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希望的真正誘惑力在於無可企及

2020-12-26 蕭硯歌

創作戲劇時,契訶夫善於消解兩極之間的尖銳對立,並遊弋在兩極之間,讓這兩者的尖銳對立轉化為充滿矛盾性和模糊性的徘徊與彷徨。

這樣的矛盾性和模糊性,主要表現在戲劇人物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與對這種樂觀態度的消解並存讓人們去體驗遊走於希望與絕望之間的中間狀態

01 「希望」的真正誘惑力在於無可企及

契訶夫戲劇中的人物往往熱衷於表達對未來的熱切期盼。

《海鷗》中的尼娜自始至終憧憬著充滿希望的未來,「做一名偉大的演員」成為她奮鬥的目標,青年作家特列勃列夫也懷著激情憧憬著他未來的文學夢,幻想著成為具有新的藝術話語的作家。

《海鷗》舞臺劇劇照

《萬尼亞舅舅》裡的索妮婭雖然在現實生活中品嘗到失戀的苦澀,但仍舊熱切期盼著未來那寧靜安詳的生活。

阿斯特羅夫醫生崇高的業餘活動,看護培植森林與他對人類未來的美好藍圖的憧憬連結在一起。

但在描繪這些人物對未來的美好幻想時,契訶夫對這些人物的藝術處理,卻又並非如此。他總是讓戲劇人物自身處於矛盾的境地,讓他們徘徊在希望與絕望之間。

《海鷗》裡的女主角尼娜雖然憧憬著成為偉大演員的夢想,但她對這一未來的美好幻想已然被殘酷的現實所衝擊,她不得不處在對未來的烏託邦式的幻想與正視嚴酷的現實之間。

掙扎在外省三流劇院這一現實,使得她不斷地徘徊於兩種不同的處境之間:

「我是海鷗。不,不是……」

她內心自我認知的遊移不決抹去了先前的理想色彩。正因為此,她對理想的執著有了悲壯的特質,使得這一形象在人物的彷徨中變得更加豐滿,更富有詩意。

《萬尼亞舅舅》話劇劇照

在《萬尼亞舅舅》的結尾中,飽嘗生活苦澀的索妮婭那段充滿樂觀情調的臺詞,顯然是對品嘗到的生活之苦的「樂觀表達」:

「我們的生活會變得安寧、溫柔,變得像輕吻一樣的甜蜜……」

她對未來的樂觀憧憬已然被塗抹上一層深深的憂鬱,這讓人不禁覺得,索妮婭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其實是對飽嘗的生活之苦的折射,是克服了幻想的無奈之感。

從這個意義上講,《萬尼亞舅舅》裡人物對未來的樂觀憧憬,是對樂觀的戲仿,是空想。

這種遊弋在樂觀的展望與悲涼的現實體驗之間的情感,使得戲劇人物的精神世界得到更為深刻的展現

阿斯特羅夫醫生胸中懷有對人類未來美好藍圖的展望,故他的玩世不恭,他的冷漠憂鬱才有了思想之深度,才更能揭示出他對生活的無奈的深刻理解。

不止如此,契訶夫總是會通過戲劇情境顛覆掉戲劇人物的空想,從而凸顯這種空想的荒誕性。

比如《三姊妹》裡,屠森巴赫對「理性取得全面勝利的未來」的展望、威爾什寧中尉對「二三百年後的幸福生活」的充滿激情的暢想,雖真摯而熱烈,但他們所處的具體戲劇情境卻又顛覆了這一天真美好的空想。

《三姊妹》舞臺劇劇照

三姊妹對莫斯科的無望等待,「到莫斯科去」的願望一再落空;瑪莎一遍又一遍地低吟著憂鬱的詩句「海邊/生長著一棵綠色的橡樹……」。

所有這些戲劇情境包圍著戲劇主人公對未來的暢想,整體的憂鬱抒情的戲劇氛圍烘託出威爾什寧和屠森巴赫那充滿激情的未來暢想曲,也只不過是空想而已。

由此,《三姊妹》這齣戲便給人留下了對未來的雙重情感:對未來的理想化和對之的否定。

對未來的這種矛盾的、曖昧的表達猶如多聲部的交響樂,表達出現實生活的荒誕與無奈。

契訶夫仿佛要告訴人們:

