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下午,全國首屆鄉村手工藝刺繡大賽結果出爐:獲得金獎的是18號選手汪斯芳、40號選手湯曉紅、13號選手魯莉、29號選手劉瑞玲;獲得銀獎的是5號選手潘正永、39號選手沈雪梅、60號選手陸軍君、41號選手林多妹、7號選手郭華、59號選手林媞……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4名獲得金獎的選手中,有兩名來自四川,分別是18號選手汪斯芳和13號選手魯莉。時間回到昨晚9點左右,比賽大廳外一片漆黑,星星清晰可見,依稀可以聽見遠處的歌聲和河水聲。大廳內,60餘參賽選手中有40位左右,仍埋頭於繡臺前,眼睛盯著手中的穿梭於織布上下的繡針。
比賽現場
白布作畫
全國大師同臺競技
白布作畫、連續8個小時以上……在魯莉和汪斯芳身邊,一群人圍在一起討論:「像她這樣左右開弓的很少見」「羌繡則是直接在白布上繡,圖案藏在繡娘的腦中」……
「首先是非常有民族特色,你看這些羌花的圖案,可能都是從上一輩手中傳承而來。同是羌花,汶川的和茂縣的也各有不同。」一位評委解釋說。
魯莉
除了圖案,汪斯芳使用的羌繡針法也得到了評委的認可。大多數針法,都是從正面繡,繡娘能直接看到圖案繡得如何。而羌繡則是在布料的反面繡,最後呈現給大家的圖案在正面。反面繡已經不多見,而羌繡的特別還不止於此,在羌繡繡娘的眼中,繡布上還有一張「經緯圖」。
「我們業內叫數紗,就是布料上最細的線。」汪斯芳笑著說,不做針線活的人可能沒有這個概念。通過「數紗」,繡娘就可以確定圖案的「經緯坐標」,不同於其他針法,為保證圖案的準確性,需要預習在布料上畫好圖案,羌繡的圖案藏在繡娘的腦中。「最開始需要特別注意,數錯一根紗都不行,錯了就只有重來」。
汪斯芳(右)
交流平臺
「左右開弓」吸引同行「學藝」
除了參加比賽,全國各地刺繡高手齊聚一堂,也是一次寶貴的互相交流學習的機會。21日晚,四川另一位金獎獲得者——繡娘魯莉的繡臺前,來自廣西的侗繡繡娘目不轉睛地看著魯莉的繡針。
魯莉
「一般都是一隻手繡,她是左右開弓,很少見到。」來自廣西的繡娘解釋說,一隻手繡,針從布料正面刺下後,手需要從布料的正面,移動到反面將針拔出。整個刺繡的過程中,手會不斷移動於布料兩面。
而左右開弓的魯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提拉、刺入,半透明的繡布仿佛一面鏡子,左右手互為倒影。雖然左右開弓相比單手速度更快,但魯莉也表示一天半時間很緊。由於只有一天半,這次比賽魯莉現場繡的一條單面繡的紅魚大體已經成形。
「如果是雙面繡可能需要兩三天。」魯莉這次使用的刻鱗針是蜀繡中最有特色的一種針法,其他繡法沒有,搭配繡線顏色的變化,魚鱗不光立體感十足,根據不同角度光線還會呈現不同視覺效果。
紅星新聞記者 林聰 攝影記者 呂國應
編輯 陳怡西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