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評丨 直播營銷隱藏誤導風險 謹防「入坑」被騙

2020-12-11 環京津新聞網

隨著直播形式近年來風頭正勁以及人們理財意識的提高,直播金融的上下遊產業鏈對準了很多熱切希望學習理財知識的普通人,然而,其中一些人卻「入坑」被騙。(今晚報12月9日)

「觀看金融直播硬貨,學習投資賺大錢」;「進直播間分享投資熱門股票基金秘籍」;「理財專家每天幾分鐘教會新手理財,幫您投資收益翻倍」,諸如此類、令人眼花繚亂的宣傳語,越來越多的金融主播出現在網絡平臺上。記者調查了解到,金融監管部門提示,人們要注意防範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消費觀念。

曾經進入一些金融直播間學習的市民感到其中問題不少。今年基金市場起伏大,市民武女士進入了一個學習熱門投資基金的直播間,可是所謂的理財老師多次出現對股票和基金專業詞語表述不清的問題,後來竟然推薦所謂的「牛股」,她覺得套路太深,於是便退出了;也有網友參加直播活動後,感到也就是「三個小時的廣告和各種勵志暖文裡,插播幾分鐘的理財知識乾貨」而已。

通過網際網路平臺搜索發現,一批直播營銷公司的宣傳語確實充滿誘惑:「想要做金融直播,又苦於沒有靠譜的直播平臺,某某直播為你一鍵定製網際網路金融直播間」。據報導,普通人只要給營銷公司付一定的費用,不需要任何從業資質證明,就可以隨意直播金融知識。他們進入直播間後,立馬變身「理財專家」,有的叫賣財商知識課,有的推薦所謂的熱門理財產品。

沒有「任何從業資質證明」,搖身一變,竟然成了「理財專家」,「可以隨意直播金融知識」、叫賣財商知識、推薦所謂的熱門理財產品,豈止是不可思議,令人「貽笑大方」,簡直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自欺欺人。如此「理財專家」能「提高財商」?不「割韭菜」、不騙人、不坑人才怪。

直播營銷隱藏誤導風險,試圖通過金融直播間學習「提高財商」的市民要慎之又慎,注意識別,以免一不小心掉入「坑」內,既浪費時間又學錯知識。有資深理財專業人士指出,金融專業證書需要多年正規培訓考核,不可能速成。有人聽了網上直播9.9元一節的金融課,非但沒半點收穫,反而更加迷茫了;有業內人士披露,一些喊著「提高財商」口號的銷售群裡,存在理財和保險產品銷售誤導現象,不僅一些已經下架的產品被惡意炒作,甚至還有涉嫌詐騙的內容。

針對一些無資質金融直播營銷主體擅自開展金融產品直播營銷,涉嫌非法或超範圍開展金融營銷宣傳活動的情況,日前國家有關部門已經發布風險提示,提醒人們注意甄別。

金融產品一般需要根據消費者或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推介,而直播帶貨模式下無法有效識別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也做不到一對一的充分溝通。熱切希望學習理財知識的人們不能盲目消費或衝動投資,而應該在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的合同內容、息費標準、免責條款、風險等級等重要信息之後,審慎評估自身是否能夠承擔或接受,根據自身實際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適當的金融產品,特別是不要在正規金融機構銷售渠道以外的頁面隨意提供個人重要金融信息、身份信息。同時,樹立科學理性的金融投資和消費觀念,不盲從、不衝動,更別任性,以免「入坑」被騙。

