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便利店營業員:大半夜燈亮著,就是一種安全感

2020-12-14 騰訊大申網

早上8點鐘,41歲的高久紅準時來到西藏南路758號,和夜班的同事交接班。高久紅工作的地方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好德便利店,她在這家店擔任店長。

儘管一天沒有幾個客人,但在高久紅看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人們隨時可以買一碗方便麵、一瓶礦泉水、一盒牙膏,或許就是24小時便利店能為這座城市貢獻的一份力量,「這不僅是一種便利,也是一種心安。」

消毒:每隔兩小時一次「店長,我們走了啊,晚上的消毒都做過了,你放心!」 「好的,你們路上小心啊!」 一進店高久紅就換上了工作服,嘴裡不忘叮囑夜班的四位同事,回家路上注意安全。 換好工作服後,她從櫃檯抽屜裡拿出一盒手套,抽出兩個給自己,又抽出兩個拿給同上白班的同事小譚。 夜班的同事走之前,特意告訴高久紅,消毒工作都已經做好了,但她整理完著裝後,第一件事依然是擰開84消毒水的瓶蓋,打開水龍頭,往噴壺裡兌上一整壺稀釋配比好的消毒水。這是特殊時期,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消毒,消毒好了才放心,也是為了大家好。」高久紅說,消毒工作以前也做,但因為疫情的緣故,公司要求門店把消毒的頻率提升到兩小時一次。

沒有顧客時,高久紅還愛幹另一件事——隨手拿起櫃檯上放著的那把測溫槍,對著自己額頭「來上一槍」,雖然每一次數值都毫無意外地在36.3℃-36.7℃之間徘徊,但測溫這個動作,高久紅卻是樂此不疲。最開始測得還要勤呢,就怕溫度不正常,隨時測測,心裡放心。」高久紅笑著說。

便利:想買點啥都能買

「歡迎光臨!」直到早上九點半,便利店才迎來了第一位客人。 一位身穿衛衣的男士走到了便利店門前,高久紅條件反射地從嘴裡喊出歡迎詞。同時,她輕抬下巴,向門口站崗執勤的店員小譚示意——顧客進店前要先測體溫。你好,麻煩先幫您量下體溫。」這個動作和這句臺詞,從疫情防控開始,也成了小譚和高久紅的條件反射。 量好體溫後,男顧客徑直走到礦泉水區域,麻利地提出一桶3升的礦泉水,然後結帳離開,過程不到2分鐘。 高久紅說,自從疫情後,這樣的顧客多了很多——目標明確,沒有廢話,買完就走,儘量不做停留,因為疫情大家都不出門了,來店裡的(人),基本都是『逼不得已非要來的』。」

最近一段時間,光顧便利店的老年顧客比以往多了不少。以前,上了年紀的人是不愛光顧便利店的,其雖然便利,但價格上卻比不上超市的優勢:以前老人家來得少,現在家裡缺點油、醋之類的,他們也不愛跑遠了,就來我們這裡買。」泡麵、礦泉水、牛奶、酸奶……這一系列產品是便利店裡這段時間最熱銷的商品,偶爾也有人來買牙膏牙刷、免洗洗手液、洗面奶這類生活用品,薯片、奶茶、棉花糖也不乏忠實的顧客。現在這個時候都是想買好趕快回家,我們這裡方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臨時想買點啥都能買。」高久紅說。

陪伴:給人一種安全感

便利店裡鮮有顧客是一種常態,高久紅一個白班工作8個小時,接待的客人還不超過20個,晚班同事接待的客人就更少了,但即便在這種狀況下,這家便利店依然堅持24小時開門營業。 特殊時期,便利店是否有24小時營業的必要? 對於這個問題,高久紅沒有任何猶豫地回答:「特殊時期更需要便利,所以便利店必須開著。」 高久紅說,受疫情影響,如今網絡購物快遞走得慢,大商場離得又比較遠,關門也比往常要早,假如大晚上要買衛生巾、牙膏等日用品,全得仰仗便利店。

從我自己的感受來講,我覺得便利店能給人一種安全感,就像大半夜走在路上看到便利店亮著燈,也不怕遇到壞人。」高久紅說。 在給別人帶來便利和安全感的同時,高久紅和她的同事們同樣也需要給自己增加安全感。 每天面對這麼多陌生的顧客,如何做好防護和心理建設,也考驗著她們。擔心肯定是有的,特別是疫情剛開始那幾天,後來聽新聞裡的醫生介紹如何防範,每天只要做好防護措施、多消毒,也就沒那麼害怕了。」高久紅說,平時,她們店裡的員工也會在微信群互相加油打氣,現在基本上已經適應這種工作狀態了。

