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讀書了」孩子一句話,道出心中萬千無奈,家長該如何應對

2021-01-08 張媽育兒經

文\張媽

編輯\張媽

在現如今嚴峻的教育大環境下,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斷提高對孩子的要求,孩子在面對沉重的課業壓力情況下,還要接受來自家長的壓力,不少學生已經出現了厭學情緒。

你熱愛學習嗎?

最近,在網絡上有一則針對學生厭學情緒的調查:你熱愛學習嗎?引起了我的注意。

許多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這四條的點讚率是最高的:

"我好像厭學了,假期時間不夠玩,作業太多寫不完,看見課本就厭煩。"

"快開學了,真的是非常厭學啊!不想去學校!"

"最近不知道怎麼了,臨近開學就有厭學情緒,真想保持現狀"

"媽媽,我不想讀書了"

其實從上面的內容我們並不難看出,孩子"厭學"的情緒是非常普遍的,只是有些孩子仍然可以克制情緒,逼迫自己學習,但是一些孩子的厭學情緒更明顯。

現如今的教育環境,在家長的攀比當中,孩子的優秀與否已經不取決於個人能力,為人處世是否優秀了。而是成了孩子的成績超越了多少個孩子,漸漸地,似乎成績成了學生的生命線,更不知道什麼時候,沉浸學習已經不是一件令人身心愉悅的事情了,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是痛苦和無奈!

"我不想讀書了"

2020疫情期間,無數學子停課在家上網課,然而,正是如此長期的停課在家導致了孩子厭學情緒的增強。

許多家長看不出孩子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孩子就是厭學,家長更是心急如焚,重話也不敢多說,生怕刺激到孩子致其做出過激的行為,軟話說了卻沒用,孩子仍舊是我行我素,家長應該如何妥善處理孩子的厭學情緒呢?

"厭學情緒"從何而來?

家長疏忽陪伴有的家長忙於事業,從而疏忽了對子女的陪伴與教育,更有的家長生活狀態消極,成天打麻將、吃喝玩樂無所事事,靠著祖輩的資產度日,給孩子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社會不良風氣網絡是一遍雙刃劍,現如今許多直播平臺的亂象對孩子也是有著一定的影響,許多孩子認為讀書無用,許多沒有文憑的網絡紅人們一場直播收入五位數甚至六位數,比大多數有學問的人收入更高,故而產生厭學情緒。

缺乏學習目標因為缺乏學習目標而產生厭學情緒的孩子,他們往往學習成績是班級墊底,而且學習十分被動,甚至對於學習感到枯燥乏味。他們認為學習是一件浪費生命的事情,但是迫於老師和家長的壓力,不得不每天跟著其他學子一樣背著書包到學校混日子。

"厭學情緒"有怎樣的表現形式?

輕度厭學這類孩子主要是思想上有疙瘩,只是思想上對學習有牴觸,他們不喜歡學習,上課開小差,課後作業不完成或者抄作業等。

中度厭學這類孩子已經逐漸將思想牴觸付諸行動,遲到早退已經成了家長便飯,甚至會出現曠課逃學等違紀行為,他們的待人處事的態度也急轉直下,不再尊重師長,不再團結同學。

高度厭學這類孩子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思想牴觸和嚴重的牴觸行為,甚至心理也出現了問題,他們恐懼學習,思想自卑,不再願意回到課堂和老師、同學等見面,這類孩子的結局大多是退學。

家長如何幫助孩子走出"厭學"誤區

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做成一件事情後都會獲得心理學上所說的"成就感",家長可以由此入手,讓孩子從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首先建立目標,培養學習興趣孩子最需要就是家長的肯定,家長可以給孩子定一個小目標,一個孩子能夠簡單完成的小目標,就比如按時上下課,按時完成作業,每天背多少個單詞等,等孩子完成一個個小目標後,慢慢將小目標換成大目標。

其次,讓孩子獲得"成就感""成就感"的來源於生活中各個方面,家長可以在孩子學習之餘從孩子其他方面入手,就比如孩子愛好跑步、運動、亦或者文藝活動等,家長給與適當的支持鼓勵,讓他們從生活中獲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最終,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在孩子每一次細微的進步時,家長都要給予孩子鼓勵和表揚,讓孩子獲得"成就感"的同時獲得家長的肯定,讓孩子學會和自己比較,而不是和他人比較,自己就是最大的敵人,戰勝自己就是最大的挑戰。

張媽有話說

家長應該平時多留意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少給孩子一些責備,跟孩子多多溝通努力做孩子的朋友,而不是將他們當做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娃娃。

我是張媽,家長們如果遇上育兒方面的問題,不妨在評論區發表出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或者私聊我和我一起探討如何孩子的教育問題,歡迎大家幫忙轉發點讚哦,謝謝!

