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藍字關注,回復「8」領取今天學習好禮
家庭實用艾灸指南專屬學習群的答疑精華,喜歡艾灸的你不容錯過~
Q1:每天晚上睡覺,肚子都感覺裡面很涼、很冰,有點難受,該怎樣改善呢?
答:試試八髎、關元,注意灸感。
Q2:不知道是不是這兩周艾灸頻率太高,幾乎是每天或者兩天灸一次,每次差不多一個多小時,基本上是印堂、天樞/帶脈這三個穴位。今天第二次流鼻血了,求教。
答:根據您的描述,此種情況可當作上火處理,參考下艾灸學習小站文章。如感覺到身體沒吸收好,建議適當減少灸量。平時可小口下口喝溫水,或灸後掃灸下足三裡。
Q3:老師,6歲男孩最近總愛流鼻血,隔一兩天就流很多,大家說是疏洩熱,但是流的不少,是不是肝經有熱呢?可以灸肝經穴位調理嗎?太衝?
答:孩子流鼻血,除了考慮有熱之外,還需要考慮是否有溼和寒。溼和寒都可以鬱阻氣機而生熱。試試配合捏脊,然後在身柱往上重提一下。日常飲食要清淡,少吃奶製品和生冷食物。
Q4:接連幾天灸完內關穴,胸口會冷得難受,這時可以抱個熱水袋和泡腳嗎?
答:可以的,灸完內關後發冷,多屬排病反應。建議每天保證灸量以幫助排寒。
Q5:老師早,我怎麼一會兒出現透熱的感覺,一會兒出現非熱感呀,這個是什麼情況呀?
答:艾灸的過程中,灸感是可以變化無窮的。這些都是有灸感的信號,此時重要的是把握根本:保證灸處不燙即可。
Q6:聽了幾次課了,終於開始打卡了。想請教下,如何能做到放鬆右手灸?灸印堂時眼睛閉著,總是無法穩住,艾條會慢慢偏移,這種該如何應對?
答:可以肘下墊個小枕頭或布娃娃,幫助放鬆身體。
Q7:請問一下,聲帶小結和水腫,艾灸哪裡比較好?
答:一般情況下,艾灸華蓋,配合按揉照海穴試試。
Q8:更年期症候群潮熱,可以艾灸哪些穴位呢?掃灸時一直掃灸,不用定灸嗎?還有內關也用掃灸不用定灸嗎?
答:一般用命門或太溪。掃灸太溪,灸感好找些。掃灸的範圍大點,也讓吸收容易點。不好吸收的地方就可以一直掃,吸收得好可定灸。
Q9:諮詢下老師,經常動不動就腹瀉能否艾灸治療?艾灸哪裡?方法如何?謝謝!
答:腹瀉的話,可試試肚臍、關元、大腸俞,注意灸感。
Q10:灸時羶中,中脘都有吸感,那是因為虛?往左偏就直接透熱到後背了。
答:有吸感就是能灸進去,是「灸虛不灸實」的虛。透熱是熱灸感,說明正氣得到補充。
Q11:偏頭疼怎麼灸?
答:試試太陽穴,或耳後的穴位如完骨穴。根據痛處的位置「就近取穴」,效果都比較理想。
Q12:請教老師,在艾灸部位塗些艾葉精油加強效果,這種做法對嗎?
答:塗艾葉精油更有助於透穴,發揮功效,但艾灸時間不宜過長,注意灸感。
Q13:我前天出門戴了一下午的口罩,差點透不過氣來,這兩天還是覺的很悶,感覺呼吸沒調整過來,是灸羶中嗎?
答:可以配合混元一氣拉筋功(點擊藍字查看)。心情不好的時候不建議艾灸。
Q14:請問老師,晚上睡覺多夢灸哪裡?入睡容易,作息規律,真正是一睡覺就入夢鄉,特清晰,好像白一日,黑一日。
答:可揉厲兌,掃灸神門試試。
Q15:老師,請問十歲女童,扁桃體慢性腫大,要怎麼艾灸調理?
答:身柱、中脘試試,注意灸感。
Q16:在給別人灸中脘時,被灸者睡著了,是應該停灸等被灸者醒了再給他灸,還是可以一直灸?只要保證不燙著被灸者,這個與自己灸想睡,是否是同樣的操作?
答:是否停灸,關鍵是被灸者的感受。老師在課程第七講錄音中提到如新感寒邪、發燒、惡寒等,艾灸大椎穴時能夠灸到被灸者汗出、退燒並且惡寒消失,大椎處抗拒艾熱,就是灸量充足,可以停灸的表現。
但如果被灸者睡著了,但仍無汗出、仍怕冷、依舊發燒,建議繼續施灸,直到症狀減輕或消失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