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基本不來往了,往往是以下幾個原因

2021-01-09 布衣粗食68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

兄弟姐妹是血脈相連的親人,是在一個家庭裡長大的人。父母在的時候,逢年過節,大家在一起聚會,不管哪一個節日,少了誰,都覺得家庭裡缺了什麼。

記得上次過年的時候,我的大姐在外地打工,要過了元宵節才回來。在除夕夜,母親說:「哎,今年過年,一點都不熱鬧。」

母親的話,讓一家人都感覺到「掃興」。畢竟,在一個大家庭裡,一個都不要少的聚會,才真正熱鬧,才有團團圓圓的意義。

事實上,兄弟姐妹的感情,往往經不起考驗。總有一些人,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當成仇人對待。父母在的時候,大家礙於面子,有些問題,會互相溝通,但是父母不在了,這份親情就隨之消失了。

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基本不來往了,往往是以下幾個原因。

01

父母對兒女,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財產分配不公平。

俗話說:「得了便宜還賣乖。」

有的人,從父母身上撈了很多好處,但是他還嫌棄父母給自己的東西太少了,還怨恨父母沒有用。另一方面,他在兄弟姐妹面前炫耀自己的「財富」,認為父母對他好,是應該的,大家也只能有嫉妒的份。

有的父母,非常偏心,分明有幾個兒女,但是他們就把其中某一個孩子,當成寶貝,其他的孩子,似乎是野生的,就是家裡的苦力。

我的大舅媽,生了四個兒女,三個兒子一個女兒。大舅媽對小兒子最好,從小就把好吃的好穿的,都給他。

小兒子讀書成績很差,但是大舅媽卻想辦法送他去了職業大學,花了不少錢。小兒子大學畢業了,也沒有一份正經的工作,很長一段時間,在鄉裡當代課老師。大舅媽把家裡的果園、房子、存款,都給了小兒子。

現在,小兒子去福建當老師了。他去福建之前,把家裡所有的資產都變賣了。去了福建之後,三四年都沒有回家。我的大舅舅過世的時候,他連電話都打不通;大舅媽過世的時候,他才急急忙忙趕回家,到家裡什麼事情都不管。

自從大舅媽過世之後,一家人就散了,再也沒有機會相聚了。個個都恨父母偏心,得到了好處的小兒子,還責怪家裡太窮。

俗話說:「一粒老鼠屎,毀掉一鍋粥。」那個被寵愛的孩子,往往是家庭裡的老鼠屎,不懂得感恩,還把家庭風氣帶壞了。這樣的後果,做父母的是有責任的。

02

兄弟姐妹之間積怨已久,恨不得「老死不相往來」。

有的兄弟姐妹,因為一些瑣事產生了糾紛,之後就再也不會和睦相處了。父母還在的時候,逢年過節,都不會一起聚一聚,要是大家偶爾見面了,就是互相對罵,然後憤憤不平地走開。

這樣的兄弟姐妹,在父母過世之後,估計沒有人情來往了。就是都在一個地方居住,也懶得理會,彼此成為了熟悉的陌生人。

我的同事老左,在談起兄弟姐妹的時候,一肚子火:「你們知道嗎?我的弟弟為了獨佔宅基地,居然偷偷摸摸更改了證件,也沒有告訴我一聲。」

我對老左說:「你在城裡有兩套房子,還在乎那些宅基地幹嘛?」

老左說:「你啊,想得太簡單了。那是我的『根』,是我成長的見證。等我老了,我還要回去的。」

老左的想法,我是不贊成的。對於兄弟姐妹,要大度一些,不要當成了仇人。就是他們做了對不起你的事情,也應該理解和包容。

一家人,就是左右手的關係,把錢財放在誰手上,都是在自己家裡,也沒有給外人。如果家人和睦,那麼在做大事的時候,大家可以把錢財集中起來,把事情做成。

如果兄弟姐妹都有私心,那麼怨恨就會越來越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成為「翻臉」的導火索。

