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葉·比諾什:我們需要悲劇來幫助我們感受生活的意義

2020-12-09 界面新聞

1988年,朱麗葉·比諾什和丹尼爾·戴·劉易斯一同主演由菲利普·考夫曼執導的《布拉格之戀》,這部改編自米蘭·昆德拉著名小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的影片中,三位主演分別來自英國、法國和瑞典,年僅24歲的朱麗葉·比諾什飾演俏皮敏感、天真勇敢的特蕾莎,在與託馬斯並不穩定的愛情關係和動蕩的時代背景下,特蕾莎也成為了影片中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她本人也在這種愛情與時代的交相作用下成長,流露出青春與自由的自然美感...

1991年,後新浪潮導演萊奧·卡拉克斯執導的《新橋戀人》上映,比諾什飾演了片中患上眼疾、流落街頭的女主角米歇爾,她與同為流浪者和殘疾人的埃裡克斯(德尼·拉旺飾)相戀,雖然形象有些灰暗難堪,但戀人的注視下,她呈現著別樣的美。都市的流浪者瘋狂相愛,但也經歷了慘痛的分離。

1992年,傑瑞米·艾恩斯和朱麗葉·比諾什主演的《烈火情人》上映,正如片名,影片講述的是一段激烈瘋狂而短暫的愛情,比諾什飾演的安娜既是一個家庭中兒子的戀人,也是父親的情人,她的放蕩與沉默完美闡釋了女性的神秘與傷痛,這種超越倫理的感情關係讓影片戲劇張力十足。

1993年,比諾什主演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藍白紅三部曲之藍》,她在片中飾演一位失去丈夫與女兒的妻子,藍色在片中代表憂鬱,她在片中掙扎在自殺的邊緣,藍色也是對開闊的自由的嚮往,與過去和自身和解,釋放疼痛。影片獲得第50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最佳攝影、最佳女演員等獎項。

1996年,朱麗葉·比諾什搭檔拉爾夫·費因斯、克裡斯汀·斯科特·託馬斯和威廉·達福主演的影片《英國病人》上映,該片由安東尼·明格拉執導,根據作家麥可·翁達傑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影片以戰爭和沙漠為背景,演繹一場跨越時空的愛情悲劇。片中比諾什飾演護理「英國病人」的戰地護士安娜,對於身體和意志都已經在絕望境地的病人而言,安娜帶著一絲鄉土氣息的氣質,有著軍人的頑強自立,心靈手巧、學歷不高,但卻像是一個溫...

2000年,朱麗葉·比諾什和約翰尼·德普主演的《濃情巧克力》上映,影片是比諾什和莉娜·歐琳繼《布拉格之戀》的再度合作。故事講述了50年代末的一個冬天,比諾什飾演的薇安帶著她6歲的小女兒來到一個平靜而閉塞的法國小鎮,開了一家風味獨特的巧克力店,面對鎮長的阻撓,德普飾演的吉普塞流浪漢洛克斯和薇安,以及其他嚮往新生活方式的居民們向舊勢力發起了挑戰的故事。比諾什憑藉此片獲得第73屆奧斯卡的最佳女主角提名。

2007年,朱麗葉·比諾什主演侯孝賢導演的《紅氣球之旅》,影片是侯孝賢向法國導演艾爾伯特·拉摩裡斯《紅氣球》的致敬之作,影片在法國拍攝,片中的「紅氣球」是法國人生活的一面鏡子,導演的視角就像是一個飄蕩的紅氣球,紅氣球飄落,我們得以通過導筒一窺法國的家庭生活。中國演員宋芳和比諾什飾演的兩個女性角色呈現了淡然自若和歇斯底裡的兩種狀態,但人物間的互動卻傳達了女性間的溫情。影片入圍第60屆坎城電影節一種關...

