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妹子左右開弓,繡出全國金獎!首屆鄉村手工藝刺繡大賽結果出爐

2020-12-22 紅星新聞

10月22日下午,全國首屆鄉村手工藝刺繡大賽結果出爐:獲得金獎的是18號選手汪斯芳、40號選手湯曉紅、13號選手魯莉、29號選手劉瑞玲;獲得銀獎的是5號選手潘正永、39號選手沈雪梅、60號選手陸軍君、41號選手林多妹、7號選手郭華、59號選手林媞……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4名獲得金獎的選手中,有兩名來自四川,分別是18號選手汪斯芳和13號選手魯莉。時間回到昨晚9點左右,比賽大廳外一片漆黑,星星清晰可見,依稀可以聽見遠處的歌聲和河水聲。大廳內,60餘參賽選手中有40位左右,仍埋頭於繡臺前,眼睛盯著手中的穿梭於織布上下的繡針。

比賽現場

白布作畫

全國大師同臺競技

白布作畫、連續8個小時以上……在魯莉和汪斯芳身邊,一群人圍在一起討論:「像她這樣左右開弓的很少見」「羌繡則是直接在白布上繡,圖案藏在繡娘的腦中」……

「首先是非常有民族特色,你看這些羌花的圖案,可能都是從上一輩手中傳承而來。同是羌花,汶川的和茂縣的也各有不同。」一位評委解釋說。

魯莉

除了圖案,汪斯芳使用的羌繡針法也得到了評委的認可。大多數針法,都是從正面繡,繡娘能直接看到圖案繡得如何。而羌繡則是在布料的反面繡,最後呈現給大家的圖案在正面。反面繡已經不多見,而羌繡的特別還不止於此,在羌繡繡娘的眼中,繡布上還有一張「經緯圖」。

「我們業內叫數紗,就是布料上最細的線。」汪斯芳笑著說,不做針線活的人可能沒有這個概念。通過「數紗」,繡娘就可以確定圖案的「經緯坐標」,不同於其他針法,為保證圖案的準確性,需要預習在布料上畫好圖案,羌繡的圖案藏在繡娘的腦中。「最開始需要特別注意,數錯一根紗都不行,錯了就只有重來」。

汪斯芳(右)

交流平臺

「左右開弓」吸引同行「學藝」

除了參加比賽,全國各地刺繡高手齊聚一堂,也是一次寶貴的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21日晚,四川另一位金獎獲得者——繡娘魯莉的繡臺前,來自廣西的侗繡繡娘目不轉睛地看著魯莉的繡針。

魯莉

「一般都是一隻手繡,她是左右開弓,很少見到。」來自廣西的繡娘解釋說,一隻手繡,針從布料正面刺下後,手需要從布料的正面,移動到反面將針拔出。整個刺繡的過程中,手會不斷移動於布料兩面。

而左右開弓的魯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提拉、刺入,半透明的繡布仿佛一面鏡子,左右手互為倒影。雖然左右開弓相比單手速度更快,但魯莉也表示一天半時間很緊。由於只有一天半,這次比賽魯莉現場繡的一條單面繡的紅魚大體已經成形。

