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脛束症候群(ITBS)介紹與防治

2021-01-19 荔枝網新聞

  髂脛束症候群(ITBS),可以說是跑者常見傷痛中殺傷力比較大的一種。症狀來襲時,膝蓋外側的疼痛讓人完全邁不開步子,更別提跑步了。這種傷痛是由什麼引發?又應該如何預防和應對呢?

什麼是髂脛束(ITB)?

  髂脛束是位於大腿外側,大致與股骨大轉子同一水平位,起自大腿外側臀部下,止點在膝關節外側小腿上。身體結構是經過數千年演化而來,在這期間進行著不斷的優化,所以存在即合理,人體任何結構都有其存在的意義。髂脛束存在的意義在於減輕身體重量對於膝關節的壓力,簡單的來說,如果沒有髂脛束在大腿外側拉扯著,那麼骨盆以上身體的重量都會毫無保留的通過股骨(大腿)直接向下傳遞,有了髂脛束,就好像有了一根皮筋在大腿和小腿外側連接著, 分散了壓力,盡最大可能為膝關節減輕負擔。

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ITBS)?

  大部分的跑友在認識髂脛束症候群時對其初始印象便是膝關節外側疼痛。現在運動醫學界對於此現象有大致三種解釋。

  第一種也是比較經典的解釋認為,緊張的髂脛束在膝關節做伸膝屈膝的動作中不斷的摩擦股骨外上髁,將髂脛束綜合症的疼痛原因解釋為過度摩擦,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也經常將髂脛束症候群稱為髂脛束摩擦綜合症的原因。提出此觀點的學者指出,膝關節在屈曲30度時有一個impingement zone(影響區),大約就是在整個步態周期的初始時候,也就是說膝關節在屈曲30度左右時,髂脛束剛好摩擦過股骨外上髁,是整個步態過程中最疼的一個點。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大部分髂脛束症候群患者通常在剛邁步時疼痛最明顯,也可以解釋那些跑上坡路、下坡路和減慢速度的跑友會感到疼痛更明顯,因為坡道會迫使人減速且縮小步伐,讓膝關節更長時間處在impingement zone中。

  有學者認為,髂脛束自身的張力決定了其不可能在股骨外側髁處發生摩擦,於是有了第二種解釋,:髂脛束症候群更傾向於一種壓迫症候群而不是摩擦綜合症。有的案例中髂脛束和股骨外側髁之間的結構進行的檢查表現出的高度充血化的脂肪組織可以支持此觀點。

  第三種解釋是有學者認為是髂脛束與股骨外側髁之間的滑囊發炎從而產生疼痛,在髂脛束症候群患者的MRI結果中,此處的滑囊經常處於「高危」狀態。有髂脛束綜合症患者在做過滑囊摘除術之後疼痛明顯減輕,該說法的支持者也經常將此現象當做有力佐證。

ITBS問題的關鍵不在膝蓋而在臀部?

  雖然現在關於髂脛束症候群的病因沒有明確的定論,但是加重病情的因素已然有了大體的共識,分為訓練因素和結構因素。訓練因素包括:在下坡道、弧形跑道跑步,突然增加速度或距離;結構因素包括:膝內翻(o型腿)、脛骨過度內旋、足過度內翻和髖外展肌群肌力不足。

  訓練因素是人為可控的因素,在此不細說。結構因素中的前三條都是先天結構決定。唯獨髖外展肌群(臀部側面)肌力不足可人為幹預。

  那麼,為什麼是髖外展肌群呢?為什麼髖關節肌肉的強弱會影響到膝關節的疼痛呢?在人體科學中,切勿將其拆分看問題,人作為一個整體,某個的健康與否都可能影響到其他部位,比如頸椎病可由腰肌勞損引起,踝關節習慣性扭傷可由髕骨勞損引起等等,所以將人看做整體分析便不難理解臀中肌的重要性。

  首先,骨盆位置和髖關節穩定性的重要性對於整個人的運動至關重要,骨盆處在人體正中,骨盆不穩定,往上可影響到肩胛骨,往下可影響到踝關節穩定性。跑步的基礎姿勢是不停交換的單腳著地的動作,其運動鏈的核心就是骨盆的正確位置。試想如果骨盆錯位,在長跑過程中相當於不停的重複這個錯誤的姿勢,疼痛的產生也就理所應當了。而固定骨盆最重要的肌肉便是臀中肌。臀中肌的重要性也是近些年才被運動科學界提上日程的,在以前有髕股疼痛症候群的運動員總被認為是股四頭肌不夠強壯才導致髕骨移位力線不正確,但是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表明臀中肌的薄弱對於膝關節甚至踝關節的影響比股四頭肌薄弱的影響嚴重的多。

