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父母走了以後,兄弟姐妹的情也就散了」你認同這句話嗎?

2020-12-22 一朵向陽花sunshine

// 在農村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人;父母去,兄弟姐妹是一門親」

說的是在父母離世了以後,兄弟姐妹也開始疏遠了,逐漸由家人變成了親人,甚至是陌生人

上面這種現象情況相信在全國各地都存在,那為什麼父母去世後,兄弟姐妹也不親了?

家是什麼?

在我的想法裡,一個家庭的存在,必須要由父母及子女組成,也就是一個家庭需要存在兩代人的身影

年輕夫妻分別從各自從小生長的大家庭裡出來,重新組成屬於自己的小家,然後生兒育女,一代一代延續下去

在農村長大的我,小時候最喜歡的一件事情就是過年了,過年前早早就纏著媽媽去集市上買一身過年的新衣服,回到家左看右看喜歡得不得了,一天恨不得都和新衣服在一起。尤其到了三十晚上,睡覺前試幾遍新衣服,然後折的整整齊齊放在床頭,第二天一大早便「全身武裝」出去找小夥伴玩,一起討論自己的新衣服。開心得不得了。

然而我們那時候沒有注意到的是,父母一直都在忙這忙那,他們好像有忙不完的活。

現在長大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也都成家了,味道就不一樣了,以前最期盼的春節,現在在我看來,也不過是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頓飯而已了

當父母還在世的時候,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兄弟姐妹都會經常聚在一起,這樣大家雖然都很忙,但是為了父母,還是會經常回家看一看。所以兄弟姐妹之間還是會經常見面,父母就像是一根紐帶一樣,維繫著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而一旦父母不在了。那兄弟姐妹也是各回各家了,再加上生活都比較忙碌,所以聯繫逐漸少了,感情也就慢慢淡了。

當父母走了,缺少了維繫兄弟姐妹感情的紐帶,慢慢的,感情也就變了。

俗話說得好,長兄如父,長嫂為母。

當父母都離世了,有些家庭因為大哥、大嫂比較有責任,有擔當,行得端做得正,那麼兄弟姐妹還走得近,關係還能維持下去。而如果大哥大嫂,或者是大姐沒有起到很好的帶頭作用,那自然關係是每況愈下了

兄弟姐妹之間的貧富差距

五根手指有長短,而兄弟姐妹之間,肯定發展也是有好有壞。

在彼此都沒有成家的時候,可能不以為然,等到彼此都成家立業之後,差距也就明顯了。條件好的,可能會看不上條件差的。而條件差的,可能不願意去巴結條件好的,都是誰也不理誰的心理,感情就疏遠了

父母一碗水沒端平

人都是「一心一意」的,當家族中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兄弟姐妹時,父母永遠做不到一視同仁。喜歡這個就會對另外一個孩子稍微差點,慢慢的,子女意識到了這一點,也就會疏遠了