一些「老死不相往來」的兄弟姐妹,其實是一肚子怨氣沒有地方放,並不是日子過不下去了,也不是互相之間有深仇大恨。

03

兄弟姐妹居住的地方相距很遠,來往很不方便。

隨著時代的發展,走南闖北的人越來越多了。有的人,從農村跑出去,背井離鄉多年,最後在遙遠的大城市安家了;有的人,通過公務員考試,去了一個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地方;有的人,靠自己奮鬥,去了國外工作。

離開故鄉,去異鄉創業,其實也是萬不得已的事情。如果家門口就可以找到好工作,可以賺大錢,誰都想啊。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的殘酷的。如果一家人都分散在五湖四海,想要聚一聚,都是難事。

我的一個同事,家在東北,有十多年都沒有回家了。他說:「以前,父母在的時候,過年回去一次;現在,父母不在了,回到故鄉,也是做客,都不知道住在誰家才好。」

「獨在異鄉為異客」的感覺不好受啊,但是生活就是這樣子的,由不得你。如果兄弟姐妹都處於這樣的情況,那就只能是「聚少離多」,甚至後半生都沒有幾次相聚了。

俗話說:「不親,一家人,打斷骨頭連著筋。」

除了父母和孩子,兄弟姐妹是你最親的人,不管你和他們之間有什麼仇怨,都不值得計較,要放下面子,珍惜緣分。

放下利益爭執,捨得花時間交往,兄弟姐妹的手足之情,才會越來越濃。如果父母都不在了,年長者為「一家之主」,不能讓大家庭散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父母過世了,有些兄弟姐妹為什麼不來往了?3個過來人說了心裡話
    有些家庭的子女,關係相處的非常好,即使父母不在了,也會維繫這份親情,而有些家庭,父母在世時還挺好,一旦離世,兄弟姐妹便很少來往,甚至變成了陌生人,這到底什麼原因呢?很明顯錢被小妹獨吞了,老頭也因此上了一股火,不到兩個月走了,從那以後,我們兄妹五個人,變成了仇人,誰都不跟誰來往。老爺子要不說這事,也不會把我們幾兄妹搞得這麼僵,他人走了,兄妹情分也徹底結束了。
  •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為什麼父母一走兄弟姐妹就疏遠了呢
    可是現在,她說,母親沒有了,和兄弟姐妹之間好像一下子也散了。你看,以前經常幾個人會在母親處碰到,聚一下,現在一二個月過去了,誰也沒有見過面。阿姨的話,讓我也有同感。為什麼會這樣呢?想一想,無外乎有下面幾個原因。★父母是子女間的紐帶父母畢竟是生身之本,雖然兄弟姐妹之間各自成家,但是血脈的連接還在。
  •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疏遠了,這4個原因太過於現實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疏遠了,這4個原因太過於現實"手足情深",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陪伴成長,成年之後彼此幫襯照顧,這是人之常情。不過有一個現象也很現實,很多兄弟姐妹小時候親密,長大之後有了家室開始彼此疏遠,甚至在父母離開人世之後,孩子們之間就互不往來了,這其中的原因也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案例小萍出生在多子女家庭,在她上頭還有一個哥哥和姐姐,作為家裡的老么她一直都很受寵。小時候她和哥哥姐姐的感情還可以,哥哥對她尤其照顧。
  • 俗語「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老祖宗說透了親戚之間利益關係
    農村有句俗話:「兄弟不共財,姊妹少往來」,就是前人們總結出來兄弟姊妹之間的相處之道。意思是兄弟再親,最好也不要在經濟上不清不楚的,比如一起做生意、投資等。利益「牽扯」太深了;姐妹成家後,各過各的日子,不要過於頻繁的走動,要儘量少走動。按理說兄弟姐妹,都是關係很近的人,為什麼不能共財?又為何要少往來呢?這裡的利害關係都有哪些呢?
  • 為什麼很多兄弟姐妹,會像仇人一樣互不來往?心理學家這樣說
    很多家庭當中,會存在很多的兄弟姐妹,當他們都成年之後,自然會組建各自的新家庭。在這之後,彼此之間往往就會改變之前在原生家庭當中的關係,變得比較疏遠。 甚至有的兄弟姐妹會在彼此組建新的家庭之後不再來往甚至反目成仇,這又是為什麼呢?
  • 父母在家就在,兄弟姐妹就是一家人,父母不在,就成了親戚
