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貸款、不參股、不融資、不上市。」
事關老乾媽的新聞,幾乎每年都會被炒作一次,今年也沒有例外。作為「國民辣醬」,老乾媽是很多消費者得下飯神器。縱使市場辣醬千千萬,老乾媽一直都是難以被取代的存在。老乾媽品牌沒有牛氣哄哄的廣告宣傳,也沒有貸款做大做強,能夠做到如今規模和知名度,依靠的不外乎「絕技」和「誠信」。
迄今為止,老乾媽辣醬研發多種口味,暢銷全球30多個國家,品牌價值一度達到160.59億元,年稅收就已過億,實力不容小覷。而創始人陶華碧,無學歷、無資本,就是一個苦命的農村婦女。早年丈夫去世,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依靠親手搭建的簡易房屋,做起了涼粉和冷麵的生意。但是帶動銷售的不是填飽肚子的涼粉和冷麵,而是陶華碧自己研製的辣椒醬,不少人遠道而來只為吃口醬。這也使得陶華碧看到了商機,於是成立了「小作坊」,取名為「老乾媽」,專心做辣醬。
一開始的老乾媽,採用貴州上好的辣椒,香辣適中,但是成本相對來說也會更高一些。起初,一瓶老乾媽的毛利只有幾毛錢。如果換成別人,可能不會滿足於「薄利多銷」的銷售理念,誰都希望多賺一點。但是陶華碧認為「良心至上」,數十年如一日,專心只做一瓶醬,也正是這瓶不起眼的辣椒醬,為其帶來了百億財富,也成就了很多人一段段關於生活的美好回憶。
但是陶華碧如今已經73歲了,前兩年的時候,她決定放手老乾媽,將手中的產業交給自己的兩個兒子。但是沒成想,老乾媽的忠實顧客一吃,就知道老乾媽換了主人。原來,兩個兒子都是妥妥的「資本至上」,經營理念和母親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兩個兒子「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將高成本的貴州辣椒,替換成成本低廉的河南辣椒。因為產地不同、品種不同,辣椒的口感差異很大,市場銷售行情銳減,「變味」的老乾媽,兩年時間,營收減少2個億。
要知道,老乾媽辣醬本身的毛利就是比較低的,2個億的營收,可能對應的就是幾億瓶辣醬。原材料的更換,一定程度上來說,砸掉了老乾媽24年的「招牌」,玩弄了消費者的信任。
不僅僅是銷售額的問題,陶華碧退位之後,大量員工出現了「離職潮」,不單單是離職,更是帶走了老乾媽的配方,也從側面反映了企業的管理存在很大的漏洞,可以說直接危及企業發展根源,導致老乾媽直接損失千萬資金。甚至廠區還出現了失火事件,廠區破壞、損失慘重。
一系列損失,陶華碧重出江湖。
這種情況下,73歲的陶華碧決定「重歸江湖」。而重回市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換原材料,將價格低廉的河南辣椒,重新更換成成本較高的貴州辣椒,符合消費者的使用習慣,保住品牌影響力。陶華碧回歸之後,老乾媽重回市場頂峰,不僅再創佳績,收割50多億營收,還幫助了200多萬農民共同致富,只能說「薑還是老的辣」!
但是陶華碧的復出,拯救了企業一時的困境,長遠來看,陶華碧年事已高,企業匠心的傳承,或許比企業資本的傳承更加重要。而老乾媽想要走得更遠,保持初心或許才是最主要的。急功近利,難以抵擋資本的誘惑,對於這樣的企業來說,恐怕難以獲得長遠發展吧?不過,資本對於企業發展,真的很重要嗎?
本文由霹靂侃財經原創啊發布,未經許可嚴禁抄襲、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