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焰:從臨危受命到力挽狂瀾,華西援武漢醫療隊是怎麼做到的?

2020-12-22 騰訊網

2020年2月7日,作為四川省第五批、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領隊,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醫生出徵武漢。

這一去,就是他在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堅守的整整96天。

到武漢第二天,康焰和華西同事們就接管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兩個重症病房。

運用多年來歷經汶川地震、玉樹地震、蘆山地震和九寨溝地震等多次大型應急救災事件凝結而成的「華西重症經驗」,通過改進重症病房分區管理、集中救治等方式,華西醫療隊在60天內救治了兩百三十餘位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顯著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援助武漢後期,康焰與堅守到最後的全國其餘7位重症醫學專家一道,被媒體和網友尊稱為「重症八仙」。

在圓滿完成援助武漢的任務後,康焰於4月7日回到成都封閉休整。但僅僅3天之後,他又受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委派,再次轉戰出現大量輸入性病例聚集的黑龍江綏芬河去支援

直到5月16日,他堅守至綏芬河最後4例重症病例全部治癒出院,黑龍江實現清零後,才終於結束了連續三個多月馬不停蹄的一線抗疫歷程,回到成都。

近日,14天封閉休整期滿、回歸華西醫院本職工作的康焰主任,在工作間隙接受了醫學Plus專訪,分享了他在抗疫前線96天的忙碌日程,在休整期間對「後疫情時代」的重症醫學學科建設的沉澱與思考,以及催生「重症八仙」美名的那張珍貴合影,當初誕生的背後故事……

2020年2月7日,作為四川省第五批、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三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領隊,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醫生出徵武漢。這一去,就是在國內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第一線堅守的整整96天。

01

獨家「復盤」:

從臨危受命 到力挽狂瀾

華西醫療隊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在此次疫情中,四川省先後派出10支醫療隊馳援湖北,其中由康焰作為領隊的第五支醫療隊是最為特殊的——這是一支全部由華西醫院醫務人員組成的隊伍,也是華西醫院歷史上應對國家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次性派出的最大規模醫療隊。

隊伍由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帶隊,包括感染性疾病中心、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多個內科在內的資深醫護專家加入,甚至還有全國醫療隊裡獨一份的供氧工程師,陣容之豪華,用華西的「夢之隊」來形容也不為過。

這支醫療隊的出徵,無疑被寄予了某種「力挽狂瀾」的厚望——他們出發時,武漢正在迎接疫情中的「至暗時刻」:2月18日,武漢確診病例達到最高38020人;2月19日,武漢重症病例達到最高9689例,每天都有重症患者去世,有些人甚至還來不及確診。前線醫療資源的緊張,對新冠肺炎的了解尚不充分,感染防護的風險……對從全國各地趕來馳援的醫療隊來說,可預見的難關不少。

不過在康焰看來,在經歷過汶川地震等多次重大災難及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救援之後,華西重症人對這樣的「臨危受命」其實已習以為常,並不像有些新聞媒體樂於渲染的那樣,成為某種帶著悲壯色彩的「孤勇行動」。用他在九寨溝地震救援中接受採訪時說過的一句話:

「對於重大災難的救援,我們已摸索出一整套周全的應急預案,每個人在每個時刻該做什麼事,心裡都有數,也相信能取得好的結果。」

這次出徵武漢也不例外。出發前,華西醫療隊就準備好了從治療方案到管理方案的各種預案和充足物資,並第一時間明確了要達到前線與華西院內「同質化」的目標。換句話說,要讓這支醫療隊在武漢也能為患者提供與華西本院同樣高水平的治療。

131人的醫療隊,要媲美擁有上萬名員工的華西「航母」,怎麼做到?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醫療隊內的學科搭配。康焰介紹,這支醫療隊的組成是以重症醫學打頭陣,同時圍繞重症病人普遍存在的多臟器損傷,配置了心內科、腎內科、老年醫學、神經內科、風溼免疫科等多個內科的專家,再加上中西醫、心理衛生等,基本上囊括了華西醫院最主要的科室。「多學科專家在一起工作,就和華西本院內我們重症醫學與專科的協作診療方式類似。」

