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大學體育館南側,佇立著這樣一位體育教師!

2021-02-18 體育教師大本營

在清華大學西區體育館的南側,佇立著一座老人的雕像,他身著襯衫、領結,燈籠褲和半腿襪,面帶微笑靜靜地坐在那裡,日日守望著西大操場上忙碌鍛鍊的清華人。他就是清華著名的體育教育家馬約翰教授。

馬約翰之於清華的重要性,從清華園中的12座名人雕像便可看出,與馬約翰同享此等尊崇的,是梅貽琦校長、蔣南翔校長,是朱自清教授、聞一多教授,是葉企孫教授、梁思成教授……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馬約翰因為體育而被奉為「名家」,與國學大師、科學巨擘們相提並論,他因為體育而成為一所大學的標誌性人物。

馬約翰教授1883年10月10日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由於家境困難,他到13歲才讀書。入學後,一個侮辱性的名詞———「東亞病夫」,刺激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他高喊:「我的民族有著輝煌的歷史,決不是什麼『東亞病夫』!」

1904年,馬約翰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預科,1911年大學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在7年的大學生活裡,他始終懷著雪恥鍛鍊的心情,帝國主義列強對我國的侵略行為,更加激起他奮發健身的欲望。他迅速成為學校足球、網球、棒球、遊泳等體育代表隊的主要成員之一。他尤愛田徑,擅長中跑和短跑,曾獲得100碼、220碼、880碼、1英裡等項的全校冠軍。在1905年上海「萬國運動會」上,馬約翰奪得1英裡賽跑的冠軍,讓日本和歐洲的運動員刮目相看。

1914年,馬約翰應聘來到清華園,擔任化學系助教,隨後改到體育部任教,從此開始了他奮鬥一生的體育教育事業。

馬約翰曾回憶說:「我初來清華時教化學,對體育也很關心。有一次,跟校長談進一步發展學校體育問題。因為有了一個實際問題,就是清華每年要送出100名學生到美國,送出的學生,總要像樣一點,不能送去『東亞病夫』罷,因此學校才考慮除了讓學生念書,蓋圖書館、蓋大禮堂外,也要學生搞體育,蓋個體育館等等。從我來說,我主要是考慮到祖國的榮譽問題,怕學生出國受欺侮,被人說成中國人就是弱,就是東亞病夫。因此我常向學生說,你們要好好鍛鍊身體,要勇敢,不要怕,要有勁,要去幹,別人打棒球,踢足球,你也要去打、去踢,他們能玩什麼,你們也要能玩什麼;不要出去給中國人丟臉,不要人家一推你,你就倒;別人一發狠,你就怕;別人一瞪眼,你就哆嗦。中國學生,在國外念書都是好樣兒的,因此我想體育方面也不要落人後。要求大家不僅念書要好,體育也要好;功課要棒,身體也要棒。」

為此,馬約翰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體育教育方法。當時的清華,每天下午4~5點鐘,學校就將圖書館、教室、宿舍都鎖起來,讓學生到操場上去活動。每個學生在校學習的8年間,必須通過「五項測驗」指標,即:百碼賽跑14秒;半英裡賽跑3分鐘;擲鐵球20英尺;跳高45英寸;兩項擇一:足、籃球要求懂得有關知識和規則;射箭,10分以上。

測驗時間由學生自己選擇,但都必須過「關」才行。當時確有少數學生因為體育不及格,而不讓其按時出國的。如著名大學者吳宓,當時跳遠只能跳到11英尺多,而要求是跳到12英尺才能及格,因此被扣了半年,在及格後才出國。著名科學家錢偉長,1931年考進清華大學時,身高只有1.49米,體重也不夠50公斤。在馬約翰教授不斷的雪恥健身和體育報國的教育下,他充分發揮其頑強奮勇的精神,從沒有停過一天的體育運動,成為當時全校聞名的中長跑運動員,打下了良好的健康底子。

晚年的梁思成常笑著對後輩說:「別看我現在又駝又瘸,當年可是馬約翰先生的好學生,有名的足球健將,在全校運動會上得過跳高第一名,單雙槓和爬繩的技巧也是呱呱叫的……我非常感謝馬約翰。想當年如果沒有一個好身體,怎麼搞野外調查?在學校中單雙槓和爬繩的訓練,使我後來在測繪古建築時,爬梁上柱攀登自如。」

