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
兄弟姐妹是血脈相連的親人,是在一個家庭裡長大的人。父母在的時候,逢年過節,大家在一起聚會,不管哪一個節日,少了誰,都覺得家庭裡缺了什麼。
記得上次過年的時候,我的大姐在外地打工,要過了元宵節才回來。在除夕夜,母親說:「哎,今年過年,一點都不熱鬧。」
母親的話,讓一家人都感覺到「掃興」。畢竟,在一個大家庭裡,一個都不要少的聚會,才真正熱鬧,才有團團圓圓的意義。
事實上,兄弟姐妹的感情,往往經不起考驗。總有一些人,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當成仇人對待。父母在的時候,大家礙於面子,有些問題,會互相溝通,但是父母不在了,這份親情就隨之消失了。
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基本不來往了,往往是以下幾個原因。
01
父母對兒女,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財產分配不公平。
俗話說:「得了便宜還賣乖。」
有的人,從父母身上撈了很多好處,但是他還嫌棄父母給自己的東西太少了,還怨恨父母沒有用。另一方面,他在兄弟姐妹面前炫耀自己的「財富」,認為父母對他好,是應該的,大家也只能有嫉妒的份。
有的父母,非常偏心,分明有幾個兒女,但是他們就把其中某一個孩子,當成寶貝,其他的孩子,似乎是野生的,就是家裡的苦力。
我的大舅媽,生了四個兒女,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大舅媽對小兒子最好,從小就把好吃的好穿的,都給他。
小兒子讀書成績很差,但是大舅媽卻想辦法送他去了職業大學,花了不少錢。小兒子大學畢業了,也沒有一份正經的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在鄉裡當代課老師。大舅媽把家裡的果園、房子、存款,都給了小兒子。
現在,小兒子去福建當老師了。他去福建之前,把家裡所有的資產都變賣了。去了福建之後,三四年都沒有回家。我的大舅舅過世的時候,他連電話都打不通;大舅媽過世的時候,他才急急忙忙趕回家,到家裡什麼事情都不管。
自從大舅媽過世之後,一家人就散了,再也沒有機會相聚了。個個都恨父母偏心,得到了好處的小兒子,還責怪家裡太窮。
俗話說:「一粒老鼠屎,毀掉一鍋粥。」那個被寵愛的孩子,往往是家庭裡的老鼠屎,不懂得感恩,還把家庭風氣帶壞了。這樣的後果,做父母的是有責任的。
02
兄弟姐妹之間積怨已久,恨不得「老死不相往來」。
有的兄弟姐妹,因為一些瑣事產生了糾紛,之後就再也不會和睦相處了。父母還在的時候,逢年過節,都不會一起聚一聚,要是大家偶爾見面了,就是互相對罵,然後憤憤不平地走開。
這樣的兄弟姐妹,在父母過世之後,估計沒有人情來往了。就是都在一個地方居住,也懶得理會,彼此成為了熟悉的陌生人。
我的同事老左,在談起兄弟姐妹的時候,一肚子火:「你們知道嗎?我的弟弟為了獨佔宅基地,居然偷偷摸摸更改了證件,也沒有告訴我一聲。」
我對老左說:「你在城裡有兩套房子,還在乎那些宅基地幹嘛?」
老左說:「你啊,想得太簡單了。那是我的『根』,是我成長的見證。等我老了,我還要回去的。」
老左的想法,我是不贊成的。對於兄弟姐妹,要大度一些,不要當成了仇人。就是他們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情,也應該理解和包容。
一家人,就是左右手的關係,把錢財放在誰手上,都是在自己家裡,也沒有給外人。如果家人和睦,那麼在做大事的時候,大家可以把錢財集中起來,把事情做成。
如果兄弟姐妹都有私心,那麼怨恨就會越來越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成為「翻臉」的導火索。
一些「老死不相往來」的兄弟姐妹,其實是一肚子怨氣沒有地方放,並不是日子過不下去了,也不是互相之間有深仇大恨。
03
兄弟姐妹居住的地方相距很遠,來往很不方便。
隨著時代的發展,走南闖北的人越來越多了。有的人,從農村跑出去,背井離鄉多年,最後在遙遠的大城市安家了;有的人,通過公務員考試,去了一個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地方;有的人,靠自己奮鬥,去了國外工作。
離開故鄉,去異鄉創業,其實也是萬不得已的事情。如果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可以賺大錢,誰都想啊。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的殘酷的。如果一家人都分散在五湖四海,想要聚一聚,都是難事。
我的一個同事,家在東北,有十多年都沒有回家了。他說:「以前,父母在的時候,過年回去一次;現在,父母不在了,回到故鄉,也是做客,都不知道住在誰家才好。」
「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不好受啊,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子的,由不得你。如果兄弟姐妹都處於這樣的情況,那就只能是「聚少離多」,甚至後半生都沒有幾次相聚了。
俗話說:「不親,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
除了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是你最親的人,不管你和他們之間有什麼仇怨,都不值得計較,要放下面子,珍惜緣分。
放下利益爭執,捨得花時間交往,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才會越來越濃。如果父母都不在了,年長者為「一家之主」,不能讓大家庭散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