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點評:劉大山
@南方都市報:#塑料安檢員# 近日,河南周口鹿邑縣中通快遞9名基層網點負責人,聯名舉報一級網點用假人充當安檢員數月,並強制要求基層網點違規二次收費。鹿邑縣郵政管理局回應:正在調查中。
微評:一些新聞看起來如此荒誕,讓人不敢相信是真的,但很多時候現實社會能讓最牛的編劇汗顏。或許真相有所出入,例如假人不是安檢員,該網點只是在玩行為藝術……但無論塑料假人是幹什麼的,基層網點反映的管理混亂、疏於檢查、違規收費等事實都是存在的。那麼即便安檢員是真人,又有什麼用呢?
@中國青年報:#氣象謠言# 最近,一些諸如「今年是180年周期的白元年,地球異常混亂會引發巨大的災害」「『退休專家』稱太陽活動引發氣候災難」等謠言在網上滋生。這些謠言看似專業又奪眼球,在微博、微信、論壇等引起大量轉發,但其實都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微評:社交媒體上各種謠言、標題黨屢見不鮮,但關於氣象謠言還是需要科普一下。我國《氣象災害防禦條例》明確規定,傳播虛假的或者通過非法渠道獲取的災害性天氣信息和氣象災害災情的,可處5萬元以下的罰款;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所以,傳播氣象謠言的後果更嚴重哦!
@檢察日報:#地下水洗車# 今年1月,江蘇省寶應縣檢察院接到群眾反映,部分洗車行私抽地下水洗車,因水中含礦物質和細沙石,導致車漆失去光澤、出現劃痕。該院立即展開調查,發現部分洗車行用水量明顯偏低,有些生意紅火的洗車行全年水費甚至為0元。
微評:抽取地下水洗車,損傷車漆只是附加傷害,這種違法行為嚴重損傷了公共利益,影響了公共安全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而問題關鍵在於,水務管理部門似乎對此毫無察覺,如果不是群眾反映,這種違法行為有可能一直持續下去。寶應130家洗車行中,就有46家私取地下水,如此高的比例,其他城市是否同樣如此?
@錢江晚報:#自家別墅竟然上了電視# 在杭州工作生活的林女士,5年前在老家慈谿買了一棟別墅,後來一直沒回去住過。去年,林女士突然在一部熱門電視劇上看到,自家別墅成了劇中女主的家。憤怒的林女士將別墅物業、電視劇出品方、播放平臺等一併告上法院。
微評:物業公司無疑侵權,同時劇組的態度令人無語。代理律師在庭審時稱,劇組是「善意第三人」,不用承擔任何責任。但普通人都知道,租房時要核驗房東的產權證明,驗明正身,劇組拍戲前為何不籤合同,不看證件?退一步說,即使劇組真不知情,如今侵權已是事實,理應道歉賠禮,有什麼理由擺出一副「不關我事」的冰冷麵孔,是「資本的傲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