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外前沿訊,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原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下文簡稱「第900醫院」),建於1949年8月。該院神經外科成立於1959年,目前是全軍微創手術中心和中國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年手術量超過2500臺,整體規模在福建省位居前列。
近期,就DBS療法應用、適應症新發展以及相關情況,神外前沿新媒體線下專訪了第900醫院神經外科袁邦清教授。訪談實錄如下:
科室開展DBS情況介紹
神外前沿:我們了解到第900醫院很早就開展功能神經外科和神經調控等方面工作,請您簡單介紹神經外科科室的歷史和功能外科開展DBS的情況?
袁邦清:福州總醫院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我們醫院神經外科成立於1959年,是醫院重點學科,目前是全軍微創手術中心和中國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我們科還是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成員單位,垂體瘤手術病例很多,每年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手術約200例。科室目前有醫生45人,二層樓共4個病區,158張床位,專門的神經重症ICU有30張床,是福建省最大規模的NICU病區之一,年手術量超過2500臺次。
神經調控技術開展方面,歷史比較悠久,我們科老主任王如密教授在1981年就開展毀損手術治療帕金森病,當時全國開展該手術的醫院也很少,一年手術病例約六十幾例,後來陸陸續續開展,一共加起來做了200多例,當時在國內比較少見。
2004年,我們開展了福建省第一例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手術),填補福建省在該領域的醫療技術空白。2005年5月,中華醫學會第一屆全國DBS學術年會在福州總醫院舉辦。可以說,我們科室在引入和開展神經調控技術方面比較早,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
我們科室的主任王守森教授非常重視新技術的引進與創新,功能神經外科是神經外科非常有前景的亞專業,而且我科開展病種也很全,每年都會研究和探索新的病種;我們從全國各地引進大量優秀醫生。去年開始,我們與麻醉科、神經內科、電生理和腦電圖室等成立MDT多學科合作中心,科裡也成立了神經調控亞專業組,故這幾年發展比較快。
神外前沿:我們看過,王守森主任此前出版過一本數字神經外科方面的書,貴科室在影像重建和定位上是很有優勢?
袁邦清:據王如密教授講, 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就自行研製出了立體定向儀,用於科室病人血腫穿刺。那時設備很少,為了滿足臨床需要,都靠自己邊琢磨邊創新。那本數字影像學的書,是王守森教授當主任時主編出版的,我們醫院2003年就引進了福建省第一代神經導航系統,和數字影像學、精準定位關係密切,王守森主任是博士生導師,科研方面很強,這幾年還出版多本臨床醫學方面的書籍。
DBS手術中先進技術及輔助手段的經驗
神外前沿:DBS療法適合哪些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病患者,以及它的優勢有哪些?
袁邦清:對於藥物療效不滿意或對藥物不良反應不耐受,症狀較重且影響日常生活的患者而言,經嚴格的術前評估後,DBS是一個合適(獲益風險比)的治療選擇,具有療效好、微創、可逆、個體化和可調控等特徵。
神外前沿:您覺得,毀損手術的經驗,是否會對醫生開展DBS手術有所幫助?
袁邦清:不管是毀損還是DBS手術,都要安裝立體定向頭架,這是基礎技術;毀損和DBS手術,手術流程有相似之處:包括安裝立體定向頭架、MRI和CT圖像融合計算靶點、虛擬電極植入通路、術中電生理監測及患者症狀驗證等,毀損是把電極植入後,通過電極射頻毀損核團後拔掉電極;DBS預刺激有效,電極則留在裡面。
我們科室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做了近3000例的精神外科毀損手術。尤其是2010年前後,一年做兩三百例毀損手術,,在針道、方向和深度等手術操作細節方面都有深厚的積累。我們做了大量的毀損手術以後,再開展DBS手術,其實手術基礎是一樣的,醫生上手非常快。從技術層面上講,DBS手術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難度。
神外前沿:您之前介紹科室裡有複合手術室,請您簡單介紹下?
袁邦清:三年前,醫院新的住院部大樓投入使用,12萬平米,是閩贛兩省最大的單體住院部大樓。目前複合手術室,手術間隔有64排的CT,軌道可以移動,在手術室定位後,軌道滑過來後就可以手術,植入電極。如果靶點效果很好,電生理檢測也很好,不需要再查CT。但如果有個別情況,按照術前設計的靶點做進去,電生理檢測或者驗證效果不太滿意,不用出手術室,馬上就可以做CT複查,看看電極的位置是否精準,術中就可以做調整。
神外前沿:術中CT應用後,植入準確度的比例,有統計過這方面的數據嗎?
袁邦清:真正需要用到術中CT調整靶點的病例其實不多,每10個病人中最多有1例病人需要術中做CT驗證。目前磁共振影像與手術當天CT圖像融合,術中再加微電極電生理監測,90%的靶點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只有極個別需要調整。
神外前沿:您談到,磁共振的序列和融合,在這方面上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和經驗嗎?
袁邦清:現在術前用特殊的序列掃完1.5毫米,把圖像全部序列掃完以後,第二天手術時安裝頭架行 CT薄層掃描,把這兩個圖像用美敦力的手術計劃系統融合,通過三維重建以後,計算靶點更精準,目前大部分醫院都採用這種方法。
神外前沿:現在穿刺避開血管已經很成熟,是不是需要做DTI,避開神經束,這是常規嗎?
袁邦清:這不是常規,術前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屬要求,偶爾會做。一、從額葉到STN或Gpi核團,從額頂進去以後,這個位置沒有大的血管;二,這個通道理論上是非常安全的,Gpi旁邊有視束穿過,會影響視力,風險更大一些,所以我們選擇STN靶點多些,做Gpi靶點少;三,術中需要更精細,手術時間也會更長。
DBS療法具體應用和新發展
神外前沿:DBS療法有哪些具體應用,在國內外有哪些區別?