馬約翰對於發展體育教育和開展體育運動的高度重視,不僅僅出於愛國情感,還包括了許多具體的科學內涵。1926年,他第二次赴美進修時撰寫的碩士論文《體育的遷移價值》,全面深入地論述了體育的教育作用和價值。他闡述了體育對「培養人的性格———勇氣、堅持、自信心、進取心和決心」,「培養人的社會品質———公正、忠實、自由、合作」以及獲得健壯的體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價值。1931年,他在清華大學《嚮導》專刊上發表文章,更明確地概括了學校體育的目的有兩個,即:使學生身體健壯成長;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圍繞「品德教育」,他還具體提出在清華大學的體育活動中要發揚五種精神,即:堅持到底,絕不放棄;高尚的道德品格;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和犧牲;互助友愛團結合作;永葆清華精神。

新中國成立後,馬約翰更加意氣風發,在清華擔任體育教學工作的同時,積極投身於新中國的體育事業。1949年10月和1952年6月,他兩次當選為全國體育總會副主任;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為國家體委委員;1954年9月,當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56年10月,當選為全國體育總會主席。他還擔任了第1屆和第2屆全國運動會的總裁判。

1958年,76歲的馬約翰和土建系的一位中年教授合作,輕鬆地奪得北京市網球雙打冠軍,首創了76歲老人達到一級運動員標準的紀錄。馬約翰教授樹立了堅持體育鍛鍊的典範,毛主席曾經稱讚他是「新中國最健康的人」。