「如果是雙面繡可能需要兩三天。」魯莉這次使用的刻鱗針是蜀繡中最有特色的一種針法,其他繡法沒有,搭配繡線顏色的變化,魚鱗不光立體感十足,根據不同角度光線還會呈現不同視覺效果。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攝影記者 呂國應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繡出技藝秀出精彩 2020首屆全國手工藝(刺繡)大賽賽果出爐
    10月21日,2020首屆全國鄉村手工藝(刺繡)大賽在「大禹故裡·羌繡之鄉·無憂汶川」開賽。本次大賽以「傳承鄉村手工藝 繡出美好新生活」為主題,旨在推出一批刺繡名家大師發揚光大刺繡技藝,發展壯大刺繡產業,促進鄉村文化繁榮,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 巧手「繡」出好日子――烏魯木齊縣哈薩克族婦女靠刺繡技藝幹出...
    12月14日,核算完上周末店裡繡品的盈利情況,烏魯木齊縣胡拉萊民族手工藝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哈提瑪·艾乃都又忙著打電話聯繫訂單。「我們的產品很受歡迎,咱們好好幹!」掛了電話,哈提瑪又抽空打開微信群,給在家做「繡活」的姐妹們匯報。
  • 傳統哈尼族、彝族服裝刺繡,現場繡!
    傳統哈尼族、彝族服裝刺繡表演       1300多年前,在雲南省元陽縣的哀牢山南部,勤勞的哈尼人用他們的雙手,在哀牢山脈上「雕刻」出一片片壯麗的天梯奇觀。而在哈尼梯田邊上,心靈手巧的民族婦女們,口手相教、世代相傳,將獨具特色的民族刺繡承襲至今並發揚光大。
  • UNDP「彝族手工藝傳承」文創衍生作品:彝族刺繡框畫
    徐浩然在半個月的走訪,考察過程中,與當地團委,電商公司,文聯主席,當地刺繡協會會長,玫瑰基地的工作人員等深度交流,逐漸總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觀點。他認為,彝族刺繡發展的基本狀況及他們所面臨的挑戰和焦慮、機遇和危機並存。
  • 繡品「刺繡川農」刷爆朋友圈,「穿針引線」的居然是個男大學生
    ……  這組照片上,川農大園林專業大二男生朱家琦的刺繡作品,一針一線間透露著他對川農的熟悉和熱愛。記者在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見到了剛下課的朱家琦,一頭圓寸、簡單的T恤、略帶靦腆的笑容,「今天同學截屏給我看,我才知道傳遍了。」三個多月前,他開始利用課餘時間跟著老師學習刺繡,從不懂刺繡到繡得「像模像樣」,讓老師也驚喜不已。
  • 視頻 | 航拍 | 2017三江縣多耶廣場 | 刺繡大賽
    2017年6月10日,柳州市傳統工藝 刺繡技能比賽 在三江縣多耶廣場舉行,當日不時下著濛濛細雨,但是擋不住侗鄉人民對刺繡的熱愛
  • 「我的扶貧故事」以刺繡之名,繡出致富華章丨黎平縣永從鎮上寨村...
    那裡侗族文化底蘊深厚,女孩子從小就開始學習侗族刺繡。我母親就是一名侗族刺繡師,從小在侗族刺繡薰陶中長大。幼年時,因為火災導致我的右手手指不能自然伸直,屬四等殘疾。但我沒有放棄,堅持完成大學學業,主攻工藝設計專業。大學畢業後,我來到黎平順化鄉做一名鄉村教師。有天,我的母親與我長談了一宿,希望我學習並傳承刺繡工藝。可右手手指殘疾的我能做好刺繡的活嗎?
  • 智「繡」未來 | 繡花工藝大賽限時開啟
    海名國際會展集團為更好的發展繡花平臺,推動刺繡工藝創新製造和產業發展,特組織全國首屆繡花工藝大賽評選活動,3月22日-28日將統一在線上展示,3月31日-4月2日在東莞厚街的「廣東現代國際展覽中心」做線下巡展。並充分利用海名20年紡織展主辦優勢,推動青島、紅島、鄭州、東莞等多地進行巡展。
  • 雲南魯甸:刺繡扶貧「繡」出脫貧新畫卷
    &nbsp&nbsp&nbsp&nbsp展區裡,年輕的繡娘指著繡品喜滋滋地說,「刺繡是個特別好的活計。學習滇繡技藝,不但生活豐富了,收入也越來越多了,生活就像這繡的花兒一樣美好!」&nbsp&nbsp&nbsp&nbsp刺繡扶貧「繡」出脫貧新畫卷。
  • 鏤金縷銀的針法——中國刺繡針法之盤金銀繡
    在中華大地上,刺繡技術的演變與發展從未停止過。如同中國書畫藝術中的各種筆法技法一樣,刺繡手工藝勞動者憑藉其聰明才智,用一針一線一布加以變化,創造出了多樣的針法。我院(版權所有)將陸續介紹、解密多種中國刺繡常見針法,更多教程、視頻,敬請關注!請支持文化研究工作,打擊侵權行為!
  • 「非遺傳承」瓦馬彝繡傳承人:用指尖繡出一片新天地
    刺繡,是民俗藝術文化中一顆耀眼奪目的星星,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白居易詩「紅樓富家女,金縷刺羅襦」都是對刺繡的讚美。千萬條彩線輕盈如蝶般飛舞,便繡出中國文化獨有的絢爛,這就是穿越千年的刺繡。隆陽區瓦馬鄉居住著彝、白、苗等20個少數民族,手工刺繡一直都是各族婦女農閒時常做的手工活,左金麗和熊自慧就是其中之一,她們二人曾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彝繡:指尖上的五彩時光彝族婦女勤勞、智慧,她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手工藝刺繡與服飾文化。
