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功效與作用
1、提高人體免役能力,益壽延年
在生活中身體出現不舒服的時候我們會選擇用艾灸來進行緩解,艾灸可以提高我們身體的免疫能力,《萬壽仙書》中講:「夫長生者,無不假靈草、木液、針砭、艾焫。其中所說的「艾焫」,就是使用艾火燒灼的手段。
因此,古人將艾灸作為一種常用養生方法。《千金方》中講:「宦遊吳蜀,體上常須三兩處灸之,勿令瘡暫瘥,則瘴癘、溫疾、毒不能著人,故吳蜀多行灸法,故云:若要安,三裡常不幹。」由此可見,古代吳蜀之地的人們普遍把艾灸作為一種提高人體免役能力、預防疾病、益壽延年的方法,並把三裡穴作為重點穴來使用。
2、無任何毒副作用
很多時候我們在使用產品在治療的時候怕一些副作用的產生,其實,艾灸是沒有副作用的,《黃帝內經.五常政大論》中講;「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3、具活血化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經常的使用艾灸還可以幫助促進我們血液的循環,氣與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基礎,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中醫學認為,氣為血之帥,血為七之母,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一切疾病產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因為氣血流通的不暢而逐漸形成的,因此通常採用的主要治療手段都是以理氣行血為宗旨。所以採用溫灸施治的方法對經脈和腧穴進行治療,可直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確有針藥所不及之功效。
4、具溫通經脈,疏風散寒的作用
中醫學認為,產生疾病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內因,二是外因,內因是由於七情六慾的幹擾,外因是由於虛邪賊風的侵入。虛邪賊風侵入的初期,病邪多滯留於體表或經脈,由於溫灸具有溫通經脈,疏風散寒的作用,因此,採用溫灸施治的方法對皮膚和經脈進行治療,可將滯留於體表的虛邪賊風疏洩出去,從而達到經脈通暢的效果。
艾灸的注意事項
1、要專心致志,耐心堅持
施灸時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時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條移動,不在穴位上,徒傷皮肉,浪費時間。對於養生保健灸,則要長期堅持,偶爾灸是不能收到預期效果的。
2、要注意體位、穴位的準確性
體位一方面要適合艾灸的需要,同時要注意體位舒適、自然,要根據處方找準部位、穴位,以保證艾灸的效果。
3、要防止感染
化膿灸或因施灸不當,局部燙傷可能起瘡,產生灸瘡,一定不要把瘡搞破,如果已經破潰感染,要及時使用消炎藥。
4、要掌握施灸的程序
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5、注意施灸的時間
有些病證必須注意施灸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施灸。不要飯前空腹時和在飯後立即施灸。
6、要循序漸進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劑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時間短一些,壯數少一些。以後再加大劑量。不要一開始就大劑量進行。
7、防止暈灸暈灸
雖不多見,但是一旦暈灸則會出現頭暈、眼花、噁心、面色蒼白、心慌、汗出等,甚至發生暈倒。出現暈灸後,要立即停灸,並躺下靜臥,再加灸足三裡,溫和灸1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