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我實在是太愛奈良了,也非常想念在「和やまむら(和山村)」吃到的米其林三星料理,原本打算時隔5年再次去往「平城京」,沒成想時機不對,只好作罷。
可是呢,在家裡做攻略的時候翻到了舊照片,回憶泛起,帶著那時那刻的香和味,讓我忍不住想要和你說說我的心頭好。
01米其林三星,奈良只此一家
在近鐵奈良線【新大宮】站下車,往東北方向步行大約5分鐘,和山村就隱藏在這片居民區的某個街角。平平無奇的樸素的家庭小樓,只有一層用來營業。
我們去的時候有點不認路,打了電話過去,才又在路人的指引下找到它。
和山村據說是奈良唯一的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廳,連續好多年通過考核,成為奈良這座小小城市裡,不可多得的寶藏。
雖說是米其林餐廳,但和山村與許多家庭餐館無異,氣質親切,價格也沒有貴得離譜,在一眾米其林餐廳中顯得非常親民。
02季節限定,將四時入味
好的料理大多會順應時序,保留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和山村就是這樣一家擅長把四季風物融入手作料理的精緻小館。
在日本美食網站,標註著「割烹·小料理」和「懷石·會席料理」的和山村,同時具有「割烹(傳統日式餐廳)」的開放式廚房帶來的親近感和宴席料理講究的藝術與味道。
四時節氣的各種食材,都能成為餐廳主理人山村先生對美味的設計與構想,並通過妥帖的製作,魔法般呈現在我們面前。
先付(前菜):我面前這道叫「小芋的胡麻」,是一碟用胡麻醬料浸潤的芋頭小丸子,上層橘色的是海膽,頂端撒一點點金箔,非常漂亮。芋頭丸子口感軟糯,能吃出顆粒感;海膽鮮美,入口即化,兩者糅合得恰到好處。同時,開餐還配了一杯冰鎮的梅酒。
御椀(湯):海帶湯打底,主料是鮮美的方頭魚肉配滑嫩的玉子豆腐,加入小柚子皮和秋葵碎末,鮮香濃鬱,帶一點微苦的清新。這裡必須提一嘴,盛湯的漆碗太美啦,更有一種說不出的精緻感。
お造り(刺身拼盤):有金槍魚、牙鮃、墨魚、甜蝦,食材當然都非常新鮮,尤其墨魚正當季,按照由淡到濃的賞味順序吃過去,滿足感升級!
朋友吃的另一個套餐裡的刺身拼盤,內容略有不同,都是生魚片↓
八寸:終於到了這一餐的重頭戲。所謂「八寸」,是指幾種以季節性為主題,精心搭配的小菜。一般前方擺放應時的蔬菜,後方放置海鮮類的菜品,以達到口味上的均衡完整和變幻的層次感。繽紛的配色,巧妙的裝碟,也在視覺上形成既統一又精美的設計感。
去的時候正值盛夏,我吃到的是一盤由芝麻豆腐、車海老、萬願寺唐辛子、板矢貝黃味燒等精緻小碟組成的當季時令拼盤,每一碟都點綴著夏楓。
黃色那顆就是板矢貝黃味燒,以一片紅椒託著,用色大膽明豔,像極了熱烈的夏天。入口那一瞬驚豔到無以言表,找不到形容詞描述,只記得當時那個感覺,從此念了很多年。
我不知道「八寸」到底算不算主菜,只聽說它在正統日料裡扮演前菜的角色。「八寸」衡量的是餐具的規格,後來演變為「放在盒子中的食物」,也有傳說「命名靈感來源於京都洛南八幡宮裡供奉的長寬皆為八寸的杉木方盒」,總之不一而足。
而在和山村,這道「八寸」妥妥地是我心裡的C位。
燒物:應季的香魚配著青綠的夏楓,放在炭火上烤,直到楓葉泛出焦黃,香魚也就烤好了,香氣四溢。我個人不太熱衷烤魚類的食物,雖然食材新鮮,魚肉也很嫩,但並不沒有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冷物:指「用冰鎮過的食器盛放熟食」。這道小菜名叫「無花果田樂」,是由豆醬和無花果製作的,又是一道應季菜。無花果肉經由新鮮製作,還帶著大自然的氣息,口感細膩柔軟,包含清新的纖維質感。
朋友吃的這碟點綴了花瓣,更加可愛了~
焚合(燉菜):由冬瓜、南瓜、牛蒡、茄子、豆腐皮做成的燉菜,造型也很講究「節制的美」。南瓜泥揉成小球,茄子是青色的,碗中留了一些湯底,總體吃起來清新淡雅,預告這一餐接近尾聲。
御飯(米飯):懷石料理大多在結尾時才上米飯,我吃的這碗山椒魚飯,有用料很足的沙丁小魚蓋在飯上,味道香濃,非常下飯。配著一碗味噌湯,完滿。
甜品:用餐的最後,來一杯水果啫喱,以夏日的甜美收尾。
傳統懷石料理都是一道一道上菜的,主廚也會注意觀察客人用餐的進度,做出一些安排和調整。這一餐我們整整花了三個小時,實在是不可多得的體驗了。
03與食物的「一期一會」
每個來到和山村的食客,臨走時都會收到山村先生親手寫的留言。在可以帶走的紙質菜單的背面,寫著「古都奈良和山村,感謝光臨」,似乎是這家店的傳統了。
用心做好菜,也用心對待每一個來客,是和山村帶給我的對懷石料理的初體驗。儘管我對「何為傳統、何為正宗」不甚了解,但它用好吃又好看的食物,親切又溫柔地治癒了我的心和胃。
而隨時間變換創新的「季節限定」,也意味著每一年、每一季的菜品不盡相同,每一次的體驗都是「一期一會」的,充滿未知的驚喜。就像我們的人生,與人事物的相遇需要緣分,更需要珍惜。
-
關於「與食物的相遇」,你有什麼樣的故事呢?歡迎分享給我~我是薛南,每天和你聊點兒好吃的。下回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