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大學西區體育館的南側,佇立著一座老人的雕像,他身著襯衫、領結,燈籠褲和半腿襪,面帶微笑靜靜地坐在那裡,日日守望著西大操場上忙碌鍛鍊的清華人。他就是清華著名的體育教育家馬約翰教授。
馬約翰之於清華的重要性,從清華園中的12座名人雕像便可看出,與馬約翰同享此等尊崇的,是梅貽琦校長、蔣南翔校長,是朱自清教授、聞一多教授,是葉企孫教授、梁思成教授……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馬約翰因為體育而被奉為「名家」,與國學大師、科學巨擘們相提並論,他因為體育而成為一所大學的標誌性人物。
馬約翰教授1883年10月10日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由於家境困難,他到13歲才讀書。入學後,一個侮辱性的名詞———「東亞病夫」,刺激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高喊:「我的民族有著輝煌的歷史,決不是什麼『東亞病夫』!」
1904年,馬約翰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預科,1911年大學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在7年的大學生活裡,他始終懷著雪恥鍛鍊的心情,帝國主義列強對我國的侵略行為,更加激起他奮發健身的欲望。他迅速成為學校足球、網球、棒球、遊泳等體育代表隊的主要成員之一。他尤愛田徑,擅長中跑和短跑,曾獲得100碼、220碼、880碼、1英裡等項的全校冠軍。在1905年上海「萬國運動會」上,馬約翰奪得1英裡賽跑的冠軍,讓日本和歐洲的運動員刮目相看。
1914年,馬約翰應聘來到清華園,擔任化學系助教,隨後改到體育部任教,從此開始了他奮鬥一生的體育教育事業。
馬約翰曾回憶說:「我初來清華時教化學,對體育也很關心。有一次,跟校長談進一步發展學校體育問題。因為有了一個實際問題,就是清華每年要送出100名學生到美國,送出的學生,總要像樣一點,不能送去『東亞病夫』罷,因此學校才考慮除了讓學生念書,蓋圖書館、蓋大禮堂外,也要學生搞體育,蓋個體育館等等。從我來說,我主要是考慮到祖國的榮譽問題,怕學生出國受欺侮,被人說成中國人就是弱,就是東亞病夫。因此我常向學生說,你們要好好鍛鍊身體,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勁,要去幹,別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們能玩什麼,你們也要能玩什麼;不要出去給中國人丟臉,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別人一發狠,你就怕;別人一瞪眼,你就哆嗦。中國學生,在國外念書都是好樣兒的,因此我想體育方面也不要落人後。要求大家不僅念書要好,體育也要好;功課要棒,身體也要棒。」
為此,馬約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體育教育方法。當時的清華,每天下午4~5點鐘,學校就將圖書館、教室、宿舍都鎖起來,讓學生到操場上去活動。每個學生在校學習的8年間,必須通過「五項測驗」指標,即:百碼賽跑14秒;半英裡賽跑3分鐘;擲鐵球20英尺;跳高45英寸;兩項擇一:足、籃球要求懂得有關知識和規則;射箭,10分以上。
測驗時間由學生自己選擇,但都必須過「關」才行。當時確有少數學生因為體育不及格,而不讓其按時出國的。如著名大學者吳宓,當時跳遠只能跳到11英尺多,而要求是跳到12英尺才能及格,因此被扣了半年,在及格後才出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1931年考進清華大學時,身高只有1.49米,體重也不夠50公斤。在馬約翰教授不斷的雪恥健身和體育報國的教育下,他充分發揮其頑強奮勇的精神,從沒有停過一天的體育運動,成為當時全校聞名的中長跑運動員,打下了良好的健康底子。
晚年的梁思成常笑著對後輩說:「別看我現在又駝又瘸,當年可是馬約翰先生的好學生,有名的足球健將,在全校運動會上得過跳高第一名,單雙槓和爬繩的技巧也是呱呱叫的……我非常感謝馬約翰。想當年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怎麼搞野外調查?在學校中單雙槓和爬繩的訓練,使我後來在測繪古建築時,爬梁上柱攀登自如。」
馬約翰對於發展體育教育和開展體育運動的高度重視,不僅僅出於愛國情感,還包括了許多具體的科學內涵。1926年,他第二次赴美進修時撰寫的碩士論文《體育的遷移價值》,全面深入地論述了體育的教育作用和價值。他闡述了體育對「培養人的性格———勇氣、堅持、自信心、進取心和決心」,「培養人的社會品質———公正、忠實、自由、合作」以及獲得健壯的體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1931年,他在清華大學《嚮導》專刊上發表文章,更明確地概括了學校體育的目的有兩個,即:使學生身體健壯成長;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圍繞「品德教育」,他還具體提出在清華大學的體育活動中要發揚五種精神,即:堅持到底,絕不放棄;高尚的道德品格;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和犧牲;互助友愛團結合作;永葆清華精神。
新中國成立後,馬約翰更加意氣風發,在清華擔任體育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投身於新中國的體育事業。1949年10月和1952年6月,他兩次當選為全國體育總會副主任;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為國家體委委員;1954年9月,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10月,當選為全國體育總會主席。他還擔任了第1屆和第2屆全國運動會的總裁判。
1958年,76歲的馬約翰和土建系的一位中年教授合作,輕鬆地奪得北京市網球雙打冠軍,首創了76歲老人達到一級運動員標準的紀錄。馬約翰教授樹立了堅持體育鍛鍊的典範,毛主席曾經稱讚他是「新中國最健康的人」。
1966年10月31日,馬約翰因心臟病逝世於北京阜外醫院,享年84歲。從1914年進入清華起,他在清華為祖國健康工作了整整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