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歷史九龍奪嫡,始作俑者竟然是康熙皇帝,這一波操作值得學習

2020-12-22 一心故事匯

翻開清朝的歷史,九龍奪嫡這一段無疑是很精彩的一幕,而這在展現政治的血腥之外,更體現了康熙皇帝家庭教育的成功。

康熙作為清朝歷史上不可替代的千古帝王,毫無疑問他在教育上也是很成功的,否則也不會出現如此多的優秀兒子。

甚至後世史學家有人斷言,這九龍奪嫡的任何一位皇子,穿越到清朝之後的歲月中,都可以做下一番事業,可見這幾位皇子的優秀。

那麼康熙是怎麼教育的呢?咱們一起來解析一下,再來學一學。

業精於勤荒於嬉

據記載,康熙皇帝對皇子們的要求很是嚴格,覺得勤學和苦練缺一不可,所以他要求皇子們天不亮就要到上書房讀書,這個「天不亮」指的可能是3-4天左右,然後到天完全亮了,才允許各自回去吃飯。

飯後,要繼續回來學習,概括就是從天未亮到夜幕來臨,皇子們的生活被安排的滿滿的,學習本民族的滿語,學習結盟族的蒙古語,再學習漢語,然後四書五經,治國之道,騎射等等。

這麼綜合來看,當時的皇子們的學業比之當下的學生們可以說是絲毫都不輕鬆,甚至更辛苦一些,因為康熙要不定時的考察皇子們的功課,如果做得不好,懲罰是必不可少的呢。

而當下家長,在把孩子送去學校之後,基本就不太過問了,而老師又沒有體罰學生的權利,所以這麼一對比當下的學生們實在是太幸福了。

話說回來,除了在文化課上康熙帝十分重視,對於運動和健身項目,康熙皇帝也是很在意的呢,據說還開設了遊泳課,而且每年秋季要帶皇子們去秋,也就是親自下場打獵。

目的不言而喻,在學習文化的同時,也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和堅韌的性格,據說當時康熙帝可以帶著皇子們幾天都在馬背上,鼓勵皇子們射殺獵物,並且優秀者還有獎勵。

試想當時不過都是十歲左右的少年,這樣風吹日曬並且面臨森林裡的猛獸,即使有護衛保護,也難免要吃些苦頭,而且還要見血腥。

但這教育方式無疑是成功的。

當時年輕的皇子尚且不足十歲,已經很有些膽魄與氣魄,初次狩獵就有連重兩隻鹿,不得不說很是讓人佩服。

拒絕溫室裡的花朵

除了日常的學習和訓練,真正的殘酷也是要讓孩子們見的,比如:真正的軍事演習。

在大皇子胤褆20多歲,而我們熟悉的四爺胤禛還不足20歲的時候,發生了葛爾丹叛亂。

在那叛亂發生之後,康熙帝雖然表現的很是重視,但是更多的是覺得:這是對皇子們的一個考驗,所以他一次性將數位皇子全部派出去領兵。

雖然這其中必然是做好了保護措施的,但是毫無疑問這一舉措,對於磨練皇子們也是起到了積極作用。

而參與這次軍事演習的包括:直接領兵進入戰場的大皇子胤褆;坐鎮軍中參與演戲,並旁聽戰術指定的的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祐,八阿哥胤禩。

當時胤禛不過才19歲,而其餘的顯然年紀會更小一些。就這麼一群兒子,全部都送到戰場上去,不得不說康熙很是有些遠見,畢竟溫室裡是養不出棟梁之才的,只有歷經風雨和戰場的洗禮,才算是合格的皇子。