1966年10月31日,馬約翰因心臟病逝世於北京阜外醫院,享年84歲。從1914年進入清華起,他在清華為祖國健康工作了整整52年。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藉助「首堂體育課」弘揚體育傳統
    新華社北京9月1日電 清華大學體育部主任劉波1日表示,在新學期到來之際,清華大學通過集體組織「首堂體育課」的方式,在約3800名本科新生中弘揚「無體育,不清華」的體育傳統與體育精神。劉波告訴記者,8月31日下午4點,清華大學2019級本科新生迎來第一堂體育課。
  • 清華大學體育傳統催生校園馬拉松
    第二屆U-run 2016清華大學校園馬拉松在風景如畫的清華校園內舉行。張宇 攝    新華網北京4月11日電 4月9日下午,第二屆U-run 2016清華大學校園馬拉松在風景如畫的清華校園內舉行,共有3200多名學生、教師和校友分別參加了10公裡和半程馬拉松的比賽。作為清華大學「校慶月」的特色活動之一,用一場馬拉松比賽來迎接校慶充分展現出清華的體育傳統和體育精神。    「清華的操場就是清華的課堂」。
  • 開學季|清華大學的第一堂體育課
    報名請聯繫微信:138106055929月3日下午4點30分,清華大學2016級本科新生第一堂體育課拉開序幕。三千餘名身穿海魂衫的大一新生齊聚清華綜合體育館,與學校全體體育教師面對面,聆聽幾代清華人的體育故事,全面了解清華體育要求,領略清華體育精神。
  • 「無體育 不清華」 清華大學新生迎來第一堂體育課
    「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四個操場……」9月11日下午,隨著大屏幕播出的一段生動風趣的動畫視頻,清華大學2014級新生第一堂體育課拉開序幕。數千名身穿迷彩服的大一新生齊聚清華綜合體育館,與學校全體體育教師面對面,聆聽幾代清華人的體育故事,全面了解清華體育要求,領略清華體育精神。
  • 清華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迎來第一堂體育課
    清華新聞網9月14日電 9月12日上午9點30分,清華大學2020級本科新生迎來第一堂體育課。200餘名大一新生代表線下齊聚清華大學西體育館,3000餘名同學通過「荷塘雨課堂」在線同步收看,聆聽清華人的體育故事,了解清華體育傳統和體育要求,體會「無體育,不清華」的體育氛圍。體育部全體教師參加本次活動,大一組教師在現場就坐。
  • 強制體育,清華大學堅持100多年了
    清華大學第一個體育館——西區體育館(建於1916-1919)如何幹預青少年體質健康,幫助他們養成體育鍛鍊習慣,是目前社會關注的焦點
  • 清華大學2019級本科新生迎來第一堂體育課
    8月31日下午4點,清華大學2019級本科新生迎來第一堂體育課。包括近300名國際學生在內的約3800名大一新生齊聚清華大學綜合體育館,與學校全體體育教師面對面,聆聽清華人的體育故事,了解清華體育的內容和要求,體會「無體育,不清華」的體育傳統與體育精神。
  • 清華大學是中國最高學府,國立清華大學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清華大學前身是清華學堂,始建於1911年4月26日,當時是由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5年設立大學部,開始招收四年制大學生,並開設研究院(國學門)。1928年正式定名為「國立清華大學」。
  • 清華大學紀念體育部成立百年 示對體育工作重視
    今日,清華大學就在它最古老的大禮堂紀念它的體育部成立百年,以示學校對體育工作的重視。近百年前的清華體育館曾經是中國設施最先進的綜合體育館,與大禮堂、圖書館、科學館並稱為清華園內的「四大建築」。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曾回憶,當時甚至有個說法:「北大有胡適之,清華有體育館。」
  • 揭秘中國科大高新園區體育館
    林蔭大道——體育館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秉承「開放——共享——智慧——生態」設計理念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高新園區,怎能少了體育設施?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先睹為快。
  • 為什麼說「北大有胡適之,清華有體育館」?
    1957 年,時任校長蔣南翔在全校體育幹部會上提出了「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而今,這句話不僅是清華體育傳統和體育精神的象徵,更成為時代口號,歷久彌新。「西山蒼蒼,東海茫茫,吾校莊嚴,四個操場」。清華到底有多少體育場地資源,是一個永遠數不清的迷。
  • 清華大學獲評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優秀參賽學校
    清華大學獲評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優秀參賽學校清華新聞網11月12日電(通訊員 李鳳敏)11月8日晚,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年會頒獎典禮在蘇州舉行。其中,清華大學獲評優秀參賽學校,中國中學生體育協會田徑分會(清華附中為主席單位)獲評優秀單項分會。
  • 清華大學教授李稻葵:孩子最應該學好的是體育課!
    6月17日-7月16日,僑外海外生活規劃服務展將在全國11個城市和地區火熱巡展,本次活動邀請了經濟、投資、置業、教育、法律、稅務等領域的數十位國內外知名專家,其中清華大學李稻葵教授是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專家之一。
  • 清華大學5000餘師生體育詮釋清華精神
    參與彩跑同學 李海騰攝 人民網北京9月14日電(記者趙婀娜)清華大學舉辦研究生運動會,全校5000餘名師生共同參與,用體育詮釋清華精神,踐行「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 運動會上,清華大學首屆「我最喜愛的老師」獲獎者、教師合唱團團長,現年78歲的吳文虎教授為運動會授旗。精神矍鑠的吳老自從1955年來到清華學習和工作,至今已近60年,實實在在地兌現了「為祖國工作五十年」的莊嚴承諾,他在為大家授旗的同時也將傳承百年的清華體育精神交到了新一代清華人的手中。
  • 清華大學青年教師骨幹領航工作站赴西安開展調研學習
    清華新聞網10月30日電 10月22-24日,校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率清華大學青年教師骨幹領航工作站成員28人及相關部處負責人赴西安開展了為期三天的調研學習活動。 調研學習期間,西安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王曉林會見了姜勝耀一行。
  • 我們和卓越之間,或許只差了一位體育老師
    我不這樣看,要把一項事業做到一個高度,都是需要動腦筋的。體育比賽總是在不斷地發現問題,然後思考解決的方案,才能進步。我們做學問也一樣,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錢偉長 我們和卓越之間 或許只差了一位體育老師 來源 | 體育教師網 據說愛因斯坦在看了錢偉長的《彈性板殼的內稟理論》後拍手叫好
  • 清華大學體育部迎來百年華誕
    一百年來,清華不斷地發展和沉澱了她特有的體育精神:1912年,清華提出了「德智體並重」的育人方針;1919年,清華建起當時在中國設施最為先進的綜合體育館;20世紀50年代,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號,這句口號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師生,在清華乃至全社會都有著廣泛的傳播和影響。 回眸清華大學百年體育,清華人熱愛體育、崇尚體育,對清華人說來,體育是一種虔誠的追求。
  • 回憶:清華大學綜合體育館健身房
    說實話,我接觸系統健身的時間並不長——雖然從小有一定練習舞蹈的經驗,但是除了柔韌性,其餘身體素質都不好,常年體育不及格。
  • 泉州這6個體育館或免費開放!僑鄉體育館、祖昌體育館...
    這22個獲得補助的公共體育場館包括7個體育場13個體育館和2個遊泳館這其中泉州市共有6個體育場館獲得補助它們分別是:泉州市體育中心僑鄉體育館、泉州市體育中心陳延奎體育場、晉江市體育中心體育場、晉江市體育中心祖昌體育館、惠安縣體育館、南安市體育館。
  • 張培萌清華大學教師職位恐不保,獨搶蘇炳添功績五年
    他的妻子、知名體育主持人張漠寒(本名張莫涵)在10月15日公開發文控訴其家暴、出軌等惡行,並曬出遭家暴的受傷照。張培萌團隊隨即否認出軌,稱「家暴說」在警方調查後不予支持,但沒有曬出有力的證據,還指責女方性格強勢、索要大量金錢等問題。夫妻雙方各執一詞,現在只能等待法院的審理,女兒的撫養權將成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