  • 蘇繡|是如何成為四大刺繡之首的?
    單面繡所謂單面繡,就是在一塊蘇繡底料上,繡出單面圖像,可以是花草、人物、動物、寫真之類,背面裝裱畫版,外加中式或西洋畫框,單面繡一般懸掛於牆上的繡品。雙面繡所謂雙面繡,就是在同一塊底料上,在同一繡制過程中,繡出正反兩面圖像,輪廓完全一樣,圖案同樣精美,都可供人仔細欣賞的繡品。在蘇繡藝術中,雙面繡是它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集中體現了蘇繡的技藝水平。
  • 楊勝嬌:巧手繡出新生活
    今天,黔妹妹將繼續為你展播繡娘楊勝嬌的錦繡故事楊勝嬌:巧手繡出新生活✚●○人物名片楊勝嬌,貴州冊亨人,曾先後在交通運輸行業、養殖業、種植業從事相關工作。考慮到要把市場做大,楊勝嬌她們擴大生產規模,成立了冊亨縣雲嬌布依特色染織刺繡有限公司,幫助更多的農村婦女在傳承好民族刺繡技藝的同時,用手藝變成脫貧致富的手段。「口中唱著歌,眼裡看著娃;手中繡著花,賺錢養著家。」在繡坊的帶動下,當地繡娘們的臉上綻放出自信的笑容,她們開心地說,在家門口,也能把錢掙。
  • 上海鄉村振興設計大賽——2020嘉定站評選結果出爐
    上海鄉村振興設計大賽——2020嘉定站評選結果出爐 2020-11-25 14: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立志讓臺繡走向全國和世界的林霞:方寸絹帛 妙指生花
    1991年,林霞設計的刺繡作品《全抽釘珠繡》和《全雕繡美人魚》,一舉奪得兩個國際金獎,這讓她對自己的設計實力有了新的認識。林霞很享受思考創作的時光。她說:「每當開始創作,我就會全身心投入,有人站在我身邊也不會發覺,這時我總會感到時間過得太快。」臺繡繡品的靈魂在於設計,設計時需把圖案以及所用的針法、繡線均布局好,隨後還需經過描花、鑿花、揩花、刺繡等工序。
  • 刺繡:東方奇技 繡美天下
    細小的繡花針在絲綢上遊走,呈出一片錦繡。一件繡品,從穿針到引線,從針腳到線尾,從開始到結束,打磨的不是時間,不是功夫,而是心性。用了心的繡品,一針一線,都能看出匠人的心意。再觸摸繡品的感覺,不再是冰冷的布料,也不是乾癟的絲線,而是一種溫度,這種溫度,可以融化人心。
  • 瓦馬非遺傳承人:用指尖繡出一片新天地
    刺繡,是民俗藝術文化中一顆耀眼奪目的星星,是中國傳統手工藝之一。白居易詩「紅樓富家女,金縷刺羅襦」都是對刺繡的讚美。千萬條彩線輕盈如蝶般飛舞,便繡出中國文化獨有的絢爛,這就是穿越千年的刺繡。隆陽區瓦馬鄉居住著彝、白、苗等20個少數民族,手工刺繡一直都是各族婦女農閒時常做的手工活,左金麗和熊自慧就是其中之一,她們二人曾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彝繡:指尖上的五彩時光彝族婦女勤勞、智慧,她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手工藝刺繡與服飾文化。
  • ...青繡繡出幸福路——全省第三屆「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側記
    9月26日上午,800名來自全省各地、各民族的繡娘齊聚古城西寧,在「傳承文化根脈·錦繡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全省第三屆「民族團結進步」「青繡」大賽上一展身手。繡場上,繡娘們代表全省30萬各族繡娘用七彩絲線繡出美好明天,用一針一線編織美好願景。
  • 【喜報】慕聲定製耳機斬獲首屆「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
    10月20日,從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上傳來喜訊,在300個入圍決賽項目爭奪30個金獎角逐中,西安慕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3D列印定製耳機項目斬獲金獎。慕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代表周威與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合影(自下而上第二排,自右往左第四個為慕聲代表周威)首屆中國「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在吉林大學舉行,吸引了31個省(市、自治區)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1878所高校的57253支團隊報名參加,提交項目作品36508個,參與學生超過20萬人。從中產生300支優秀團隊進入全國總決賽。
  • 2款漂亮的花鳥刺繡,居然只用一種針法繡成,附教程圖樣解說!
    刺繡是中國民間傳統手工藝之一,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歷史。 針法也有很多種,其中長短針也是最基本的一種。用不同顏色的漸變層次,長短針也可以刺繡出立體生動的動物,花朵等,今天給大家講解花鳥刺繡的繡法和作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