相關焦點

  • 向直播帶貨出手!銀保監會:防範金融直播營銷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
    10月28日,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下發《關於防範金融直播營銷有關風險的提示》,提醒社會公眾,應注意甄別金融直播營銷廣告主體資質,選擇正規金融機構和渠道購買金融產品;認真了解金融產品或服務重要信息和風險等級,防範直播營銷中可能隱藏的銷售誤導等風險
  • 直播帶貨亂象頻出 消費者需謹防「入坑」
    近年來,直播營銷成為一種新風尚,在活躍經濟的同時,也給消費者帶來極大便捷。尤其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選擇心儀的產品,從最初的食品、日用品,發展到汽車、房產,直播平臺通過全方位營銷理念,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然而,直播平臺火爆的背後,行業的一些亂象逐漸暴露。
  • 東方時評丨外國人永久居留權 平等是最好的權利
    東方時評丨外國人永久居留權 平等是最好的權利東方網 丁慎毅2020年03月02日 13:36
  • MCN機構直播帶貨避坑指南,1比3保底ROI也能被騙?
    所以對於直播來講,可能在媒體屬性佔的比較多一點,所以很多品牌對於ROI 1:1的賣貨是可以接受的。合作方式是5萬元坑位費+20%佣金,如果這場直播的銷售額沒有做到1:1,坑位費全退,乍一聽會覺得還不錯,可以接受。
  • 直播營銷防範風險五要素
    網絡營銷剛興起時,成本還相對較低,但隨著各種自媒體平臺用戶的增加,尤其是一些大號的軟文廣告費用也都幾十萬不等。而直播營銷對場地、物料等需求較少,是目前成本較低的營銷形式之一。不需要特意租借場地,也許就在家裡或者辦公室,無須準備戶外宣傳,也不用多麼專業高級的設備,只要有一臺手機就可以開始一場直播。
  • 營銷號反覆碰瓷辛巴辛有志,看如何利用幾年前信息誤導讀者
    說起營銷號,大家都不約而同的「會心一笑」。對於營銷號我們可是有太多可以發表的意見和看法了。不管是什麼事的熱搜熱評,總能看見這些「勤奮刻苦」蹭熱度的各種營銷號。營銷號以流量和利益為目的,往往為了流量不擇手段,發布的內容裡充斥著大量的迷惑性發言,或者惡意挑撥兩個有某共同特徵的主體,例如明星,同類型app等之間的關係。
  • 東方集團快手直播首秀創紀錄,激活私域流量建立新營銷矩陣
    東方糧油於6月18日下午在快手直播間首秀迎來首次專場直播開門紅!直播2小時,衝入全國直播榜前50,單品成交額破百萬,成為98家食品品牌的官方直播銷量冠軍,創快手小店糧油品類單日單品牌銷售最高記錄。   農業雖為傳統行業,但東方集團正在積極擁抱新型營銷方式,主動進駐快手等短視頻社區,讓旗下農業產業及健康食品,透明、親切地展現在消費者面前,以高品質、優服務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
  • 【地評線】東方時評丨青年的姿態決定未來與希望
    【地評線】東方時評丨青年的姿態決定未來與希望 編輯:劉佳旎    來源:東方網    2020-05-03 16:19
  • 追逐風口直播賣保險火了 營銷亂象恐踩監管禁區
    雖然這些「新風尚」利用網絡渠道、搭上流量順風車降低了售賣成本,成為了傳統營銷渠道的補充,但該領域亂象也在迅速滋生,如個別賣保險的主播有無展業資格受到質疑,一些主播在直播間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等。近日,已有地方監管機構開始全面排查。
  • 東方時評丨2020年,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習近平,中國,賀詞...
    東方時評丨2020年,讓我們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東方網 賈合祥2020年01月01日 08:59
  • 教你一招,怎麼才能不入保險代理人微信營銷的坑?
    在這個微營銷無處不在的環境裡,我們怎麼才能保持一顆平常心,看待保險的微信營銷,讓自己處變不驚,進行非常理性的思考呢?今天我就跟大家講一下保險微信營銷的套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避免入坑。但是保險代理人的德才又各不相同,又因為保險從業的門檻不高,所以有可能服務你的是一個小學沒有畢業的中年大媽(在這裡並沒有黑的意思),也有可能服務你的是博士研究生畢業的儒雅先生, 這其中提供的服務就有可能存在千差萬別,有的代理人只看自己的錢袋子,而有的代理人是站在客戶的角度,進行風險分析,為客戶做綜合的財富管理規劃並提供可行的方案,所以這樣兩種人得到的社會評價和產生的社會效益就自然不同。
