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22歲左右的男性桌球運動員抱怨左邊髖部及膝部外側疼痛。當開始進行桌球技術訓練時,雙腳需要作半蹲動作,訓練完,髖部及膝部外側疼痛加劇,以至於運動員無法再進行訓練,平日體能訓練如慢跑等動作也會增加其症狀,最後連走路也會產生跛行的情形,在經過檢查之後發現髖部彎曲及內轉會痛且角度減少,顯示髖部彎曲及內轉柔軟度降低,另外髖部外展肌力無力。診斷性超音波檢查膝外側有發炎腫脹狀況,經醫師判定應為髂脛束綜合症,就是我們常說的ITBS。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全方面的了解髂脛束綜合症~
準備幹了這份指南 ;-)
一、什麼是髂脛束(ITB)
二、什麼是髂脛束綜合症(ITBS)
三、髂脛束綜合症(ITBS)的誘因及症狀
四、如何治療預防髂脛束綜合症(ITBS)
五、肌能貼扎教學—放鬆髂脛束(ITB)
髂脛束是位於大腿外側,大致與股骨大轉子同一水平位,起自大腿外側臀部下,止點在膝關節外側小腿上。身體結構是經過數千年演化而來,在這期間進行著不斷的優化,所以人體任何結構都有其存在的意義。而髂脛束存在的意義在於減輕身體重量對於膝關節的壓力,簡單的來說,如果沒有髂脛束在大腿外側拉扯著,那麼骨盆以上身體的重量都會毫無保留的通過股骨(大腿)直接向下傳遞,有了髂脛束,就好像有了一根皮筋在大腿和小腿外側連接著,分散了壓力,盡最大可能為膝關節減輕負擔。
緊張的髂脛束在膝關節做伸膝屈膝的動作中不斷的摩擦股骨外上髁,將髂脛束綜合症的疼痛原因解釋為過度摩擦,這也是為什麼現在也經常將髂脛束症候群稱為髂脛束摩擦綜合症的原因。
大約就是在整個步態周期的初始時候,也就是說膝關節在屈曲30度左右時,髂脛束剛好摩擦過股骨外上髁,是整個步態過程中最疼的一個點。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大部分髂脛束症候群患者通常在剛邁步時疼痛最明顯,也可以解釋那些跑上坡路、下坡路和減慢速度的跑友會感到疼痛更明顯,因為坡道會迫使人減速且縮小步伐,讓膝關節更長時間處impingement zone(影響區)中。
髂脛束綜合症(ITBS)的誘因
引起髂脛束綜合症的原因主要有結構性異常、不科學的訓練方式、不合適的鞋子、髂脛束柔韌性不夠以及髖外展肌群力量不足。
● 結構性異常
如「O型」腿、扁平足、足內翻、雙側下肢不等長、脛骨內旋、大腿肌肉過於發達或髂脛束過緊等。
● 不科學的訓練方式
突然間增加跑步距離或騎行距離會加重對髂脛束的刺激。過度訓練,常見於長跑運動員和自行車運動員,是導致髂脛束摩擦綜合症的原因之一。
● 髂脛束柔韌性不夠
髖外展肌肉和髖脛束的柔韌性不足會增加髂脛束末梢和股骨外側踝的摩擦壓力。如果沒有進行和有效的伸展髖外展肌和髂脛束,高強度的長距跑步或騎行是引起髂脛束摩擦綜合症的常見原因。
● 髖外展肌群力量不足
在步態迴圈的足部抓地時,股骨內收肌與外展肌(臂中肌和闊筋膜張肌)的離心收縮對抗。從站立期過渡到推進期,這些肌肉從離心變為向心收縮。當髖外展肌肉無力,在站立中期跑步者的髖內收增加,會增加髖脛束的張力。
髂脛束綜合症(ITBS)的症狀
● 股骨外上踝或其周圍的疼痛,以刺痛為主
● 跑步時疼痛加劇,尤其在下坡時
● 膝關節屈曲20-30度或伸直時疼痛最明顯
● 髖關節外展時力量降低
● 滑囊炎症嚴重時,疼痛甚至會放射至大腿及小腿的外側和發生彈響
未完待續.四、五篇章將在下期放出哦~
線上購物指南
京東搜索:AQ護具旗艦店
天貓搜索:AQ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