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3月1日晚11點,普利茲克獎官方網站宣布,將2017年普利茲克獎授予西班牙建築師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他們在普利茲克獎歷史上首次創造了三位建築師共同獲獎的記錄。這也是繼拉斐爾·莫內歐於1996年獲獎以來,第二次由來自西班牙的建築師獲獎。
普利茲克建築獎是國際公認的建築界最高榮譽,在1979年由美國普利茲家族通過旗下凱悅基金會創立,每年評選一次,今年是第39屆。該獎通常於每年3月初公布,獎項會授予一位或多位作出傑出貢獻的在世建築師,表彰其「在作品中所表現出的才智、想像力和責任感等優秀品質,以及他們通過建築藝術對人文科學和建築環境所做出的持久而傑出的貢獻」。
自去年年底開始,關於新一屆普利茲克獎得主的各種競猜就開始了,甚至還有博彩公司為此下註:是會授予傳統的捍衛者,像2015年頒給已故的弗雷·奧託(Frei Otto)那樣?還是會加冕重新定義行業的開創者,像2016年的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Alejandro Aravena)?是將再次承認社會關懷的作用,還是回歸到純粹的建築美學判斷?是將桂冠繼續保留在傳統優勢地域,還是會風水輪流轉到新的疆土?
在之前的各種風向預測中,這個西班牙三人組都不是奪標熱門。或者說,他們不屬於大眾視野裡的「明星建築師」。對於第39屆普利茲克建築獎得主拉斐爾·阿蘭達(1961)、卡莫·皮格姆(1962)和拉蒙·比拉爾塔(1960),普利茲克獎評委會稱,他們三人緊密協作,「以一種對建築嚴謹審慎而細緻入微的方式耕耘至今,(他們)共同榮獲2017年普利茲克建築獎」。
得知獲得2017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後,三人中的皮格姆表示:「我們在喜不自勝的同時又感到責任沉重。三位專業建築師一直合作無間,得到大家的認可,令我們激動不已。」
阿蘭達、皮格姆和比拉爾塔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理工大學-巴萊建築學院的同學。他們在1987年畢業,並於次年在家鄉——西班牙赫羅納省奧洛特鎮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RCR 建築事務所」。建築事務所的名字來自他們三人名字的首字母。三位建築師從一開始就緊密合作,這種關係30年如一日,延續至今。多年來,他們植根本土,大部分作品都在西班牙完成,它們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在近年來獲得更多國際關注時,他們才將部分注意力轉向國外。
通過創造性地廣泛運用包括再生金屬和塑料在內的現代材料,三位秉持本土精神的建築師喚起普遍共鳴。「他們證明了材料的結合可以為建築物帶來如此令人難以置信的力量感與簡潔度。」評審團主席格倫·馬庫特指出,「三位建築師合作創造出富有原則、毫不妥協又充滿詩意情懷的建築,說明不朽的建築作品應反映出對過去的高度尊重,同時清晰地預示著現在和未來。」由此,一座20世紀早期的鑄造廠已被改造成他們的辦公室(2007年),原建築的大部分得以保留,僅在必要的位置利用新元素、新理念進行了改造,與原建築形成鮮明對比。
他們的主要作品包括拉利拉廣場(裡波爾,赫羅納,西班牙,2011年)、Les Cols餐廳帳亭(奧洛特,赫羅納,西班牙,2011年)、巖石公園(萊斯普雷塞斯,赫羅納,西班牙,2004年)、貝爾略克釀酒廠(帕拉莫斯,赫羅納,西班牙,2007年)、聖安東尼-瓊奧利弗圖書館(巴塞隆納,西班牙,2007年)、蘇拉吉博物館(羅德茲,法國,2014年)和美食藝術中心(內格雷佩利瑟,法國,2014年)。
2017年普利茲克建築獎評委會在評審辭中寫道:「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我們必須依賴於國際影響、商業貿易、探討商議、交易事務等等。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正是由於這種國際化的影響力……我們將逐漸失去本土價值觀、本土藝術和本土風俗……而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告訴我們,兩者或許可以和諧共生。他們以最美好和充滿詩意的方式讓我們看到,問題的答案不是非此即彼,至少可以在建築中追求兩者的共存; 我們根植本土,心向世界。」
比利時霍夫海德火葬場 與庫塞&格裡斯建築事務所合作
霍夫海德火葬場
普利茲克獎評論會稱,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的作品充滿了敬仰與詩意,滿足了人們對建築的傳統需求,即協調自然與空間之美、兼顧功能與工藝,但真正令其脫穎而出的,是他們創造兼具本土精神與國際特色的建築和場所的能力。
在獲普利茲克獎之前,三位西班牙建築師和他們的RCR建築事務所鮮少為公眾所知,眾多媒體的預測文章也很少提到他們的名字。不論是和前輩大拿斯蒂文·霍爾、大衛·奇普菲爾德,還是和更年輕但在國際上更活躍的馬巖松、比雅克·英格斯相比,他們三人都顯得低調安靜得多。