2008年,朱麗葉·比諾什主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執導的《夏日時光》,影片中奧利維耶·阿薩亞斯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一個面臨薪火傳承和遺產繼承問題的現代家庭。影片描繪了一個典型的法國家庭,在全球化浪潮下,各自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分散居住在世界各地。家庭成員雖然相隔距離遙遠,見面機會很少,但仍然保持著深深的親情。影片圍繞母親去世後,三兄妹對祖屋的去向的討論展開,帶有導演溫和的懷舊,看起來恬靜舒適,也能收穫...

2010年,朱麗葉·比諾什主演伊朗著名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執導的《合法副本》,影片依舊帶有阿巴斯的實驗風格,通過探討「贗品能否具有原作所包含的價值」這一哲學命題,阿巴斯繼續了他一貫鍾愛的對真與假這一命題的探討。憑藉此片,朱麗葉·比諾什獲得第63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女演員獎。

2014年,朱麗葉·比諾什和克裡斯汀·斯圖爾特主演的《錫爾斯瑪麗亞》上映,這是比諾什和導演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在《夏日時光》後的再度合作。在阿薩亞斯撲朔迷離的多重隱喻之下,片中的「戲中戲」巧妙地與人物角色曖昧映襯並推動情節發展。女性的複雜和不同年齡段女性對權力和欲望的追求,以及時間在個體停留的有限性與無限變換的神秘的矛盾是影片想要探索的要旨所在。影片入圍第67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克裡斯汀·斯圖爾...

2019年,朱麗葉·比諾什與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合作的影片《真相》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影片的主演還包括凱薩琳·德納芙和伊桑·霍克等人,作為是枝裕和的首部外語片作品,陣容可謂夢幻,但首映後反響平平,IMDb上僅獲得6.5分的評價,這在是枝裕和所有長片電影導演作品裡,是最低的分數了。在為威尼斯電影節開幕,併入圍主競賽單元後,影片也沒有任何獎項的斬獲。在電影節的發布會上,比諾什表示是自己想與是枝裕和合作,《...

