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便利店的24小時,看到了疫情裡讓人心溫暖的那道光

2020-12-22 澎湃新聞

這是Figure的第242支 ▼ 原創視頻

Figure X快手聯合出品《浮生疫日》影像徵集活動持續進行中。這一支「便利店的故事」,記錄了疫情之下的24小時裡,人們在那些看似普通的街頭小店經歷的一切。

請拿出你的手機,與我們一起記錄這段特殊的歷史。「疫情教會我做的事」正在徵集中~細則請關注文末海報!

暗淡了咖光啡影,遠去了創投爭鳴。如今的北京各社區,唯有便利店的叮咚聲音可劃破深夜寂靜。

 

疫情之前,我們從未意識到便利店如此重要。

 

我們的水,我們的食物,我們對生活仍在繼續的信心皆與它相關。

 

尤其在非常時期,推開門時那個熟悉的「歡迎」聲音,格外給人以安全感。

 

當生活突然變了模樣,我們是否能夠找到一個讓自己的精神狀態維持正常的辦法?我運即國運,不僅是作為個體的我們需要維繫正常,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更需要有動力源來推動正常的運轉。

比如派出所、醫院,或每一個社區裡,提供商業社會基礎功能的便利店。

這支視頻,就是由Figure的導演所記錄下的,疫情中仍努力維持正常運轉的24小時便利店。

我們的拍攝從前一天的深夜開始。

子初 23點

北京。王府井。空無一人。

一年前,這組詞是電影《流浪地球》的影評。

車輛穿過北京城,計程車司機的感慨從口罩裡飄了出來——「這兒沒這麼安靜過。」

此時的路面上,車比車道還少。昏黃的燈光也不再向後飛馳,而是靜謐地撒下來,似乎能讓人抓到光束的顆粒,如同是穿越回1990年代的蒙太奇。

 

2000萬人口的北京城,這份安靜罕見而詭譎。我們試圖尋找一些讓人感知到溫暖的符號,比如麥當勞。

1992年,北京第一家麥當勞在王府井開業,在當時是全世界單體麥當勞店裡最大的一家。其時人頭攢動,孩子們追著麥當勞叔叔跑,中學班主任甚至可以在這裡蹲到全班早戀的情侶。

之後三十年,大學生將這裡視為通宵自習室,和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們,一座之隔。

然而這一切圖景,連帶所附庸的記憶,都在這一刻被消毒的保潔人員所攔住,只有外賣送餐員可以出入。

車輛停下,下車後所目睹的景象要比在車裡更加震撼。紅綠燈如同是指揮風的,導演們甚至可以在斑馬線上左右橫跳,如同降臨在一個平行世界。

這一路,一家物資齊全、出入自由的便利店並不好找。有的小店門口如碉堡一樣擋住,只露出一個小口來交換物資。有的店已經貨品不全,也毫無進貨的打算,殘留下來的都是人民群眾精心挑選之後最難吃的貨。

花了整整一夜時間,直到天明,我們才在百子灣路找到一家看起來最合適的。

辰正 8點20分

朝陽的晨光被店門口的大樹擋了個正著。但一點沒妨礙這家店成為路人流動的終點。

厚大的口罩遮住了小孩子的大半個臉,店員還得再撩起擋住她另外半個臉的小帽子,來給她測體溫。

 

進店的每一個人,都需要接受這樣的儀式。看著工作人員舉起手裡的儀器,大家也都立刻明白撩起袖子到特定的位置,仿佛這已是由來已久的事情。

拍攝這天,北京的風格外的大。走來的男青年頭髮被吹成了錐子的形狀,配合下方長方形的口罩,看起來非常像一道高中數學題。

待青年走入店中,我們才發現這其實是一道感情題,因為青年打電話的聲音傳來:「我知道錯了。」

很難猜測這大清早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這場景在這種時候雖然看起來頗為違和好笑,但卻讓我莫名感到安心。人會有所妥協,是因為能夠看到明天,擁有未來。

巳初 9點

熱氣漸漸浮了上來。有買早餐咖啡的女士,帶著兩隻柯基跑進了這家便利店。狗是這空間裡唯一不戴口罩的生物,它們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著人類。

 

