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遠好似文人最喜歡的事情。李白登高望遠,俯瞰長江寫下「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的壯美的景色;杜甫遊覽泰山,發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首白居易的一首詩,《郢州白雪樓》,寫登樓遠望家鄉。
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白雪樓中一望鄉」,詩人登上郢州白雪樓,悠悠地望著遠處的家鄉。詩題是《登郢州白雪樓》,郢州在盡湖北的鐘祥。白雪樓在戰國時期楚國宋玉《對楚王問》中說,有人在郢都唱《陽春》、《白雪》,曲調高雅,能跟著唱的人很少。也有唱《下裡》、《巴人》的,跟著唱的卻很多。後人附會此事,就在郢州建了白雪樓。
詩人就在此,在湖北的郢州白雪樓,登樓遙望遠處的家鄉。人在異地,思鄉之情也格外濃烈,回不去的家鄉只能遙遙遠望,一個「望」字,即體現瞭望穿秋水的思念。
「青山簇簇水茫茫」。這裡的青山重疊在一起,水流無限,茫茫流去。詩人努力向故鄉望去,可是一眼望去,群山重疊。水流茫茫,真是「山也迢迢,水也遙遙」,家鄉已被山水路途阻隔了。詩人只寫眼中望到的景象,未說此時的心情,但是思念之愁悶卻可以從景色中想見。茫茫的水,一眼望不到邊的群山遮住了詩人家鄉的視線,家鄉歸路遙遙,怎不黯然 神傷呢?
「朝來渡口逢京使」,詩人登上郢州的白雪樓,早早地來到了渡口,在渡口看到了京城來的使者。使者從京城過來是有什麼事呢?京城來的使者肯定來報一些朝廷中傳來的消息。不知是喜是憂。
「說道煙塵近洛陽」,說起剛剛知道的消息,戰爭已經打到了洛陽。詩人心中思念家鄉,此時卻確是家國戰亂,戰爭頻繁。詩人剛剛知道消息,淮西叛軍已經威脅洛陽,表現出對國事的憂慮。元和九年,淮西節度使使陽死,子吳元濟抗拒朝廷,唐憲宗下令討伐,但相持不下,引起了這場戰爭。
戰爭是殘酷無情地,人民流離失所。詩人思家之愁,想到了國家大事,憂心國事,可自己卻報國無門,內心苦痛,更是焦慮萬分。思念自己的小家,又關心國家這一大家,不得不被詩人的壯志所豪情所折服。詩人是想為百姓為國家莫福利,他的這份心值得大家讚揚。
白居易的這首詩,寫登高遠望家鄉,看著群山水流,想念家鄉,引出自己無限的遐思。此詩由遠望開始,短短四句境界闊大,既有思鄉之情,想家之切,透著士大夫的柔情,又有家國之愁,有著大丈夫願為國家貢獻的擔當。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