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投稿:關於「吃透」規則——王速先生引用的規則之商榷

2020-12-17 SIPG鷹眼

(本文內容來源於一名熱心球迷的投稿,針對最近北京電視臺某節目中對於上港和國安比賽中出現的爭議畫面的解釋,該球迷認為引用規則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翻譯值得商榷,故作此文投稿至本自媒體,如有不實內容或侵權,請聯繫SIPG鷹眼刪除)

昨天在頭條某媒體上看到了北京電視臺某節目的評論員王速先生引用「國際足聯最新修訂的規則」,表達對8月22日中超第一階段上港、北京比賽中主裁判馬寧取消點球判罰「未能吃透規則」的不同意見。

能夠在解說、評論中直接引用規則條文說事而不是泛泛而談,在我的印象裡是很少見的,可算是中國足球的一大進步,值得讚揚和推廣。但是按王評論員的建議細細品味了這條規則的原文和中文翻譯後,不免覺得有些異樣——在生活中這樣翻譯倒大差不差,但是作為嚴謹的「法律條文」也如此翻譯也未免有點過於寫意了吧?

首先,holding是拉扯、抓抱的意思,日常翻譯成「阻攔」問題不大,但是作為足球術語還翻譯成「阻攔」就不合適了。

其次,在英語裡continue和continues雖然中文都可以譯為「繼續」,但是其實是有區別的:continue側重於停止之後的繼續、continues則側重於連續不斷的作為,用中文準確翻譯應當是「持續」比較好。

既然條款裡hold用的是進行時holding,並且使用了continues,那麼很明確——這個條款很明確針對的是持續不斷的拉扯抓抱行為。

在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IFAB(https://www.theifab.com/)官網上查詢後,找到了王速先生引用的規則出處:

IFAB2019-2020版球例

/第十二章(Fouls and Misconduct犯規及不當行為)

/第三款(Disciplinary action紀律行動)

/(Advantage得利)一節

/最後一段。

原文如下:

If a defender starts holding an attacker outside the penalty area and continues holding inside the penalty area, the referee must award a penalty kick.(P109)

與王速先生給出的原文一致,對此條款王先生的給出翻譯是:「如果防守隊員開始在禁區外阻攔進攻隊員並犯規,並繼續在禁區內攔住進攻隊員,裁判員必須判罰點球。

未知王速先生的翻譯出自何處,似乎這位翻譯英語不是太好,或者不是太懂足球;至少是不太明白翻譯規則文本這種類法律條文時,應該嚴謹無差別才行。

其實,IFAB網站上IFAB2019-2020版球例是給出了官方中文譯本的。對應英文版的章節位置,官方譯文為:

如防守球員在點球區域外拉扯進攻球員,直至進入點球區域後仍繼續作出拉扯動作,裁判員應判罰點球。(P108第一段)

請注意【拉扯】、【直至……仍繼續】這兩個關鍵點,以此對照王速先生的譯文,可見:

原來明確的犯規行為指向—拉扯,被擴大化、模糊化了;

並沒有能夠準確翻譯出動作的連續性、持久性這個關鍵點;

原條款其實也沒有要求在點球區域外的動作必須是犯規動作。

可見王評論員版譯文顯然和規則原意大相逕庭。

具體到爭議犯規,陳彬彬的犯規過程很明顯是一次性完成,雖然自身失去平衡後手部打到了王剛,但是這完全不合適歸為「continues holding」——持續的抓抱拉扯,生搬硬套硬套這款規則豈非「牛頭不對馬嘴」?

其實沒有這條規則,裁判也會考量這個球在陳彬彬禁區外撞人後,王剛踩上禁區線時的陳彬彬手部動作是否足以讓王剛摔倒……

換句話說,王剛摔倒到底是因為陳彬彬的撞人?

還是因為被陳彬彬的手打到?

抑或是因為他「自身原因」?