對人類的未來不存希望是可怕的,然而「希望」的真正誘惑力恰恰又在於人們永遠會意識到它的無可企及。

02 徘徊在時間之外的希望與絕望中

時間是契訶夫戲劇中最重要的主題。契訶夫對希望與絕望模糊化的處理,也體現在他對時間的藝術表現中。

在劇本《三姊妹》中,時間的緩緩流動並沒有讓三位女主人公更接近所嚮往的目標——到莫斯科去。

她們的等待,也即對時間的感受,就是讓希望懸置的過程,就是逐步體悟到生活進程的荒誕與無奈的過程。

三姊妹對時間的感受因此而具有了結構性作用,等待貫穿了全劇,成為三姊妹生活的精神之源,成為她們體驗生存的方式。

《三姊妹》話劇劇照

現實的時間阻隔了她們通向光明未來之路,她們始終跳不出時間的魔掌,而時間則成為主宰人物命運的主人。

「到莫斯科去!」的幻想終究未能實現,威爾什寧所暢想的「兩三百年後的幸福生活」也終究是一個被懸置於時間流程之外的幻想

契訶夫的戲劇人物時常處於等待的精神狀態中,這些人物所言的幸福生活彰顯出對未來的充滿信心的樂觀信念。

然而,戲劇人物對這一美好未來的等待卻又抹暗了這一層暗色。

他們往往在等待的過程中,對時間的感受是執著與迷茫、樂觀與憂鬱的融合,積極樂觀的信念通常被消融在了無望而執著的等待中。

這樣的等待猶如不斷延伸的道路,可是它的方向並不是遠方,而是越來越深的內心。

正是指這種對時間的感受方式,象徵著光明的莫斯科,乃至更高遠的「兩三百年後的幸福生活」作為遙遠的幻想,在《三姊妹》裡被阻隔於時間流程之外,成為人們無法企及的時間之外的,被凝固下來的境界。

於是,契訶夫一方面通過戲劇人物之口竭力渲染未來的美好,而同時卻又通過戲劇情境摧毀掉通往這一美好未來之路。

《萬尼亞舅舅》話劇劇照

這種對時間的體驗方式,也體現在契訶夫其它的戲劇裡。比如《萬尼亞舅舅》裡,緩緩流動的時間成為真正的主角,在時間的控制下,戲劇人物體驗到了生命枉然的流逝。

全劇第一幕至第四幕仿佛形成了一個圓圈,人物經過了一番情感的碰撞與波折後,一切又都回到了起點,似乎除了時間的流逝之外,並沒有發生使人物的實際命運產生任何改變的戲劇性事件。

這是因為,契訶夫的戲劇人物的語言和戲劇結構中,時間的流動的實現是在事件之外的。因為事件本身僅僅是偶然,不構成戲劇。

偶然的事件消除了戲劇人物掌控時間的主動性,卻只留下主人公停滯在日常生活中,面向永恆的緩緩流動的時間。而喪失了對時間的掌握,光明美好的未來也就成為無法企及的遠景。

還有如《櫻桃園》裡,時間使莊園的主人處於麻木的狀態中。逝去的時光沒有對人物的精神狀態產生任何實質性的影響,他們無憂無慮地、輕鬆坦然地面對逝去的年華,而對即將臨近的決定他們命運的拍賣期,也依然是淡定自如的。

