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敦力DBS特刊 | 專訪第900醫院袁邦清:DBS療法適應症及其新發展

2020-12-27 騰訊網

神外前沿訊,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原南京軍區福州總醫院,下文簡稱「第900醫院」),建於1949年8月。該院神經外科成立於1959年,目前是全軍微創手術中心和中國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年手術量超過2500臺,整體規模在福建省位居前列。

近期,就DBS療法應用、適應症新發展以及相關情況,神外前沿新媒體線下專訪了第900醫院神經外科袁邦清教授。訪談實錄如下:

科室開展DBS情況介紹

神外前沿:我們了解到第900醫院很早就開展功能神經外科和神經調控等方面工作,請您簡單介紹神經外科科室的歷史和功能外科開展DBS的情況?

袁邦清:福州總醫院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我們醫院神經外科成立於1959年,是醫院重點學科,目前是全軍微創手術中心和中國神經外科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我們科還是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成員單位,垂體瘤手術病例很多,每年經鼻蝶入路垂體瘤切除手術約200例。科室目前有醫生45人,二層樓共4個病區,158張床位,專門的神經重症ICU有30張床,是福建省最大規模的NICU病區之一,年手術量超過2500臺次。

神經調控技術開展方面,歷史比較悠久,我們科老主任王如密教授在1981年就開展毀損手術治療帕金森病,當時全國開展該手術的醫院也很少,一年手術病例約六十幾例,後來陸陸續續開展,一共加起來做了200多例,當時在國內比較少見。

2004年,我們開展了福建省第一例腦深部電刺激術(DBS手術),填補福建省在該領域的醫療技術空白。2005年5月,中華醫學會第一屆全國DBS學術年會在福州總醫院舉辦。可以說,我們科室在引入和開展神經調控技術方面比較早,積累了比較豐富的經驗。

我們科室的主任王守森教授非常重視新技術的引進與創新,功能神經外科是神經外科非常有前景的亞專業,而且我科開展病種也很全,每年都會研究和探索新的病種;我們從全國各地引進大量優秀醫生。去年開始,我們與麻醉科、神經內科、電生理和腦電圖室等成立MDT多學科合作中心,科裡也成立了神經調控亞專業組,故這幾年發展比較快。

神外前沿:我們看過,王守森主任此前出版過一本數字神經外科方面的書,貴科室在影像重建和定位上是很有優勢?

袁邦清:據王如密教授講, 上世紀七十年代他就自行研製出了立體定向儀,用於科室病人血腫穿刺。那時設備很少,為了滿足臨床需要,都靠自己邊琢磨邊創新。那本數字影像學的書,是王守森教授當主任時主編出版的,我們醫院2003年就引進了福建省第一代神經導航系統,和數字影像學、精準定位關係密切,王守森主任是博士生導師,科研方面很強,這幾年還出版多本臨床醫學方面的書籍。

DBS手術中先進技術及輔助手段的經驗

神外前沿:DBS療法適合哪些帕金森病及運動障礙病患者,以及它的優勢有哪些?

袁邦清:對於藥物療效不滿意或對藥物不良反應不耐受,症狀較重且影響日常生活的患者而言,經嚴格的術前評估後,DBS是一個合適(獲益風險比)的治療選擇,具有療效好、微創、可逆、個體化和可調控等特徵。

神外前沿:您覺得,毀損手術的經驗,是否會對醫生開展DBS手術有所幫助?

袁邦清:不管是毀損還是DBS手術,都要安裝立體定向頭架,這是基礎技術;毀損和DBS手術,手術流程有相似之處:包括安裝立體定向頭架、MRI和CT圖像融合計算靶點、虛擬電極植入通路、術中電生理監測及患者症狀驗證等,毀損是把電極植入後,通過電極射頻毀損核團後拔掉電極;DBS預刺激有效,電極則留在裡面。

我們科室在十幾年的時間裡,做了近3000例的精神外科毀損手術。尤其是2010年前後,一年做兩三百例毀損手術,,在針道、方向和深度等手術操作細節方面都有深厚的積累。我們做了大量的毀損手術以後,再開展DBS手術,其實手術基礎是一樣的,醫生上手非常快。從技術層面上講,DBS手術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難度。

神外前沿:您之前介紹科室裡有複合手術室,請您簡單介紹下?