那麼在這個球的判斷裡,裁判最終是通過VAR認定是因為陳彬彬的犯規擠撞動作,導致了王剛的摔倒。應該說,在整個犯規過程中,這其實算是一個相對合理的判斷。

球輸了,擁躉心裡不痛快很可以理解;但是既然講規則就應該遵循規則的原意,可不能憑自身意願生拉硬靠、隨意解釋,搞出自己過於隨意的解釋規則還要別人來「吃透」規則的笑話。

最後,提幾個期望吧:

希望以此為開端,規則意識在中國大地上興起,這不僅對中國足球大有益處,對整個中國的現代化也是必須的。

希望王速先生以後以身作則,繼續直接引用規則來評論足球。但是在引用規則的時候還是要以官方譯本為準,別再自己隨意解釋了。中國足球圈整體規則知識普及程度本就不高,一個隨意而不負責任的解釋很容易造成謬種流傳。

希望媒體、自媒體、大號從業人員提高自身修養,雖然本身不是裁判,但是既然評球,至少得把規則學習好;在報導、轉載時,考慮到自身的影響力,對於超出自己知識範圍的也要有核對一下的意識,這是做新聞、評論的基礎和修養。

希望廣大球迷有空也稍微學習、更新一下對規則的理解,要求不高,對越位、手球、違規得利這些常見違例行為有個正確的理解就行。足球是個發展變化很快的運動,最近幾年判罰的指針變動還是很頻繁的,去年對的今年就未必對。

希望足協、足球相關媒體也要做好為球迷及時普及足球規則、規則變化的工作。球迷是中國足球的基礎,球迷雖然不能上場比賽,但是觀看比賽、認識比賽的規則認識水平提高,也是能提高中國足球整體水平的。

………………………………………………………………

引用百度百科相關內容(https://baike.baidu.com/item/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做個名詞解釋。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International Football Association Board,縮寫IFAB)成立於1886年,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等四家英國足球協會和國際足球聯合會(註:即我們常說的國際足聯)組成,是討論和決定修改足球規則的國際團體。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共有八名成員,其中四名分別代表現代足球發源地英國的四個足球協會——英格蘭足球總會、蘇格蘭足球總會、威爾斯足球總會和北愛爾蘭足球協會,另外四名是國際足球聯合會的代表。

理事會通常每年在英國舉行一次普通年會,討論和決定規則的變化,並發布有關其他足球事務的正式法令。

要更改一個規則必須有四分之三(即六名)以上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成員投票贊同才可以,而且國際足聯規定其四名代表必須投出相同立場的票(即全部同意或者全部不同意)

IFAB官方網站上有每年執行的判罰規則的各語種官方文本下載。有興趣的可以去下載查閱!

(文:散淡之人)