(本文內容皆是原創,轉載請註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該如何讓孩子明白:他們為什麼要努力讀書?
    文|高寶寶作為一名老師,我見過太多因為不想好好讀書而挖空心思、絞盡腦汁的孩子。同樣,我也見過太多為了讓孩子好好讀書而用心良苦、束手無策,甚至走投無路的父母。「讀書能改變命運」,這個道理,我相信沒有一個家長會再懷疑。但是,要想讓每一個孩子都明白這個道理,卻不是一件容易事。
  • 龍應臺很經典的語錄,道出了多少家長想要對孩子說的話,警醒世人
    比如說父母沒有讀過什麼書,很嚮往讀書,很羨慕讀書,所以就把讀書的希望就寄托在我們的身上了。而父母為什麼要求我們用功去讀書,父母們的回答都很現實。現實地說,讀書是為了考大學,讀書是為了將來能過上好日子,讀書是為了改變這個貧窮落後的家庭。這無疑就給了我們一種壓力,然後讀書不是為了認識更多朋友,然來讀書不是為了有人一起玩。那麼說起父母們為什麼要孩子用功讀書?
  • 郎平一句話令萬千父母深思:有多少家長,將孩子逼成了孤島
    後來,孩子長大之後,身邊並沒有什麼朋友,社交圈子也很窄,生活也是很悶,放假就躲在家裡玩電腦,打遊戲,叫他出去玩也不出去,性格很內向,不愛交朋友。而且那孩子也沒有上大學,等到該工作的年紀的時候,父母叫他出去工作,他也不願意去工作。因為長期很少接觸人,這個孩子患上了很嚴重的社交恐懼症。
  • 「對不起媽媽,我考砸了」,當孩子說考砸時,家長該如何應對?
    開門之後,兒子怯怯地走進來,低著頭說了聲「對不起媽媽,我考砸了」,一邊說著一邊眼淚吧嗒吧嗒直掉。 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孩子考砸的時候,看到卷子上鮮紅的叉叉和可憐的分數,想必一定是怒火中燒。 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怎樣應對呢? 其實上文案例中的蔣女士雖然對怎樣應對並沒有十分清楚的認知,但對孩子情緒上的呵護卻做得非常到位。
  • 致家長—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會怎麼做?快來看看李玫瑾的回答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現如今,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們更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家長一味的寵溺也讓孩子養成了不喜歡讀書的習慣。孩子都是充滿好奇心的,他們對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滿著極大的好奇,總喜歡這瞧瞧那看看,嘗試去了解它。
  • 「弟弟一哭,我就挨罵」,10歲女孩的作文,道出二胎家庭的無奈
    「弟弟一哭,我就挨罵」,10歲女孩的作文,道出二胎家庭的無奈 網上有位小學老師曬出了一個10歲小女孩的作文,題目是《我想對您說》,您指的是小女孩的媽媽。短短的幾行字,道出了二胎家庭的無奈,以及小女孩眼中的父母和弟弟,稚嫩的筆觸下全是對媽媽偏愛的怨恨。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讀書本身是一件反人類的事情,不論學習這件事情對於孩子的未來成長有多重要,也不論我們為學習這件事情做多少讚頌,對於正在學習的孩子來說,學習就是在違反孩子的天性,因此不想讀書,不想學習就成為了孩子身上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請陪他看完這部片:失去選擇的人有多可怕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好好學習,也是傾盡了全力。本身家庭條件不好,自己守著一個水果攤,卻要盡最大能力給孩子請家教。但是孩子還是不學,到孩子房間給孩子送宵夜和牛奶,卻經常發現他根本沒有在看書,演戲給父母看,孩子無法查資料給他配了手機。誰知道現在打遊戲上了癮,真是讓人失望。
  • 厭學的孩子在家,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媽媽該如何應對?
    哪怕是厭學的孩子也總是想看清前方的路,可想法和結果總是背道而馳,還要天天面對焦慮過度的父母,如果換成是當年幼小的我可能也會黑白顛倒,沉迷網絡!今天我就某位媽媽與厭學的孩子溝通的真實案例,來深度闡述:厭學的孩子在家,覺得活著沒有意義,媽媽該如何應對?
  • 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父母該如何應對?
    對此我只能放棄,已經沒有進行下去的必要,家庭環境不支持,一個人的努力白費,還可能會讓孩子學會千面應對。所以家中所有人的教養態度要一致,如果媽媽說不可以, 其他人可以,大人之間沒有統一態度和立場,孩子也會不分對錯、難以設立界限,還會利用大人之間的不一致來達成自己的要求,學會鑽空子。