袁邦清:三年前,醫院新的住院部大樓投入使用,12萬平米,是閩贛兩省最大的單體住院部大樓。目前複合手術室,手術間隔有64排的CT,軌道可以移動,在手術室定位後,軌道滑過來後就可以手術,植入電極。如果靶點效果很好,電生理檢測也很好,不需要再查CT。但如果有個別情況,按照術前設計的靶點做進去,電生理檢測或者驗證效果不太滿意,不用出手術室,馬上就可以做CT複查,看看電極的位置是否精準,術中就可以做調整。

神外前沿:術中CT應用後,植入準確度的比例,有統計過這方面的數據嗎?

袁邦清:真正需要用到術中CT調整靶點的病例其實不多,每10個病人中最多有1例病人需要術中做CT驗證。目前磁共振影像與手術當天CT圖像融合,術中再加微電極電生理監測,90%的靶點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只有極個別需要調整。

神外前沿:您談到,磁共振的序列和融合,在這方面上有什麼特別的要求和經驗嗎?

袁邦清:現在術前用特殊的序列掃完1.5毫米,把圖像全部序列掃完以後,第二天手術時安裝頭架行 CT薄層掃描,把這兩個圖像用美敦力的手術計劃系統融合,通過三維重建以後,計算靶點更精準,目前大部分醫院都採用這種方法。

神外前沿:現在穿刺避開血管已經很成熟,是不是需要做DTI,避開神經束,這是常規嗎?

袁邦清:這不是常規,術前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家屬要求,偶爾會做。一、從額葉到STN或Gpi核團,從額頂進去以後,這個位置沒有大的血管;二,這個通道理論上是非常安全的,Gpi旁邊有視束穿過,會影響視力,風險更大一些,所以我們選擇STN靶點多些,做Gpi靶點少;三,術中需要更精細,手術時間也會更長。

DBS療法具體應用和新發展

神外前沿:DBS療法有哪些具體應用,在國內外有哪些區別?

袁邦清:目前,DBS療法在國內主要還是應用於運動障礙病的治療,其中以帕金森病為主,還有特發性震顫、肌張力障礙等。除了運動障礙病,還有藥物難治性癲癇。

除了這些在國內獲批的適應症,現在國內外很多專家都在做一些開創性的研究和探索。比如運用DBS療法治療強迫症、抑鬱症、神經性厭食症、戒毒和植物人促醒等。可以說,DBS的適應症拓展和臨床應用是有很大的潛力和前景的。

神外前沿:DBS療法在治療帕金森病上已經比較成熟了,請您具體介紹下該療法在其它領域的發展情況和療效如何?

袁邦清:有文獻對抽動穢語症候群術後患者96個月隨訪及研究,發現抽動穢語症候群患者接受Gpi-DBS聯合內囊毀損術後,抽動症狀改善高達77%,其療效明顯高於世界其他治療中心,並且患者的精神症狀、社交功能和工作能力得到明顯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DBS治療肌張力障礙,當藥物治療效果欠佳時,Gpi-DBS可用於原發性全身型和節段型肌張力障礙。原發性痙攣斜頸,Gpi-DBS治療原發性肌張力障礙效果更優。另外,在治療梅傑症候群方面,2018年我國發布了Meige症候群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提到了腦深部電刺激術作為外科手術治療方式,是一個新型且有益的治療選擇。

在難治性抑鬱症(TRD)和雙相情感障礙(BAD)的治療方面,《Brain Stimulation》雜誌在2019年5月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1例得頑固性雙相情感障礙的患者,病程20年,近4年無法工作,在Habenula核DBS術後症狀得到顯著改善,工作能力恢復,並且術後1年隨訪期間未觀察到躁狂等刺激相關的不良事件,至今症狀控制穩定。基於實驗證據及臨床觀察,難治性抑鬱症的精準腦深部電刺激方法、關鍵技術與臨床研究,旨在挖掘難治性抑鬱症的相關神經環路及臨床轉化研究,探索DBS手術靶點和刺激參數的選擇。

DBS治療疼痛,早在上世紀50年代,Heath等已經嘗試DBS方式治療頑固性疼痛,儘管有報導,但適應症仍存在爭議。主要採用核團PAG/PVGVPL/VPM,也使用CMPf,ACC,VS/ALIG。DBS治療疼痛得預後療效,研究周期長達12年,平均隨訪時長27.9月。

難治性神經厭食症,2005年在國際上首創手術治療神經厭食症。

DBS手術還開展了DBS治療肥胖、精神分裂症、意識障礙、叢集性頭痛、阿茲海默症(核團刺激,梅納特基底核)和藥物難治性癲癇等等。

神外前沿:在這麼多應用領域中,您認為,DBS療法在哪幾個領域中還會有長足的發展?