相關焦點

  • 球迷投稿:關於「吃透」規則——王速先生引用的規則之商榷
    (本文內容來源於一名熱心球迷的投稿,針對最近北京電視臺某節目中對於上港和國安比賽中出現的爭議畫面的解釋,該球迷認為引用規則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翻譯值得商榷,故作此文投稿至本自媒體,如有不實內容或侵權,請聯繫SIPG鷹眼刪除)昨天在頭條某媒體上看到了北京電視臺某節目的評論員王速先生引用
  • 京媒引用新規敲打馬寧:吃透規則,讓人服氣是裁判應做的
    京媒引用新規,專門去查閱了相關國際足聯的新規則,並據此來駁斥主裁判馬寧在國安對陣上港比賽中出現的點球改判,認為這個點球改判值得商榷,而且上港外援阿瑙踩踏卻沒給牌讓人難接受。在今晚開始的BTV冬奧紀實頻道「中超之夜」節目中,評論員王速針對昨夜這場中超B組「天王山之戰」中出現的判罰問題,尤其是主裁判馬寧的點球改判,以及上港外援阿瑙託維奇踩踏李磊的判罰表達了不同意見。
  • 中國青年報:吃透規則與裁判的作用
    「吃透規則」是中國體操隊教練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中國體操隊之所以能夠持續保持高水平就是因為我們擁有兩支高水平的隊伍,一是教練員隊伍,二是裁判隊伍。他們協力作戰共同攻關,方才保證中國體操隊沒有受新規則的困擾。從中國體操隊在大運會上的表現看,他們已經基本上適應了新規則。
  • 羽毛球的規則之球場、網柱
    ,如圖(規則1.5除外);根據圖中所示尺寸,用寬40mm的線畫出。3、測試正常球速區域的4個40mm×40mm的標記(規則4.4),應畫在單打發球區邊線內沿,距端線530mm和990mm處羽毛球比賽規則之網柱1、從球場地面起,網柱高1.55m。網柱必須穩固地同地面垂直,並使球網保持緊拉狀態,如規則3所述。網柱如圖所示,應放置在雙打的邊線上。
  • 人民日報:本土裁判需提高水平,吃透規則統一判罰尺度
    虎撲8月15日訊 在魯能與深圳的比賽結束後,《人民日報》體育部官博發文,認為本土裁判還需要提高業務水平、吃透判罰尺度。《人民日報》體育部官博寫道:今晚中超聯賽山東魯能與深圳佳兆業的比賽,多次出現爭議判罰,VAR多次介入也最終無果。賽後,深圳隊已經向足協提起申訴。
  • 「世界足球先生」評選規則,歷年獎盃樣式
    「世界足球先生」評選規則,歷年獎盃樣式 北京時間9月24日凌晨,FIFA國際足聯年度最佳男足運動員正式公布,梅西擊敗範戴克和C羅,成功當選。
  • 關於籃球規則中走步規則的一些看法分析
    針對走步大家各有看法,以下為貓三由實際和理論相互結合得出的一些看法,算是關於走步規則的教學知識,大家有走步爭議的話不妨認真看一看。  首先引用完整的FIBA2008發布的籃球規則其中關於「走步」的規則定義,也就是「帶球走」的違例規則定義如下:第25條  帶球走  25.1 定義  25.1.1 當隊員在場上持著一個活球,其一腳或雙腳超出本規則所述的限制向任一方向非法移動是帶球走。
  • 足球規則之倫敦規則
    由於比賽不斷增多,迫切需要成立一個全國性的足球組織,全國統一的比賽規則,組織全國的足球比賽。此前的1848年,劍橋大學分院曾嘗試創立一部有關足球比賽的規則,雖未受公眾認可,但統一規則已經成為共識。倫敦規則」。
  • 漠視規則,誰之殤?
    規則,不僅關係著每一個生命個體,也影響著社稷民生、國際關係。近在眼前就有中美、韓日等複雜多變的國際衝突,以及香港暴力衝突事件。持續數月的中美貿易戰顯而易見是美國單方面不遵守規則所致,而香港某些市民的打砸搶燒之舉自然也屬於目無國法、漠視規則的違法亂紀行為。
  • 足球規則之謝菲爾德規則
    並且責制訂俱樂部和球賽條例,這就是知名的「謝菲爾德規則」【Sheffield Rules】。於1858年10月21日,在俱樂部的第一個年度股東大會上通過。上面首先明確了比賽要用腳來踢,只有在幾種特殊的情況下才可以用手,以及比賽的時間,裁判的職責,球隊的人數等等。隨後,俱樂部將規則印刷成冊並分發給周邊城市的球隊。