這種低調與他們的工作理念和建築實踐緊密相關。三十年來,RCR一直偏居安靜的西班牙小鎮奧特洛,作品多為社區建築、小型建築,鮮有奪人眼球的大型建築,鮮少參與國際競賽。他們的作品具有濃鬱的地方特色,注重與建築場地地貌景觀的協調與融合。
西班牙赫羅納奧洛特Tossols-Basil 運動場 攝影:Ramon Prat
他們的早期作品之一——Tossols-Basil運動場,就體現了這種將建築與環境相融合的設計理念。運動場位於一片橡樹林的林中空地,避開了樹木,跑道被塗成綠色,完全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
貝爾略克釀酒廠外部
貝爾略克釀酒廠 攝影:Hisao Suzuki
他們2007年的作品——位於西班牙赫羅納附近帕拉莫斯鎮的貝爾略克釀酒廠,則是一座嵌入地下的建築。這樣的酒窖既可保證葡萄生長所需土壤和儲藏陳年老酒所需清涼幽暗,同時也保留了大自然原本的色彩與厚重感。建築大量使用回收再利用的鋼材,使其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而鋼板之間的開口可以將光線引入室內。
卡莫·皮格姆說,對他們三人來說,思考與建築場地的關係是至關重要的。「場地是自然景觀,是一座建築,還是城市景觀?重要的是去探索新生事物與已經存在的事物之間強烈而獨特的關係。」
帳亭 攝影:Hisao Suzuki
帳亭
他們2011年的作品帳亭,是位於奧洛特的Les Cols餐廳供戶外用餐和活動的空間,其特色是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緊密結合,完美交融。整個空間被建築師根據地貌巧妙融入一處山谷,以火山巖建造的堅固牆壁支撐輕質透明的聚合材料屋頂,自然環境被引入室內。屋頂懸掛著一條條輕質的薄金屬管,令人聯想到藤蔓結構。室內的桌椅和用來分隔空間的立軸百葉簾也由透明材料製成,讓人們能更好地將注意力集中到美食和自然景觀上,樹木在其間生長。這一空間在當地深受歡迎。
Barberí實驗室
Barberí實驗室
2007年,阿蘭達、皮格姆和比拉爾塔在奧洛特修建了自己的辦公室。這個建築被稱為Barberí實驗室,它由一個20世紀初建成的舊鑄造廠改造成。三位建築師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有建築,僅在必要處添加了新元素。這個親切的作品融合了戶內與戶外,新與舊,傳統與創新,是三人建築理念的絕好體現。
普利茲克獎評委會認為,RCR的作品之所以能實現建築與地貌景觀的無縫關聯,既是因為他們對當地歷史、自然地形、習俗和文化以及種種區域特徵的充分理解,也是因為他們對光線、陰影、色彩和季節細緻的觀察體驗。不論是建築物的選址、材料的選擇還是幾何造型的使用方面,他們總在突出自然環境,並將其引入建築內部。或許正是這種對環境的尊重使得他們的作品缺乏統一的建築語言與形式風格,而後者正是許多明星建築師賴以成名的關鍵。
在關注自然環境之外,阿蘭達、皮格姆和比拉爾塔的另一重要理念是植根社區。多年來,他們在西班牙赫羅納參與了許多公共建築。「即將住進建築裡的人」的需求始終是他們優先考慮的對象。
多佩蒂特孔德幼兒園 與J. Puigcorbé 合作 攝影:Hisao Suzuki
以2010年建成的多佩蒂特孔德幼兒園為例。它的外圍由兒童喜愛的明亮的彩虹管道構成,透過綠色樹脂玻璃的走廊則可以看到室外的群山。
聖安東尼-瓊奧利弗圖書館、老年中心和坎迪達佩雷斯花園 攝影:Eugeni Pons
排屋 攝影:Hisao Suzuki
而RCR的其他城市項目,如聖安東尼-瓊奧利弗圖書館(2007)和排屋(2012)則十分注重嵌入城市肌理,自然融入社區民眾生活體系中。
位於法國羅德茲的蘇拉吉博物館(2014),是RCR極少數位於海外的建築之一 攝影:K.Dolmaire
借用該獎推特上的宣傳語來說,很顯然,今年的普利茲克獎表彰的是本土性,而非國際性。普利茲克獎評委會稱:「我們生活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我們必須依賴於國際影響、商業貿易、探討商議、交易事務等等。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正是由於這種國際化的影響力,我們將逐漸失去本土價值觀、本土藝術和本土風俗……而拉斐爾·阿蘭達、卡莫·皮格姆和拉蒙·比拉爾塔告訴我們,兩者或許可以和諧共生。他們以最美好和充滿詩意的方式讓我們看到,問題的答案不是非此即彼,至少可以在建築中追求兩者的共存;我們根植本土,心向世界。」
關注本土化和人文精神,似乎是普利茲克獎近年來的一大趨勢,王澍、坂茂和去年智利建築師亞歷杭德羅·阿拉維納的獲獎均是證明。這或許是普利茲克獎對於過去數十年來側重表彰張揚凌厲的大建築、表彰明星建築師傾向的一種反撥。今年將獎項授予三位鮮少人知、耕耘本土的建築師,或許釋放了一種信號:在一個全球化日益吞噬傳統與歷史的年代,反思如何保存本土性與多樣性,是建築師應當負起的責任。
本文素材來自:普利茲克獎官網
西典是一家專業從事博物館、科技館、規劃館、檔案館、紀念館、企事業單位展廳等大型主題空間營造、創意設計與布展施工的上市企業,已逐步成為國內博覽行業的領軍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