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2021-01-11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本期點評:劉大山

    @南方都市報:#塑料安檢員# 近日,河南周口鹿邑縣中通快遞9名基層網點負責人,聯名舉報一級網點用假人充當安檢員數月,並強制要求基層網點違規二次收費。鹿邑縣郵政管理局回應:正在調查中。

    微評:一些新聞看起來如此荒誕,讓人不敢相信是真的,但很多時候現實社會能讓最牛的編劇汗顏。或許真相有所出入,例如假人不是安檢員,該網點只是在玩行為藝術……但無論塑料假人是幹什麼的,基層網點反映的管理混亂、疏於檢查、違規收費等事實都是存在的。那麼即便安檢員是真人,又有什麼用呢?

    @中國青年報:#氣象謠言# 最近,一些諸如「今年是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地球異常混亂會引發巨大的災害」「『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等謠言在網上滋生。這些謠言看似專業又奪眼球,在微博、微信、論壇等引起大量轉發,但其實都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微評:社交媒體上各種謠言、標題黨屢見不鮮,但關於氣象謠言還是需要科普一下。我國《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明確規定,傳播虛假的或者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的災害性天氣信息和氣象災害災情的,可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所以,傳播氣象謠言的後果更嚴重哦!

    @檢察日報:#地下水洗車# 今年1月,江蘇省寶應縣檢察院接到群眾反映,部分洗車行私抽地下水洗車,因水中含礦物質和細沙石,導致車漆失去光澤、出現劃痕。該院立即展開調查,發現部分洗車行用水量明顯偏低,有些生意紅火的洗車行全年水費甚至為0元。

    微評:抽取地下水洗車,損傷車漆只是附加傷害,這種違法行為嚴重損傷了公共利益,影響了公共安全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而問題關鍵在於,水務管理部門似乎對此毫無察覺,如果不是群眾反映,這種違法行為有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寶應130家洗車行中,就有46家私取地下水,如此高的比例,其他城市是否同樣如此?

    @錢江晚報:#自家別墅竟然上了電視# 在杭州工作生活的林女士,5年前在老家慈谿買了一棟別墅,後來一直沒回去住過。去年,林女士突然在一部熱門電視劇上看到,自家別墅成了劇中女主的家。憤怒的林女士將別墅物業、電視劇出品方、播放平臺等一併告上法院。 

    微評:物業公司無疑侵權,同時劇組的態度令人無語。代理律師在庭審時稱,劇組是「善意第三人」,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但普通人都知道,租房時要核驗房東的產權證明,驗明正身,劇組拍戲前為何不籤合同,不看證件?退一步說,即使劇組真不知情,如今侵權已是事實,理應道歉賠禮,有什麼理由擺出一副「不關我事」的冰冷麵孔,是「資本的傲慢」嗎?