  • 惠州房子走勢,謹防入坑
    惠州買房謹防入坑,寧願不買,也別錯買【價值百萬踩盤筆記】。近段時間惠州樓市異常火爆!缺貨的缺貨,有貨的一經推出就被搶完。失去理智的選擇,盲目跟風,會不會在潮水退卻的時候發現自己在坑裡?說實話:惠州坑還挺多的,入坑機率還比較大。所以慄子就特地寫一篇分析一下,你是投資者還是跟風者?
  • 劍指直播帶貨各種亂象!詳解網際網路直播營銷新規十大亮點
    隨著直播帶貨大火,各種不規範的營銷行為也相繼曝光,其中圍繞直播帶貨產生的消費者投訴也與日俱增。《徵求意見稿》明確,直播營銷平臺應當防範和制止違法廣告、價格欺詐等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以顯著方式警示用戶平臺外私下交易等行為的風險。直播間運營者、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布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尤其是在直播行業屢禁不止的流量造假行為,也將被禁止。
  • 快看丨銀保監會對誘導過度消費提示四大風險,警惕網絡平臺無序放貸
    記者 | 鄒璐徽112月29日,針對一些網絡平臺為獲取海量客戶,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今日發布2020年第六期風險提示。文件直指四大風險,並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一是信息披露不當,存在銷售誤導風險。一些機構或網絡平臺在宣傳時,片面強調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優厚條件。
  • 信託投資如何避免入「坑」
    信託投資如何避免入「坑」?筆者認為,一個大前提是要做到投資渠道多元化,根據個人情況和各類產品具體分析。具體到信託投資而言,選擇好的受託人即信託公司為第一要素。當前,行業68家信託公司分化加劇,經營業績、市場口碑、品牌形象都不一,這是市場競爭的必然結果和行業成熟的表現,更有利於投資者進行選擇,一般而言,業績穩定、口碑良好的信託公司更容易受到青睞。
  • 西岸時評丨閩中蔬菜批發市場需以民生為重,租金漲價要合情合理
    西岸時評丨閩中蔬菜批發市場需以民生為重,租金漲價要合情合理 2021-01-08 18: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別拿「碰瓷營銷」坑珠峰測量登山隊了
    對企業而言,蹭熱點借勢營銷是很常見的營銷策略。但要蹭也得講究,像涉事酒企這樣「硬蹭」,就很容易坑了別人也害了自己。首先,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是國家登山隊,他們登山是科學探索,按規定不允許有商業行為。可該企業這麼一「蹭」,無疑是坑了他們,也讓此次登頂蒙上了莫須有的「以科學之名夾帶私貨」的「罪名」。
  • 恆高APP洛洛老師帶單引誘入金,虧損被騙血淚史!
    雖然外匯配資期貨指數不正規平臺泛濫的問題在外匯投資市場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但因市場投資者的流動性,上當受騙花錢買教訓的投資者還是不在少數,尤其是初入外匯配資期貨指數市場的投資者,這些人成為不正規平臺平臺所瞄準的主要對象。
  • 不滿16歲不能做直播營銷!網際網路直播新規公開徵求意見
    直播營銷平臺應當防範和制止違法廣告、價格欺詐等侵害用戶權益的行為,以顯著方式警示用戶平臺外私下交易等行為的風險。直播營銷平臺應當根據直播間運營者帳號信用評價、關注和點擊數量、營銷金額及其他指標維度,建立分級管理制度,對重點直播間運營者採取安排專人實時巡查、延長直播內容保存時間等措施。
  • 謹防再次上當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的開展,不法分子藉助網絡媒介,披著合法的外衣,以相似傳銷手法,大舉宣揚其投資平臺「高收益、低危險」,招引出資者入局,通過誤導下單,暗裡對衝等詐騙手法,詐騙客戶資金。投資者們在選擇時一定要擦亮眼睛看清楚了,謹防上當受騙!下面法援來為你揭秘誌晟國際‍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