  這個道理並不複雜,臀中肌的功能是穩定骨盆,並使髖關節做除了內收以外所有方向的運動,當穩定髖關節的肌肉薄弱,穩定骨盆的任務就需要膝關節和股骨外側的肌群來承擔,也就是說,當你的臀中肌弱就去跑步,臀中肌所不能承受的力向 下傳導便由膝關節承受,自然而然的膝關節就會出現各種毛病。

  如何預防治療髂脛束症候群(ITBS)呢?主要方法有三:1. 臀中肌練習、2. 髂脛束牽拉、3. 消炎針。第三點在目前國內的環境下只有少數專業隊的運動員會用到,大部分業餘跑友主要需要關注前兩點。

  進行臀中肌的練習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開始。下面就按初、中、高三個級別的動作進行介紹。

  初級1:這個練習的要點是一定要保證髖關節和軀幹在同一水平面,不能屈曲髖關節,否則會適得其反,適當的伸髖是可以的。一天3次,一次15個,注意慢放。

  初級2:這個東西叫彈力帶 或是 Thera-band ,網購很方便。顏色不同彈力不同,如果大家要買建議買藍色的即可。這個動作叫shell 因為做起來像貝殼打開一樣。一天3次,一次15個,注意慢放。

  初級3:這動作是背橋的進階版。要點是你的肩胛骨,臀部從側面看要成平面,腹部和大腿也要成平面,不要出現挺肚子的現象。一天3次,一次12秒左右。

  中級1:這動作是腹橋的進階版。要點也是你身體的背側和腹側要成平面,不要出現肩胛骨突出,臀部翹起,背向下塌的現象。一天3次,一次12秒左右。

  中級2:這動作有點類似於鍛鍊股四頭肌的蹲。區別是軀幹要前傾。一天多次,一次30秒左右

  高級1:不要小看這個動作,做好了效果極好,要點就是軀幹一定要直不要前傾搖擺,大腿和地面平行,最最重要的是膝蓋不要超過腳尖。每天每條腿多次,一次30秒左右。可交替進行。

  高級2:要點還是軀幹要平直,膝蓋不超過腳尖。每天每條腿多次,一次30秒左右。可交替進行。

  牽拉(即拉伸)髂脛束有兩大類方法,自我牽拉和器械輔助牽拉。

  自我牽拉1:從左到右幅度漸增,比較推崇最右的方法。注意,被牽拉的腿放在後面。跑後每條腿牽3次,一次20秒。

  自我牽拉2:對於很多髂脛束緊張的人來說,其實這個動作就已經可以牽到了。被牽拉的腿放在上面,伸髖。跑後每條腿牽3次,一次20秒。

  自我牽拉3:被牽拉腿在後。跑後每條腿牽3次,一次20秒。

  自我牽拉4:泡沫軸是放鬆身體大面積軟組織很好用的工具,如上圖是放鬆髂脛束的標準姿勢,被牽拉的腿在下,一側手支撐一側肘支撐,利用自身體重提供壓力,著重滾動的位置在靠近膝關節外側和髖關節外側的部位。此方法反應非常明顯,根據自身承受能力適當調整頻率。

  以上內容來自:愛燃燒http://iranshao.com/

  解決髂脛束綜合症的方法

  http://sports.sohu.com/20171019/n518657381.shtmlsports.sohu.comtrue 閱讀(0)