相關焦點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專家縱論打造「南京會展」超級IP
    南京在展覽面積、展會數量上均進入全國前十,作為「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之一,在新格局中找到新定位——按照「一產業鏈一知名會展」的思路,正加速形成本地產業深度融合的城市會展業新格局。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南京市分會會長梁潔介紹,我市正聚力軟體和信息服務、新能源汽車等8大產業鏈,南京產業會展將關注八大產業鏈強鏈、補鏈的重點領域,針對每個產業鏈培育或引進專業產業會展項目,讓會展成為產業的高質量賦能平臺,形成「產業—會展—產業」之間的良性循環,深度融入南京產業的鏈式整合和集群發展,促進會展經濟與產業鏈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缺氧不缺精神
    站在墨竹工卡縣政府門前,望著眼前的六合大道,南京市第九批對口支援墨竹工卡縣工作組組長、墨竹工卡縣委常務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施勇君對身邊的「南京元素」如數家珍:南京路、寧墨路、棲霞大道、六合大道……這些與南京城市相關的路名,是25年來墨竹工卡人民對南京情感積澱的見證,也述說著南京對口支援助推墨竹工卡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我的南京」APP實名註冊用戶數突破600萬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俞又丹) 12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我的南京」APP六年來的建設和運行情況。截至2020年12月15日8時11分3秒,「我的南京」APP累計實名註冊用戶數已突破600萬人,比去年年底淨增134萬人,約佔全市常住人口總數的70.6%。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17家入選,15家在南京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王健 通訊員 熊娟) 第二屆江蘇軟體產業發展大會近日在南京舉行,2020江蘇省軟體企業核心競爭力評價(規模型)榜單出爐,17家入選,15家在南京,寧企焦點科技等入選,展現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水平。   大會由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擔任指導單位,江蘇省軟體行業協會主辦。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南京律師共誦「和平宣言」
    本報訊(通訊員 李娟 融媒體記者 徐寧) 昨天下午,在第七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市律協、市法律援助基金會共同舉辦了南京律師和平宣言暨《南京市國家公祭保障條例》實施兩周年公益宣傳活動,全市近百名律師及律師子女現場共繪紫金草、誦讀和平詩、放飛和平鴿。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六合經濟開發區添「國字號」名片
    同時,結合智慧園區建設,積極引入社會第三方機構,形成企業服務的後臺專業智能支撐體系,通過推動數字經濟全覆蓋和大數據綜合應用,進一步推進開發區各智慧平臺系統的高效建設和運營,使企業服務更貼近、更專業、更及時、更高效。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高淳:小城圓了「大學夢」
    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南京高等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園(以下簡稱「南京高職園」)喜報連連——  位於主城的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已啟動實訓設備搬遷,明年3月,4000餘名師生將正式遷入高淳新校區;  預計今年年底,南京財經大學紅山學院所有樓棟完成封頂,計劃明年9月開學;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他們,在平凡崗位書寫優秀
    南京共有8人榮獲「全國優秀農民工」稱號,南京市勞動就業服務管理中心榮獲「全國農民工工作先進集體」稱號,受表彰個人和單位總數在全省排名第二。   此次南京獲獎的8位優秀農民工中,有農業領域的創業老闆,有家政服務業的金牌月嫂,還有來自製造業的一線焊工等,他們不僅在本職崗位上勤奮學習鑽研技術,也在各自行業發揮著模範帶頭作用。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聚力建設高質量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
    代表委員熱議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布局,推動重點科創平臺建設  「我是5年前來南京工作的,親身感到南京是一年一個樣、五年大變樣。」市人大代表餘宏明說,政府工作報告回顧總結「十三五」期間南京社會經濟發展成績,他感觸特別深。尤其是持續三年多的創新名城建設,有力支撐推動了南京高質量發展。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落子」高校下「大棋」
    南京實施的「百校對接計劃」,既是持續推動創新名城建設的現實呼喚,也是踐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新部署的落地實踐。    為什麼開展這項計劃?推動校地雙方共謀創新、融合發展   高校院所富集大量科研資源,如何架起「校地對接」橋梁,加速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在寧落地轉化,是南京創新名城建設中的重大課題。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關鍵詞︓穩中有升
