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即將上臺,全面執政下,美國對外政策或將採行「中間路線」

2021-01-18 雄觀天下

隨著1月20日的臨近,拜登政權的交接也快要到來。除了白宮這一最高行政權將易主之外,美國國會這一最高立法權,也因總統大選捆綁的議員換屆選舉,而讓席次有了變化。在原本眾議院就是民主黨佔據多數的前提下,參議院最後的結果,也呈現兩黨席次比例50:50的局面,但由於副總統哈裡斯身兼參議院議長,在未來若國會的法案表決呈兩黨平手時,哈裡斯就能投下關鍵票打破僵局。換句話說,總統加參議院多數和眾議院多數,這已經決定了記下來的日子裡,民主黨將全面執政。

但是全面執政後的民主黨,就能在美國行政和立法上完全橫著走麼?其實不盡然,美國政體為防止在重大決策上,出現過於勢均力敵的「一票否決」局面,因而在某些類別的法案上,做了票數需求更多的限制:比如環保綠能、健康保險,以及移民問題等較具野心的法案,民主黨仍需要尋求共和黨的共識才行。法案要順利通過,仍需要參議院60票同意才能避免冗長辯論的發生,也就是民主黨至少在這些法案上,能需要爭取到至少10席共和黨議員的支持才行。

不過除此之外,當然民主黨在參議院內比共和黨多出這副總統的關鍵一票,還是有其價值的:就短期內來看,民主黨希望通過的紓困方案金額和內閣官員的人事任命,就能僅憑自己的黨意而定,不需要徵求共和黨的意見。

在紓困方案金額上,去年底兩黨就有針對具體金額進行過爭論,左派思想濃厚的民主黨希望給美國公民更多的紓困金額,因此打算把原本的600美元紓困金提升到2000美元,但彼時參議院的共和黨領袖麥康諾憑藉席次優勢,阻擋了該法案,民主黨的預想就失敗了。眼下局勢發生變化,民主黨獲得了席次上的優勢,就可順利調整紓困金額:這一來也是兌現拜登政府的諾言,儘可能地平息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二來也是民主黨貫徹落實自身左派政治價值的體現,以此才能固守政治基本盤,並在此時的美國社會窘況,需要更多政府地主動介入以保證人民的基本生活下,作出積極表態,如此就能拉攏更多中間選民的支持。

在人事任命上,則更能直接而鮮明地影響到美國未來的內政外交路線。由此,未來的中國同美國在關係交往上,美國方面的雜音會相對更少,屆時拜登和民主黨到底打算對華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也就更方便中國對其進行分析,並給出相應的應對方案了。

只是,由於拜登本人的政治路線確實保守了些,未來在對外關係上,恐將採行「中間路線」的拜登,因會聚焦在凝聚黨內共識和跨黨派共識,來制定出臺政策。如此一來的好處,是表明拜登政府領導下的美國,已幾乎不可能像川普政權那麼獨斷專行、那麼瘋狂走偏;較為中性且「各方都能接受」的政策,才是拜登時代最為凸顯的特徵。為此,有關各方都應對拜登政府聽其言觀其行才是。