附:華西第三批醫療隊名單

>> 向下滑動查看

其次,就是對重症患者實行「分級管理」。到達武漢後,華西醫療隊立即在接管的兩個重症病區內開展了患者快速分級、分區救治的改造,通過對患者病情的梳理,按輕、中、重程度分別入住綠區、黃區和紅區,不同區域採用不同的治療及護理方案。這樣的管理方式,不僅有助於把最強的治療力量用在「刀刃」上,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重症病床的緊張。

除此之外,醫療隊「衝鋒」在前,背後還有整個華西力量的支撐。每天下午,武漢前線病房與華西醫院各援助隊伍之間、與華西本部之間的多學科遠程會診平臺都會準時啟動,醫療隊員與華西各院區的專家一對一討論病案,「給每一位患者既精準、又優化的治療方案,這是我們在武漢前線最終取得比較好的救治效果的基本保證和支撐平臺,」康焰說。

「一句話總結,在儘早集中救治的前提下對重症患者進行分級管理,同時依託多學科的支撐,這就是我們華西重症醫學多年來一直在遵循、不斷完善的核心理念。」

康焰說,這樣的理念是在2008年汶川地震、2010年玉樹地震等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應急救援中,華西重症醫學團隊根據現實經驗教訓不斷總結和完善而成的,它挽救生命的效果也在此次抗疫中再次得到了驗證。

通過這次抗擊新冠肺炎,這套理念的內涵也再次獲得了豐富——那就是重大疫情中,重症救治力量(重症團隊、重症資源和重症救治理念)在救治過程中應該儘量前移,「『應插(管)盡插』其實就是對這一理念的具體實踐,對降低死亡率有積極的作用。」

02

照片背後的秘密:

陪武漢挺到最後的「重症八仙」

有五位後來都轉戰了東北

截止4月8日零時,武漢宣布正式解封時,來自全國各省醫療隊已撤回3.8萬人,仍然堅守的僅有不到1000人。

國家醫療工作組的八位重症專家進駐7家重症定點醫院,與各醫療隊一起「攻破最後的堡壘」。這個中國重症病症領域的「頂配陣容」,因一張合影而被全國人民熟知,被網友親切地稱為「重症八仙」

照片上左起依次為: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康焰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管向東

蘇北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鄭瑞強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 邱海波

東部戰區總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 趙蓓蕾

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 童朝暉

北京宣武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姜利

北京協和醫院內科重症醫學科主任 杜斌

「這張照片其實並不是刻意安排去拍的,我們八個人那段時間本來就經常碰面,」康焰說,3月下旬武漢的疫情已經基本緩和,所有方艙醫院都已休艙,仍在治療的重症病人成為了重點關注對象,一旦出現死亡病例,都會第一時間提交到重症專家組進行討論。那天就是一次例行討論完畢後,在場的攝影記者提議為他們拍張合影作為紀念,這才有了那張「八仙」照。

對於被網友直接升級成「仙」這種調侃,康焰笑言有點感動,也有點壓力。

「在我看來,這種稱呼寄託了網友一種美好的心願,是把我們醫務人員視為代表一種強大的力量,能手到病除、驅除疫情。這種情感令我很感動的,但也確實會帶來一些壓力,我們唯有更努力地工作,才不辜負大家這種寄託。」

康焰還透露,在武漢抗疫結束後,「八仙」裡有五位專家(包括他自己在內)後來都再次轉戰去了東北,繼續為抗疫做貢獻。

03

「後疫情時代」的思考:

未來的重症醫學

機會與挑戰在哪裡?

