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艾灸延年益壽

2021-03-05 艾緣康


艾灸的功效與作用

1、提高人體免役能力,益壽延年

在生活中身體出現不舒服的時候我們會選擇用艾灸來進行緩解,艾灸可以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能力,《萬壽仙書》中講:「夫長生者,無不假靈草、木液、針砭、艾焫。其中所說的「艾焫」,就是使用艾火燒灼的手段。

因此,古人將艾灸作為一種常用養生方法。《千金方》中講:「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疾、毒不能著人,故吳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裡常不幹。」由此可見,古代吳蜀之地的人們普遍把艾灸作為一種提高人體免役能力、預防疾病、益壽延年的方法,並把三裡穴作為重點穴來使用。

2、無任何毒副作用

很多時候我們在使用產品在治療的時候怕一些副作用的產生,其實,艾灸是沒有副作用的,《黃帝內經.五常政大論》中講;「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3、具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經常的使用艾灸還可以幫助促進我們血液的循環,氣與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中醫學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七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一切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為氣血流通的不暢而逐漸形成的,因此通常採用的主要治療手段都是以理氣行血為宗旨。所以採用溫灸施治的方法對經脈和腧穴進行治療,可直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確有針藥所不及之功效。

4、具溫通經脈,疏風散寒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產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內因,二是外因,內因是由於七情六慾的幹擾,外因是由於虛邪賊風的侵入。虛邪賊風侵入的初期,病邪多滯留於體表或經脈,由於溫灸具有溫通經脈,疏風散寒的作用,因此,採用溫灸施治的方法對皮膚和經脈進行治療,可將滯留於體表的虛邪賊風疏洩出去,從而達到經脈通暢的效果。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要防止感染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4、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5、注意施灸的時間

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6、要循序漸進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7、防止暈灸暈灸