袁邦清:除了很成熟的小病種,包括梅傑症候群,效果很好,不管Gpi還是STN,兩個靶點效果都不錯;第二,痙攣性斜頸,DBS手術做了,效果超過我們醫生的預期。

DBS療法把很多傳統治療解決不了的問題解決了,儘管目前治療機制還沒有百分百說清楚,但臨床觀察的效果、安全性和微創性已經值得推廣了。難治性精神病全國超過1700萬,已經是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目前DBS治療強迫症、抑鬱症及精神分裂症已取得不錯的療效,發展前景廣闊。

神外前沿:除了梅傑症候群,您談到的植物人促醒以及精神類疾病等,這些疾病DBS手術效果怎樣?

袁邦清:至今為止,我們醫院做了36例植物人DBS及SCS喚醒手術。

現在腦外傷和腦出血昏迷的病人很多,我國每年新增大概10萬人,長期臥床的「植物人」存量不少,傳統的藥物、高壓氧和針灸等治療方法都試用完後,病人的神志意識狀態一直都很穩定,得不到任何改進。DBS和SCS這兩種神經調控技術,作為一種新的技術促醒補充是非常有意義的。

另一類是精神疾病,包括強迫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等,這類病全國有將近超過1700萬人,目前確診的精神病患者到精神病院正規治療三年以上療效較好的不足1/3,剩下將近70%的患者會反覆發作,這些患者主要靠藥物維持,但精神病的藥物副作用非常大,患者基本上不會配合治療,而停藥又復發,而且症狀越來越重。

精神病的發病機制非常複雜,治療很麻煩。精神分裂症有多個環路,不同的靶點對應不同的症狀,而一個單獨的精神分裂症可以有幾十個症狀,很複雜,治療的靶點選擇和組合很重要。

神外前沿:ANT-DBS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在貴院或福建省開展的情況如何?

袁邦清:這幾年,ANT-DBS治療藥物難治性癲癇得到臨床的重視,而且各個中心做了一些病例,效果還不錯。

受訪者簡介

袁邦清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第一病區兼第四病區主任,神經調控組長,福建醫科大學碩士導師,南京軍區神經外科委員會委員,福建省神經外科學會委員、全國精神外科學會委員,福建省創傷學會委員、南京軍區優秀中青年醫學專家、享受軍隊優秀科技人才津貼。第一作者獲得全軍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第一作者獲國家發明專利3項,主持軍隊和省級科研課題7項,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專業論文70餘篇,其中SCI論文21篇,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擅長:DBS手術治療帕金森病,梅傑症候群,抽動症,痙攣性斜頸,強迫症及抑鬱症。三叉神經痛、舌咽神經痛及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手術。

美敦力DBS特刊 往期

美敦力DBS特刊|專訪深圳市人民醫院項威:術中CT在帕金森DBS手術中的獨特價值與應用體會

美敦力DBS特刊|專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王志剛:ANT-DBS治療癲癇 如何解決靶點可視化與腦脊液丟失等難題

