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於疫情原因,企業虧損等問題,試用期被辭退的現象增多,企業制定來年的預算,有些不必要的開支和人工成本,可能就會優化掉,所以,每年的11、12和1月,歷來都是一年一度的裁員時期。
眾所眾知,辭職和裁員是不一樣的。
裁員,是企業行為,單位為了縮減開支,或者因為業務調整,大幅減少甚至批量裁撤崗位、部門、事業部、名下公司,都被歸類為裁員。
辭退,則一般是針對員工個人做出的不予留用決定,與員工個人工作情況息息相關。
所以,裁員和辭退本質上一個是客觀為主,一個是主觀原因,但在年關將至的時期,兩者很可能會合為一體,所以每到年底,突然失業的人會增多。
據數據統計,2017-2019年期間,試用期通過率為90%,但2020年1月-11月,試用期通過率下降到80%以下。這其中也包含主動離職的人。但是今天我們主要講講試用期被辭職的情況。
往屆生與應屆生
應屆生更容易被辭退,沒有工作經驗,應對事件沒有經驗,只能做邊邊角角的事情。
應屆生實際上是無辜的,但沒有辦法,他們經常說「公司發展不行」「領導太自私」「同事勾心鬥角」......有些甚至會頂撞領導、背後說領導壞話等。
往屆生則大多數已經褪去了這些現象,知道一些人情世故,錢更重要,相較於往屆生,剛畢業不久的人更容易被辭退。
試用期轉部門
有時候是功虧一簣,填寫了新崗位,你就能去行政或是市場,後期慢慢再像轉到其他崗沒那麼容易,到轉正時間了,可能會找各種理由不批,最後辭退你。
能力不能勝任
這個可能是大部分被辭退的原因。此時該總結下自己,首先是工作能力,其次是態度,而不是一直用各種猜測和負能量去考慮領導與公司。
當然,如果你入職的是那種「很鍛鍊人」的工作,這種工作壓力比較大,你打開了缺口,有了業績,公司可能會給你轉正的機會,但是太少了;沒打開市場就只有一個結果,被辭退。
哪種業務最不容易轉正
毫無疑問,銷售崗位最不容易轉正,有業績指標。
其次,是那種職位頭銜不叫「銷售」,但工資是「底薪+提成」結構的,這種工作試用期被辭退的風險也很高。
總之,不管你什麼職位,試用期內不要搞分歧,不要開小會,尤其是拉團夥,那你等著被辭退。
以上幾類,都是常見現象。試用期內被辭退,或者沒能轉正,有很多客觀原因,但主觀原因確實也不少,我們能做的就是表現好一點,尤其跟直接上司的關係搞好一點。
有人不喜歡和領導走的太近,甚至怕見領導,總躲著領導。這也沒關係,只要你試用期熱情一點,相信你會得到好的回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