作為生命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不僅讓重症醫學這個平日多居於「幕後」的科室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也在一定程度上讓我國重症病床與重症醫務人員的「雙稀缺」問題浮出水面:

一方面,在武漢疫情發生的早期,病死率一度被推高的部分原因正是重症患者「擠爆」有限的ICU床位,使病人得不到及時治療而增加死亡風險;

另一方面,根據國家衛健委的數據,在全國29個省市派出的4.2萬餘名馳援武漢醫務人員中,重症醫務人員有1.4萬餘名,已經佔用全國重症醫務人員資源的10%,這個學科人才的緊缺可見一斑。

經過這次疫情,重症醫學未來會迎來一波發展的「風口」嗎?重症救治力量應該怎樣去拓展?作為中華醫學會重症醫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康焰教授也與醫學Plus分享了他對於整個學科的思考。

關注:重症人才梯隊建設

「要拓展重症救治力量,我覺得重症醫學的人才梯隊建設是最關鍵的,這一點我們國家確實還相對薄弱。」

康焰介紹,重症醫學在我國正式起步比發達國家晚很多,直到2008年才獲得臨床醫學獨立的二級學科代碼。儘管最近十餘年間重症醫學的發展非常迅猛,但重症人才的缺口矛盾也日益明顯。重症醫師面對的是危重症患者,對醫護的能力要求更高,只有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加強人員梯隊建設,學科才能可持續發展。

「不過經過今年的疫情後,國家已經認識到發展這個學科的重要性,重症醫學住院醫生規範化培訓已納入國家培訓體系,這是一個很可喜的變化。」

風口:基層醫院更應在重症醫學「發力」

在5月下旬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中,明確提出為了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各地縣級醫院要擴增重症監護病區(ICU)床位,一般按照編制床位的2-5%設置重症監護病床。

「這是要求基層醫院發展重症醫學的一個明確信號,但是我建議基層醫院的院長不要把它視為一種強制,其實『投資』重症醫學科是很『划算』的,可以對很多學科都有間接的推動作用,讓基層更能留住病人。」

康焰認為,實踐證明重症醫學科的提升對很多學科都有明顯「溢出效應」。「當一家醫院有一個強大的重症醫學科兜底時,外科醫生才會敢於開展高難度的手術,內科醫生才能留住更重的患者不轉走,專科的提升又會推動重症醫學科的發展,這樣長期下來,醫院整體的水平和口碑都會形成良性循環。」

他舉例道,在這次全球疫情中,大家都誇德國的表現優秀,死亡率遠遠低於義大利、美國等,主要原因就是在德國的醫療體系中,有30%的病床都是重症病床,居全球前列,強大的重症實力穩穩地撐住了醫療體系,遊刃有餘。

疫情的影響餘熱未散

醫學、健康產業、消費習慣…

如何認識和應對被疫情改變的種種?