  • 孩子太自私、任性,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同情心」?
    既然同情心如此重要,那麼家長怎麼做才能培養出富有同情心的孩子呢?一、 讓孩子參與到生活中,學會感知父母的難處、關心父母在現實生活中,我見過很多家長養育孩子的方式就是"大包大攬"、"過度養育",甚至連吃飯、穿衣也替孩子代勞,生怕孩子吃一點苦、受一點罪,有很多媽媽在生病的狀態下,還不讓孩子知道,強撐著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孩子做飯。
  • 家長的心聲:孩子,我為什麼勸你好好讀書
    前幾天,在飯桌上我的表弟,一個大三的小夥子衝我抱怨說,「姐,我不想讀書了,讀書有什麼用啊,我的高中同學,輟學之後跟他老爸去深圳經商了,前幾天同學聚會,他開著跑車來的,別提多威風了。」讀書真的沒用嗎?《知否》裡生於古代、長於深閨的明蘭對此反駁道:「依我看,讀書無用論這話,就是騙人的。」讀書有用嗎?讀書當然有用!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很多的孩子在上學期間,都有這樣的想法:我不想學習了,學習太辛苦了!面對這樣的孩子,相信家長都會焦頭爛額,尤其是在再三勸誡之後,孩子對於學習依然是三分鐘熱度的時候,家長們更是煩惱,那麼在這個時候,家長應該怎麼應對 呢?
  • 小學三年級是道坎兒,避免孩子成績下滑,家長該如何幫孩子度過?
    所以針對這兩項,我們要是不想讓孩子的學習成績下滑,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那麼家長該如何做呢?閱讀能力的培養來自足夠的閱讀量和從小培養的閱讀習慣。這個在學校是很難養成的,孩子在校期間學習根本沒有多少時間用在閱讀上,所以,必須要在家裡培養。
  • 孩子成長那些事兒:家長包辦代替,孩子愛磨嘰,家長該如何做?
    老師幫忙餵一口,他吃一口,一停下他又不吃了,他就是不想自己動手吃,故意磨蹭,等著老師「幫忙」呢。老師發現他的小心思,很明確地告訴樂樂:「好孩子,你已經上幼兒園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才是男子漢,你要加油,老師相信你會把這些香噴噴的飯菜都吃完的。」說完就故意走開了。樂樂氣憤地喊道:「在家裡,都是奶奶餵我吃的,從來不用我動手。」最後,老師無奈,還是幫樂樂餵飯吃。
  • 朋友轉學了,孩子感嘆「看破人生」,家長該如何教孩子面對分離?
    育兒路上家長們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趣事,孩子小小年紀時不時會"出語驚人",搞得家長哭笑不得,前段時間我就聽到了一位家長說起自家孩子交友的事情。然而沒過多久,小天告訴寶媽他的好朋友已經在新的學校交到了新的好朋友,他說"我們再也不是最好的朋友了,他最近都不太跟我玩了"。寶媽剛想安慰孩子,卻聽小天說"沒事,人都是這樣,我已經看破人生了",此話一出,寶媽都聽得愣了,頓時哭笑不得。
  • 針對老師的批評,家長如何從容應對?
    孩子上學後,就進入到學校教育階段了。老師與家長共同影響孩子的成長,在學校越久,老師對孩子的影響會越來越大。老師對於孩子的學習情況比家長更為了解,家長需要與老師有效配合,所以家長和老師保持良好的溝通極為重要。針對老師的批評,家長如何從容應對?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過為數不多的育兒類網紅專家,她的育兒觀可以說是火遍全網,並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推崇,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孩子不愛學習、不想讀書的問題,並表示:現在很多孩子不想學習,主要是所處環境的問題,現在的孩子生活的過於安逸所以缺少了頑強拼搏的精神,對學習自然會失去欲望。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最近,經常會有家長向我反映,自己家孩子不想讀書怎麼辦?甚至還說過自己討厭學習,這讓家長感到十分頭疼,並向我諮詢有沒有正確的處理方法。其實,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以歐美教育為典範,學習人家如何「快樂」教育,給孩子尊重和一定的自由,這樣他們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3個方法,幫助家長教出愛讀書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3個方法,幫助家長教育出愛讀書的孩子。我是一位有30多年教齡的老教師,教過二十多年的語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發現,那些喜歡閱讀,閱讀面廣,有自主閱讀習慣的孩子,語感更佳,寫出來的作文,也更生動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