袁邦清:目前,DBS療法在國內主要還是應用於運動障礙病的治療,其中以帕金森病為主,還有特發性震顫、肌張力障礙等。除了運動障礙病,還有藥物難治性癲癇。
除了這些在國內獲批的適應症,現在國內外很多專家都在做一些開創性的研究和探索。比如運用DBS療法治療強迫症、抑鬱症、神經性厭食症、戒毒和植物人促醒等。可以說,DBS的適應症拓展和臨床應用是有很大的潛力和前景的。
神外前沿:DBS療法在治療帕金森病上已經比較成熟了,請您具體介紹下該療法在其它領域的發展情況和療效如何?
袁邦清:有文獻對抽動穢語症候群術後患者96個月隨訪及研究,發現抽動穢語症候群患者接受Gpi-DBS聯合內囊毀損術後,抽動症狀改善高達77%,其療效明顯高於世界其他治療中心,並且患者的精神症狀、社交功能和工作能力得到明顯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DBS治療肌張力障礙,當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時,Gpi-DBS可用於原發性全身型和節段型肌張力障礙。原發性痙攣斜頸,Gpi-DBS治療原發性肌張力障礙效果更優。另外,在治療梅傑症候群方面,2018年我國發布了Meige症候群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提到了腦深部電刺激術作為外科手術治療方式,是一個新型且有益的治療選擇。
在難治性抑鬱症(TRD)和雙相情感障礙(BAD)的治療方面,《Brain Stimulation》雜誌在2019年5月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1例得頑固性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病程20年,近4年無法工作,在Habenula核DBS術後症狀得到顯著改善,工作能力恢復,並且術後1年隨訪期間未觀察到躁狂等刺激相關的不良事件,至今症狀控制穩定。基於實驗證據及臨床觀察,難治性抑鬱症的精準腦深部電刺激方法、關鍵技術與臨床研究,旨在挖掘難治性抑鬱症的相關神經環路及臨床轉化研究,探索DBS手術靶點和刺激參數的選擇。
DBS治療疼痛,早在上世紀50年代,Heath等已經嘗試DBS方式治療頑固性疼痛,儘管有報導,但適應症仍存在爭議。主要採用核團PAG/PVGVPL/VPM,也使用CMPf,ACC,VS/ALIG。DBS治療疼痛得預後療效,研究周期長達12年,平均隨訪時長27.9月。
難治性神經厭食症,2005年在國際上首創手術治療神經厭食症。
DBS手術還開展了DBS治療肥胖、精神分裂症、意識障礙、叢集性頭痛、阿茲海默症(核團刺激,梅納特基底核)和藥物難治性癲癇等等。
神外前沿:在這麼多應用領域中,您認為,DBS療法在哪幾個領域中還會有長足的發展?
袁邦清:除了很成熟的小病種,包括梅傑症候群,效果很好,不管Gpi還是STN,兩個靶點效果都不錯;第二,痙攣性斜頸,DBS手術做了,效果超過我們醫生的預期。
DBS療法把很多傳統治療解決不了的問題解決了,儘管目前治療機制還沒有百分百說清楚,但臨床觀察的效果、安全性和微創性已經值得推廣了。難治性精神病全國超過1700萬,已經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目前DBS治療強迫症、抑鬱症及精神分裂症已取得不錯的療效,發展前景廣闊。
神外前沿:除了梅傑症候群,您談到的植物人促醒以及精神類疾病等,這些疾病DBS手術效果怎樣?
袁邦清:至今為止,我們醫院做了36例植物人DBS及SCS喚醒手術。
現在腦外傷和腦出血昏迷的病人很多,我國每年新增大概10萬人,長期臥床的「植物人」存量不少,傳統的藥物、高壓氧和針灸等治療方法都試用完後,病人的神志意識狀態一直都很穩定,得不到任何改進。DBS和SCS這兩種神經調控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技術促醒補充是非常有意義的。
另一類是精神疾病,包括強迫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等,這類病全國有將近超過1700萬人,目前確診的精神病患者到精神病院正規治療三年以上療效較好的不足1/3,剩下將近70%的患者會反覆發作,這些患者主要靠藥物維持,但精神病的藥物副作用非常大,患者基本上不會配合治療,而停藥又復發,而且症狀越來越重。
精神病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治療很麻煩。精神分裂症有多個環路,不同的靶點對應不同的症狀,而一個單獨的精神分裂症可以有幾十個症狀,很複雜,治療的靶點選擇和組合很重要。
神外前沿:ANT-DBS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在貴院或福建省開展的情況如何?
袁邦清:這幾年,ANT-DBS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得到臨床的重視,而且各個中心做了一些病例,效果還不錯。
受訪者簡介
袁邦清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第一病區兼第四病區主任,神經調控組長,福建醫科大學碩士導師,南京軍區神經外科委員會委員,福建省神經外科學會委員、全國精神外科學會委員,福建省創傷學會委員、南京軍區優秀中青年醫學專家、享受軍隊優秀科技人才津貼。第一作者獲得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第一作者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主持軍隊和省級科研課題7項,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專業論文70餘篇,其中SCI論文21篇,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擅長:DBS手術治療帕金森病,梅傑症候群,抽動症,痙攣性斜頸,強迫症及抑鬱症。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及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手術。
美敦力DBS特刊 往期
美敦力DBS特刊|專訪深圳市人民醫院項威:術中CT在帕金森DBS手術中的獨特價值與應用體會
美敦力DBS特刊|專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王志剛:ANT-DBS治療癲癇 如何解決靶點可視化與腦脊液丟失等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