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妹子左右開弓,繡出全國金獎!首屆鄉村手工藝刺繡大賽結果出爐
10月22日下午,全國首屆鄉村手工藝刺繡大賽結果出爐:獲得金獎的是18號選手汪斯芳、40號選手湯曉紅、13號選手魯莉、29號選手劉瑞玲;獲得銀獎的是5號選手潘正永、39號選手沈雪梅、60號選手陸軍君、41號選手林多妹、7號選手郭華、59號選手林媞……
-
巧手「繡」出好日子――烏魯木齊縣哈薩克族婦女靠刺繡技藝幹出...
12月14日,核算完上周末店裡繡品的盈利情況,烏魯木齊縣胡拉萊民族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哈提瑪·艾乃都又忙著打電話聯繫訂單。「我們的產品很受歡迎,咱們好好幹!」掛了電話,哈提瑪又抽空打開微信群,給在家做「繡活」的姐妹們匯報。
-
「男繡娘」重拾宮廷刺繡技藝
當過兵的他卻對針法紋飾如痴如醉 「男繡娘」重拾宮廷刺繡技藝 12月8日上午,47歲的市民郭慶生展示出他最近完成的「十二章紋」宮廷刺繡。「『十二章紋』作為我國帝制時代皇家服飾等級標誌,起源於舜帝時期,一直沿用到近代袁世凱復闢帝制為止,刺繡的圖案在不同時期也有著不同變化……」說起刺繡的門道,郭慶生如數家珍,這十二個不大的繡品,他用到了平針繡、盤金繡、掐金繡、釘針繡、打籽繡、套針繡、劈針繡等十幾種針法。 郭慶生是深州人,祖父和父親都是行伍出身,18歲那年他也穿上軍裝,應徵入伍。
-
【代表說履職】宋水仙:用馬尾繡繡出精彩人生
時間:2020/05/21 來源:多彩貴州網 多彩貴州網訊(記者 張鴻傑)「我們水族婦女活得越來越精彩了,以前都是女人在家做飯,現在變成忙的時候男人做飯了。」5月20日晚,剛下榻全國兩會指定酒店的宋水仙激動地在電話中和記者分享著她的喜悅。
-
線韻悠悠繡人生 武山刺繡非遺傳承人王雲霞的刺繡人生
在千千萬萬條絢麗多彩的人生道路中,王雲霞選擇了刺繡,用彩線編織人生的夢想,用小針洞開人生的大門,成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武山刺繡的縣級代表性傳承人,成為用彩線繡出精彩人生和美好生活的領路人。王雲霞並不是一開始就學刺繡的,刺繡事業也不是她最初的人生定位,儘管她的奶奶、外婆和媽媽都是武山傳統刺繡的承襲人,繡的香包、香囊、鞋面、襪墊等非常漂亮,崩個紗面就能繡出精緻的花鳥。王雲霞也深受薰陶,自小就能飛針走線,繡出像模像樣繡片;儘管王雲霞十分喜愛刺繡,有著超出普通女孩的嫻靜,「有時,一連幾天不出門,把媽媽的布條和彩線找來,自己揣摩著繡些常見的普通小件。」
-
「非遺傳承」瓦馬彝繡傳承人:用指尖繡出一片新天地
刺繡,是民俗藝術文化中一顆耀眼奪目的星星,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白居易詩「紅樓富家女,金縷刺羅襦」都是對刺繡的讚美。千萬條彩線輕盈如蝶般飛舞,便繡出中國文化獨有的絢爛,這就是穿越千年的刺繡。隆陽區瓦馬鄉居住著彝、白、苗等20個少數民族,手工刺繡一直都是各族婦女農閒時常做的手工活,左金麗和熊自慧就是其中之一,她們二人曾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彝繡:指尖上的五彩時光彝族婦女勤勞、智慧,她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手工藝刺繡與服飾文化。
-
UNDP「彝族手工藝傳承」文創衍生作品:彝族刺繡框畫
徐浩然在半個月的走訪,考察過程中,與當地團委,電商公司,文聯主席,當地刺繡協會會長,玫瑰基地的工作人員等深度交流,逐漸總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他認為,彝族刺繡發展的基本狀況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和焦慮、機遇和危機並存。
-
刺繡大師繡出「活貓」古老非遺蘇繡萌翻網友
在@刺繡技藝大師的抖音帳號上,我們看到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甘願清貧,忍受孤獨,堅守內心,只做一件事:將中國的傳統刺繡藝術傳承下去。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非遺刺繡技藝傳承人。陳水琴就是其中一位非遺刺繡技藝傳承人。她發布在抖音上的一幅《遠眺》繡品,瞬間吸引了大批年輕吸貓族的關注。
-
瓦馬非遺傳承人:用指尖繡出一片新天地
刺繡,是民俗藝術文化中一顆耀眼奪目的星星,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白居易詩「紅樓富家女,金縷刺羅襦」都是對刺繡的讚美。千萬條彩線輕盈如蝶般飛舞,便繡出中國文化獨有的絢爛,這就是穿越千年的刺繡。隆陽區瓦馬鄉居住著彝、白、苗等20個少數民族,手工刺繡一直都是各族婦女農閒時常做的手工活,左金麗和熊自慧就是其中之一,她們二人曾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彝繡:指尖上的五彩時光彝族婦女勤勞、智慧,她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手工藝刺繡與服飾文化。
-
南寧市深化文明家庭創建——藍淋家庭:繡出壯美新天地
