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小米集團的副總裁常程,因為違反競業協議被前東家聯想追討違約金。
左:常程 右:雷軍
目前,北京市海澱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已就「前聯想副總裁常程跳槽小米」一事公布了裁決結果:
常程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常程於本裁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聯想移動通信進出口(武漢)有限公司違反競業限制義務違約金5252821.09元;
常程於本裁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聯想移動通信進出口(武漢)有限公司2020年1月競業限制補償金72955.85元(稅前);
駁回聯想移動通信進出口(武漢)有限公司其他仲裁請求。
仲裁委員會表示,如不服本裁決,可於本裁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 ,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逾期不起訴,本裁決書即發生法律效力。
聯想集團官方回應稱,對該裁決結果表示歡迎並深受鼓舞。
我們堅信,該裁決所彰顯的法治與契約精神,將能夠在新時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加快完善中發揚光大,更好地保護人才的合法合理流動,保護市場公正與公平競爭。
常程先生已於10月9日委託北京中倫文德律師事務所針對該裁決書向法院提起訴訟。
聯想高層跳槽小米,競業限制成聚焦點!
今天我們主要聊一下:
如果發現員工違反競業限制協議,公司應該怎麼辦?
1
我們先要知道如果員工違反競業限制協議,公司可以要求員工要承擔什麼責任?
(1)公司可以要求員工按照競業限制協議約定的標準支付違約金;
(2)公司可以要求員工繼續按照約定履行競業限制義務,或者要求員工返還競業限制補償金,但不能在要求員工繼續履行競業限制義務;
(3)員工如果因為違反競業限制協議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
那員工違反了競業限制義務,公司要如何取證呢?
證明員工違反競業限制,首先需要舉證證明員工確實入職了新的單位,並且需要舉證證明員工在新單位具體從事何種業務。
對於用人單位而言,取證是一大難點。
為此,我們研究了大量的案例,並結合我們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以下幾種取證途徑:
工商信息查詢
工商信息查詢途徑主要包括: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企查查、天眼查等工商信息查詢網站。
若員工以成立新公司的方式從事與用人單位相競爭的業務,則可通過查詢工商信息,看員工是否為新公司的股東,是否擔任法定代表人、董事、監事等職務,從而證明員工與新公司之間的關聯。
此外,通過查詢工商信息,可了解到員工入職的新單位的經營範圍,從而可通過證明經營範圍的重合,來證明員工違反了競業限制義務。
社保和公積金繳納信息查詢
社保和公積金的繳納信息可以比較直觀地證明員工與新單位之間可能存在勞動關係,但正常而言,用人單位僅能查詢到其為員工繳納社保期間的相關記錄。
在實踐中,用人單位可以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或人民法院調查取證,以獲取相關證據。
關注員工個人的社交帳號
具體而言,可關注員工的朋友圈、微博、脈脈、領英網等社交媒體,查看員工離職後是否發送或轉發過與新單位相關的信息。
或在脈脈上查看員工所屬的單位是否是員工新入職的單位,從而證明員工已入職新單位。必要時可採取公證的方式以增強證據的證明力。
獲取員工新單位信息
扮成諮詢人員或以其他身份獲取員工入職新單位的信息。
例如:
可假扮快遞人員,以新單位的地址,向員工寄送快遞,將快遞單和網站查詢的送達記錄作為證據提交;
假扮諮詢人員,以希望繼續聽課為由,問詢老師的去向,常見於培訓機構的老師違反競業限制義務的情況;
自稱是員工的客戶,打電話到員工新單位前臺,要求接員工的分機號;
通過其他途徑獲取員工名片,員工新單位印發的載有員工身份信息的宣傳冊等,以證明員工確實就職於新單位。
關注員工新單位發布消息
關注員工入職的新單位的各種宣傳平臺和對外發布的消息。
例如,公司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帳號、脈脈公司帳號,並且可關注領英網等網站,或關注公司發布的招聘信息對工作內容的描述,從而獲取與新單位業務內容有關的信息。
必要時可通過公證的方式留存證據,增強證明力,同時避免對方發現後對平臺或發布的消息進行改動。
查詢新單位專利申請
公開渠道查詢新單位的專利申請。
可以通過中國知識產權局綜合服務平臺中的「中國及多國專利審查信息查詢入口」1查詢新單位的專利申請信息。
若員工作為共同發明人出現在專利申請信息中的發明人一欄,則可與其他證據相互印證,證明員工與新單位存在勞動關係。
溫馨提醒:HR小夥伴們想要第一時間收到小店推送,多多點擊在看、轉發、評論(當然也可以直接星標),隨手一點,絕不錯過精彩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