相關焦點

  • 她的美獨一無二丨朱麗葉·比諾什
    我們很難分辨作為一個女人,何時是比諾什最美的時光。因為,她最美麗的容顏,就是她在銀幕上的一段段時光。《藍》中默默壓抑悲傷的堅強女子,《新橋戀人》中憤世嫉俗卻信仰愛情的邊緣者,《解構生活》中面對情感與現實激烈交鋒的隱忍母親。沒有一絲矯揉造作、一絲精心修飾,她的美是獨一無二的。
  • 神仙演技的朱麗葉·比諾什,憑什麼能被全球觀眾追捧35年?
    星期五言:提到朱麗葉·比諾什我們能想到《布拉格之戀》中娜塔莎的清純和弱小,想到《新橋戀人》中頹廢的藝術家,想到《英國病人》中天使般的護士安娜,想到《紅》《白》《藍》三部曲裡那深情又深邃的眼睛,想到《隱藏攝像機》裡冷靜又凝重的中年安娜……朱麗葉·比諾什與世界著名大導演合作的每一部電影都堪稱經典,她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演技派的演員,
  • 每個導演心中都有個朱麗葉·比諾什
    我們有時會把朱麗葉·比諾什暫時遺忘。論漂亮和風情她都不是頂尖,論曝光量她微乎其微,但她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法式氣質。朱麗葉·比諾什與「藍白紅三部曲」提到法蘭西風情的象徵,許多人或許會首先想到蘇菲·瑪索和伊莎貝爾·阿佳妮。
  • 名人誕辰:法國知名女演員一一朱麗葉·比諾什
    名人誕辰:法國知名女演員一一朱麗葉·比諾什朱麗葉·比諾什,1964年3月9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是一位法國女演員、藝術家和舞蹈家。由於出身藝術家庭,比諾什自青少年時期便開始上表演課程,並在劇場演出。2010年,朱麗葉·比諾什因演出電影《愛情對白》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 朱麗葉·比諾什加盟第四屆「澳門國際影展」
    第四屆「澳門國際影展」公布「國際明星大使」朱麗葉·比諾什朱麗葉·比諾什網易娛樂11月15日報導 第四屆「澳門國際影展暨頒獎典禮」(IFFAM)(簡稱:影展)將於12月5日至10日盛大舉行。今日(11月15日)影展官方正式宣布,法國著名女演員朱麗葉·比諾什(Juliette Binoche)將重磅加盟本屆「明星大使」陣容,將澳門國際影展推向國際視野。IFFAM藝術總監麥克·古瑞吉(Mike Goodridge)表示:「澳門國際影展的宗旨是展示全球最優秀的電影,而沒有誰比朱麗葉?比諾什更具代表性。比諾什是全球傑出的女演員之一,每一部作品都不斷探索,讓觀眾感到驚喜。
  • 凱薩琳·德納芙、伊莎貝爾·於佩爾、朱麗葉·比諾什……為你盤點...
    對,就是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共有六位國際影壇女神級人物出現在參賽片和參展片中—— 有14歲出道、至今已出演了120多部影片的伊莎貝爾·於佩爾,有拿獎拿到手軟的朱麗葉·比諾什,有和她的導演丈夫費裡尼比翼齊飛相得益彰的朱莉埃塔·瑪西那…… 而當我們回看這些前浪時,當然也別忘了一些撲面而來的後浪,
  • 法國影后朱麗葉·比諾什與刁亦男對談 現場求擊掌
    網易娛樂專稿12月10日報導 (圖文/小易)12月9日,法國影后朱麗葉·比諾什以「明星大使」身份亮相第四屆澳門國際影展,她與導演刁亦男長展開對談活動。首度來澳門的朱麗葉表示非常興奮,直言喜歡中國文化:「我喜歡中國,為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著迷。」她又表示也希望有機會在亞洲發展,過去曾跟不同的亞洲導演聯繫,有洽談過合作電影的機會。她更爆料表示曾有一個中國男朋友,她笑言在全球都有男友,可以很好地了解世界。在對談會上除了大談有關電影業的知識,又分享了她與製片人的關係以及她的演藝生涯難忘經歷。
  • 睡不著丨朱麗葉·比諾什的獨角戲,這樣痴愚
    注意:本文有嚴重劇透對我們的「常識」來說,朱麗葉·比諾什主演的電影《你覺得我是誰》(Celle que vous croyez)有許多令人不解之處。她飾演的五十歲大學文學教師克萊爾雖已青春不再,但仍美過絕大多數人。
  • 從梁祝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
    而產生於中世紀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同樣是以悲劇結束的,由於雙方家長的反對,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兩對年輕人用生命詮釋了愛情的意義,借用一句古詩「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文藝復興時代歐洲封建社會逐漸解體,資本主義開始萌芽,人文主義的誕生逐漸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莎士比亞寫下《羅密歐與朱麗葉》,主要目的的是反對神權,反對禁欲主義,反對蒙昧主義。
  • 《羅密歐與朱麗葉》:用向死而生的勇氣,去譜寫青春的輓歌