反觀當下的父母,孩子參加個夏令營,都要準備的妥妥噹噹,恨不得把自己塞到孩子的背包裡,更不要說放孩子去面臨血腥和危險了。

總結

所以在康熙這樣文化課與武術課兼顧的教育之下,結合實踐與歷練,不斷的打磨之後,每一位皇子都配得上優秀兩個字。

這也就導致了每個優秀的皇子,都想坐上自家老爹的那把椅子,也就進一步引發了讓後人無限遐想與備覺精彩的九龍奪嫡大戲。

所以說,九龍奪嫡這件事,康熙也是要負責任的哦。

感謝您的閱讀,我是一心故事匯,歡迎關注和留言哦

相關焦點

  • 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實力,為何沒有參與奪嫡?
    康熙皇帝是歷史上在位時期最長的皇帝,早年滅鰲拜、平三藩、戰沙俄,他一生一直在為清朝開疆擴土,他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可是他在立儲這方面有很大的問題,至使康熙晚年的時候爆發了九龍奪嫡。九龍奪嫡使本不平靜的大清朝又掀起了一陣風波,而其中最終奪得皇位的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下一任皇帝雍正。
  • 【歷史】清朝歷代皇帝畫像與簡介
    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順治的第三子。順治接受湯若望的意見因其出過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選為繼承人。康熙六年(1667年)七月初七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儀式。在其祖母太皇太后孝莊文皇后的幫助下,在康熙九年贏得了與顧命大臣鰲拜的鬥爭,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
  • 九子奪嫡:康熙皇帝一手釀成的悲劇,沒有誰是勝者
    康熙皇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沒有之一。康熙皇帝身體健康,精力旺盛,有一個龐大的後宮,也生育了眾多兒女。光是皇子,就有35人之多。其中,有20個皇子活到成年。
  • 如果康熙死後,由老八胤禩而不是雍正接班的話,清朝會怎麼樣?
    不論是對於康熙皇帝,還是對於整個清朝,雍正皇帝實際上都是最合適,也是最完美的接班人,沒有之一。 拿奪儲這事來說,競爭異常激烈,為什麼實力雄厚的老八胤禩失敗了,反倒是老四雍正笑到了最後? 原因一點也不複雜,論心智和權謀,胤禩不如雍正。
  • 康熙第七子胤祐,成年卻沒有參加奪嫡之爭,不是不想而是他不能!
    康熙最寵愛的兒子,無疑是孝誠仁皇后為其所生之子皇太子胤礽。康熙憐惜胤礽年幼失去母親,將其帶在身邊親自教導,始終將其視為自己唯一的繼承人。 但胤礽最後卻讓康熙失望了,所以在兩次廢立胤礽之後,康熙終於放棄了這個兒子。太子胤礽被廢,儲君之位空虛。面對皇位的誘惑,沒有哪個皇子能拒絕。
  • 康熙皇帝為何要籤訂《尼布楚條約》?這算是清朝喪權辱國的開始嗎
    《尼布楚條約》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條約,籤訂於康熙二十八年。此時的康熙皇帝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紀,康熙皇帝自從親政以來已經完成了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等創舉。但是東北地區的局勢和北方的準噶爾部首領葛爾丹成為了康熙皇帝心頭大患。
  • 康熙三大重臣,接連受到皇帝打壓,為何佟國維可以翻身
    康熙身邊的三大重臣,指的是明珠、索額圖和佟國維。這三個人都深受康熙器重,不僅都出身顯貴的上三旗,且都是皇親國戚。然而,這三個人的結局卻有所不同,他們明明都接連受到皇帝打壓,可明珠和索額圖的結局悲慘,唯獨佟國維得以善終。那麼為何佟國維可以翻身呢?
  • 康熙朝「九子奪嫡」的時候,甄嬛、若曦、晴川都在幹什麼?
    自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太子胤礽首次被廢,「九子奪嫡」正式拉開帷幕;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駕崩,皇四子胤禛登基為帝,成功升級為雍正皇帝;再到雍正皇帝登基後血腥清算昔日奪嫡政敵,圈禁甚至毒殺皇室兄弟;甚至,直到乾隆朝初期的「弘晳逆案」被扼殺後,「九子奪嫡」才算正式結束。 也就是說,歷史上的「九子奪嫡」橫跨三朝、持續30餘年。
  • 九子奪嫡:八阿哥胤禩到底幹了什麼?惹得康熙大怒,連求情的都殺
    康熙皇帝大怒之下,拔刀就要處死胤禵,好在被眾位皇子跪抱勸阻,才算阻止了這場骨肉慘案。這場驚心動魄,被「雍迷」們極盡解讀的場景,並非《雍正王朝》的藝術演繹,而是清朝歷史上真真實實發生過的事件。而且,事件發生的時間、對象都是吻合的!只是,事件發生的原因卻並非《雍正王朝》中演繹的那般簡單。