相關焦點

  • 很少有人半夜去買東西,便利店卻依舊24小時營業,這是為什麼?
    文:櫟祐一天24小時,分為白天和晚上。日出而作、日出而作是人們長久以來的行為生活習慣。然而,在一些大城市,如果我們在深夜外出,經常會看到一些便利店和超市仍然燈火通明,這就是所謂的24小時營業。在白天聽上去並不起眼,一旦夜幕降臨,那將顯得格外地親切。但是晚上出去的人少之又少,為什麼有些便利店還要24小時營業?
  • 半夜買東西的人不多,為何便利店卻堅持24小時營業?原因為何?
    這樣的營業制度,讓很多人都疑惑過,明明晚上沒人,為什麼便利店還不關門呢?首先,24小時營業是從國外傳進來的。起初,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由於超市規模大、邊緣化,居民購物非常不便。後來,一些小區周邊的小便利店逐漸上演,這些便利店和普通店不同,他們採取24小時制,一年365天,全年不間斷。
  • 特殊時期,有一種不打烊的深夜溫暖,叫24小時便利店|店長日記
    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是深夜裡不打烊的「溫柔」。在這個特殊時期,始終亮著燈的它,讓過路者溫暖,更讓身邊人安心。羅森便利店的古北新區1001店,就是這樣一家不打烊的便利店。曹蘋蘋是這裡的店長,最近一個月裡,她幾乎天天都在店裡。「方便麵、桶裝水、泡騰片、速凍包子,疫情發生後,這四樣是店裡賣得最多的商品了。和過去完全不一樣。」早上7點不到,一踏進店裡,曹蘋蘋的眼睛掃過貨架,看排面是否飽滿,哪些需要補貨。
  • 全家超市放棄「全天候」 24小時便利店不願守夜了
    「全天候營業」是便利店相較於其他零售業態最大的優勢與特色
  • 有一種不打烊的冬夜溫暖,叫24小時便利店
    冬夜裡這份24小時的溫暖,可能要打樣了。日本便利店三巨頭之一的7-ELEVEn,從2019年11月1日起,停止日本8家店鋪24小時營業。那麼,在中國24小時便利店的經營情況又怎麼樣呢?若24小時便利店不再24小時,你怎麼看?
  • 為何便利店都喜歡24小時營業?顧客少也要一直堅守,答案很現實
    就是每當我們加班,很晚回家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不管多晚都在營業的便利店,像是特意給晚歸的我們打著燈,它們有一個統稱,叫:二十四小時便利店。24小時便利店,顧名思義,就從早到晚,你不管什麼時候去,它都是在營業中的商店,規模比小商店大一點,比超市小一點,因為全天24個小時都在營業,,也有一些網友在網上發問:「那種24小時便利店做的都是虧本買賣嗎?
  • 日本便利店24小時營業的傳統,即將走到盡頭
    便利店裡不僅有琳琅滿目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生活繳費、收發快遞、銀行卡取錢等生活服務也一應俱全,便利店一般還有配備齊全的飲食區、洗手間和垃圾桶,24小時營業、365天全年無休,在日本,一個二三十平米的便利店,就可以滿足人們80%的日常生活需求。不過,由於人手不足和營業額下滑,人們習以為常的24小時便利店,可能正在走向終結。
  • 疫情下的杭州24小時便利店
    目前,杭州城中157家羅森便利店僅剩60家還在正常營業,且營業時間大都從24小時縮短至16小時。透過這些仍然保持正常營業的便利店,我們可以窺見新冠疫情下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如何繼續,畢竟這才是一座城市最細小卻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
  • 24小時便利店消失了?繼全家和羅森之後,7-11也宣布要短時營業!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有些人加班到深夜,能夠在街角看到亮著燈的便利店,心理就會覺得暖暖的。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些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變得原來越少了。近幾日,就連便利店行業的零售巨頭7-11都對外宣布,稱部分門店將實行非24小時營業制度。其實,不光是7-11,還有全家以及羅森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的便利店,都紛紛縮短了營業時間,不在進行24小時營業。
  • 日本24小時便利店
    記者蘇海河/攝到日本旅遊,人們發現日本街頭最多最方便的商業設施就是24小時便利店。在主要街口、寫字樓的一層都有這種便利店。從飲料、麵包、盒飯、酒水,到電池、筆記本、洗頭水、襪子背心、針頭線腦,常用商品一應俱全。近年來,一些社會公共服務繳費、銀行取款、快遞收發,甚至連區政府負責的住民票列印等公共服務也可以在便利店完成。有的便利店門口還豎起了「兒童緊急避難處」的招牌。
  • 24小時便利店的一天