    父母在,家就在,兄弟姐妹就是一家人,父母不在,各自就成了親戚。父母在世時,人生還有根基,心靈還有歸宿。每個在外漂泊的孩子,累的時候還能有個休息的港灣。每逢過年心中總有一個牽掛、相聚、思念的地方,父母離世時,自己雖然也有自己的小家,但是一個我們生活從小至大的家不在了,人生大半生的思念和生活也不在了。心靈就彷佛成為世界的孤兒,忙忙碌碌無人噓寒問暖,只能自己咬咬牙往前走,人生就剩下一段回歸另一個世界的旅程。
  •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不再親近?」過來人說的原因很扎心
    導語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不再親近?」過來人說的原因很扎心親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潔的感情了,除了愛與呵護,還應該抱有感激之情。其實兄弟姐妹在各自結婚後,關係就會有明顯的變化,畢竟大多數人都會圍繞自己的小家庭生活,這個時候也是只父母健在的時候,關係才會相對親近些,比如逢年過節就會聚一下,可一旦父母去世,不管兄弟姐妹間再怎麼親近,也會因為不聯繫感情變淡,關係也會越來越疏遠。在現實生活中,這樣的現象十分常見,那為什麼會導致這種現象的產生呢?原因有3點,很扎心。
  • 有的兄弟姐妹之間,為何會像仇人一樣,往往和這些現實脫不了關係
    經常能聽到長輩說「兄弟姐妹之間一定要好好相處,你們是最親近的人,我不能陪你們一輩子,你們要互相幫助」一些家庭的孩子能夠理解父母的苦心,不管父母在的時候還是不在了,都能互相保持很好的關係。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但還有一些家庭的孩子,往往父母不在之後就會很少來往,最後變成陌生人,甚至有時還會變成仇人,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接下來就和大家來看看。
  • 為什麼父母不在,家裡的兄弟姐妹就疏遠了?4個很現實的原因
    王女士今年45歲了,當年還沒有計劃生育這一說,王女士有兄弟姐妹四人,小時候日子過得寒酸窘迫,兄弟姐妹們常常會因為吃的而發生爭吵。但是雖然整天都吵吵鬧鬧的,但是一大家人卻也和和美美。王女士回憶起大家聚在一起搶烤紅薯吃時的樣子,不自覺地笑出了聲。說道父母更偏袒兒子時,王女士也有些抱怨。
  • 「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道出了親戚間相處的難處,引起共鳴
    尤其在跟親戚相處時,更加要懂得避忌,老一輩常勸告我們:「兄弟不共財,姐妹少來往」,這句話看似很不近乎人情,但是細讀之下,卻字字有理,確實如此。它道出了親戚間相處的難處,一不小心就容易引發矛盾,造成家庭不和。
  • 「父母不在,兄弟不親」,過來人都明白,這句話很現實
    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因為以前的人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嚴重,所以如果一直生的都是女兒的話,那麼它們會想要再多生幾個孩子,希望能夠生到兒子。但是我們在這種家庭裡都會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當兄弟姐妹的父母還在的時候,大家的關係都會非常和睦,來往的也會非常頻繁,但是如果父母都不在了的話,兄弟姐妹們也就會變得不那麼親切,所以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父母不在,兄弟不親!」
  • 為什麼父母離世後,兄弟姐妹就不親近了?4個原因現實又無奈
    生了多個孩子的父母,最希望看到的,莫過於兄弟姐妹之間能夠互愛互助,友愛相處。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父母在世的時候,兄弟姐妹之間確實非常友愛;父母一旦離世,他們之間的感情便越來越不親近。
  • 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是怎樣失去的,這幾個原因太扎心