來自更多專家的解讀分享

請關注醫學Plus

醫學Plus由成都商報四川名醫打造的前沿醫學知識以及醫院管理經驗專業分享平臺

本文為原創,未經授權禁止全文或部分轉載。如需授權請聯繫:(028) 6998 2578

文/編輯:王歡 圖片由醫院提供

相關焦點

  • 「重症八仙」之一華西醫院康焰又上戰場了!
    而就在7月18日同一天,應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全國「重症八仙」之一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教授也已前往新疆,指導重症救治工作。康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曾任外科住院醫師、外科及ICU主治醫師、ICU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教授等,擅長重症病患的緊急救助和治療。
  • 剛休整3天又出徵 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赴綏芬河支援
    4月11日,紅星新聞記者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獲悉,接國家衛健委指令,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教授將赴黑龍江綏芬河支援。康焰是華西醫院第三支援湖北醫療隊隊長,在武漢戰鬥了60天後,4月7日從武漢回到成都,剛休整了3天就又整裝出發。
  • 華西醫院康焰教授:用重症醫學之光 照亮學生前行之路
    在康焰的心中,醫學是神聖的,救死扶傷是醫者的天職,在自己的追夢路上,他也擔當著後來者的引路人。尹萬紅,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憑一己之力建立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重症監護病房,託起一個又一個患者重生的希望。當被媒體採訪,問起如何走上重症醫學之路時,他談到了自己的博士研究生導師康焰,導師是他專業上的引路人。
  • 我到北京領獎③|川大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只要需要醫生 我...
    9月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抵達北京。出發到北京前兩天,他剛結束了45天援助新疆的工作。從武漢到綏芬河,再到烏魯木齊,康焰一直行走在抗疫第一線。「謝謝你們為新疆拼命。」康焰回憶,離開烏魯木齊時,不少群眾自發為他們送行。其實,同樣的感謝,康焰在武漢、在綏芬河也多次聽到。「每每回想起這些感謝的話,我都很感動。」
  • 戰鬥到最後的「留守天團」:專訪最晚撤離的5支援鄂醫療隊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三批援鄂醫療隊:越到最後仗越難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醫療隊的141名隊員,承擔著80張病床的危重症救治任務,直到4月7日撤離。這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最後一支撤離的國家醫療隊,也是四川省最後一支撤離的援鄂醫療隊。
  • ...這一棒】在武漢寫下《戰地筆記》 她說迎難而上是黨員和醫生的...
    2020年4月,基鵬(左一)等42人獲得第23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  基鵬,中共黨員,華西醫院第三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治醫師,「重症八仙」之一康焰的徒弟,2020年4月榮獲第23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基鵬告訴四川新聞網記者,她寫下《戰地筆記》的初衷就是想用筆記錄下自己看到的東西,讓所有人都能夠減少恐慌和臆想,能夠正確地認識疫情。
  • 點讚華西「王炸」!10個抗疫一線醫務人員英雄群體榮獲「時代楷模...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尖刀連」中部戰區總醫院戰「疫」黨員突擊隊遼寧、上海、廣東支援雷神山醫院醫療隊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重症醫療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鄂重症救治醫療隊中國中醫科學院國家援鄂抗疫中醫醫療隊
  • 華西醫院專家回憶:出徵武漢,機場見到友軍倍感溫暖
    籍於此,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聯合封面新聞特別推出「山川再會——武漢戰疫後,東齊魯、西華西隔空對話」大型主題直播,致敬護士節,致敬所有白衣戰士。2月7日晚,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醫療隊與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醫療隊「王炸天團」在武漢機場隔空喊話、相互致意的視頻走紅網絡。100天後,山川穿越山河,風雲再相會。東齊魯、西華西的醫護專家於5月11日10點做客直播間,分享有關戰疫的回憶,有關疫情防控的知識。
