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了!湖北發現2.5億年前化石新物種,專家:彌補一項世界空

2020-12-23 林琳看世界

現如今,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的不斷地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和經濟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善。這樣一來,人們在生活上,不僅僅局限於物質生活,更多的是在生活當中的精神追求。而當下的旅遊業恰好能夠滿足人們對於生活精神上的追求。

對於旅遊業的發展當中,不僅僅只是為了欣賞當地的大好風管之外,更多當地是在新環境中,尋得一種冒險的刺激體驗。這一次湖北藏不住了!當地發現2.5億年前化石新物種,專家:彌補一項世界空白。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往下看就知道。

這一次一位石頭愛好者去到當地遊玩之時,發現一些較為奇特的石頭,帶回家研究之後,才發現這些石頭最年長的已經超過了2億年,而這一消息傳開之後,許多專家紛紛前去一探究竟,發現的確是2.5億年前的腕足動物的化石。

這一新發現,也讓湖北利川這個城市火了一把。對於這些化石當地獲取,也只是在一位愛好探險的遊客手裡發現的,如果不是這位愛好收藏奇珍異石的遊客,可能這306塊化石,還沉寂在山林間,不見天日。

這一次的發現撬開了化石研究中的其中一個角,簡單說就是彌補了化石研究領域當中的一項世界空白時期,對於現在的科考有這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而這些石頭的發現結果,也讓第一位發現它們的遊客寫成論文發表出去。

