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網訊 5月9日下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濟南遙牆國際機場二期改擴建工程航站區規劃設計有關情況。
據介紹,為了更廣泛、更深入地聽取社會公眾的意見,根據山東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將修改優化後的航站區規劃方案再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以便更好地凝聚全社會的智慧,把規劃方案搞得盡善盡美。此次公布的航站區規劃設計方案,主要有五個方面特點。
高水平的設計團隊。規劃設計方案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崔愷擔綱負責,以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為主體,聯合新加坡CPG集團機場署、美國SPS公司、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中國民航機場建設集團等專業設計團隊共同完成。
超前的目標定位。以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平安、綠色、智慧、人文」機場為目標,在建築樣式、外觀、功能、技術上超前謀劃,聚焦打造彰顯山東特色、體現齊魯風韻的城市新地標。根據總體規劃,機場佔地面積2.96萬畝,2030年設計旅客吞吐量5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50萬噸,飛機起降38.3萬架次;2035年,設計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0萬噸,飛機起降45.5萬架次;2050年實現「3、4、8」發展目標,即建成3座航站樓、4條跑道(3E1F),滿足年旅客吞吐量8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50萬噸的保障需求,成為現代化國際樞紐機場。
人性化的運營服務。機場T2航站樓採用創新性的六指廊構型,呈現大集中、小分散的布局,向心環抱、分段落客、分區值機、分區安檢。提供88個近機位,近機位比例達到90%,遠高於全國各大機場50%的平均水平,60%的登機口位於旅客步行距離350米範圍內,最遠登機口步行距離控制在600米以內;航站樓與綜合交通中心一體化設計,實現空陸交通無縫銜接,零距離換乘。
高度融合的港產城發展模式。強化空港複合功能,引入「1+5」港產城融合發展模式,即:「樞紐+服務」,換乘功能與商業服務一體化設計,結合各類旅客流線,布置零售、餐飲、休閒、體驗等服務設施,配套建設五星級酒店和水上全景餐廳。「樞紐+公園」,打造綠色中庭、四季花園、屋頂水面、觀景平臺、景觀林地等室內外景觀。「樞紐+園區」,在機場航站區陸側開發區及工作區,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新產業園區。「樞紐+物流」,「南客北貨」的整體規劃布局,客貨分離、互不幹擾,推動機場成為物流集散中心。「樞紐+增長點」,與臨空經濟區、綜合保稅區等一體規劃設計、聯動發展,形成城市新經濟增長點。
全方位的新技術應用。運用新材料和綠色技術,在拱廊與湧泉等主題空間採用新型膜材料,具有強度高、質量輕、防火性能好、可回收、自清潔功能,可通過雨水衝刷,實現光亮一新;採用綠色技術,實現雨水收集、自然光導入、光伏發電等功能。建設智慧管理、智慧引導、智慧安保的全方位智慧機場體系,構建旅客大數據系統,利用視頻智能分析、行李高速自動分揀、射頻識別及追蹤等技術,為旅客提供高效、精準、個性、安全的出行體驗。 (聯合網記者 宋曉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