父母像是一個大家庭的紐帶,當紐帶不在了,原本被捆綁得緊緊的線也在散開了

當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也就變淡了。

相關焦點

  • 「有父母的地方才是家」,為什麼父母一走兄弟姐妹就疏遠了呢
    可是現在,她說,母親沒有了,和兄弟姐妹之間好像一下子也散了。你看,以前經常幾個人會在母親處碰到,聚一下,現在一二個月過去了,誰也沒有見過面。阿姨的話,讓我也有同感。為什麼會這樣呢?想一想,無外乎有下面幾個原因。★父母是子女間的紐帶父母畢竟是生身之本,雖然兄弟姐妹之間各自成家,但是血脈的連接還在。
  • 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基本不來往了,往往是以下幾個原因
    事實上,兄弟姐妹的感情,往往經不起考驗。總有一些人,對自己的兄弟姐妹,也當成仇人對待。父母在的時候,大家礙於面子,有些問題,會互相溝通,但是父母不在了,這份親情就隨之消失了。父母都走了之後,兄弟姐妹基本不來往了,往往是以下幾個原因。01父母對兒女,做不到「一碗水端平」,財產分配不公平。俗話說:「得了便宜還賣乖。」
  • 父母過世了,有些兄弟姐妹為什麼不來往了?3個過來人說了心裡話
    有些家庭的子女,關係相處的非常好,即使父母不在了,也會維繫這份親情,而有些家庭,父母在世時還挺好,一旦離世,兄弟姐妹便很少來往,甚至變成了陌生人,這到底什麼原因呢?很明顯錢被小妹獨吞了,老頭也因此上了一股火,不到兩個月走了,從那以後,我們兄妹五個人,變成了仇人,誰都不跟誰來往。老爺子要不說這事,也不會把我們幾兄妹搞得這麼僵,他人走了,兄妹情分也徹底結束了。
  • 父母不在了,回老家該去哪?兄弟姐妹的家能去嗎?過來人說了實話
    可是人總有生老病死的一天,特別是父母年齡已大,如果將來他們不在了,到時候我們還有家嗎?我們來聽聽這3位朋友怎麼說!畢竟哥哥的家,始終都不是我的家,以後再也沒人給我打掃房間了!」2、45歲的出嫁女張姐張姐的娘家和婆家相隔很近,而且兄弟姐妹都在鎮上成家生子。早些年,張姐的爸爸就因為皮膚癌去世,這麼些年來媽媽和大哥住在一起,他們兄弟姐妹幾個經常去看望,日子倒也過得非常和諧。
  • 父母一旦都不在了,兄弟姐妹的親情還能存在嗎?
    父母一旦都不在了,兄弟姐妹的親情還能存在嗎?我認為,大多數的情況下,兄弟姐妹的親情還能存在。父母是親情的紐帶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們會有一個共同的家。逢年過節,他們會聚集在父母的周圍,談工作、談家庭、談社會,其樂融融,此時的父母看到自己的兒女如此團結、親密,肯定會樂得合不攏嘴。這個大家庭的幸福時刻是每一個家庭成員所期盼和樂見的。父母都不在了以後,親情的維繫就不像以前那樣緊密了。雖然親情還在,不像以前那樣濃了,多數不像以前那樣有團聚的「中心」了。長兄如父、長嫂如母在兄弟姐妹當中,長兄(或長姐)的作用很關鍵。
  •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不再親近?」過來人說的原因很扎心
    導語 :「父母去世後,為什麼兄弟姐妹不再親近?」過來人說的原因很扎心親情,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純潔的感情了,除了愛與呵護,還應該抱有感激之情。而當我們長大成家後才發現,父母當年說的話,是多麼悲傷和無奈。父母在家就在,即便是兄弟姐妹都已成家立業,父母依舊是維繫家的紐帶和橋梁,而父母不在了,家也就散了,即便兄弟姐妹間還聯繫,但關係依然變得像親戚一般。
  • 為什麼父母離世後,兄弟姐妹就不親近了?4個原因現實又無奈
    生了多個孩子的父母,最希望看到的,莫過於兄弟姐妹之間能夠互愛互助,友愛相處。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家庭,父母在世的時候,兄弟姐妹之間確實非常友愛;父母一旦離世,他們之間的感情便越來越不親近。
  • 為父母兄弟姐妹一味付出,換來的卻是反目成仇,親情應該AA制
    這就是習慣,習慣了得到,卻忘記了感恩。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理所當然的。沒有天生誰該對誰好,一味地付出,得到的不是感恩,而是變成仇人。01.父母兄弟姐妹反目成仇王叔叔今年60多歲了,他是家裡的長子,他有2個弟弟和2個妹妹,從小到大吃苦受累最多的就是他。
  • 為什麼父母不在,家裡的兄弟姐妹就疏遠了?4個很現實的原因
    王女士今年45歲了,當年還沒有計劃生育這一說,王女士有兄弟姐妹四人,小時候日子過得寒酸窘迫,兄弟姐妹們常常會因為吃的而發生爭吵。但是雖然整天都吵吵鬧鬧的,但是一大家人卻也和和美美。王女士回憶起大家聚在一起搶烤紅薯吃時的樣子,不自覺地笑出了聲。說道父母更偏袒兒子時,王女士也有些抱怨。
  • 農村俗語「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可下半句很少有人知道
    在這幾年,農村外出打工的人多了起來,基本上農村就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一年到頭或許就只有過年才能匆匆見上一面,很少能有時間回家陪陪年長的父母了,農村的俗語有很多,關於父母親情的也是不少,像是「父母在,不遠遊」,就是最經典的一句,還有一句比較通俗的俗語是「父母在,兄弟姐妹是一家」,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