主人雖然戴著口罩,但語氣卻透露出,她是個愛笑的人:「沒有疫情時,我每天早上都會來這裡買咖啡和早餐。現在每天在家裡也挺難熬的。如果天氣好一點兒,能出來買杯咖啡,就是一天中最高興的事兒。」

店裡的顧客漸漸多了起來,攝影師在過道裡有些掣肘。人們佩戴的口罩花裡胡哨,對哪種才是有效的,各有各的信源。

一位在厚厚的羽絨服帽子下,凸起一塊有呼吸閥口罩的男士說,「人說我這口罩好像對呼這一塊沒什麼用,所以過兩天還得換。」

這位男士將好幾包薯片塞入購物框裡,無奈地搖頭:「大部分都是給閨女的,小孩都快憋瘋了,在家裡特別的煩躁,又不敢讓她出來。」

 

另一位男顧客同樣是被視頻通話指使的「工具人」。他將鏡頭對準貨架,打開通話免提,任由女兒的聲音指揮他買這買那,而自己只是面無表情地負責抓取。

大城市為每個勤勞的工作者提供了保護傘,但也無形中施加了壓力。

第三位男顧客表示:「現在最大的期待,就是趕緊復工,經濟壓力太大了。」

這樣的擔憂,意味著這位朋友所處的行業可能正在經歷殘酷的考驗。

 

對於這些承受著壓力的年輕人來說,這樣的假期並不能讓他們充分地享受這暫停下來的人生。他們來這裡獲取的,可能不僅是一份物資,更是一種讓自己生活運轉下去的機油。

午初 11點

來了一位寵物店的阿姨,她是來代買工作餐的。

 

很多寵物主無法返回北京,原本只是春節期間寄養在他們那裡十天的寵物,如今已經寄養了二十多天。

雖然這意味著在疫情期間店裡生意興隆,但是店員回不來——就算他們回到了北京,還需要隔離和健康審查——這可忙壞了過年期間留在店裡的母子倆。

她的店裡還有16隻狗狗,10隻貓咪——春節期間店裡的貓貓狗狗加起來有70多隻。但她買的工作餐卻只夠兩人吃的。

未正 14點

屋簷上的冰水滴答在地上,如同記時的工具。便利店員金燕,終於可以休息一會兒了。

米線還有些燙,她只是稍作攪拌就嘬到口裡。金燕跟我們說,這段時間她經常去那家寵物店借用衛生間。

 

「因為現在這個時期,好多人都不願意接觸人。」幸好,阿姨主動跟她說,可以去。即使這樣,她去這最近的洗手間依然跑半個小時。那半個小時裡,店裡只能交給外賣小哥幫忙照顧。

「因為春節期間,很多店都放假了。好多人買東西都買不到。上次來了一顧客就問我,說你們家春節營業嗎。我說營業。那人就可高興了。」金燕講到這裡,自己也露出了笑容。

「他說他跑了五六家了,都說不營業。然後我覺得,即使我不回家,也是值得的。因為這樣的顧客挺多的。」金燕突然哽咽了,匆忙又嘬了一口米線來掩蓋自己的情緒。

屋簷上的冰溜子透亮著光芒。

申正 16點45分

雪下了起來。外賣送餐員在門口抖落了一會兒,進門後身上還是被化溼了。他的手套由白色的粗線編織,此刻卻染上了一層灰度。

「生意有變好嗎?」我們問。

他的答案是:與往常一樣。

「雖然有很多人無奈地憋在家裡,但同樣有很多人在拒絕外賣。」

 

他介紹到,自己原本是1月2號來的北京,打算去朋友那裡上班。結果因為過年放假,便決定做兩個月美團。

金燕一邊給騎手結算,一邊提醒,這天走路都滑。

小哥什麼都沒有說。他身上尚未化盡的雪又重新冰了起來。

寵物店主、外賣小哥和金燕,某種層面上構成了一種三角的聯結。他們或因生活所需,或者是基於職業慣性,或者是看到了平凡的意義,無論怎樣,他們的各司其職和守望相助,不僅化解了彼此的困難,還解決了這個社區裡的生活難題,支撐起了疫情期間的大量城市需求。

我們問金燕:等到疫情結束你想做什麼。

「那當然是睡一天。」

如果可以放假呢?