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裡,溫和灸10分鐘左右。

相關焦點

  • 艾灸好處多,但經常艾灸,真的沒有副作用嗎?聽聽專業的回答
    我們會看到很多的場所提供艾灸的服務,艾灸是現在比較受歡迎的一種保健方式,主要是通過刺激穴位,然後來調理身體。正確的使用艾灸可以為身體帶來許多好處。那麼經常艾灸,會不會有副作用?很多人都說艾灸好,但是卻不知道好在哪裡,我們就一起先來了解艾灸的好處。艾灸有一定的保健效果,針對穴位進行調理,可健脾養胃,促進氣血運行,可有效預防一些疾病。
  • 俗話說「常灸足三裡,勝吃老母雞」,艾灸足三裡,會有什麼好處?
    艾灸是我國傳統的保健身體的方式,作為流傳了千年的養生方式,艾灸對人體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艾灸比較耗費時間,若是灸全身的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灸好,很多人由於時間的緣故,每次艾灸的時候,只會灸一些喜歡灸的部位,小腿、腳和手,是很多人比較常灸的部位。
  • 艾灸湧泉的3大好處
    湧泉穴是人體長壽大穴,經常艾灸或者按摩此穴,則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力充沛,健康長壽。湧泉穴位置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三分之一處。艾灸湧泉穴的好處1、改善睡眠睡眠不好,必灸湧泉穴,這個是我們在日常艾灸臨床中的一個經驗。雖然失眠的原因有多種,但是不管針對那一類的失眠,艾灸湧泉穴,效果都非常理想,即便不會配穴,只需要堅持每天艾灸這一個穴位也能收到不錯的效果。
  • 艾灸——肚臍
    古人曰:「艾灸神闕,萬病自滅」。艾灸神闕穴(肚臍)可快速改善內臟及組織的生理及病理活動,提高免疫力,強身健體特別對體質較弱、失眠多夢、寒性胃痛、腹瀉者有極好的改善作用。熱的氣流從臍部擴散到整個腹部,促進胃腸蠕動,加速體內毒素的排出,改善睡眠,使人精神身體都有無比的輕鬆、舒適、精力充沛。
  • 「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灸」,艾灸真的有那麼厲害嗎?
    俗話說,「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作為流傳了上千年的保健方法,艾灸以其強大的養生功效徵服了越來越多的人。艾灸以艾絨等為材料,點燃之後放在人體各個各處位進行燻蒸 ,從而達到促進人體血液循環的作用。艾灸的保健效果很強,經常艾灸,身體可以出現若干好的變化。
  • 艾灸貼貼哪個部位示意圖,這些部位貼艾灸貼身體好
    三、風門穴 風門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穴位,可以用於艾貼,用了過後可以防治感冒和鼻炎,可以治療肺炎和中風,對偏癱的緩解也有幫助,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在這個地方進行艾灸或者使用艾貼可以調節肺部的功能,可以增加肺部的通氣量,對多種呼吸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有作用。
  • 中醫艾灸「兩點一線」,幫您扶正氣、避外邪!
    艾有溫熱之性,通過艾灸足三裡能夠溫養脾胃,恢復脾胃功能。 艾灸足三裡 提振正氣要點二 膏肓穴
  • 艾灸的好處與功效 艾灸的功效你了解多少!
    艾灸是中醫治療疾病和保健養生的一種傳統方法,艾灸本身是用艾葉做成艾條或艾柱,對人體體表進行燻烤,具有強身健體、溫腎壯陽、散風寒、活血化瘀功效。強身健體艾灸可以強身健體,有一句話叫做:「要讓身體健,三裡常不幹,」就是說經常艾灸足三裡,會有明顯的強身健體的原因。
  • 18個艾灸特效穴,一般人不知道
    現代科學證實:艾灸可以溫經通絡,益氣祛風,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環,增強免疫力,尤其有溫陽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因此,恰當運用艾灸,找準穴位,常灸以下各穴,每次取3~4個,每周灸2~3次,可以增強我們自身的免疫力,幫助我們遠離亞健康。01、灸大椎穴:消退感冒發熱大椎穴屬督脈腧穴,位於第7頸椎棘突下凹陷中,在項下背上正中,為手、足六陽經與督脈交會穴。
  • 從艾灸補瀉,談艾灸誤區
    關於督脈灸的劣勢,之前我們講過,有興趣的可以參考之前的文章: 那麼,今天咱們就艾灸的補瀉問題,和大家聊一聊艾灸之中常見的誤區: 1 艾灸補瀉 1.艾灸補瀉,指的就是艾灸的補法和瀉法