  • 今日中午 華西醫院6000多名醫護人員享用「全羊席」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 攝影 肖雨楊粉蒸羊肉、滋補羊肉湯、乾鍋羊排、紅燜羊肉……12月7日中午11點50,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第一住院大樓4樓餐廳、心理衛生中心餐廳、溫江院區餐廳、行政樓臨時餐廳、手術室餐廳等
  • 對話醫療界四大"天團"|華西醫院:"新冠肺炎救治不像武俠小說,給一...
    (梁淑怡製圖/圖)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康焰本來是作為第二批隊員援助武漢的。2月2日,行李託運了,登機牌也辦好了,領導卻電話通知他另有安排,暫緩支援。康焰很失落:出徵儀式都辦了,同事朋友的關心電話也打了,那幾天他都不好意思出門。2月7日,康焰作為華西醫院第三批醫療隊的領隊,帶領30名醫生和99名護士進駐武漢。
  • 康焰任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院長:三次受命出徵,為抗擊疫情「重症...
    據天府發布微信公眾號9月11日消息,即將於明年(2021年)7月1日開院開診的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近日再曝重要消息:饒莉為中共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委員會委員、書記;康焰為中共四川大學華西天府醫院委員會委員
  • 華西醫院「王炸」天團回歸 看看他們在湖北都做了啥?
    4月7日,圓滿完成任務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啟程離開武漢封面新聞記者寧芝今日,四川省最後一批援湖北醫療隊隊員162人啟程返川,包括華西醫院140人、疾控三隊14人、中國醫學科學院輸血研究所6人、以及華西醫院、成都公衛中心的兩名院感專家。
  • 華西醫院康焰:診療方案日趨成熟,接管病區連續兩天零死亡
    封面新聞記者 沈軼 廖秀 李佳雨 2月7日,由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康焰所帶領的華西醫院第三批醫療隊來到武漢,入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至今已經過去了10餘天時間。 重症患者治療效果如何?患者死亡率是否有所下降?病症是否已得到控制?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
    華西醫院歷史上最大規模出徵:這個科室佔了近4成2月7日,130人的華西醫院第三支援湖北醫療隊馳援武漢,這是華西醫院歷史上應對國家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一次性派出的最大規模醫療隊。其中,重症醫學科佔49人,醫生6人,呼吸治療師2人,護士41人,佔整個隊伍的4成。
  • 江蘇援武漢最後一支醫療隊回家了!
    江蘇援武漢最後一支醫療隊回家了!現代快報訊(特派記者 是鍾寅 李楠/文 張浩然/攝)4月13日,武漢陽光正明媚,江蘇省人民醫院援武漢醫療隊回家了!他們是江蘇援武漢最後撤離的一支隊伍。在武漢市漢江灣體育公園,武漢市民為醫療隊舉行了歡送儀式。
  • 全國「逆行天團」會師武漢!上海最大規模援鄂醫療隊出徵...
    華山第四批援鄂醫療隊今出徵昨天的元宵夜,當華山人正沉浸在與前三批援鄂醫療隊員連線祝福的氣氛中時,20:57分,華山醫院院長丁強在科主任群發布召集令:明天需要210人馳援武漢,大家可以向文東副院長報名。考驗華山的時候到了!
  • 戰疫有我:致上海德濟醫院援鄂醫療隊的一封信
    在上海德濟醫療隊馳援武漢至今的一個月裡,我們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注、鼓勵和幫助,這份真摯的情感一直鼓舞著我們的隊員奮戰在疫情一線,義無反顧,為生命築起鋼鐵長城。近日,武漢一中校友文化聯誼會劉經美老師通過《江漢文化》,給上海援鄂醫療隊寫了一封信:親愛的上海德濟醫院/青島大學上海腦科醫學中心援鄂醫療隊領隊郭玉石和全體隊員們:
  • 北京天壇醫院醫療隊援漢記:把「天壇標準」帶到武漢
    1月27日,北京援鄂醫療隊集結出發當天。北京天壇醫院醫療隊領隊顧怡明率領著12人的隊伍匯入醫療隊。她反覆審視著手上這份名單,在北京援鄂醫療隊136名醫護人員當中,年齡最大的和年齡最小的醫護人員都在自己的隊伍裡,同時,這也是擁有男護士最多的一個團隊,共有6名男護士參戰。
  • 蘇州援武漢醫療隊:吳儂軟語下的硬核擔當
    江蘇援武漢醫療隊蘇州隊已在前線奮戰了40多天,這支操著吳儂軟語的蘇州力量正用江南溫情和硬核實力譜寫著一曲逆風而行、風雨同舟的援鄂戰疫之歌。
  • 超級醫院:攻克最後的「紅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紅區|新冠肺炎|醫生
    在為各地醫療隊的醫生錄入工號時,東院醫療部的工作人員翻看著名單, 「巨星雲集」的感覺越來越濃烈。華西、復旦中山、齊魯、中醫大盛京、重慶醫大、西安交大、新疆醫大……當這些象徵中國醫學界實力的醫院,將專家團隊成建制派往東院,一所為戰「疫」而來的「超級醫院」,逐漸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