相關焦點

  • 學者:拜登上臺後 美國對臺政策將存在三方面局限性
    (周忠菲 上海臺灣研究會研究員)美國大選已基本塵埃落定,明年拜登入主白宮應該不會存很大懸念。預計拜登上臺以後,美國對華方針不會有明顯變化。在此背景下,未來美國對臺政策走向,將以連續性為主。未來美國對臺海實施軍事幹預的意圖,不會「收手」,但會「收斂」。
  • 拜登上臺,美國將與臺灣「深化關係」?
    編輯:虎威軍 校對:查爾斯 美國總統大選牽動著民進黨的心扉,對於民進黨來說未來將會是誰上臺執政美國,會對臺灣地區未來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影響。目前美國最熱門的兩位總統候選人,一個是現任總統川普,另一位就是拜登。
  • 拜登上臺後,介入臺灣的力道將變小
    眼看美國的川普政府即將期滿離任,拜登團隊即將入駐白宮之際。各方對於美國的對外政策以及國際關係局勢因美國總統換人而產生的變化都開始進行分析。其中臺灣地區「中研院」的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張廖年仲表示,拜登上臺執政後,美國政府對臺灣的「友臺」政策或將改變,介入臺灣的力道也可能隨著變小。
  • 對華政策「三步走」,拜登上臺將修復中美關係?川普計劃徹底落空
    近日,德國「時代」周刊網站發表的文章稱,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任後,將會重啟對華關係,而這將分步驟進行。 川普時代的對華政策 在擔任美國總統的最後一個多月裡,川普準備對中國上演「末日瘋狂」。
  • 拜登路線:民主黨的「老路」,美國社會的「邪路」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之際,戰時總統羅斯福去世,61歲的杜魯門幸運的不經選舉而直接成為美國總統,也成為收穫二戰勝利果實的英雄總統。戰後,杜魯門按照凱南電報的設想,將共產主義塑造成了西方世界不可接納的共同敵人,並對蘇聯採取了全方位的遏制戰略。
  • 拜登的上臺,無意中暴露出加拿大的外交政策屈從於美國
    拜登當選可能意味著,美國目前旨在迫使委內瑞拉政權更迭的強硬路線將發生轉變。加拿大是否會對馬杜羅政府做出令人尷尬的改變,從而步美國的後塵?在過去的幾年,川普政府對委內瑞拉實施殘酷的制裁。委內瑞拉急切希望拜登改變敵對的外交政策,從而該國糟糕的經濟緩一口氣。在競選過程中,拜登多次在推特上譴責委內瑞拉政府和馬杜羅 ,試圖把自己定位為比川普更敵視委內瑞拉領導人的人。然而,有跡象表明,拜登擔任總統後可能會採取不同的做法。最新報導稱,他的政府可能尋求接觸委內瑞拉,以協商緩解美國對這個拉美國家經濟束縛的措施。
  • 拜登上臺將如何改變美國的外交
    拜登的外交政策顧問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強調,美國的外交政策制定者必須重視國內事務,因為處理好國內事務是外交政策成功的必要條件,尤其在新冠疫情和種族主義暴亂在美國愈演愈烈的環境下。他指出,解決美國社會的系統性問題,有助於重建世界對美國民主價值的認同,更有助於恢復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讓美國在與中國的競爭中處於優勢地位。
  • 姚洋:拜登若上臺,中美關係好轉的可能性有多大|大選之後看美國
    川普執政四年,給美國留下許多無法立即消除的政治遺產,其中之一是不斷惡化的中美關係。拜登若上臺,中美關係是否會出現轉機?中美關係不可能回到過去狀態首先要認識到的是,中美關係不可能回到過去的狀態。事實上,歐巴馬在其第二任期裡已經開始把中國視為潛在競爭對手,他和時任國務卿希拉蕊共同主導了美國的「重返亞太」戰略。經過川普執政四年的渲染,將中國視為地緣競爭對手也已成為美國精英階層的共識。拜登大概率將繼承這個共識。在未來可以預見的時間裡,中美在南海、東海以及「一帶一路」地區都將維持競爭關係。然而,在地緣政治以外的其它領域,拜登可能將重新定位中美關係。
  • 上臺後想幹什麼?拜登雄心勃勃公布幾件大事,丟給川普一則好消息
    當地時間12月1日,美國當選總統拜登已經攜其經濟團隊的主要成員公開亮相,同時拜登表示自己的經濟團隊是「一流」的,在國內受疫情影響經濟瀕臨崩盤的情況下,他們將一同努力復甦受到重創的美國經濟。
  • 拜登上臺將重視中國?印媒叫囂:印美當務之急是對付中國
    導讀:近日,據美媒報導,目前拜登已成功打敗川普,即將成為新一任的總統。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多國領導人都對拜登進行了祝賀。這其中也包括了近日一直提及海洋問題、準備與美國加深聯盟關係的日本,以及和我國在邊境陷入僵局的印度。
  • 拜登的執政邏輯與對華戰略的深度分析
    這種不可調和的矛盾讓美國幾乎所有的對內對外政策都造成巨大的族群撕裂。在拜登獲得的競選政治現金中排名前五都是齊刷刷的科技巨頭——包括蘋果母公司、亞馬遜、微軟、高通等等。天下苦川久矣!為了讓川普滾蛋,美國科技巨頭也算是下了血本。
