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環境、人口、產業的變化,使得城市治理的需求不斷在增加,而將基層治理與網格治理相融合,是推動組織優勢向發展優勢、治理優勢轉化的有效途徑,通過建立網格、實行居民點單、社區接單、辦結曬單,不斷推動為民辦事常態化、機制化。
在城市治理過程中,光是靠街道、社區單一力量是不夠的,網格員、志願者、居民群眾都是社區治理不可忽略的組成人員。通過共商居民訴求,對群眾提出的基建環境、生活配套、文明新風等治理,結合街道部門、社區組織、網格骨幹、小區業委會、物業企業、居民自組織各自的優勢、專業特長, 分別進行接單辦理,開展個性化、組團式服務,群策群力推動城市基層治理。
而對於小區存在的安全管理、衛生環境、居民糾紛、公益服務等居家事,需要引導小區業委會牽頭、居民骨幹參與、物業企業配套執行,對於小區內部事務多採取自治共商、內部化解的方式,設置公益崗位、監督崗位、協調崗位,發掘吸引小區志願者共同解決問題;而對於小區周邊公共區域、涉及政策限制內公共權利,則由小區黨組織、業委會協調網格員及時與社區、街道溝通,爭取行政資源支持,開展項目化共建和清單式服務,把大家的事列入辦理日程,協同抓好網格分片日常事務,解決城市基層治理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而對於居民家中存在的個人事務,特別是涉及家庭矛盾糾紛、居民就醫、子女求學、孤寡老人照料、門前衛生三包等瑣碎「小事」,要依託居民小組長、樓棟長、自組織帶頭人、熱心街坊動態了解情況,開展志願服務,組織居民建立糾紛調解組、衛生監督組、安全督導組、政策諮詢組,發動更廣大的居民群眾參與都小區治理中,形成人人都是求助人、人人也是助人者的互助氛圍。
同時,要加強街道、社區、小區業委會與物業服務企業之間的溝通、監督。針對居民關心的服務質量,督促企業進行優化改善,提升配套服務質量;針對物業企業關心的物業費收取率,定時開展相關政策宣傳,協調居民按照商議合同履行甲方繳款要求;針對雙方溝通死角、治理矛盾,搭建業委會、物業企業、樓棟長、居民代表線上線下溝通機制,促進服務購買方和物業配套方的熟悉熟知。引導居民和物業企業共同提升文明素質、守法意識、契約精神,及時解決居民的合理需求,鞭策物業服務企業規範管理,實現社區、小區治理的整體提升。
文/舒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