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經驗未必就是確定的,生活需要擺脫固有思維,需要勇於嘗試

2021-01-19 善者無慮

生活或工作中時常會遇到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一般都會去找有經驗的人幫忙,而且一般都能解決。但是經驗僅僅是經驗,並不代表完全正確,固步自封、不思進取只能倒退。經驗會主導我們的思維過程,就像心理學的慣性思維一樣。為什麼孩子都有豐富的想像力,因為他們缺乏經驗,如果我們能設法把自己從以往的歷史中解放出來,那我們或許會打開一扇通往無限可能的大門。

大家都知道牛頓第一定律,傳說牛頓有一次坐在蘋果樹底下乘涼,剛好一個蘋果掉了下來砸中了他,他並沒有生氣,而是好奇、疑惑:為什麼蘋果會往下掉,而不是往上掉呢?隨後他便發現了重力。如果是正常人,比如我們遇到同樣的情況,那麼我們肯定會認為是自己倒黴,很習以為常地認為蘋果落地是天經地義的,沒什麼稀奇的,因此我們也無法成為偉人,只能活在以往的經驗教訓當中。

之前做順風車遇到一個司機,年齡30歲左右,由於我的目的地比較遠,時間比較充裕,所以就閒聊了起來。他是做房地產的,一個銷售經理,在上海剛買了一套房子,車子也是新買的。他之前在廣州賣房子,業績很差,幾年都沒賣出去一套房子,全靠底薪混日子。就在去年他辭職了,覺得不是幹銷售的料,來到上海投靠一個朋友,在工廠上班,整天加班。每天的體力透支讓他懷疑人生,於是想換份工作,但除了銷售要他,其他沒有要他的,他就很害怕,他以往的經驗告訴他,做銷售就是自毀前程,可是眼看到年底了,手裡幾千塊錢的存款,實在可憐。最終他找了一份底薪比較高的銷售,打算混兩個月底薪就回家發展。巧合的是,就在這兩個月,他賣掉了一棟寫字樓,售價近一個億,這簡直太讓他難以置信了。可見以往的失敗經驗並不能代表現在會失敗,勇於嘗試、擺脫固有思維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品質。

現實中很多這樣的例子,比如不敢辭掉工作去創業的白領,就算你給他提供一個再好的創業項目,他都不敢跳出這個圈子,這個他覺得很安全的圈子。

找不到工作也不敢換行的自由職業者,他們就好比小強一樣堅韌不拔,甚至有的都幾年沒工作,也還是喜歡自己最安全的領域,並不是因為別的行業不賺錢,而是以往的經驗思維限制住了他們。

很多人都不敢邁出對未知探索的步伐,他們只想要一個安全的、能力範圍之內的環境,這樣的環境正是他以往的經歷所認可的。而他們往往不知道的是,走向未知、擺脫固有思維或許會開啟新的世界。