    兄弟同心,黃土變金,若想有好的親情,就需要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忍讓和退步,就需要有的人做出犧牲,父子兒女兄弟姐妹之間,若想始終保持親密團結的關係,一定是因為有人「裝聾作啞」當傻子,如果兄弟姐妹之間,太精明,太計較,彼此之間誰也怕自己吃了虧,是不會有團結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和關係的惡化,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要想一家人團結親密,就要學會維護親人之間的關係。
  • 俗語: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據說下半句才是經典,果真如此?
    俗語簡單明了,通俗易懂,許多甚至就是大白話,可是卻往往幹練獨特,寓意深刻,常常給人以生活的經驗,人生的啟發。有句農村俗語這樣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據說下半句才是經典,果真如此嗎?「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意思是說,如果父母還健在的話,那麼,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自然就是一家人,看上去會感覺很和睦和諧的。
  • 「當父母走了以後,兄弟姐妹的情也就散了」你認同這句話嗎?
    現在長大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也都成家了,味道就不一樣了,以前最期盼的春節,現在在我看來,也不過是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頓飯而已了當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兄弟姐妹都會經常聚在一起,這樣大家雖然都很忙,但是為了父母,還是會經常回家看一看。
  • 兄弟姐妹關係好不好,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現實生活中,你們覺不覺有時候親人之間的廝殺,比外人還激烈,特別是兄弟姐妹之間的仇恨,一輩子都有可能解不開。而有的家庭,尊老愛幼,兄弟姐妹團結和睦,每逢過年過節,聚在一起其樂融融。其實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好不好,很大程度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
  • 俗語說:「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少有人知道下半句精華
    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在孩子們還小的時分,他們都和自己的父母們一起過,親親熱熱的一家人非常溫馨,有時分甚至是連父母都不知道的小秘密卻能夠和兄弟姐妹們之間同享,一旦被他人欺壓了,兄弟姐妹們也會替你還回來。但是跟著人們年歲的增加,越來越覺得有些愛情並不是持久的,從前那麼深厚的愛情,卻因為時間的原因逐漸變得冷淡了許多。
  • 父母和兄弟姐妹,從血緣上看誰跟我們更親?答案跟想像中的有差異
    我們的兄弟姐妹也從父母那裡遺傳了一半的染色體,這就導致,我們可能與兄弟姐妹沒有什麼關係,也可能與他們的遺傳係數超過父母。這會導致兄弟姐妹成為我們最親的人。從這個親屬的重要程度來看,你與父母、子女是最親的人,因此要對他們負起更大的責任。2、兄弟姐妹之間的影響沒有父母的影響大兄弟姐妹都是靠父母生活的,未來的發展需要父母的支持與引導,因此,子女與父母之間有相應的權利與義務。
  • 為什麼現在兄弟姐妹之間不親,連同桌吃飯都不肯?原因讓人心酸
    文|秘籍君如今,很多家庭選擇生二胎,把原因都歸結於「多生個孩子,給孩子留個伴兒」,或者「以後老了多一個孩子養老,百年之後孩子也能多一個親人,相互幫襯。」但現實卻是,現在很多兄弟姐妹之間都不親,原因也頗為無奈,想生二胎的父母一定要想好了。
  • 兄弟姐妹為何會反目成仇,曾經的親密關係是否讓你困擾
    但是兄弟姐妹失去了親密關係之後,還不得不一起要面對很多事情,尤其是切身利益之爭,這是導致曾經親密無間之人最終變陌路,甚至成為仇人的根源。這裡所說的利益之爭,並不一定完全指錢財或者物質,也可能是父母的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