「回家,看看自己兒子。」

提到兒子,金燕露出了笑容。

酉初 17點30分

一男子進來,居然坐下開始吃火炬冰激凌。這把我們驚到了。

一問,原來是屋裡太熱,他想出來涼快涼快。

他吃完冰激凌,又開了一瓶酒。他說自己沒事兒的時候就喜歡開車到處轉。那是唯一一種不用戴口罩就可以觀察這個城市的辦法。

 

或者是用來躲避因為疫情而變得過於緊密的家庭關係。他說自己每天都會找一家有座的便利店,隨便買點吃的,坐一會兒。不知怎的,他讓我們想起,那些開車到家時,先在車裡獨處一會兒的男性。

也許這次疫情也悄然改變著我們對於關係的理解,不論是家庭內部,還是情侶之間。

我們發現,酒是這一白天最暢銷的物品,而且經常是被一口氣拿走五六瓶。而隨著夜幕降臨,關東煮和各種食物的需求線性上升。

當被問及疫情結束後最想做的事。女郎「咬牙切齒」地回答:「吃頓火鍋!麻辣的那種!」

「那種一個人的小火鍋不行?」

「不夠,我要吃肉,我要吃好多肉。」

也許,明天會更好的信念,就是從渴望吃一頓火鍋開始的。

戌初 19點

金燕下班了,男友騎著摩託來接她。他們消失在夜色中。

一位母親教孩子如何使用自動掃碼機。他們推開帘子,立刻用洗手液擦手。

兩個男生各提著一袋子酒從夜色中溜過去,兩人一唱一和:「你會如何回憶我,帶著笑或是沉默。」想必這是要在家裡自製KTV了。

便利店光亮依舊,仍有客人在酒肉裡買來告慰一天疲憊生活的獎勵。

 

如果沒有他們臉上始終緊緊佩戴著的口罩,我們會以為這只是北京城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夜晚。

寅初 3點

拍攝團隊已經人困馬乏,時間晚不是問題,問題是沒有人可拍,這太無聊了。

「現在開著(店)還有意義嗎?已經好久沒見到人了。」導演忍不住問值夜班的店員。

「人雖然少,不代表沒有。」

 

影孤憐夜永,永夜憐孤影。在四處黑暗的映襯下,這家便利店是唯一亮著的光。也許此刻,便利店所發出的光要比他們所提供的商品更有意義。它總會照亮什麼人,讓他們安心地路過這裡。讓他們在僕僕風塵裡相信,無論今天發生過什麼,都不會太糟。