相關焦點

  • 未來不確定,最確定的就是你自己,不論是生活還是創業賺錢
    未來不確定,最確定的就是你自己,不論是生活還是創業賺錢!最影響一個人的是什麼?是環境?還是自己的思維方式?你想要改變,是改變身邊的環境,還是改變自己?未來環境和社會很多人預測都有不確定,唯一永遠能確定的就是你自己。或者,換一句話說,當你發現身邊環境不能確定時,你就要確定你自己了。
  • 思維決定命運|為什麼我們需要成長型思維
    擁有固定型思維的認為人的特質是天生的,後天無法改變;而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認為所有的技能和智慧,無論在任何領域,都可以通過努力而得到。他們樂於接受挑戰,積極地去擴張自己的能力。為什麼需要成長型思維,以及怎樣去發展它。
  • 想自己變得更強大嗎?你需要這樣提高自己的適應力
    不管我的工作再忙,一旦到了休息天,我都會給自己「沒事找事做」。原因之一,就是這些與以往不同的行為,可以讓我的思維保持靈動,而不會讓自己限制在自身的心理慣性模式當中。 所以,過度的自我保護,是會削弱我們的適應能力。我當然不會鼓勵嘗試去做一些違法亂紀或者危害自身安全的事情。
  • 勇於嘗試的人最美——倪雪
    勇於嘗試的你最美——世界旅遊小姐福建賽區帶您走進豁達的直播達人30號佳麗倪雪。「我之前沒有參加過選美的比賽,可以說重在參與吧」。在專訪剛開始時倪雪率性地道出了自己的心態。零基礎對她來說既是劣勢同時也是一種優勢,因為零是一切的開始。我們期待倪雪能填滿自己的小宇宙。
  • 如何做自己的人生設計師?你需要知道這三點
    在《史丹福大學人生設計課》書中也說到:在確定前進的方向之前,你需要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知道你現在正在奮力解決的人生設計問題是什麼。如果你連問題都沒有找到,又何談解決呢?我們要保留一種好奇心態,多問自己為什麼,尋找到真正的問題,才能開啟人生設計的起點。
  • 生活需要遊戲,但人生不能遊戲;生活需要歌舞,但不能醉生夢死
    因此,不要幻想生活總是那麼圓滿,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每個人的一生都註定要經歷溝溝坎坎,品嘗苦澀與無奈,經歷挫折與失意。早安! 4、 回首逝去的時光,拼搏過,奮鬥過;有輝煌,也有坎坷。在成敗交替中,我逐漸成長起來,也終於懂得;人的一生本就是成敗同在,風雨並存的過程。現在,帶著曾經的失敗,帶著於失敗中增長的成熟,我即將跨入人生的另一階段,即將面臨又一個挑戰。
  • 是否要打破固有生活方式,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就像《乘風破浪》裡面的姐姐們,她們經濟能力和生活水平都應該是不錯的,不需要為生活顛沛流離、為家人打拼,一直在閒適的環境下會越來越覺得索然無味,可能這就是她們選擇參加節目的原因。舒適圈是一個美好的網,將我們囚在其中,使我們理所應當的生活在裡面。忽然有一天,你偶然被某種事物吸引,想去試圖突破、嘗試,可是伴隨的卻是惶恐與不安。
  • 投資者需要具備的三種心態:擁有雄心,不怕失敗,與富有的人為伍
    三種積極的投資心態有助於我們取得投資成功,讓自己變得富有。投資成功需要有一顆雄心,一顆與命運鬥爭到底的雄心。千萬不要認為自己不善於投資,不要妥協,更不要抱怨,不能找藉口,也不要被過去的思維限制住,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勢,比如自己沒有時間啊,沒錢投資啊,沒經驗啊,都不要這麼想,要有一顆投資賺錢的雄心壯志。
  • 人要相信夢想更要勇於嘗試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有夢想,無論它離現實多麼遙遠,我們要堅定的相信夢想,相信心中的星星之火終會有燎原之勢,因為人獲得一切物質或者精神的成就,首先都是由心靈的構思而來,然後依賴信念全心運作,這一切的基礎是要打破常規思維看到固定東西之外的世界。
  • 科學就是經驗積累和理論總結,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認證
    而要達到這一種平衡的過程就是科學。科學是智慧生物認識他所在世界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客觀規律,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脫離了智慧生物,就脫離了思想,雖然這些客觀規律依然存在,但卻毫無意義。所以科學的邊界就是智慧生物的認知極限,在我們人類身上,就是大腦理解能力的極限,什麼時候科學發展到所有人的大腦都不能理解了,科學也就發展到頭了。
  • 人生需要大膽的嘗試和突破自我並不斷的學習和實踐