    目前,合肥城中50家羅森便利店有30家正常營業,另外20家在疫情期間歇業的便利店也陸續提交了復工申請。2月17日,記者進店體驗24小時便利店人士的值守狀態,洞悉以便利店為代表的社區商業對復興的期待。收銀臺更是染上「潔癖」,隨後一個小時,只要臺子上結一次帳,楊小東就消一次毒。「你們家的關東煮還有嗎?」9:10,一個年輕的女孩戴著口罩,推開門,探進頭問。「沒有了,已經撤櫃了。」楊小東聳聳肩,無奈地解釋:像關東煮這類鮮食,食物在製作過程中會有一段時間是直接暴露在空氣中,「被汙染了也難發覺,索性就不賣了。」
  • 因人手短缺,日本全家便利店放棄「24小時營業」!日本便利店變革...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全天候營業」是便利店相較於其他零售業態最大的優勢與特色。但因人手不足,在日本,這種十分依賴人力的經營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近日,日本全家便利店正式宣布,今後將不再全天候營業。此前各店鋪一直堅持24小時營業,可以說為周邊居民帶來了諸多方便。而受到人手不足的影響,全家便利店宣布將從明年3月起,允許加盟店根據自身情況縮短營業時間,不再全天候營業。全家便利店為旗下的加盟店提供了兩種選擇,一種是在每周日夜間11點到第二天早7點休息,另一種是在每天夜間的特定時間段休息。
  • 日本便利店的24小時營業模式逐漸在改變
    人民網東京10月22日電 綜合日本時事通訊社的報導,最近,日本7-11總部逐漸開始允許旗下的加盟便利店深夜停業。由於嚴重的人手不足和收益惡化導致加盟店經營者的不滿情緒高漲,日本全家便利店決定開始進行大規模縮短營業時間的實驗,同時另一家便利店巨頭羅森也開始擴大深夜停業的店鋪數量。
  • 我們在便利店的24小時,看到了疫情裡讓人心溫暖的那道光
    這一支「便利店的故事」,記錄了疫情之下的24小時裡,人們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街頭小店經歷的一切。請拿出你的手機,與我們一起記錄這段特殊的歷史。「疫情教會我做的事」正在徵集中~細則請關注文末海報!暗淡了咖光啡影,遠去了創投爭鳴。如今的北京各社區,唯有便利店的叮咚聲音可劃破深夜寂靜。
  • 7-eleven宣布全面取消24小時營業制
    七-11不再24小時營業?半夜肚餓點算?根據消息指出,為解決勞動力不足問題,全球擁有超過6萬家7-Eleven便利商店的控股母公司Seven & i Holdings日前宣布,旗下8家加盟店從11月開始將營業時間減少至24小時以內。
  • 開箱測評智能感應燈,99元蠻實用的小物件,人來燈亮,人走燈滅
    想買感應燈是因為每天很晚回家,或者是半夜起床上廁所什麼的,懶得開燈,還晃眼睛,最主要的當然還是想省點電費。買這種感應小夜燈,也是考慮到不用插電,還不用重新接線,耗電又少,就很哇塞。盒子裡東西很簡單,一張合格證、一根USB充電線、還有說明書和感應燈球、支架。
  • 全家集便利店代表的不止是便利 更是精神的寄託
    如果說炊煙是鄉村的符號,那麼便利店的燈光就等同於都市。從最起初以雜貨店形式存在的便利店,在經過時間的洗禮之後,使得其從最基礎的售賣逐漸拓展至對人們個性化的需求服務。以全家集為主的新型便利店,還能夠給予人們一定的個人空間,滿足生鮮食品購買、午餐、下午茶等空間需求。
  • 【都市夜歸人】24小時便利店,不止有肥宅水和關東煮……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繡衣路上可的24小時便利店外,不時有路人匆匆經過。「叮咚——」清脆的門鈴聲打破了夜的寧靜,感應門隨即打開,可的便利店店長王豔笑盈盈地說:「歡迎光臨!」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王豔和另外兩名店員為附近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務。早上,有顧客匆匆挑選一個三明治塞進包裡;中午,有顧客進來吹吹冷氣,喝杯冰汽水;深夜,有顧客來買一杯熱牛奶或者品嘗美味的關東煮……可的24小時便利店,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店鋪,也是附近居民生活的補給站。店面不大,卻徹夜不眠;卻可滿足人們日常需求。
  • 「最聰明」智能感應燈,靠近即亮,光線柔和,原來燈還可以這麼玩
    下面這四種生活中「不方便」的情景,想必你都有經歷晚上老人、孩子老起夜,黑暗中老磕磕碰碰,走廊、衛生間的燈常亮著也不是長久之計,愁煞人……有時候晚上需要提前準備明天一早穿的衣服,可家裡人都睡了不好開燈,只好徒手在黑漆漆的衣櫃裡瞎摸,有時候不小心摸到毛茸茸的東西,瞬間被驚出一身冷汗......
  • 便利店晚上沒什麼生意,卻很少會「賠本」,老闆娘揭開真實利潤
    就拿如今隨處可見的超市、便利店來說,明明感覺這一市場已經沒有什麼利潤可圖了,但是新開的超市、便利店卻數不勝數。甚至不少便利店還24小時開門營業,明明夜裡沒什麼人會去便利店,老闆這樣做不怕「賠本」嗎?對此老闆娘也揭開了便利店的真實利潤。其實這一問題從全球「最賺錢」的零售巨頭身上就可以看出了,要說全球零售市場的品牌,家樂福、沃爾瑪、大潤發都是非常出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