    中華網房產江蘇站總經理 黃杰  響應中央「房住不炒」策略,2019年5月以來,南京樓市正式進入「四限」,投資客炒房之路逐漸被打壓,但樓市也並沒有因此低潮,反而逐漸呈現平穩上升趨勢整體來看,隨著人口不斷湧入南京,各類產業落地,剛需買房、改善換房等各類需求在南京依舊強烈。  因此,預計2021年南京樓市將延續2020年趨勢的平穩上升,但各大城區樓市分化將更加明顯。如河西、江北核心區等地,搖號搶房依舊會持續,六合會出現走高趨勢,但青龍山生態新城、正方新城、祿口,包括溧水、高淳應該還會保持原樣,庫存壓力依舊存在。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助力斷案使巧勁,技術「四兩撥千斤」
    近日,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2020年公開招聘技術調查官工作落幕。儘管招聘方就學歷、工作年限、職稱做出諸多要求,但這個僅招一人的崗位還是吸引了數十人諮詢應聘。   其中,超過九成的應聘者擁有碩士學歷。  2017年,郝小芳從434名報名者中勝出,與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籤下一份為期3年的勞動合同,進入南京智慧財產權法庭,開始全面、深入參與案件技術事實查明。   「要直面當事人,要在法官開庭時參與,要在堆成山的材料中找事實,這裡的每一天都是充滿挑戰、熱火朝天的……」郝小芳說。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山河星辰多美麗
    沿著寬寬的公路,我們走出了南京,來到了新疆,看到了美麗的雪山和湖泊。我對爸爸媽媽說,我還想再來新疆,這裡太大,太美了!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樂小星公益大闖關即將亮相南京
    「南京體彩」官方微信 「南京體彩」官方微博12月17日, 「樂小星公益大闖關」即將在南京亮相,播撒快樂與溫暖,傳遞公益正能量。   「樂小星公益大闖關」亮相期間,現場設置了可以拍照曬朋友圈的愛心發射器、通過趣味摸高或跳遠突破自我的全能運動咖、掃描二維碼關注南京體彩的無敵幸運星等遊戲環節。成功打卡這些遊戲即可贏取帆布包、抱枕、公仔、定製氣球、鑰匙扣、指甲鉗、手機運動臂包等獎品。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創客」們在這裡播撒希望的種子
    東南青年匯是為青年人才專屬定製的南京青年文化社區,由南京東南公寓管理有限公司打造。記者從該公司了解到,從首家門店開業,到如今十餘家門店投入運營,服務租客突破2萬名,已有約300名「創客」在這裡開啟「造商」計劃,圓夢金陵。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越來越多「南京醫療技術」走上國際舞臺
    記者從採訪中得知,南京的醫療技術不斷攀升,越來越多的「南京方法」走向國際,為全球人類健康保駕護航。  苗毅教授告訴記者,胰腺相關手術是腹部外科中難度最大、技術門檻最高的專業,被視為腹部外科「皇冠上的明珠」,當今全球範圍內,年胰腺手術量超過1000臺的醫院屈指可數,皆為世界著名的胰腺中心,江蘇省人民醫院胰腺中心今年完成的胰腺手術量突破1000例。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多維發力 打造思政育人新格局
    學校邀請黨的十九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川教授作師德專題報告。在「聚焦鑄魂育人,彰顯思想偉力——談談思政工作怎麼做?」前不久,校團委組織的朗誦大咖進校園活動,由南京市朗誦協會攜手國家一級演員和南京著名主持人,為學生們朗誦中華經典詩詞,讓他們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讓他們在藝術的感染中提升文化內涵,堅定文化自信。   去年10月底,南京成功入選世界「文學之都」,成為中國第一個獲此稱號的城市。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匯聚傳向世界的「和平之聲」
    83年前,侵華日軍侵入南京,製造了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段歷史是南京城市永久的沉痛記憶,是每個南京人刻骨銘心的傷痕。  經歷過苦難的南京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貴,在推動和平理念傳播方面不遺餘力。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民族交響樂《和平頌》:「牢記歷史、珍愛和平...
    本場音樂會由南京民族樂團、河南民族樂團、愛之旅合唱團共同擔綱,著名指揮家、南京民族樂團音樂總監兼首席指揮張列執棒,旨在以音樂寄託對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哀悼,用音樂表達反對侵略戰爭、呼喚世界和平的心聲。   《和平頌》由中國著名作曲家趙季平歷時三年創作,是中國首部表現南京大屠殺歷史題材,反對侵略戰爭、呼喚世界和平,抒寫時代主題的大型民族交響樂。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聯動共治,向單打獨鬥說不
    南京加快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既是時代之問也是必答之題,既是民生所盼也是發展所需。   2020年以來,南京公安將創新作為第一驅動力,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廳的堅強領導下,開展聯動共治攻堅提升行動,促進公安機關與政府部門、社會力量的聯動共治,積極構建現代治理體系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