世界再次回歸靜謐,但我們都知道,明天,還會有人來。

撰稿   康宸瑋

編輯   張   帥  

校對   許   靜  

- END -

© Copyright Figure Studio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有一種不打烊的冬夜溫暖,叫24小時便利店
    冬夜裡這份24小時的溫暖,可能要打樣了。日本便利店三巨頭之一的7-ELEVEn,從2019年11月1日起,停止日本8家店鋪24小時營業。那麼,在中國24小時便利店的經營情況又怎麼樣呢?若24小時便利店不再24小時,你怎麼看?
  • 疫情下的杭州24小時便利店
    都市快報訊 馬皆伶是羅森便利店(杭州體育場路二店)的店長,每天早上8點到店裡後,她一般會先結算並上報前一天的營業額,但自從新冠疫情以來,她到店後的第一件事就變成了用酒精給全店消毒。目前,杭州城中157家羅森便利店僅剩60家還在正常營業,且營業時間大都從24小時縮短至16小時。
  • 24小時便利店的一天
    目前,合肥城中50家羅森便利店有30家正常營業,另外20家在疫情期間歇業的便利店也陸續提交了復工申請。2月17日,記者進店體驗24小時便利店人士的值守狀態,洞悉以便利店為代表的社區商業對復興的期待。突來的疫情,讓店內沒了往日的人氣,但店裡的外賣銷量卻超過以往,佔了每日營業額和存貨的大半份額。當日12:00,楊小東打出的外賣單據上,麵包、方便麵、自熱類米飯及火鍋、速凍食品最受市民青睞。「平時一天下來也就七八單,疫情期間,外賣訂單量經常達到20多單。」讓楊小東感慨的不只是該店線上訂單火熱,還有驟減的催單電話。
  • 特殊時期,有一種不打烊的深夜溫暖,叫24小時便利店|店長日記
    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是深夜裡不打烊的「溫柔」。在這個特殊時期,始終亮著燈的它,讓過路者溫暖,更讓身邊人安心。羅森便利店的古北新區1001店,就是這樣一家不打烊的便利店。曹蘋蘋是這裡的店長,最近一個月裡,她幾乎天天都在店裡。「方便麵、桶裝水、泡騰片、速凍包子,疫情發生後,這四樣是店裡賣得最多的商品了。和過去完全不一樣。」早上7點不到,一踏進店裡,曹蘋蘋的眼睛掃過貨架,看排面是否飽滿,哪些需要補貨。
  • 24小時便利店營業員:大半夜燈亮著,就是一種安全感
    高久紅工作的地方是一家24小時營業的好德便利店,她在這家店擔任店長。儘管一天沒有幾個客人,但在高久紅看來,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時期,人們隨時可以買一碗方便麵、一瓶礦泉水、一盒牙膏,或許就是24小時便利店能為這座城市貢獻的一份力量,「這不僅是一種便利,也是一種心安。」消毒:每隔兩小時一次「店長,我們走了啊,晚上的消毒都做過了,你放心!」 「好的,你們路上小心啊!」
  • 日本24小時便利店
    因此,許多店鋪要求放棄24小時服務這塊「金字招牌」。以後,在日本街頭,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將越來越少。其實,便利店「全天候」經營難的問題一直存在。現在,日本一共有6萬多家便利店,多以籤約加盟形式經營。上世紀90年代以來,各便利店總部以24小時服務為標準,要求加盟店必須保證24小時營業。
  • 日本便利店24小時營業的傳統,即將走到盡頭
    便利店裡不僅有琳琅滿目的食物和生活用品,生活繳費、收發快遞、銀行卡取錢等生活服務也一應俱全,便利店一般還有配備齊全的飲食區、洗手間和垃圾桶,24小時營業、365天全年無休,在日本,一個二三十平米的便利店,就可以滿足人們80%的日常生活需求。不過,由於人手不足和營業額下滑,人們習以為常的24小時便利店,可能正在走向終結。
  • 日本全家便利店被收購!疫情對日本便利店的衝擊有多大?
    最近,日本全家被伊藤忠商事收購、成為其旗下全資子公司的新聞,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到了。 據日媒報導,日本大型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從7月9日開始對全家便利店的股份進行全資公開收購,預計到8月24日將完成。
  • 【都市夜歸人】24小時便利店,不止有肥宅水和關東煮……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繡衣路上可的24小時便利店外,不時有路人匆匆經過。「叮咚——」清脆的門鈴聲打破了夜的寧靜,感應門隨即打開,可的便利店店長王豔笑盈盈地說:「歡迎光臨!」全年365天,每天24小時,王豔和另外兩名店員為附近居民提供全天候服務。早上,有顧客匆匆挑選一個三明治塞進包裡;中午,有顧客進來吹吹冷氣,喝杯冰汽水;深夜,有顧客來買一杯熱牛奶或者品嘗美味的關東煮……可的24小時便利店,不只是一個普通的店鋪,也是附近居民生活的補給站。店面不大,卻徹夜不眠;卻可滿足人們日常需求。
  • 為何便利店都喜歡24小時營業?顧客少也要一直堅守,答案很現實