2020年,南寧市深化文明家庭創建活動中湧現了以藍淋家庭、陸治江家庭、楊顯婷家庭、黃忠智家庭、蘇秀清家庭、黃俊成家庭、雷珍家庭、黃春英家庭為代表的優秀家庭。繡出壯美新天地——藍淋家庭先進事跡藍淋家庭,是一個融合了壯、漢、瑤、布依四個民族的大家庭。藍淋家庭五代匠心接棒,讓瀕臨失傳的千年壯繡技藝重獲生機,讓壯繡產品帶著廣西的壯美文化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弘揚,成為傳遞愛情、親情、友情的民族文化使者,並帶領當地繡娘通過壯繡走上脫貧之路。
-
全世界獨一份的刺繡技藝
用神仙葉子做的「豆腐」,全世界獨一份的刺繡技藝,千年不腐的天價涼蓆,用頭髮作畫的藝術,比髮絲還細的刻紙,一根可以跳繩的麵條,還有可以吃的「石頭」;又是誰開創了一部針線塑造的新疆童話,用刻刀描摹一個個迷你寫意世界,以手掌之力推出閃耀盛世大唐的絕美色澤。走呀~谷小雨告訴你,神奇手藝就在這裡,一代代傳奇也在這裡。苗族錫繡苗族錫繡,是在材料上使用金屬「錫」來完成一件刺繡品。
-
繡娘「匠心」——「非遺」三林刺繡繡出上海風韻
今天,小編就帶你來了解上海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繡藝流派之一——三林刺繡。只是隨著機繡、電腦繡的普及,三林刺繡正面臨著失傳的風險。還在延用純手工工藝刺繡的老一輩繡娘已不足三十人,且都年過五旬,而掌握三林刺繡獨特針法的繡娘更是寥寥,劉佩玉就是這其中的一位。
-
雲南魯甸:刺繡扶貧「繡」出脫貧新畫卷
    展區裡,年輕的繡娘指著繡品喜滋滋地說,「刺繡是個特別好的活計。學習滇繡技藝,不但生活豐富了,收入也越來越多了,生活就像這繡的花兒一樣美好!」    刺繡扶貧「繡」出脫貧新畫卷。
-
巴梅:錫伯族傳統刺繡傳承人關永梅
在祖國的西北邊陲,錫伯族繡娘關永梅,自小跟隨母親學習錫伯族刺繡、剪紙、毛衣編織、鉤針編織技藝,成為新疆工藝美術大師、自治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錫伯族傳統刺繡代表性傳承人。 一份努力一份收穫,她將滿腔的心血注入刺繡工藝,精益求精,推陳出新,繪出了新的藍圖,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
-
她力量丨2020全國首屆女創客大賽「20強」重磅出爐,角逐總決賽!
(原標題:她力量丨2020全國首屆女創客大賽「20強」重磅出爐,角逐總決賽!)
-
中國人不可丟棄的十大傳統手工藝
中國是具有五千多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手工藝可謂是門類繁多,並且個個都是光彩奪目。對於中國傳統的手工藝來說,每一個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這些手工藝都值得我們去傳承和保護。刺繡是用繡針引彩線,將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在中國已有兩千多的歷史。如今,用刺繡技藝製成的絲綢工藝品成為了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代表。
-
傳統哈尼族、彝族服裝刺繡,現場繡!
傳統哈尼族、彝族服裝刺繡表演 1300多年前,在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勤勞的哈尼人用他們的雙手,在哀牢山脈上「雕刻」出一片片壯麗的天梯奇觀。而在哈尼梯田邊上,心靈手巧的民族婦女們,口手相教、世代相傳,將獨具特色的民族刺繡承襲至今並發揚光大。
-
...青繡繡出幸福路——全省第三屆「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側記
9月26日上午,800名來自全省各地、各民族的繡娘齊聚古城西寧,在「傳承文化根脈·錦繡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全省第三屆「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上一展身手。繡場上,繡娘們代表全省30萬各族繡娘用七彩絲線繡出美好明天,用一針一線編織美好願景。
-
50繡工同臺穿針引線角逐「全國技術能手」
新華網南京12月24日電(記者劉巍巍)2020年全國行業職業技能競賽——全國工藝美術職業技能競賽24日在蘇州高新區舉行,來自全國12個省的50名一線從業人員在抽紗刺繡工(手繡工)項目中展開角逐。 本次競賽由理論考核和實操考核兩部分組成,獲得前三名的選手將被授予「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
非遺傳承人群訪談計劃丨苗族刺繡技藝傳承人吳秀英訪談
2014年參加全國圖書交易博鑑會黔東南分場非遺活態展。參加2014年全國銀刺繡博覽會。受邀參加2014年年終專家座談會。雖然後來稍微長大在學校上學,回家把書包一丟,又拿起針線開始學習刺繡,我感覺刺繡深深的吸引著我,直到後來出來工作了,雖然白天上班很辛苦,但是一下班回家,我還是堅持坐下來練習我所鍾愛的刺繡,而且感覺從刺繡的學習過程中得到享受,直到現在興趣就是這樣培養起來的。現在我的刺繡技能也越來越好了,得到大家的好評,而且繡出來的繡品還賣去給那些對刺繡愛好者收藏,即美、德、法、荷蘭、英等各個國家愛好刺繡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