  • 「為兄弟姐妹不斷付出,卻換來反目成仇,原來手足情也應該AA制」
    這類詞,總是出現在父母和兄弟姐妹需要自己付出的時候,自己不得不做的理由。因為血脈相連,就是一個人最無法擺脫的枷鎖。我朋友說,他爸兄妹三個,爸爸是老大,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從小,爺爺奶奶就讓他爸讓著弟弟妹妹,凡事幫襯弟弟妹妹。所以,兄妹三個各自成家後,他爸分了一身的債務,弟弟和妹妹得了父母不少家產。
  • 《你是我兄弟》骨肉情打不散(圖)
    今晚,由鄧超、張嘉譯、董潔主演的《你是我兄弟
  • 「老大總是打老二」二胎家庭父母最忌諱說這3句話,你中了嗎?
    很多二胎家庭的父母,最怕兄弟姐妹感情不好,相愛相殺,但越怕越來,越是擔心兄弟姐妹感情不好,他們就越是打鬧不休。雖然很多父母們說著不偏心,但實際上總是會無形偏向於小孩子,在兩個孩子鬧矛盾時,總會無意識站在小的一邊。
  • 如果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真的變成陌生人嗎?看三位經歷者如何說
    臨走前,妹妹說了句:「也許這是最後一次相見了。」這句話包含了妹妹內心的無憾,但同時又包含著多少心酸。有人說:「當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將會變成熟悉的陌生人。」真的是這樣嗎,三位經歷者他們的兄弟姐妹之前是怎樣的?一同感受下。
  • 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是怎樣失去的,這幾個原因太扎心
    兄弟同心,黃土變金,若想有好的親情,就需要兄弟姐妹之間,相互忍讓和退步,就需要有的人做出犧牲,父子兒女兄弟姐妹之間,若想始終保持親密團結的關係,一定是因為有人「裝聾作啞」當傻子,如果兄弟姐妹之間,太精明,太計較,彼此之間誰也怕自己吃了虧,是不會有團結的,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和關係的惡化,都是這幾個原因造成的,要想一家人團結親密,就要學會維護親人之間的關係。
  •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疏遠了,這4個原因太過於現實
    為什麼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就疏遠了,這4個原因太過於現實"手足情深",兄弟姐妹之間互相陪伴成長,成年之後彼此幫襯照顧,這是人之常情。母親走了之後,小萍就再也沒回老家,兩個哥哥姐姐也很少和她聯繫,但凡打電話就是有事要幫忙,這也讓她感到很為難。按道理,母親走了兄弟姐妹更應該彼此互相幫襯,可每次遠嫁的姐姐和老家的哥哥不是求她辦這個事,就是讓她在經濟上支援,只要沒答應,對方的口氣就很冷淡。長久下來小萍也不慣著他們,每次開口都拒絕,漸漸都互相也不往來了。
  • 為啥很多兄弟姐妹長大後變得疏遠?離不開仨原因,和父母有關
    文|文兒按理說,一個家庭的兄弟姐妹,他們出生在同一個家庭裡,有著共同的父母,相似的成長環境,長大以後應該會很親近。但是,在現實的生活中,那些老死不相往來、鬧得對簿公堂的兄弟姐妹,其實並不在少數。如果孩子跟自己的兄弟姐妹反目,他在生活上會缺少親人的幫助,父母也會因為孩子們的糾紛,陷入兩難的境地。所以,如何避家裡孩子反目,應該成為父母的必修課。為啥很多兄弟姐妹長大後變得疏遠?離不開仨原因,和父母有關。
  • 怎樣理解「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這句話
    李友山/文我們常聽有人說的一句話:「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從字義上講就是再隆重、再美味的筵席也有結束的時候。就連最親近的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姐妹關係,也會因為一方的離世而脫離關係,即使有時會在記憶中回想一下,但印象卻是模糊的。
  • 父母兄弟姐妹面前一味付出的人,會有什麼樣的結果?你怎麼看?
    由於她親生母親早年去世,她懂事特別早,雖然成績在初中年級那會年年排第一名,但考慮以後,她並沒有選擇讀高中,而是南下打工。自她去打工之後,她的父親就再沒去工作了。當然確實是有點病在身的,於是乾脆就休養不做了,基本都在等著女孩寄錢回家。當然,繼母還是有去打零工的。
  • 父母在家就在,兄弟姐妹就是一家人,父母不在,就成了親戚
    父母在,家就在,兄弟姐妹就是一家人,父母不在,各自就成了親戚。父母在世時,人生還有根基,心靈還有歸宿。每個在外漂泊的孩子,累的時候還能有個休息的港灣。每逢過年心中總有一個牽掛、相聚、思念的地方,父母離世時,自己雖然也有自己的小家,但是一個我們生活從小至大的家不在了,人生大半生的思念和生活也不在了。心靈就彷佛成為世界的孤兒,忙忙碌碌無人噓寒問暖,只能自己咬咬牙往前走,人生就剩下一段回歸另一個世界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