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進行保護性修繕的武嶽廟
修繕時抬升的基石
佛教在線山東訊 正在進行的山東省濟南市武嶽廟歷史建築保護項目中,有一棟建築主體保存相對完整的古建築——福慧禪林寺,這棟建於明代的古建築歷經多次修建後,目前,山東省濟南市相關部門正在對其進行整體抬升並修繕,針對福慧禪林寺的抬升方案已經完成,這也是濟南市首次對歷史古建築進行原地頂升。
考慮到排水需要 大殿抬升60釐米
福慧禪林寺位於已經拆除的武嶽廟西鄰,屬於武嶽廟歷史建築保護項目的一部分。和武嶽廟落架重建不同,福慧禪林寺的建築主體保存相對完整,為了最大限度的保留歷史建築原貌,該建築將不落架重修。
記者2011年8月29日在現場看到,福慧禪林寺的主體已經被白色的塑料布包裹起來。不過據施工人員介紹,這個大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抬梁式木構架,青磚及料石砌築牆體,綠琉璃瓦屋面,帶前廊硬山式建築,是濟南老城區僅剩的保存完整的佛教大殿。
在這次武嶽廟歷史建築保護改造中,工程人員發現福慧禪林寺地面與縣西巷幾乎沒有高差,地面潮溼,雨後容易積水。而且東側武嶽廟原址重建後也將抬升一定高度,為了保持兩個建築之間的一致,福慧禪林寺大殿將在原地抬升60釐米。
「偷梁換柱」手法 加固六根柱子
在2010年冬季武嶽廟項目開工時,記者曾現場探訪了當時的福慧禪林寺。這個從建築制式看始建於明代的古建築,雖然多次翻建,而且最後一次修建為1939年,但是由於多年失修加上破四舊等活動的破壞,這棟古建築當時已經破敗不堪,屋面西北角已經坍塌,寺內支撐的木柱已經腐朽,隨時都有倒塌可能。
「因為要抬升大殿,如果柱子不結實,頂升的時候底部用力很可能造成木柱的斷折。」施工現場齊魯項目管理公司的項目經理張天庭告訴記者,項目開始之後他們就對福慧禪林寺大殿內按照「偷梁換柱」的手法,加固了四根簷柱和兩根金柱。
「比如說有的柱子可能一部分腐朽了,我們就把這一段鋸掉,換上一塊新的木料,然後用鋼箍固定。」張天庭表示偷梁換柱僅是福慧禪林寺抬升的第一步,而整個抬升方案一共要分六步走,耗時遠比落架重修要長。
挖坑探底打基礎 內外夾牆上保險
在「偷梁換柱」之後,施工人員還要通過在老建築底部構築託梁,並對牆壁內外進行加固等步驟,為古建築抬升做準備。
在福慧禪林寺的大殿內,地面已經被下挖到1.3米的深度,不過在支撐大殿的梁柱底部,一道道混凝土建築的框架已經形成。這些混凝土框架已經和梁柱以及屋內牆面形成一個整體。而目前施工人員正在做的工作已經轉移到大殿的外面。記者現場看到,大殿北牆的外側,施工人員已經人工挖出數個柱形的通道。據悉,下一步整個大殿的外牆周邊也將澆築一圈混凝土框架,而上面開挖的通道也將被澆築混凝土,這樣一來整個古建築的梁柱以及牆壁底部裡裡外外都被一個鋼筋混凝土的框架包圍起來,形成一個穩固的底盤。
同時為了確保古建築在頂升過程中不散架,施工人員下一步還將在屋內屋外用腳手架將四面牆壁和屋頂固定住,如同給這個古建築「打上石膏」。而且施工人員還在老建築牆壁上打了若干的鑽孔,裡面注滿凝固劑,將四面牆壁粘的更加結實。這幾個步驟下來,整個福慧禪林寺從頭到腳都被固定住,這樣頂升過程中才不會散架垮塌。
30個支撐點發力 60釐米要耗時頂一周
做完固定工作後,接下來就要準備建築頂升了。老建築的頂升需要用到千斤頂。據張天庭介紹,福慧禪林寺大殿自重加上加固結構的重量共有200多噸,需要500多噸的千斤頂才能將其頂起來。
而且從底部往上抬升,需要一個結實的工作面,因此在正式抬升前,施工人員要先在大殿底部1.3米處的地面上進行硬化。根據目前的預計,整座大殿大約需要30個千斤頂支撐點才能保證大殿被均勻水平的抬升。
而真正的抬升過程也是非常緩慢的。60釐米的距離,對於福慧禪林寺這棟古建築來說,需要一周才能完成。「抬升時可能每抬升一兩釐米就要停下來觀察測量,看看建築上升的是不是均勻,有沒有出現高度偏差等。」等大殿被抬升60釐米之後,接下來施工人員將對大殿底部的空間用鋼筋混凝土進行填充,之後再對建築牆體、屋面進行修繕,讓這棟古建築重新煥發光彩。(文:王善龍 圖:劉暢)
歡迎投稿:
Email: news@fjnet.com(國內) fo84000@gmail.com(國際) 在線提交
QQ:983700265 電話:010-51662115轉8005 論壇投稿
免責聲明:
1.來源未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佛教在線立場,其觀點供讀者參考。
2.文章來源註明「佛教在線」的文章,為本站寫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權歸佛教在線所有。未經我站授權,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網站轉載,但須清楚註明出處及連結(URL)。
3.除本站寫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來自網上收集,均已註明來源,其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權益的地方,請聯繫我們,我們將馬上進行處理,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