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記者 王鑫鑫
近日,市立醫院本部脊柱外科於珂副主任醫師團隊與神經外科王偉民主任醫師團隊聯合心外科、心內科及手術麻醉科共同組成MDT團隊,集中多學科優勢,成功完成一例胸椎管內巨大腫瘤高難度切除手術。
腰背部疼痛10年,不料竟是腫瘤
56歲的王先生,10年前開始出現腰背部疼痛,自以為是「勞累」所致,偶爾服用消炎鎮痛藥物治療,但疼痛持續存在,時輕時重,後逐漸出現下肢麻木無力,3個多月前明顯加重開始行走不穩並且伴有大小便無力。就醫後,行胸椎強化磁共振檢查顯示胸2-5椎管內巨大腫瘤,脊髓嚴重受壓,醫生建議儘早手術治療。隨後,他經多方諮詢,都被告知椎管內腫瘤手術難度高、風險極大,術後有癱瘓的可能性。經過深思熟慮,王先生來到市立醫院本部,找到脊柱外科於珂副主任醫師求醫。
巨瘤霸佔整個椎管,有術後癱瘓風險
於珂副主任醫師仔細閱片測量,發現椎管內腫瘤呈類圓柱體,幾乎佔據整個椎管容積,長度超過6釐米,直徑達到1.5釐米,脊髓嚴重受壓,且腫瘤位於硬膜下,脊髓前方,手術難度及風險尤其高,術後癱瘓的可能性很大。且病人3年前曾做過開胸心臟搭橋手術,心臟超聲顯示冠狀動脈搭橋術後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二尖瓣脫垂、反流,左室舒張功能重度減低,這又增加了手術的風險及不確定性。
胸椎是脊柱外科手術風險最高的部位,特別是胸椎管內腫瘤手術,難度及風險更高,國內知名專家在胸椎手術中失敗的報告也屢見不鮮。看著病人期盼無助的眼神,於珂副主任醫師於心不忍,決定手術幫助患者解除病患!
多科聯手挑戰難題,完整切除腫瘤
考慮病人複雜的病情、手術的風險,住院後趙永生主任和彭國棟主任多次主持科室重大手術術前討論,決定啟動多學科聯合綜合診治模式:心外科及心內科會診調整心臟功能,脊柱外科、神經外科聯合制定手術方案,麻醉手術科、心外科、心內科共同評估病人手術耐受性。
經過充分而周密的準備,上午9時30分手術如期進行。脊柱外科與神經外科聯手手術,麻醉科醫生為患者實施全麻,嚴密監測,保障生命體徵平穩。於珂副主任醫師團隊精準定位,椎管減壓,顯露病變節段,切開脊髓包膜(硬膜囊)見腫瘤巨大,長度超過6釐米,直徑超過1.5釐米,佔據椎管內容積高達90%,且腫瘤與硬膜囊和脊髓粘連緊密,位於脊髓前方,此種情況,多數專家可能會選擇切斷部分脊神經來切除腫瘤,但神經外科王偉民主任醫師立足於保障患者損傷最小,獲益最大的原則,選擇了採用顯微外科技術,耐心地、一點點地剝離腫瘤,歷時8個小時,腫瘤被完整剝離、切除,術中未出現任何神經損傷,一場高難度、高風險的胸椎內腫瘤切除術順利完成。專家們分工明確,協作無間,充分發揮了市立醫院MDT團隊的巨大優勢。術後病人病情穩定,雙下肢活動良好。
專家提醒:椎管內巨大腫瘤少見,病人宜及早就診
椎管內腫瘤,是指生長於脊髓本身及椎管內與脊髓鄰近的組織(神經根、硬脊膜、血管、及脂肪組織等)的原發、繼發腫瘤。原發性椎管內腫瘤發病率較低,每年新發病例2.5/10萬,大約是腦腫瘤發病率的1/10。由於椎管是一骨性狹窄空間,腫瘤生長後非常容易壓迫神經,會出現相應症狀,更容易被早期發現,如此巨大的椎管內腫瘤實屬少見。於珂副主任醫師提醒大家:椎管內腫瘤儘早手術可以減少手術難度及風險,且利於神經功能恢復,如出現頑固性頸胸腰部疼痛,或者伴有肢體疼痛、麻木、無力,甚至出現大小便無力失禁等應儘早就診。
【來源:半島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