相關焦點

  • 隱藏在膝蓋周圍的殺手—髂脛束症候群(ITBS)介紹與防治(上)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全方面的了解髂脛束綜合症~準備幹了這份指南 ;-)一、什麼是髂脛束(ITB)二、什麼是髂脛束綜合症(ITBS)三、髂脛束綜合症(ITBS)的誘因及症狀四、如何治療預防髂脛束綜合症(ITBS)五、肌能貼扎教學—放鬆髂脛束(ITB)髂脛束是位於大腿外側,大致與股骨大轉子同一水平位,起自大腿外側臀部下,止點在膝關節外側小腿上。
  • 髂脛束症候群的防治
    髂脛束症候群(ITBS),可以說是跑者常見傷痛中殺傷力比較大的一種。症狀來襲時,膝蓋外側的疼痛讓人完全邁不開步子,更別提跑步了。這種傷痛是由什麼引發?又應該如何預防和應對呢?大部分的跑友在認識髂脛束症候群時對其初始印象便是膝關節外側疼痛。現在運動醫學界對於此現象有大致三種解釋。第一種也是比較經典的解釋認為,緊張的髂脛束在膝關節做伸膝屈膝的動作中不斷的摩擦股骨外上髁,將髂脛束綜合症的疼痛原因解釋為過度摩擦,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也經常將髂脛束症候群稱為髂脛束摩擦綜合症的原因。
  • 髂脛束症候群,知否?
    二、髂脛束症候群(一)髂脛束症候群定義:經常出現於自行車、長跑和競走運動員,主要原因為髂脛束和股骨大轉子,或髂脛束與股骨外上髁的過度磨擦,導致韌帶或滑囊炎症的發生。主要症狀是腫脹和疼痛。因為髂脛束經過股骨,因此易於接觸到股骨外上踝。
  • 「跑」出來的髂脛束症候群
    「跑」出來的髂脛束症候群 2019-12-16老人報13版 指導專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骨科醫師馮文俊
  • 「跑步膝蓋痛」髂脛束症候群怎麼辦!
    2019-01-21 13:43:27 來源: 雷澄運動康復師 舉報   髂脛束症候群又名
  • 有髂脛束症候群就放鬆髂脛束?這樣治標不治本,強化臀中肌是關鍵
    髂脛束症候群導致的膝蓋疼痛,是很多跑步的朋友面臨的問題,每當出現這種情況時,大部分人選擇的解決方法都是使用泡沫軸或者其他東西滾動拉伸我們的髂脛束,這樣真的對嗎?答案當然是「NO!」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髂脛束摩擦症候群俗稱跑步膝,跑步以及騎行愛好者都很容易有這種問題。當你跑步時出現膝關節外側疼痛,而且疼痛感有時大有時小,當腿部完全伸直或者彎曲時疼痛感最強。如果你出現以上情況,你很有可能患有髂脛束摩擦症候群了。
  • 這些動作,能有效緩解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很多跑步的人都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膝蓋周邊會疼痛,很多人只會覺得是膝蓋痛,其實錯了,這個症狀我們稱為: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小黑在這先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是髂脛束摩擦症候群:髂脛束就是你大腿外側的一根筋膜,你可以這麼簡單的理解,你的大腿外側是沒多少肌肉組織的,最主要的結構是髂脛束,你可以把髂脛束想像成是一根巨大的橡皮筋,他連接了你的大腿和小腿,是固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當你跑步時,這根橡皮筋就會和你的膝關節產生摩擦,當摩擦過度,髂脛束的滑動受到阻礙,你就會覺得疼。
  • 健康測查,引起膝疼的髂脛束症候群是怎麼回事?
    有些人會在參加一段時間的體育活動後,出現膝關節外側疼痛,如果長期不好,到醫院檢查後,可能會被診斷為髂脛束症候群。這時候,就會看著陌生的病名,感到迷茫,這是人還年輕就把膝徹底地獻給了業餘體育活動嗎?髂脛束是什麼?怎麼招來的症候群?有什麼辦法可破?讓測查內容來回答您的疑問吧。問題 以下有關髂脛束症候群的說法,您認為哪一項是正確的?
  • 膝關節外側疼痛(髂脛束摩擦症候群),該怎麼辦?
    撰文/柳條編輯/柳條出品/馬孔多跑步研究室昨天有跑友留言問:大腿外側髂脛束的位置出現疼痛,是怎麼回事?這極有可能是遭遇了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很多跑友經常會出現膝關節外側疼痛的情況,並且痛感時輕時重。開始多為跑步後疼痛,發展到後期跑步中都疼痛難忍。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是怎樣產生的,以及如何去康復緩解。
  • 你可能已經患上了髂脛束症候群!
    你可能已經患上了髂脛束症候群! 跑步時膝關節外側疼痛,越跑越痛,休息後略有好轉。不跑不痛,一跑就痛。這可怎麼辦?!很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俗稱「跑步膝」。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ITBS)?