    它們迫使人們做出應答,迫使人們處理這些問題,正是從對這些問題的解答中,每個人看到了自己對人生意義的理解。每個人生問題的答案反映了一個人的生活風格,而生活風格卻又決定了他的未來。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個體,沒有誰可以複製誰的優缺點,我們所擁有的就是我們的本質,只是本質會在後天的生活和工作中進行優化和升級,儘量把我們不好的變成優良的品質。
  • 詳述新聞業為何需要產品思維
    02新聞業為什麼需要產品思維?傳統的新聞行業都是內容導向,紙質、廣播和電視等媒介作為固定不變的產品,形態已經非常穩定而成熟,編輯的經驗、記者的素養等往往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圖註:2020年新聞產品社區現狀(調查對象被問及他們是否同意這些關於產品工作的陳述,62%的受訪者表示,產品管理是公司的「核心」,但對自己未來的職業機會和成長表示擔憂)調查的具體結果顯示:一、被調查者不確定能否在現在的組織中看到未來。
  • 7月書單|勸君惜取少年時,不畏成敗,勇於嘗試
    如果人們受過教育,他們應該變得不那麼確定,而不是更確定。他們應該多聽少說,對差異滿懷激情,熱愛那些不同於他們的想法。」《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做大事和做小事的難易程度是一樣的。所以要選擇一個值得追求的宏偉目標,讓回報與你的努力相匹配。"《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人們總覺得最有意思的話題就是與自己相關的話題。
  • 《拆掉思維裡的牆》:人生上半場,就是跟自己和解
    此書圍繞人生哲學,職場規劃,愛情等3方面,結合心理學家實際案例,帶給人們對人生更多的啟發:  拆掉你思維中固有的牆,重塑你嶄新的人生藍圖。  1.  意思就是這個人心態很消極,在夢中都感覺到被束縛了,於是自己的心在思維的桎梏裡死去。如果心態不好,很容易陷入低落情緒,走不出來,結果只會越來越糟。
  • 不需要面對生活,所以全心全意認識世界改變世界
    整個遊玩過程中,我總是無法擺脫這樣的如果,不時陷入深深的抱怨、後悔和不開心。你是否也有過這種時候?明明可以開開心心的生活,卻總會為沒有發生的事情抱怨、自責、懊悔和不忿。三、孩子比成人擅長反事實思維反事實思維讓我們得以制定新計劃,發明新工具,創造新環境。人們總是不斷地在想像,假如我們是以另一種方式敲開堅果或編織籃子或制定政策的,結果又會怎樣?而所有這些想法的總和,就是一個新的世界。
  • 命運喜歡獎勵勇於嘗試的人,失敗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嘗試
    「如果你過分珍愛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點損傷,那麼你將失去兩隻翅膀,永遠不再能夠凌空飛翔。」——雪萊任何一個有成就的人,都有勇於嘗試的經歷。嘗試也就是探索,沒有探索就沒有創造,沒有創造也就沒有成就。裡面,一個小女孩想要種豆芽,在沒有一點經驗可借鑑的前提下,她不斷失敗,每次媽媽都信心滿懷地說:「我們再試試。」就是這個「試試」給孩子的心靈種下了一顆「勇於嘗試-不怕失敗-尋找方法-直至成功」的種子,使孩子最終成為了一名科學家。「試錯法則」鼓勵我們在不知道正確答案之前,為找到答案所做的種種嘗試,用「摸著石頭過河」的精神去探索。
  • 你需要戒掉的幾種「學生思維」
    離開學校之前的同學聚會,大家還能聚在一起聊聊生活和理想;踏上社會之後,聚會卻變成了很多人避之不及的噩夢。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當年一起逛街一起開玩笑的同學,怎麼就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軌跡?這其中的差異就在於,每個人的思維方式朝著不同的方向進化。在校園裡屢試不爽的【學生思維】,在社會上用卻猶如碰上了一堵看不見的牆,讓我們處處碰壁吃虧。
  • 副業賺錢,你需要知道的5個思維方式之裂變思維
    這個事件說明他對借力網際網路,低成本獲取收益有獨到的理解和實踐經驗。劉老師在過去的10多年做過20多種副業,平均半年嘗試一種副業,說明他熱衷研究不同類型的副業項目,且有實踐操作經驗。大部分的副業種類都是普通人也可以操作的小項目,他擺地攤的過程,都比一般人多出了思考和分析。
  • 全媒派 | 新聞業需要產品思維嗎?詳述記者如何成為產品經理
    簡單來講,產品思維,是指針對用戶的某方面需求,用具體產品的形態來滿足對應需求的一種思維模式。 這種思維模式的特徵,就是聚焦在產品上,力求以某種產品的新穎性、實用性、便利性等,在最大限度上,滿足用戶不斷變化的需求,提升用戶的使用體驗。
  • 擺脫散戶思維,你也可以成為市場莊家
    第一步不是提高技術,我認為有個比技術更關鍵的要素那就是你的思維和心態,個股的股性也決定了它的牛熊你的思維也決定了是「韭菜」還是自己的「莊家」,止盈可以做到,止損卻做不到股票跌破趨勢,就和人沒有了生機一樣學會即使止損也是擺脫散戶命運的必修課最後,不要正向思維,學會逆向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