《櫻桃園》舞臺劇劇照

這也恰恰說明了他們被時間吞噬的無奈,《櫻桃園》不僅僅是關於失去美麗莊園的人的戲,也是關於失去現實的時間感受的人的戲。

契訶夫寫了什麼也沒有發生的第四幕,在這第四幕裡,只有新的追趕時間的企圖。

《櫻桃園》中人物的不幸與災難不是來自人物自身的失敗,也不是來自別人的惡意,而恰恰是來自生活本身。

契訶夫戲劇對時間的藝術表現,呈現出了人的日常生活中緩緩流逝的時間,對人所嚮往的未來理想的阻隔。

所以對他們來說,幸福的未來雖猶如一盞明燈,高高地懸掛在遙遠的天際,卻也只能留存於心中。

契訶夫戲劇把對未來的美好嚮往與絕望的現實交織在一起,彼此既對立又互為映襯,這種矛盾性賦予戲劇了獨特的藝術張力,給予了讀者獨特的審美感受。

相關焦點

  • 名著閱讀之《契訶夫短篇小說選》
    二、《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簡介本書所選的作品來自契訶夫創作的前後兩個時期。在早期作品中,除了中國讀者比較熟悉的,具有一定現實批判色彩的《變色龍》之外,還有一些輕鬆詼諧的純幽默小說。《契訶夫短篇小說選》所選的契訶夫後期小主,以《套中人》最為著名。
  • 契訶夫短篇小說《在海上》賞析
    前兩天,偶然間隨手又翻開放在床頭的《契訶夫短篇小說選》,翻到《在海上》這篇,仿佛沒有看過似的,一下子被吸引了,被它前後的對比筆法,細緻耐心的細節描繪,對現實社會的深刻揭露與反映等等這些所折服。原來,真正好的小說應該是這樣寫的。就像畢飛宇的《玉米》裡寫的狠與真實。真正的作家要敢於、勇於去反映、揭露生活的真實,要有一顆冷硬的心腸。
  • 小說家契訶夫:幽默與諷刺中道出人間冷暖
    契訶夫:幽默與諷刺中道出人間冷暖契訶夫是俄國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和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雖然契訶夫的後期風格變得較為冷峻,但是他的作品主要還是浸潤著幽默與諷刺的感覺。這種幽默使得他的文章有一種張力,筆下的人物越是滑稽可笑,映射出的現實就越是殘忍可怖。同時這種文風也使得作品更加具有文學性,幽默的筆觸既吸引讀者讀下去,也會使得讀者讀罷覺得印象深刻。
  • 止庵VS雙雪濤:契訶夫看盡這世界的可笑和可悲
    我接觸到契訶夫,是小學五六年級語文課有一篇課文《凡卡》。記得曾經蘇童他們推選了「十篇對我影響最大的短篇小說」,某位作家就選了《凡卡》。它看起來是很簡單的小說,但那種無望的希望,現在回頭看也覺得非常動人。  這就是契訶夫偉大的地方。他的短篇小說很多並不是非常複雜,也沒有所謂表面的技巧。它的技巧是隱藏在文本裡的,它人稱的變化、敘事多麼精妙,很多方法都是在你看不見的地方。
  • 《契訶夫的一生》:同行相嫉,文人相輕不如遇到一個懂你的人
    內米洛夫斯基出生的次年,契訶夫逝世,她穿透三十年的時光迷霧,走進前輩契訶夫的內心世界,還原了一個孤獨而親切的契訶夫。這個一生都避免描述現實生活中人物的內米洛夫斯基,只給契訶夫一人書寫了真人傳奇。因為她筆下那個孤獨的契訶夫,也是她自己。如果時間重疊,他倆可以成為心意相通的朋友。
  • 19世紀俄羅斯文壇團寵,怪不得「人人都愛契訶夫」!
    然而別看寫作的時候,契訶夫總是帶著一臉冷笑嘲諷筆下的人物以及他們的選擇,生活中的契訶夫卻是19世紀俄羅斯文壇不折不扣的團寵,堪稱「人人都愛契訶夫」。來自微博網友@AMNH680的圖解,帶你認識一個「俄羅斯白月光、神秘黑洞、泥潭中心、大眾情人契訶夫。
  • 戲劇魅影:契訶夫代表作《三姐妹》搬上如論舞臺
    戲劇魅影:契訶夫代表作《三姐妹》搬上如論舞臺 分類: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戲劇學院演出 作者:網絡新聞社 ② 凡本網註明其他來源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對其負責。 ③ 有關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與本網聯繫。 ※ 聯繫方式:人民大學新聞中心 電話:010--62511301
  • 契訶夫短篇小說《嫁妝》:「嫁妝」如繭,縛住兩個女人的靈魂
    契訶夫是俄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與法國的莫泊桑和美國的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語言簡練,情節緊湊,他的筆下多為俄國小人物,通過從小事件切入,反映當時俄國社會的真實狀況。《嫁妝》是契訶夫的一篇短篇小說,發表於1883年。
  • 西洋棋推薦開局之西西里契訶夫變例後續著法
    我們公眾號上一篇文章:《為1700-2100等級分的小棋手們推薦幾種不錯的白方開局》一文中提到的第四種推薦給白方的開局:西西里防禦契訶夫變例 1.e4 c5 2.Nf3 d6 3.d4 cxd4 4.Qxd4
  • 紀念|著名翻譯家童道明逝世,「中國最懂契訶夫的人」走了