  • 跑步膝蓋痛,是髂脛束症候群?還是髕股關節症候群?
    圖片來源:Pixabay但你可能不知道跑步膝並不是一種病而是跑後膝蓋痛症狀的總稱有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髂脛束症候群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ITBS)是指由於各種原因造成髂脛束及其周圍結構異常而引發的症候群,屬於臨床中較常見的運動損傷。
  • 跑步肌力不平衡,緩解ITBS髂脛束疼痛
    幾乎所有熱愛跑步的跑者都曾經出現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這幾乎是跑者們難以避免的問題,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ITBS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病發原因。髂脛束是一條厚且長的筋膜帶,包覆從膝蓋外側到骨盆外側肌肉、骨骼與神經。
  • 解析「髂脛束摩擦症候群」,教你緩解以及預防方法,遠離跑步膝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到底是怎麼回事?如何引起的?如何緩解?如何預防?認真閱讀本文,你就能知道答案。為了照顧沒有太多解剖學知識的朋友,我儘量通俗易懂的為大家分享知識。本文目錄:「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定義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症狀髂脛束與膝相關解剖學解析
  • 一文教你懂,髂脛束症候群的4項評估要點,3個重要測試
    2、 髂脛束症候群的產生原因與症狀3、髂脛束症候群的精準評估思路4、髂脛束症候群的全面康複方案( 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ITBS ),也叫髂脛束摩擦症候群,廣義上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髂脛束及周圍結構的異常;狹義則指由於髂脛束疲勞或緊張後與股骨髁反覆摩擦引起的以膝關節髕骨外側疼痛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 你不知道的髂脛束症候群
    在這裡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就是膝蓋外側痛不一定是膝關節出問題了,不過還有一個壞消息要告訴各位:膝蓋外側痛可能是髂脛束症候群引起的!什麼是髂脛束症候群首先我們要了解一下髂脛束是什麼,在哪裡?髂脛束是髂脛束是由緻密而堅韌的結締組織構成 。
  • 如何完美終結你的髂脛束症候群!(文末福利)
    髂脛束症候群雖然不是什麼大毛病,卻是跑友最害怕遇到的跑步問題,因為這個伴隨著跑步而產生的問題實在是太影響跑步了!如果你硬撐著,疼痛會更嚴重,這個比較難治療,比戈優秀教練陳林明就曾在17年初港百後因為髂脛束問題導致整整一個賽季不能參加比賽。然而髂脛束症候群其實不是疾病,只是一種症狀,只要預防得當,並不是每個跑者都會出現這個問題!
  • 跑到一半膝外側痛,你可能是遇見了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常見的跑步損傷:髂脛(qia jing)束摩擦症候群。一、髂脛束的解剖結構髂脛束是闊筋膜在大腿外側部增厚形成的一縱行帶狀腱膜。向上起自髂嵴外唇,向下止於脛骨外側髁。髂脛束前部纖維為闊筋膜張肌的腱膜,後部纖維為臀大肌肌腱的延續部分,簡單的可以理解髂脛束是闊筋膜張肌與臀大肌相結合的肌腱。
  • 跑到一半膝外側痛,你可能是遇見了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常見的跑步損傷:髂脛(qia jing)束摩擦症候群。三、髂脛束摩擦症候群的症狀1、膝關節外側疼,受試者側臥,測試者一隻手握住膝關節,拇指在膝關節外側上方2-3釐米,另外一隻手抓住腳踝,使受試者做被動伸膝蓋的動作;如果受試者在膝關節30度左右時出現疼痛,說明有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 髂脛束症候群的康複方法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俗稱跑步膝),很多跑步、騎行愛好者經常會出現膝關節外側疼痛的情況,並且痛感時輕時重,大腿完全彎曲或者完全伸直時痛感最強,類似這種情況,十有八九是髂脛束摩擦綜合症。,最主要的結構就是髂脛束,你可以把髂脛束想像成是一根巨大的橡皮筋,它連接了你的大腿和小腿,是固定膝關節的重要結構。
  • 四項訓練加強髂脛束周圍肌肉 預防ITBS
    網易體育6月29日報導:很多跑者對髂脛束的認識存在一些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