  • 「九子奪嫡」的始作俑者是誰,康熙的教育出了什麼問題?
    待胤礽到了讀書的年齡,康熙親自教他學習之外,還特請大學士為師。為了增長見識、了解民間疾苦,康熙外出巡視也把太子帶在身邊。冊立太子時,太子的服飾等物,都用黃色,所定儀注,也都與皇帝相似。不僅如此,太子還只是十三歲的孩子時,康熙更是欽定,諸王公大臣在皇太子前在行兩跪六叩頭禮,這比見著皇帝行的的三跪九叩頭禮已經相差無幾。而且,所有官員到太子門前必須下馬,太子出門須走中門。
  • 揭密歷史:清朝皇帝能力排行榜:康熙居然排第四,乾隆第六,第一當之無愧
    篷蛯壘碸鼱伭瓃苤驢筥罀鎮夨窻湗踶挭趞藀馿琀虄韍齷幌蔆蘍閏虣挙誷虔瑋繑瀺怹睝柵娩鐵瀹拴哆屩稭珡塂蹆綈恖畢竟到了清朝的時候,我們對於文化文字保存已經有了那麼一套正經的流程,按照那個流程來,清朝的歷史是基本被保全的。
  • 康熙皇帝最想傳位於哪位皇子?四阿哥胤禛,還真不是第一人選
    ,皇八子胤禩也失去了奪嫡希望。然後再刨除依附於奪嫡皇子,本身並無奪嫡之心的皇九子胤禟、皇十子胤俄和皇十三子胤祥,就只剩下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禵。也就是說,除了皇四子胤禛,康熙皇帝心中屬意的皇位繼承人很可能就是皇三子胤祉和皇十四子胤禵這兩位皇子中的一位。
  • 如果康熙早早退位,還會出現九子奪嫡的現象嗎?
    但也是在鰲拜被擒之後,康熙皇帝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親政,彼時的康熙帝不過16歲。這位少年天子從小受著清宮中最好的教育,有著最好的發揮空間,可謂是意氣風發。最終他用一生的斐然政績開創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王朝盛世——康乾盛世,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帝王之才。
  • 雍正皇帝去世後,清朝的名臣李衛,下場到底如何?
    雍正皇帝在奪嫡的過程當中,李衛也是有很多參與,並且為雍正出謀劃策。就像電視劇演繹的那樣,為了能使得自己奪嫡成功,很多親王都讓自己的部下和奴才到各地去當官,主要就是培養勢力。李衛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之下,再加上李衛本身也很聰明伶俐,沒用多久就當上了封疆大吏,升遷的速度堪比坐火箭一樣飛快。
  • 清朝毫無根基的皇子胤祹,為何雍正不敢惹?其後臺連康熙都要敬著
    康熙皇帝是清朝歷史上后妃最多的一位皇帝,擁有那麼多的后妃,他的子女當然也很多。但是在當時那個醫學落後的年代,康熙的大多數子女還沒活幾年就死掉了。他35個孩子的年齡之和是1094歲,平均年齡才31歲多一點,可以說是非常短了。
  • 康熙皇帝一生中最大的政治敗筆是什麼?
    康熙皇帝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其政治作為總體還是不錯的,尤其是平三藩、收臺灣、徵準噶爾等重大事件,體現了康熙皇帝作為有為明君的風範。收臺灣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畢竟人無完人,康熙皇帝做為封建帝王自然有其歷史局限性,雖然他在世時不修長城,認為人心比長城更能有效防禦關外民族,但是在對待北方領土和海權的策略上康熙皇帝有些失策
  • 清朝最勵精圖治的皇帝 在位13年就去世的雍正為什麼如此的短命?
    清朝最勵精圖治的皇帝 在位13年就去世的雍正為什麼如此的短命?時間:2020-03-03 17:40   來源:趣歷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朝最勵精圖治的皇帝 在位13年就去世的雍正為什麼如此的短命?
  • 作為中國史上第一部以皇帝命名的字典,康熙修辭典是心血來潮嗎
    這本字典仿佛已經成為學習漢字入門級的一本字典,那你知道,古代人用字典嗎?實際上,在中國古代就有字典、詞典的出現,古人也依照現在一般,通過字典詞典查詢一些需要知道的知識。今天要提到的這本字典,在中國歷史上有著跨時代的意義。
  • 康熙時期,為何會發生「九子奪嫡」?安安穩穩做個王爺不好嗎?
    在中國歷史上,皇子爭奪皇位之事基本上貫穿了封建王朝的始終。只是康熙時期的「九子奪嫡」相比於歷史上其他爭儲事件無疑更加精彩、更加殘忍些,而且歷史上僅此一例。因此「九子奪嫡」便成了很多歷史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那麼,這裡很多人就會問,康熙的那些兒子安安穩穩地做個王爺不好嗎?非要冒那麼大的風險去趟這趟渾水。
  • 中國疆域版圖的確立,康熙皇帝功勞最大
    現代人對於清朝的評價爭議很大,認為清朝的建立是落後文明對先進文明的侵略,對於中國的科技進步來說是歷史的倒退,更有指出清朝是導致中國落後的罪魁禍首。對於清朝導致近代中國落後雖然有一定道理,但是也不能說清朝一無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