    契訶夫戲劇:對於美好生活的渴望童道明安東·契訶夫(1860-1904)既是個小說家又是個戲劇家。列夫·託爾斯泰對契訶夫的小說創作推崇備至,稱他是「散文中的普希金」,認為就短篇小說創作的成就而言,19世紀的俄國作家中沒有可以與契訶夫抗衡的。但託翁對契訶夫的劇作評價極低。1901年,契訶夫去探望病中的託爾斯泰。
  • 一個腦滿腸肥的人的故事-契訶夫《姚內奇》
    憎惡庸俗的契訶夫在其短篇小說《姚內奇》中著力刻畫了一個庸俗的世界--知識分子姚內奇從單純樂觀的青年蛻變為腦滿腸肥的資本家。
  • 讓男人慾罷不能的性感尤物 這幾種女人最有誘惑力
    讓男人慾罷不能的性感尤物 這幾種女人最有誘惑力時間:2016-01-27 19:40   來源:股城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讓男人慾罷不能的性感尤物 這幾種女人最有誘惑力 男人愛女人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了。
  • 契訶夫:你以為我是個小說家,其實我是印象主義畫家
    託爾斯泰曾指出契訶夫的小說有印象主義者的特點:「(契訶夫)看起來仿佛在隨便塗抹手中的顏料,看不出這些顏料之間有任何關係,然而離得遠一些,再一看,一個完整的全面的印象就產生了在你面前,就出現了一副豔麗不可分割的畫面。」
  • 契訶夫《打賭》:十五年自由賭兩百萬,最後五小時離開,他輸了?
    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王契訶夫一生曾創作出多篇舉世聞名的短篇小說,比如《變色龍》《結婚》《第三病室》等,其中《打賭》是契訶夫眾多短篇小說中比較著名的一篇。在這15年的時間裡,律師閱讀了大量的書籍,看似失敗了,其實他是得到了真正的超脫式的自由,他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在這15年的時間裡他完成了自己掙扎、成長的過程。
  • 世界短篇小說三大巨匠之一,契訶夫十句語錄,文字睿智,道理深遠
    反正我是記憶猶新,那是我第一次接觸契訶夫的小說,也第一次聽說作者契訶夫的名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聊契訶夫的文字,欣賞他筆下睿智的文字和感悟文字中暗含的深遠道理。契訶夫創作力驚人,一生創作出七八百餘部短篇小說,每一部作品語言精練準確,通過生活表層的探究,讓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另外,契訶夫作品中還帶有一絲絲喜劇的成分。
  • 《渴睡》:小保姆殺嬰,契訶夫用選擇性全知視角,製造兩難困境
    這是契訶夫短篇小說《渴睡》講述的故事。這個故事,無疑是一個聳人聽聞、令人髮指的惡性案件。對於這個小保姆,我們似乎可以用喪盡天良、喪心病狂,以及世間一切惡毒的詞語,來譴責她、詛咒她。但是,讀完契訶夫的故事,我們對這個小保姆,卻感覺不到一絲仇恨,反而會施以同情。
  • 契訶夫很刺耳的語錄,揭露了比狼、熊、各種野獸更令人害怕的東西
    在沒有讀契訶夫的語錄前,相信很多人也能找到比狼、熊、各種野獸更令人害怕的東西,比如說煙和酒,為什麼說煙和酒令人害怕呢?因為煙和酒,人人都知道是有害身體的,可很多人就是喜歡。再比如說一些小孩子愛吃的辣皮和愛喝的飲料,這些可以說是在逐漸殘害下一代的身體健康,但是很多人自己都控制不住也愛吃,哪怕吃完就拉肚子,很多人都是愛不釋手,這讓人就感到匪夷所思了。
  • 契訶夫憑人格發誓的語錄,狠狠地諷刺了女人,揭露了女人醜陋一面
    其實就算不去讀契訶夫的語錄,我們也能找出很多來。比如說之前這則熱點新聞,「青島大媽核酸檢測身上掛滿金貨。」你看這是多麼值得諷刺的行為,好像生怕身邊人不知道她很有錢一樣,全身掛滿金貨,金光閃閃,整得像佛祖一樣,光芒萬丈。我們再來看這則熱點新聞,「女子相親帶23個親戚蹭飯。」
  • 福利來了 520《愛的故事:契訶夫與米奇諾娃》獲贈名單
    「我先前偶一想到愛,總立刻自己慚愧,怕不配,因而也不敢愛某一個人,但看清了他們的言行的內幕,便使我自信我絕不是必須自己貶抑到那樣的人了,我可以愛。我十三日所發的明信片既然已經收到,我惟有希望十四日所發的信也接著收到。我惟有以你現在一定已經收到了我的幾封信的事,聊自慰解而已。聽講的學生倒多起來了,大概有許多是別科的。女生共五人。
  • 契訶夫《寶貝兒》:愛,請不要依附,獨立才是王道
    契訶夫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寶貝兒》講訴了一位八品文官的女兒奧麗佳,她溫柔善良,富有同情心。契訶夫一筆帶過了奧麗佳是八品文官的女兒,她一直住在父親遺囑裡留的房子裡,她愛父親、姑媽、老師,還有後來愛人,但是隻字未提其他人對她真誠的愛,只是簡單的一句:心肝寶貝兒,來敷衍。愛是互相的,愛不是一味去附和某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