  • 保級組四支球隊成功上岸,逆轉好戲接連上演,吃透規則成保級策略
    尤其是從蘇州賽區而來的天津泰達,在不被外界看好的情況之下,他們兩回合保持不敗順利保級,整個賽季進行到目前位置,天津泰達取勝的場次只有1場,但是卻順利的保級,這對於許多成績更好的球隊顯得並不公平,但是事實就是如此,本賽季特殊的賽制之下,吃透規則才是最為重要的事情。
  • 羽毛球規則之雙打比賽的發球規則
    相信很多人都有觀看羽毛球比賽以及打羽毛球的愛好然而羽毛球的一些基本比賽規則都了解嗎?這期推送小編就來稍微科普一下羽毛球雙打比賽中關於發球權的規則首先,yy一個情境A和B對C和D的雙打比賽A和B贏了挑邊並選擇了發球A發球C接發球A為首先發球員,而C則為首先接發球員
  • 速看!D級納稅人評分規則有變化!
    速看!D級納稅人評分規則有變化!原標題:《速看!D級納稅人評分規則有變化!》
  • 論文如何引用參考文獻?
    論文中過多引用參考文獻,給人的感覺不是治學嚴謹,而是作者對論文內客極度地不自信。——William C. Roberts1 要遵循規則就像致謝一樣,參考文獻部分也有需要遵守的特定規則。第一,只列出已發表的有影響的參考文獻。儘量不要引用未發表的數據、摘要、論文或其他間接材料。
  • 國安沒吃透規則?郭全博染紅後無需再換U23 阿蘭下場太冤
    本輪國安和永昌的較量,雙方以2-2的比分握手言和,這場比賽裡,國安本來有機會拿下的,但卻因為沒有搞懂規則,導致痛失好局!在門將郭全博被紅牌罰下後,國安連換2人,用門將侯森換下進球功臣阿蘭,又用U23球員侯永永換下楊帆。
  • 國安沒吃透規則?郭全博染紅後無需再換U23 阿蘭下場太冤
    本輪國安和永昌的較量,雙方以2-2的比分握手言和,這場比賽裡,國安本來有機會拿下的,但卻因為沒有搞懂規則,導致痛失好局!在門將郭全博被紅牌罰下後,國安連換2人,用門將侯森換下進球功臣阿蘭,又用U23球員侯永永換下楊帆。
  • 足協很硬氣的制定規則,如果俱樂部和球迷讓規則成為廢紙怎麼辦?
    足協這次是很硬氣的制定規則,面對不改名字和超過限薪令的俱樂部要重罰,這次不是罰款,是處罰分數。面對這樣的處罰,各支俱樂部都是敢怒不敢言。沒有一支俱樂部願意改名字,限薪聽上去很好,但是長遠的看,對中國足球沒有好處。
  • 以個人表現推動規則修改的十大NBA代表球員
    第一種,這批球員是BUG級別的存在,身體的強大程度或者技術的超前程度超越了賽事主辦角度裡可以接受的程度,需要出臺最新的規則來適配他們的表現。第二種,這些球員不一定是前所未有的BUG,但他們精心思考、發現了規則裡的BUG並加以利用獲益。綜合這兩種類型,筆者將在下文裡盤點出以個人表現令聯盟修改規則的十位NBA球星。當然,若有商榷或遺珠之選,還請諸位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 《和平精英》車皮膚設計大賽攻略 投稿方法及評選規則介紹
    下面就為大家帶來和平精英車皮膚設計大賽投稿方法。 車皮膚設計大賽開啟: 本次活動接受未參加過其他任何評選活動的以往作品投稿,歡迎各位特種兵踴躍參與,上傳作品至活動專題頁即視為接受活動規則並參賽成功。
  • 網球規則之變
    然而,從2010年溫網伊斯內爾決勝盤70比68戰勝馬胡的多日苦戰,以及去年溫網半決賽安德森和伊斯內爾長達6小時36分鐘的「巨人之戰」 當中,人們認識到長盤決勝對球員和觀眾的不合理,最終促成了新規的誕生。 無獨有偶,針對爭議性頗高的長盤規則,如今的網球四大滿貫都做出了各自的應對。澳網一向以引領潮流著稱,今年採取決勝盤6比6之後搶十的賽制,大大提升了比賽的激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