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營商環境的重要性毋庸諱言。每個城市之間的競爭力,不管是產業,還是人才,說到底都與一個城市的營商環境有著直接關係。
所以,拋開不同評價體系的指標權重差異,西部菌認為,城市營商環境的排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評估結果,它比GDP的重要性更強。
日前,大灣區研究院和21世紀經濟研究院對全國296個地級和地級市以上城市的營商環境水平進行了排名。
話不多說,直接上榜單:
可以看出,前十名毫無意外是頭部城市的天下。
四大一線城市居前四,不過具體的排名是:深圳、上海、北京、廣州。
第五到第十的城市為:重慶、成都、杭州、南京、長沙、武漢。
這個前十的組成,與GDP十強城市有些許差別。比如,長沙的GDP就未進入前十。相應的,GDP長期排名前十的天津、蘇州,則都未進入營商環境前十。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個點,以往談到營商環境,從整體看,大家都認為是東部地區好於中西部地區。
但是,在營商環境十強城市中,擁有重慶、成都、長沙、武漢四大中西部城市。這表明,在大城市的比拼上,中西部地區其實差不多已經可以和東部地區的大城市平起平坐。
這個其實並不難理解。首先,像成都、長沙等城市的快速發展,本身就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改善。
其次,這些城市因為不具有傳統優勢,就會更有意識地注重營商環境的改善。比如成都早就提出要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先進城市。
甚至報告中還專門點名了幾個城市:
報告建議,各個城市應該學習上海、成都、深圳、廣州、長沙等地多年來的經驗,將營商環境作為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設立指標長,對標先進指標,持續年年改進。
當然,在東中西部的比較之外,還是不可避免要提到南北的營商環境差距。這裡我們看下前20強的排名可能會有更清晰的觀感。
第十一到第二十的城市分別是:西安、寧波、廈門、蘇州、珠海、青島、鄭州、東莞、泉州、天津。
也就是說,前十強中的北方城市只有北京,前二十強中的北方城市也僅有北京、西安、青島、鄭州、天津共五座城市。
其中西安是北京之外營商環境水平排名最高的北方城市。且在軟環境方面,西安排到了全國前四,僅次於深圳、廈門、杭州。這與近幾年西安的快速發展,形成了一種呼應。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GDP成功破萬億的佛山,卻未能進入前20強。
一般來說,省會城市的營商環境都相對較好。但也有幾個例外。
比如,石家莊、長春、烏魯木齊、蘭州、哈爾濱的排名都在50名開外;呼和浩特的排名甚至到了百名之外。
這表明,這些省會城市確實在營商環境水平的提升上需要加把力。當然,它們都無一例外位於北方。其中的原因,還是讓人深思。
當然,也有部分一般地級市的表現非常突出。
比如,排名最高的普通地級市(非省會、副省級、直轄市),就是蘇州,它排名第十四位。這和它的GDP方面的突出表現倒是非常自洽 。
而另一個普通地級市則是珠海,它剛好排名蘇州之後。在不少人的眼中,珠海是一個氣候非常宜居的小城,營商環境也如此好,恐怕有點意外。
另外,入圍前20名的普通地級市,還有東莞、泉州。它們也都是GDP即將邁入萬億俱樂部的城市。
所以,除了珠海可能算是特例(它的GDP不到3500億),其他城市的營商環境,其實基本上都與GDP規模成正比。
通俗說,經濟體量大的城市,營商環境應該差不到哪去。這可能比單純看城市的地位和級別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