  • 拜登上臺之時,就是美國內戰之刻?川普支持者用槍炮支持其連任
    據中新網12月15日報導,當地時間12月14日,美國選舉人團投票中,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獲得當選美國總統所需票數。這也就意味著現任總統川普將徹底宣告連任失敗,他也將成為二戰以來,美國第4位連任失敗的總統。目前,川普的「白宮時間」已經進入倒計時。
  • 哈裡斯將成美國首位女性總統?渣打銀行八大預測:拜登上臺即辭職
    2020年全球經歷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黑天鵝事件後,國際政治、經貿等領域均不可避免地遭受到了嚴重衝擊,在此背景下本周一(12月14日)渣打銀行發布了2021年潛在市場意外清單,對明年國際政治、經貿等領域的發展形勢進行了八大預測,其中最吸引人的莫過於美國當選總統拜登上任即辭職,及中美關係重回正常發展軌道
  • 中美競合|當拜登面對「川普主義」
    我們面臨的世界與歐巴馬-拜登政府時期面臨的世界完全不同」,「川普總統已經改變了格局」。的確,在外交和國家安全政策上,即將入主白宮的拜登面臨如何處理「歐巴馬遺產」和「川普遺產」的難題。作為「政治素人」和「反建制派」,川普上臺後以「美國優先」作為施政總路線,展現出強有力的「破局者」姿態。在政治領域,川普以「反建制派」自居,執政以來並未試圖努力彌合共和黨、民主黨兩黨之爭,反而進一步利用甚至促動國內的「分裂」來鞏固自身執政基礎。面對各方面的反對力量,川普上臺後處於一種「持續競選」狀態,他並不在意贏得廣泛支持,而是著力維護選民基本盤,深化美國藍領白人、農民等鐵桿支持者群體的擁護。
  • 美國大選後的美國對臺政策走向
    周忠菲世界知識美國大選已基本塵埃落定,明年拜登入主白宮應該不會存很大懸念。預計拜登上臺以後,美國對華方針不會有明顯變化。在此背景下,未來美國對臺政策走向,將以連續性為主。未來美國對臺海實施軍事幹預的意圖,不會「收手」,但會「收斂」。
  • 川普的單邊主義外交路線給拜登政府留下難題
    就對外政策而言,川普的外交可謂達到恣意妄為、肆無忌憚的地步,從退群、毀約到「極限施壓」,從「長臂管轄」到「關稅戰」和「貿易戰」,美國的國際聲譽也由此陷入谷底。拜登號稱要重拾美國的「領導地位」、重建與盟友的關係,但從川普留給他的爛攤子來看,這並不容易。川普時期的對外政策有著濃重的經濟色彩。
  • 美國選舉人團今日選出總統 「拜登時代」將開啟?
    這樣的情形在2016年的大選中就曾出現,不過,美國選舉史上尚未出現過因「失信選舉人」改變大選結果的情況。經此一關,下一任美國總統是誰將有定數?——或即將開啟「拜登時代」「可以說是塵埃落定,選舉這一幕就結束了」,對於此次選舉人團投票,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李海東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如是說。
  • 拜登時代即將開啟,中美關係將有多大不同?
    【導語】川普執政的四年間,這一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更是呈現自由落體的態勢。拜登時代即將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開啟。拜登時代的中美關係能有多大不同?川普執政的四年間,這一當今世界最重要的雙邊關係更是呈現自由落體的態勢。儘管川普還沒有正式承認大選失敗,未來的兩個月內他很可能會在內政外交上進行一番折騰,但是拜登時代即將於2021年1月20日正式開啟。拜登時代的中美關係能有多大不同?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弄清楚哪些因素導致中美關係持續下行。
  • 美國下一任防長提名懸而未決,拜登在想什麼?
    特約評論員 張思南:我認為曾在歐巴馬執政時期,總管外交事務的拜登,一定再清楚不過,美國在當前國際戰略上所面臨的一個嚴重缺陷,那就是「外交軍事化」。所謂「外交軍事化」,簡而言之就是軍事力量逐漸成為美國政府習慣上,優先使用的對外政策工具。
  • 多家美國媒體宣布拜登贏得大選,他的經濟政策將有何不同?
    編者按:據多家外媒報導,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經過數日膠著後,民主黨候選人拜登率先贏下賓夕法尼亞州,獲得超過勝選所需的270張選舉人票。若無意外,現年78歲的拜登將於明年1月就任美國第46任總統。他將帶著怎樣的經濟政策登臺?與川普的政策有何不同?澎湃新聞一一梳理與解析,為讀者勾勒出拜登想要帶來的另一個不一樣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