  • 艾灸的功效和禁忌是什麼?哪些人不適合艾灸?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很多人開始注重養生,部分人喜歡用艾灸的方式調養身體,以此來達到保健的作用。由於艾灸的療效顯著,有些人會經常艾灸,但是艾灸也有也有一定的禁忌,不是每個人都能適合做艾灸的,做艾灸前,要進行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保護身體。
  • 傳統醫學裡的滅火神器,竟然是艾灸!
    體現在我們身體上就是咽喉痛、眼乾澀、鼻腔熱、口乾口臭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人們過去對艾灸的理解是增添火力,也許會引起上火的,事實上運用好艾灸,不僅不會上火,它可以成為「滅火神器」。解決方法:艾灸魚際穴降肺火。04 整個舌頭紅:胃火胃火重表現為:煩熱、胃痛、口渴口臭、牙痛、牙齦腫爛、牙宣出血等,想喝涼水、容易餓、整個舌頭比較紅。有時舌紅苔黃,黃色把紅色覆蓋了,這就是胃火的表現。
  • 艾灸丨灸量宜足,辨證選量
    艾灸劑量的多少是影響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宋代尤其重視艾灸的劑量。宋代醫家認為灸量足才能達到驅邪扶正的功效。  《扁鵲心書》引《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云:「凡大病宜灸臍下五百壯,補接真氣,即此法也」宋代艾灸壯數多則百壯甚至千壯。當然,灸量也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據疾病性質和部位辨證選量。本研究顯示,宋代對於虛證、重證、寒證施灸的壯數多。
  • 提升體內陽氣,艾灸7個穴,陽氣源源不斷升發
    艾灸此穴能有效補充肺中陽氣。 艾灸此穴能振奮心臟的陽氣。 中脘穴位於肚臍與胸骨連線下端的中點,艾灸此穴能補充胃中陽氣,促進胃動力,改善消化功能。
  • 艾灸過小年,身體健康,喜事連連!
    艾灸神闕穴,有溫補元氣,健運脾胃,固脫復甦之功效。灸神闕還能治洩瀉、便血及病後大便不通。據《竇材灸法》載:「腸癖下血,久不止,此飲食冷物,損大腸氣也,灸神闕穴三百壯;虛勞人及病後大艾灸神闕穴,對洩瀉、繞臍腹痛、脫肛、中風脫證、角弓反張、產後尿瀦留、慢性腹瀉、皮膚瘙癢、蕁麻疹有效好的防治作用。 氣海穴
  • 艾灸肚臍眼的功效 常見方法有哪些
    很多人都做過艾灸肚臍眼來緩解自己的症狀,肚臍正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這個穴位是經絡之總樞,各經氣氣匯聚的地方,能司管我們身體各種經絡經與脈絡。那麼艾灸肚臍眼都有哪些功效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艾灸肚臍眼的功效1、健脾和胃,生清降濁臍療可增強脾胃機能,使昇陽得升,濁陰下降,以健脾止瀉,和胃降逆。
  • 艾灸,冬天裡的一把火!這6個作用,灸過的人才知道
    艾灸是中國遠古時代的一種灸法,用艾葉製作而成的材料產生的熱量來刺激穴位,打通經絡來調整人體的生化功能,增強抵抗病毒的能力,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艾灸的作用有哪些?補充陽氣,除了喝羊肉湯食補以外,很多人也會選擇艾灸給身體輸送暖氣。
  • 艾灸問答009丨經常流鼻血是因為有熱?睡覺多夢如何取穴?
    點藍字關注,回復「8」領取今天學習好禮家庭實用艾灸指南專屬學習群的答疑精華,喜歡艾灸的你不容錯過~Q1:每天晚上睡覺,肚子都感覺裡面很涼、很冰,有點難受,該怎樣改善呢?答:試試八髎、關元,注意灸感。Q2:不知道是不是這兩周艾灸頻率太高,幾乎是每天或者兩天灸一次,每次差不多一個多小時,基本上是印堂、天樞/帶脈這三個穴位。今天第二次流鼻血了,求教。答:根據您的描述,此種情況可當作上火處理,參考下艾灸學習小站文章。如感覺到身體沒吸收好,建議適當減少灸量。平時可小口下口喝溫水,或灸後掃灸下足三裡。
  • 艾灸到底有多神奇?鎮痛、改善血液循環,教你正確艾灸姿勢
    3)調節免疫功能艾灸能夠溫經散寒,對外感風寒溼邪、素體陽虛有不錯的效果,經常感冒的人身體免疫力比較差,經常艾灸,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一方面可以增強免疫力,另一方面可以扶正祛邪,增強體質,抵禦內外因素對身體的影響。
  • 感覺到疲乏,沒有力氣,經常艾灸兩個地方,或精力足,希望你也做
    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個比較好的方式,那就是艾灸,如果你能艾灸身體的一些部位,或許會有使不完的勁,那麼艾灸哪裡好呢?肚臍下四指的地方。對我們肚臍下四肢的地方,進行艾灸是比較好的,這個地方很重要,在艾灸的時候,使得艾灸的火氣,這個地方的火氣更加旺盛,達到助力的目的,這個地方的火力一旦被激發了,將會讓人有用不盡的能量庫。進而使得身體不斷地產生能量。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