    就是每當我們加班,很晚回家的時候,總會有一些不管多晚都在營業的便利店,像是特意給晚歸的我們打著燈,它們有一個統稱,叫:二十四小時便利店。24小時便利店,顧名思義,就從早到晚,你不管什麼時候去,它都是在營業中的商店,規模比小商店大一點,比超市小一點,因為全天24個小時都在營業,,也有一些網友在網上發問:「那種24小時便利店做的都是虧本買賣嗎?
  • 很少有人半夜去買東西,便利店卻依舊24小時營業,這是為什麼?
    文:櫟祐一天24小時,分為白天和晚上。日出而作、日出而作是人們長久以來的行為生活習慣。然而,在一些大城市,如果我們在深夜外出,經常會看到一些便利店和超市仍然燈火通明,這就是所謂的24小時營業。在白天聽上去並不起眼,一旦夜幕降臨,那將顯得格外地親切。但是晚上出去的人少之又少,為什麼有些便利店還要24小時營業?
  • 24小時便利店 暖心的事兒說不完
    正是疫情防控時期,街頭巷尾的一些便利店,也堅守在第一線。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讓人感到溫暖。在這個特殊時期,便利店都有哪些暖心事呢?連日來,山西晚報記者實地進行走訪。  特殊時期,要保障貨品充足  「給我來杯熱水吧!」
  • 全家超市放棄「全天候」 24小時便利店不願守夜了
    「全天候營業」是便利店相較於其他零售業態最大的優勢與特色
  • 日本便利店的24小時營業模式逐漸在改變
    人民網東京10月22日電 綜合日本時事通訊社的報導,最近,日本7-11總部逐漸開始允許旗下的加盟便利店深夜停業。由於嚴重的人手不足和收益惡化導致加盟店經營者的不滿情緒高漲,日本全家便利店決定開始進行大規模縮短營業時間的實驗,同時另一家便利店巨頭羅森也開始擴大深夜停業的店鋪數量。
  • 池昌旭、金裕貞《便利店新星》製作發布會,同款治癒笑容引關注
    網絡漫畫改編的《便利店新星》是以暖男店長崔岱賢(池昌旭飾)和四次元兼職生鄭新星(金裕貞飾)在便利店為舞臺,展開的24小時不停歇喜劇。去年憑藉《熱血司祭》創下最高收視率22.0%的李明宇PD,即將推出搞笑美食店。
  • 24小時便利店消失了?繼全家和羅森之後,7-11也宣布要短時營業!
    一般情況下,便利店的營業時間基本上都在白天,夜間想要買東西,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然而,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改變,市場上開始出現了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這些店鋪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商品種類卻十分齊全。因為是24小時營業,所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 因人手短缺,日本全家便利店放棄「24小時營業」!日本便利店變革...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全天候營業」是便利店相較於其他零售業態最大的優勢與特色。但因人手不足,在日本,這種十分依賴人力的經營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近日,日本全家便利店正式宣布,今後將不再全天候營業。此前各店鋪一直堅持24小時營業,可以說為周邊居民帶來了諸多方便。而受到人手不足的影響,全家便利店宣布將從明年3月起,允許加盟店根據自身情況縮短營業時間,不再全天候營業。全家便利店為旗下的加盟店提供了兩種選擇,一種是在每周日夜間11點到第二天早7點休息,另一種是在每天夜間的特定時間段休息。
  • 3輪排摸,8個門崗,24小時輪值……普陀這個開放式小區疫情防控答卷...
    1356戶,4000餘人,南至光復西路,北至沙洪浜路,西至曹楊路,東至長壽鄰裡分中心,分布在街道邊的8個零散區域,公交車站、便利店、藥房等散布在穿越小區的各條街道上,長壽路街道談家渡小區的開放式格局給疫情的防控帶來了「大麻煩」。
  • 半夜買東西的人不多,為何便利店卻堅持24小時營業?原因為何?
    這樣的營業制度,讓很多人都疑惑過,明明晚上沒人,為什麼便利店還不關門呢?首先,24小時營業是從國外傳進來的。起初,在歐美一些發達國家,由於超市規模大、邊緣化,居民購物非常不便。後來,一些小區周邊的小便利店逐漸上演,這些便利店和普通店不同,他們採取24小時制,一年365天,全年不間斷。
  • 2020年連雲港中考作文(警察版):你,就是照亮城市的那道光!
    警察,就是照亮城市的那道光!光,帶一切來到溫暖的地方;光,消散黑暗中的痛苦迷茫。警察,就是照亮城市的那道光。今年春節,當我們的家園生了一場小病,他們跟愛人孩子說了再見後,默默穿上警服,逆行而上,擋下所有危機。在充滿未知危險的「疫」線戰場,一絲的鬆懈病毒就會趁虛而入,一秒的猶豫就會滿盤皆輸。為生命阻擊、為人民衝鋒成了此刻神聖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