以後留有後路呢。
  • 當我們老了,你會選擇和子女,一起生活嗎
    對於養老;並不是單純的,送進養老院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老人需要親人的呵護,以及子女的陪伴,有句老話叫作,「子孫繞膝樂,安享晚年福」,那才真正是,人生意義上的一大幸事,又有哪位老人,不希望自己兒孫滿堂呢!如果自己能看著他們嬉笑打鬧中,度過自己的餘生,這樣的人生,已經是最圓滿的人生了。
  • 63歲獨居老人突然去世,屋內滲水才被發現,網友:子女去哪兒了?
    幼有所育,學有所教,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多會體現在這些方面,但隨著我國年齡結構的變化,少子化,老齡化正改變人們的生活,近年來獨居老人越來越多,日前在昆明一名63歲的獨居老人臥倒在廚房離世,廚房的水龍頭沒關上,一直滲到樓下鄰居才發現了老人出事。
  • 現在的人為什麼要把不能動的老年人送進養老院
    兩口子8個老人,還有自己的孩子,這種情況下,老人不送養老院又能怎麼辦?能夠做到把老人送養老院,說明他們已經很能幹了,送養老院也要用錢。我的一個朋友小周,姐姐遠嫁,他和老婆住在嶽父母家裡。媽媽去世以後,爸爸一個人在農村老家,他不放心。
  • 保姆一月毆打85歲老人十餘次,為啥不送養老院而選擇僱傭保姆?
    因為把老人送去養老院,名聲可能會不太好,顯得沒有照顧老人,而且合格的養老院的費用比較高,僱傭一個保姆在家照顧老人的話,費用可能還相對比較低一下。而且保姆一般都是一對一照顧,可以把老人照顧得好一些。但是一次劉大爺的孫女在翻看家裡的監控錄像時候發現,原來保姆多次毆打自己的爺爺,還導致了爺爺受傷……於是家人報警,而保姆也因故意傷害而被提起公訴……其實,現在很多老人的養老問題都成為了子女的心頭病:想要自己在家照顧老人,經濟條件不允許,要努力賺錢養家啊。想把老人送去養老院,街坊鄰居可能會說閒話,說子女不孝順,自己過得好好的,老人都不照顧送去養老院孤苦伶仃無依無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