相關焦點

  • 美敦力DBS特刊 | 專訪新醫大一附院郝玉軍 姜磊:多學科聯合應用...
    美敦力DBS特刊 往期 美敦力DBS特刊 | 專訪第900醫院袁邦清:DBS療法適應症及其新發展 美敦力DBS特刊 | 專訪昆醫大附一院餘化霖:DBS手術為何選擇全程局麻 已積累200例以上經驗 美敦力DBS特刊 | 專訪河南省人民醫院梁慶華:河南首家獨立的功能神經外科 DBS手術經驗與展望 美敦力DBS特刊 | 專訪天津環湖醫院梁思泉:一種特殊麻醉方式下的帕金森病DBS手術 美敦力DBS特刊|專訪深圳市人民醫院項威:術中CT在帕金森DBS手術中的獨特價值與應用體會 美敦力DBS特刊|專訪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王志剛:ANT-DBS
  • 香港全職 DBS/麥當勞/工銀亞洲/維特健靈/香港房屋協會
    Good command of written and spoken English and Chinese4. Proficiency in Microsoft Officehttps://dbs-careers.dbs.com.sg/psc/careers/EMPLOYEE/HRMS/c/HRS_HRAM.HRS_CE.GBLRestaurant Manager Trainee1.
  • 帕金森DBS手術40問
    但是術後所需要的總藥量是很難預測的。大多數帕金森患者仍不能停止藥物治療。以震顫為主的患者且沒有症狀波動的很有可能較多的減少藥物的劑量。肌張力障礙的患者和特發性震顫的患者很可能減量或者停用。 9、DBS沒有效果怎麼辦?如果適應症把握的好,DBS刺激是可以有效地改善症狀和解決問題的。如果DBS術後沒有效果乃至症狀加重了,那麼要探討其原因。
  • 博鰲超級醫院迎來新一代無導線起搏器國內首次植入
    積極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攜手像美敦力這樣的企業,為未在國內上市的國際創新藥械提供展示平臺,讓患者不出國門即可享受到與世界同步的創新藥械服務,創建全新的國際創新藥械中國展示窗口。」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的加速,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來臨,人民群眾的健康訴求變化急劇提高。像Micra無導線起搏療法這類微創治療方式,是未來醫學科技發展的趨勢。
  • 美敦力攜起搏領域多項創新科技再次參展第三屆進博會
    11月8日,美敦力公司舉辦的「無形守護,全線放心」中國起搏新時代訪談會在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召開。本次會議回顧了前兩屆進博明星展品Micra在中國無形守護患者的「行動」故事,也與公眾一起揭開了中國起搏新時代壯麗的面紗。美敦力大中華區 心臟及血管業務集團副總裁林松表示:「美敦力續寫心律失常領域『進博故事』。
  • 華科在線 | 專訪胡杰:華山醫院功能神外亞專業發展概況
    - 第十屆全國功能神外學術會議報導專輯 第43期簡訊 | 海南省人民醫院李俊駒團隊 在省內率先使用和成功完成機器人輔助DBS手術2例 第42期華科在線 | 武漢同濟醫院舒凱 胡峰團隊完成疫情後系列機器人輔助功能神外手術 第41期華科在線 | 龍浩:機器人輔助全麻無框架DBS手術 提出術中誤差校正新方法-漆松濤點評 第40期華科在線 |
  • DBS手術:【全部是重點,條條是乾貨】專家詳解「腦起搏器手術」
    王學廉教授:腦起搏器療法治療帕金森病取得良好療效的關鍵因素有很多,包括:明確的帕金森病診斷;正確的靶點選擇和精確的電極置放;合適的程控參數組合;合理的治療帕金森病藥物聯合治療以及恰當的腦起搏器手術療法的時機。
  • 非公醫療發展論壇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成功舉辦
    12月19日,由美國美敦力公司和國際醫學集團共同主辦的「非公醫療發展論壇」在西安國際醫學中心醫院融媒體中心成功舉辦,美敦力中華區副總裁於威,和睦家醫療集團創始人李碧菁,新裡程醫療集團首席醫療官王愛亮,前海人壽南寧醫院院長林輝,國際醫學總裁劉瑞軒,副總裁、董事會秘書丁震等嘉賓、領導出席論壇,來自全國數十家非公醫院負責人代表等參加會議
  • 救命呼吸機:全球第一醫療器械公司美敦力|深度研報
    「醫療器械企業發展前景看似樂觀,然而醫療成本難以為繼,加上有新競爭力量參與,預示了行業未來的格局可能將發生改變……」「要保持領先地位就要提供超越設備的價值,解決醫療問題,而非僅僅有所貢獻。」這是美敦力的起家業務。美敦力成立於1949年,起初的業務只是為醫院維修出故障的醫療設備。在上個世紀60年代以前,心臟起搏器通常用於病人的術後護理。當時的心臟起搏器是裝在推車上的一個大而笨重的盒子,並且需要連接電源插座。
  • 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公司美敦力亮相【1·8上海內鏡大會】
    結合醫院/院校、資本、渠道經銷售、內鏡終端廠家、供應鏈企業共同探討行業發展方向; 基於此全球領先的醫療科技公司美敦力也將亮相【上海內鏡大會】; 美敦力簡介美敦力指出,該收入反映出新冠病毒大流行而導致的手術量下降; 微創療法版塊(MITG)Q2營收為22.85億美元,同比增長6.7%。美敦力財務長Karen Parkhill指出,該板塊處於領先地位,雖然受到了普通手術減少的波及,但新冠疫情增加的相關需求正好將其抵消。