    這種血淚共同奔流的感受,不是悲傷,而是我仿佛能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找到積鬱在心中已久的問題的答案,因此而喜悅激動的落淚。我認為文學的本質是用來書寫人的生命經驗,和傳遞人類最普遍的情感價值。而開場詩中幾行詩已經明確了,《羅密歐與朱麗葉》傳遞的生命價值。即人對命運,愛情和死亡的感受與思考。什麼是愛情?
  • 夜色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只覺得他們太可憐了,也依稀記住了這個悲劇大致的梗概:凱普萊特和蒙太古是有著世仇的兩大家族,經常發生械鬥。蒙家有個男孩叫羅密歐,品學端莊、一表人材。在一次陰差陽錯的宴會上,他遇見了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兒朱麗葉,兩人一見鍾情,在得知是仇家之後,仍彼此相愛。在神父幫助下,他們在修道院秘密結為夫妻。羅密歐為朋友報仇,殺死了朱麗葉的堂兄而被驅逐,不得不暫時離開這座城市。
  •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情史
    引子:羅密歐與朱麗葉痴迷的、盲目的、不遺餘力的追逐的到底是掙脫束縛後解放的快意?還是內心深沉的愛?到底是愛情的悲劇還是情慾的悲劇?讓我們一起去探尋他們內心的世界。 在故事的一開始,羅密歐說自己深深的愛上了一個姑娘,而且再也不可能愛上其他人,但是一天後,他就和另一個女孩結婚了。
  • 悲劇比喜劇更觸動人的靈魂,何為悲劇?莎士比亞:理想與現實矛盾
    悲劇是一種反抗的行動意識,當我們身體與內心受到苦難的時候,那些從身體本能與精神中迸發出來的力量,通過堅定的行動意志向外表現憤怒、不滿、無奈。大多人相信文學的作用,經常會通過閱讀來喚醒心中的美好、善良、自我理解。
  • 生命的意義-我們的生活是什麼?
    關於生命意義的這個問題可能首先讓您感到有些愚蠢。畢竟,世界就是它的本質。'我們生活,然後我們死。當我們死了,我們就死了。我可能會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著迷,但看不到其中更深的意義或意義。然而,有些人對生活毫無意義的觀念感到非常沮喪。這樣的人就是20世紀文學作家弗朗茲·卡夫卡(Franz Kafka)的主要人物。
  • 在看《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前,不要輕易否定愛情
    在這三個故事中,如果說有一個是你從未讀過或看過,卻在很早之前就已知曉結局的,那一定是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畢竟,《孔雀東南飛》是高中時期要求全文背誦的樂府詩,而大家從小到大總有那麼一兩次機會要陪著自己的長輩看戲曲《梁祝》。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
  • 聊《羅密歐與朱麗葉》,主要內容是什麼?作者是誰?結局如何?
    羅密歐與朱麗葉悲慘的死亡,同時又證明了他們所代表的人文主義新價值觀念的勝利,使社會擺脫了無謂的仇恨和紛爭。禍患無窮的世仇消解了,仇人轉變而和好了,在維洛那,人們將從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悲慘故事中學到極為重要的一課:愛情比仇恨更有力,甚至死亡也不能把它摧毀徵服。從這個意義上說,《羅密歐與朱麗葉》是一部樂觀主義的悲劇。
  • 維羅納的朱麗葉故居,其實我們被忽悠了很多年
    流經維羅納的阿迪傑河,義大利第二大河,發源於瑞士、奧地利和義大利交界的阿爾卑斯山脈,我們來的路上大多數是沿著阿迪傑河而行。這個不知道是不是維羅納的老城牆遺蹟,邊上還有足球場。結論是,這樣簡單地逛逛是對不住維羅納這座古老城市的,將來一定要再來一次。選的幾個景點下篇再寫,這裡先簡單看看市區。維羅納的很多房子都顯得很破舊,說古老好聽點,但卻有一種讓人喜歡的味道。
  • 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西安上演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 王嬌莉)話劇《羅密歐與朱麗葉》1月8日晚在西安大華1935玖劇場上演。導演李垚說:「這是一部很Happy的悲劇」。在這部劇中,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相識、戀愛不是發生在舞會和陽臺上,而是在蹦迪的過程中。「黃梅戲」等戲曲元素也出現在舞臺上,念白由莎翁經典風格變成了融入方言、BeatBOX等元素的腔調,簡單易懂還接地氣兒。時下流行的各種梗也會從演員嘴裡爆出來。「梁祝」「天仙配」等同樣耳熟能詳的愛情故事,也被拿來調侃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愛情……
  • 帕斯捷爾納克:《羅蜜歐與朱麗葉》擁有散文的清新與樸素
    》 假如節奏在《哈姆萊特》中具有如此的意義,我們可以料想它在《羅蜜歐與朱麗葉》裡就更見重要。他讓我們看到抒情性並非我們想像的那樣。他沒有創作詠嘆調,二重唱。他的直覺引導他走上了另一條道路。 音樂在《羅蜜歐與朱麗葉》中扮演了一個反面角色。它站在敵對於情人的勢力,世俗的虛偽與日常生活的騙局的勢力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