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生,55歲,來自江蘇溧陽,是農民工群體中的一個。
在一個陰雨天的時候,就感覺腳著涼,因為郭先生先前腰椎做過內固定手術,所以剛開始郭先生感覺髖部不適的時候,純當老毛病犯了,貼貼膏藥就好了,也就沒往心裡去。本想挨到工程結束,但強撐了三天,疼痛實在熬不下了,郭先生便只能提前從工地告病回家了。
回家後的郭先生也沒急著看病,想著歇歇就能好的事,去醫院不是浪費錢嘛,但沒想到臥床幾天了還是一直痛,蹲下或者彎腰的時候就感覺右側大腿根那塊就像有個筋被扯著一樣疼,走路也有點不方便了,郭先生開始急了。想到自己先前腰椎動過手術,不確定是不是開刀後遺症的影響,郭先生就立馬去當地醫院找到了當初給他開刀的大夫。「他就叫我拍個片給他看,我就跑去拍片,拍個片給他看說,你這個與我開刀一點關係都沒有,你這是股骨頭壞死……」
股骨頭壞死?郭先生說自己雖然沒什麼文化,但當時一聽「壞死」這詞,就覺得這病不簡單。問醫生怎麼治療,他跟我說回天乏術,他說你現在還年輕,等個幾年一次性換骨、置換。「等到置換又有什麼用呢?」郭先生感覺很沮喪,一度覺得自己儼然就是個「廢人」。置換了,受假體限制,跑跳都是問題,更別提出去做活,自己也不會其他手藝,等於就斷了生計。現在這個歲數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你想換了以後說不定要吃二遍苦呢?換上去的假體有壽命的對不對 ?」此外股骨頭置換動輒五位數的手術費,也讓他頗感頭疼,這還不算以後假體保養、翻修等等費用支出。
消沉了幾個月後,郭先生決心重新振作,開始積極尋找保住股骨頭的辦法,他的想法很純粹:不僅要治好病,還要做正常人。甚至發動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一起打聽,後來郭先生的兒子在網上查到了南京有家專門治療股骨頭壞死的醫院,便陪同父親一起過來了。
來院接待父子倆的,是保髖科的唐顯友主任。郭先生初次見到唐主任顯然有點緊張,他很怕又得到先前幾次那樣「只能等待置換」的回答,眉頭一直緊鎖著。但在唐主任對他詳細面診和結合專科檢查結果後,告知他「可以保髖」的時候,他緊鎖的眉頭倏然舒展開來,忍不住長吐了一口氣:「能不置換是最好了!」
明確治療方案後,唐主任便著手開始了對郭先生的治療。通過架橋引血促血管技術中的「多孔生物材質」穿過硬化骨,在壞死骨區和健康骨區架橋了一座「橋梁」如同「鑿渠引水」一般將現成的健康區血運直接引入壞死區,快速切斷了股骨頭壞死機制的源頭。根源供血問題解決了,後續再通過祛炎清理和骨質修復等系統保髖治療,郭先生的疼痛受限問題很快就「迎刃而解」了。
經過在院一周的強化治療,郭先生髖部疼痛問題基本解決了,下肢也可以自由活動了,抬腿屈膝都沒不成問題。不光如此,郭先生還比劃道:「我的股骨頭之前都塌陷了凹在裡面,現在唐主任把我的股骨頭都修復圓整了!」
「我要感謝這個醫院全體員工,對我們患者無微不至的照顧,很好,評價是很好,對我來講,這個醫院的評價很好!」郭先生邊說邊挺直了身子,雙手互握合於胸前向醫護人員傳達衷心的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