在我國的旅遊過程中,不僅除了放鬆心情之外,更多的是要培養起發現事物美的雙眼,這也是能在新環境中,能夠快速適應的過程。對於這次腕足動物化石的發現,讀者們看完後,還有哪些想法,都可在下方留言哦!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5.14億年前動物化石
    科學家發現5.14億年前動物化石 2020-07-24 1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男子發現暴龍新物種化石 比霸王龍早出現250年
    原標題:加拿大男子發現暴龍新物種化石 比霸王龍早出現250年圖源:CNN海外網2月11日電 近日,加拿大一男子發現了一種暴龍新物種化石,這也是加拿大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暴龍物種之一,這一發現填補了該國對暴龍進化理解方面的空白
  • 肉眼看不見的化石告訴你 2億年前四川盆地發生了什麼?
    約2億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十分重要的演化事件。原本相連的歐洲-北美-南美-非洲聯合古陸解體,中間出現大西洋開裂。滔滔海水之中,冒出綿延上百公裡的火山群,它們夜以繼日地噴發,濃煙和火山灰遮天蔽日,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的生物大滅絕事件就此拉開序幕……2億年前的四川宣漢,大量蕨類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被風吹散,飄落河流中,被水流聚在一起,再被沙土「封禁」。
  • 中國發現新物種化石!看起來像尼斯湖水怪、短吻鱷和多齒霸王龍的...
    最新發現的「祭羊山龍」化石 大約2.4億年前,被稱為「幻龍」的大型海洋爬行動物統治著海洋。 當中國科學院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館的一組古生物學家,在中國西南部的採石場,發現了兩個類似的小化石時,科學家們最初認為,它們屬於幼年的「幻龍」類。但進一步的分析顯示,他們實際上發現了一個新物種——比「幻龍」更小、更結實的表親。 研究小組將新出土的化石命名為「祭羊山龍」,這個名字來自發現它們的採石場。
  • 在宇宙中神出鬼沒的巴克球,首次被發現於8000萬年前的動物化石中
    這種具有奇怪結構的分子,在2010年首次被太空人們在太空中發現。它的名字來自於著名的建築師巴克敏斯特·富勒(Buckminster Fuller),這位建築師曾在20世紀40年代推廣了一種類似的結構,稱為測地線穹頂。在後來的科學探索中,科學家們不僅在太空中發現過巴克球結構分子,在氣體和各種粒子中,也發現過巴克球結構。
  • 加拿大男子發現暴龍新物種化石 比霸王龍早出現250萬年
    來源:海外網圖源:CNN海外網2月11日電近日,加拿大一男子發現了一種暴龍新物種化石,這也是加拿大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暴龍物種之一,這一發現填補了該國對暴龍進化理解方面的空白。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加拿大男子約翰·德·格魯特(John De Groot)近日在該國阿爾伯塔省的一次徒步旅行中偶然發現了一塊暴龍頭骨化石。這塊化石的獨特性、尤其是連接上頜的垂直脊幫助研究人員確定它是一個新物種。
  • 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不寒而慄
    考古學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讓人不寒而慄! 蝙蝠與祖先外形相似,體型卻相差甚遠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中記載,世間一切的物種,都經歷過一個由A至B的漫長的演變過程。 蝙蝠的祖先自然也不能例外。蝙蝠俗稱為「巖老鼠」。它因晝伏夜出,長相醜陋而被人視為神秘且恐怖的生物。
  • 科學家發現1.5億年前「魚龍」
    近日,科學家們在英格蘭多塞特英吉利海峽沿岸的一個晚侏羅世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保存完好的1.5億年前的神秘小型海洋爬行動物。古生物學家雅各布斯是貝勒大學地球科學博士研究生,也是發表在《PLOS ONE》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的合著者。
  • 加拿大男子發現暴龍屬新物種化石 可追溯至8000萬年前
    中新網2月11日電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加拿大一名男子日前發現了一種暴龍屬新物種化石,這是加拿大50年來首次發現新的暴龍物種,也是北美已知發現的最古老暴龍屬物種之一。圖片來源: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截圖。
  • 地大逸夫博物館「鎮館之寶」:距今2.3億年海百合化石
    湖北日報訊(記者龔雪、通訊員徐燕)你見過長在大海裡的百合花嗎?1月8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逸夫博物館獲悉,該館展出的一塊產自貴州關嶺的海百合化石,距今2.3億年,是其「鎮館之寶」之一。據介紹,海百合是棘皮動物門海百合綱海生無脊椎動物的統稱,最早出現於距今約4.8億年前的奧陶紀早朝,目前已發現5000多種海百合化石種,現代海洋中仍存有近700種。
  • 2.42億年前海洋生活著一種怪異爬行動物:脖子是軀幹3倍長 鼻孔朝天...
    圖片來源:YouTube視頻截圖一項3D頭骨重建顯示,2.42億年前,海洋中生活著一種爬行動物,詭異的是,脖子是軀幹長度的三倍,堪稱水中長頸鹿!這種生物屬於長頸龍屬(Tanystropheus),它的化石早在1852年就被發現了,從那以後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 如果這種生物在三疊紀中期在陸地上遊蕩的話,專家們不知道它是如何支撐起它那滑稽的長脖子的。但瑞士蘇黎世大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這種身長近20英尺(6米)的生物生活在水中,而且「適應性驚人」。
  • 學術頭條:2.5億年前「遠古鱷魚」化石,日本物理學家有馬朗人去世...
    此前彭博報導稱,將在本土生產科興生物新冠疫苗的印尼公司稱,該疫苗在早期試驗中顯示出至多97%的有效率。世衛組織:血清學研究表明大多數人仍易感染新冠病毒世界衛生組織7日表示,世界各地針對新冠病毒已經開展了數百項血清學研究。雖然這些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但其結果一致表明全球大多數人仍然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 煤礦廢石堆發現似琥珀寶石 專家鑑定為樹脂化石
    似乎一直沒人發現,這些煤矸石中可能藏有「寶石」。  日前,就有運氣好、眼光佳的人發現了這種「寶石」——色澤豔麗,外表類似琥珀,硬度和密度要比琥珀高,加工出來的飾品尤其精美,令珠寶銷售商驚嘆不已。它被中科院專業人士初步認定是一種新的「樹脂化石」。  11月14日,記者採訪了長治縣古玩收藏愛好者王立嵩,看到了他撿回來的「寶石」及精美加工品。
  • 它是4億年前「絕跡」魚種,竟在1938年被意外發現,過程堪稱曲折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這四大洋總共佔據了地球的60%以上面積,因為地球的海洋面積遠遠大於陸地面積,所以地球常被稱為是一個「水球」,科學家的考察結果顯示,今天一切的生物都來自浩瀚的海洋,這種觀點以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為依據,也是現代人最能接受的物種發展的過程。可是證明地球各物種的來源,是一個世界級別的難題。
  • 湖北鄖陽化石產地
    青龍山一帶的恐龍蛋化石群是世界上恐龍蛋化石最集中、種類數量最多、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化石群。原地遺蹟展示園的恐龍蛋化石以數量多、密度大、埋藏淺、分布集中、保存完好而名噪海內外,素有「恐龍之鄉」的美譽,其中「龍蛋共存」現象舉世罕見。產地內地質遺蹟記錄了地球18億年地質構造運動滄海桑田的變遷,特殊的地質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地質公園境內地貌多姿,江河交融的生態環境。
  • 寒武紀化石寶庫——清江生物群
    清江生物群發現的新物種。 西北大學供圖 歷經12個春秋,我國科學家在古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一項重大突破——發現「寒武紀化石寶庫」。 前不久,西北大學早期生命與環境創新研究團隊張興亮、傅東靜等人,在《科學》雜誌首次公布他們的研究成果:在中國湖北宜昌長陽地區發現了距今5.18億年的寒武紀特異埋藏軟軀體化石庫——清江生物群。 「清江生物群是令人震驚的科學發現!」
  • 四川一男子遛彎偶遇恐龍化石,專家:距今大約1.6億年
    資料圖 和冠心 攝 圖文無關21日晚間,自貢恐龍博物館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經專家初步認定,已基本確定為蜥腳類恐龍化石,距今大約1.6億年左右。根據化石的肢骨判斷,恐龍體型較大。「化石的長度還是很長的,約有1.1米左右。」
  • 2億年前的三葉蟲化石,發現人類足跡,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
    2億年前的三葉蟲,被殘忍踩死,這個穿著鞋的人究竟是誰?自從達爾文進化論提出之後就備受質疑。因為它的出現,打破了曾經人們對於神的信仰。更是因為在後世對達爾文進化論研究的過程當中,發現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正在推翻進化論。
  • 泰國發現鯊齒龍新物種
    但是,1.13億年前,這片古老的衝積平原上卻生活著一種可怕的生物:長著鯊魚般利齒的恐龍。 根據近日發表在《PLOS One》期刊上的論文,新發現的這種食肉性恐龍名為「Siamraptor suwati」。這是在東南亞發現的、在這個年齡階段最完整的此類恐龍。這種恐龍身長7.6米,是該地區發現的許多大型恐龍之一。
  • 約5億年前的「多毛生物」引轟動,生命進化史的空白或由它來填補
    約5億年前的「多毛生物」引轟動,生命進化史的空白或由它來填補據《澎湃新聞》的報導,科學家在我國雲南省東部,發現了一個距離約有5.14億年的多毛類動物。研究人員將這個新的屬種命名為「丹尼多毛蟲」,新化石的發現,將有力填補該屬種的空白,為地球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的研究提供有力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