  • 美敦力發布財報公司架構將調整;​阿里健康App正式更名為「醫鹿...
    今日焦點:1、美敦力發布財報宣布公司全新架構調整2、新冠疫苗研發公司Inovio遭渾水做空3、阿里健康App正式更名為「醫鹿」4、康希諾生物開始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5、優利康在中國上市樂享系列智能助聽器6、復興凱特和思拓凡達成合作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46期:美國啟動對美敦力呼吸機反壟斷...
    上述知情人士說,美敦力已收到美國司法部的民事傳票,正式要求其提供更多信息。上海市「白玉蘭」系列獎項創立於1989年,是上海市人民政府為表彰和感謝對上海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外籍友人而設立的獎項。
  • 行業|美敦力公開呼吸機PB 560的完整設計!點讚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在這個時候,美敦力站出來了!它宣布將公開分享其旗下Puritan Bennett560(PB 560)呼吸機的設計規範,幫助行業參與者快速評估呼吸機製造方案,以便應對全球內的新冠疫情。一、全球呼吸機告急!
  • 蓬萊市人民醫院引進開展「三氧大自血療法」
    為給廣大患者提供更卓越的醫療品質和更優質的醫療服務,蓬萊市人民醫院日前率先引進先進的醫用臭氧治療儀,領先開展了「三氧大自血療法」。蓬萊市人民醫院疼痛科主治醫師王紅介紹,通俗來說,「三氧大自血療法」就是把患者自身的血液,從靜脈血管內抽出來,混合臭氧後,再回輸注入患者體內,從而刺激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反應,促進白細胞吞噬作用,達到調理人體內環境,降低機體的敏感性和增強機體免疫力,以實現治療某些疾病的方法。整個過程約 20-30分鐘,一般情況下10次左右為一療程。
  • 上市半年已惠及千人美敦力全球最小起搏器在進博會依然吸睛
    上市半年已惠及千人在美敦力公司舉辦的「無形守護,全線放心」中國起搏新時代媒體訪談會上,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湯寶鵬教授表示:「我國心律失常患者人數超過一千多萬,心動過緩,是心律失常的一個重要類型,通常指每分鐘心跳在60次以下,如此的心跳頻率將無法保證心臟在日常活動或正常運動時輸送足夠的血液到人體各器官。
  • 阿斯頓·馬丁DBS
    動力方面,新車搭載5.2升V12雙渦輪增壓發動機以及ZF八速自動變速器的動力組合,最大輸出功率達725馬力,峰值扭矩為900牛頓·米,最高速度高達340公裡/小時,百公裡加速僅為3.6秒。
  • 美敦力、哈美頓紛紛提高產量!|呼吸機|美敦力|...
    一、新冠病毒肆虐,呼吸機短缺對於新冠肺炎治療,在沒有特效藥的情況下,呼吸機是最有效的療法之一,通過佩戴呼吸機,可以有效改善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血氧,降低死亡率。而且還有很多其他病情嚴重但不是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病人在使用呼吸機。瑞士的Hamilton Medical公司是呼吸機領域的全球市場主導企業,如今它已經把產量提升了50%,卻仍然不能滿足世界各地的需求。美敦力近日也宣布將呼吸機的產量提高40%以上。此外,GE醫療、飛利浦醫療、Getinge、Draegerwerk等主要呼吸機生廠商都紛紛宣布將增產。
  • 默沙東K藥食管癌適應症獲批 系國內獲批第五個適應症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6月19日,默沙東重磅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俗稱「K藥」)在國內的第五個適應症獲批,用於治療PD-L1陽性(綜合陽性評分CPS≥10)、既往一線全身治療失敗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這也是K藥在中國獲批的第一個消化領域適應症。
  • GSK重磅藥物再獲批新適應症,成為全球首款針對狼瘡性腎炎療法
    近日,FDA批准了GSK的Benlysta(belimumab)擴展適應症,用於治療正在接受標準療法的活動性狼瘡性腎炎成人患者。這使其成為當下首款針對狼瘡性腎炎的療法。與此同時,Benlysta也成為50多年來首個也是唯一一個獲批治療系統性紅斑狼瘡和狼瘡性腎炎的生物製品。
  • DBS手術,幫助老年帕金森患者重拾尊嚴
    據世界帕金森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570萬帕金森患者,而中國患病人數約270萬,年增新發患者10萬。預計到2030 年,中國帕金森病患者將激增至500 萬人左右,患者數量將佔全球一半以上。帕金森症已經成為困擾我國眾多家庭的一種「頑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