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靈文
隨著時代的進步發展,市場競爭在不斷加劇。同時消費者對於產品的追求也出現了變化,這就要求企業不斷更新進步,否則很容易被市場所「淘汰」。在國內辣醬這一市場,老乾媽常年佔據銷量第一,很多人都稱老乾媽為「國民辣醬」。雖然市面上辣醬種類層出不窮,不過老乾媽始終佔據一席之地,背後和創始人陶華碧的付出也是有關的。
毋庸置疑,老乾媽是我國的「國民辣醬」,巔峰時期在全國調味品市場上的佔有率達到了90%左右,深受老百姓喜愛。而在美國,老乾媽還被放在了尊貴調味品的貨架上,因為口感很好,老乾媽暢銷全球30多個國家,品牌價值一度達到160.59億元。老乾媽的創始人是陶華碧,她來自貴州山區,從來沒上過一天學。
但是硬是靠自己勤勞的雙手把一個小作坊變成了年納稅超億元的大型企業,可以說陶華碧是我國學歷最低的億萬富翁。陶華碧當年結婚沒多久,丈夫就離開人世了,留下孤兒寡母飽嘗人間冷暖。為了謀生,陶華碧到處撿磚頭,搭了一個簡易的房子,在裡面賣涼粉和冷麵。用來貼補家用。後來又開了飯店,專門賣辣椒醬。
隨著生意的紅火,她又開了工廠,專門生產辣椒醬。在1996年正式定名為「老乾媽」,開啟了傳奇的發展歷程。在發展最高峰時,老乾媽市場佔有率超過90%,在國外的時候,價格都比國內貴幾倍,卻還出現排隊購買的現象。國內市場就更不用說,15年間產值增長了74倍,到2016年,銷售額達到了45億元。
陶華碧除了把老乾媽帶給大眾以外,自己的商業模式也非常簡單,她不懂創造品牌,也沒有上市的動力,包括後臺資源,資本驅動她都不懂,她的成功完全靠的是自然成長,她日常經營都是以極簡主義、大道至簡的理念出發,無論是公司的人事、產品的價格以及平時的財務她都是自己來,不貸款,不上市也不做廣告。
但是最近有很多關於老乾媽的傳聞,就是沒有以前好吃了,大家都知道眾口難調,老乾媽能夠如此受歡迎也正是說明了它的口味極佳,但是最近有這樣的傳聞也是不無道理。我們都知道最近幾年老乾媽可能會有一點下滑,之前老乾媽自己做企業的時候一直是辣椒一姐,很多人說老乾媽「變味」,地位不保,是因為老乾媽真的「老」了麼,這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呢?
「老乾媽」在市場站穩了腳跟之後,陶華碧就將企業交給了兩個兒子,大兒子持股49%,小兒子負責市場,持股50%,而陶華碧自己僅持有1% 的股份,但在兒子的打理下,「老乾媽」口味卻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原來是選用了北方的辣椒,配方也更換了,一時間,很多消費者不買帳,而「老乾媽」的銷售額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
為了給公司節省更多的成本,兄弟兩人放棄了使用了多年的貴州辣椒,選擇了價格實惠的河南辣椒。本以為這樣一來公司可以獲得更多利潤,誰知道就是因為這一原材料的變化,被細心的消費者嘗出了不同。從1996年陶華碧創辦第一個辣醬加工廠以來,發展至今已經長達24年了。一個辣醬品牌能夠在市場存活24年之久,其實還是比較少見的。因為原材料的事情,差點砸了老乾媽24年的招牌。
面對這種情況,73歲的陶華碧不得不重新出山。她將核心原料辣椒調回了原來的品種,並且狠抓每一個生產細節,讓其回到原來的軌道上來。這只是一方面,除此之外陶華碧還找了不少媒體進行宣傳,意在告訴消費者老乾媽的原材料已經「換」回來了,消費者可以放心買了。果然,陶華碧這招很湊效,市場又慢慢好了起來。
根據《辣醬產品藍皮書》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辣椒醬的產量約為576萬噸左右,消費量約為528萬噸。而老乾媽的營收規模則在眾多辣醬生產企業中遙遙領先,佔有20%的市場份額。2019年銷售額達到了50.23億元,創新歷史新高。為謀取更高利潤,而降低產品品質,這無疑是自殺。
有人說,「陶華碧的離開,帶走了老乾媽的靈魂「。確實是如此,兒子接班後,問題百出,先是離職員工帶著配方投靠其他廠,後是工廠發生大火,這都體現出在管理上的問題。但是經過陶華碧出手,老乾媽還是重新走上了正軌。從目前國內辣醬市場來看,規模達到400億之高,也就是說光是老乾媽這一個品牌,就佔據了1/8的市場,可見受歡迎程度。
但是如此具有前景的企業,如果被兩個兒子「貪圖便宜」更換原材料的話,未來前景還是令人比較擔憂的。而且陶華碧是不可能一直掌管老乾媽的,在陶華碧手中堅持了這麼多年都沒有上市的老乾媽。不知道李妙行兄弟兩人會不會打破這一原則。如果被資本市場「誘惑」,選擇上市的話,老乾媽在市場會不會再次「變味」,就很難說了。
本文由大話企業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