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河湟打醮習俗——婁高祁福神廟打醮掠影!!
每當打醮時,聚集法師擊鼓作法,以達到娛樂神靈的目的。法師所用的三皇神鼓,既是主奏樂器和主要舞具,又是宗教活動的主要道具,為單面芭蕉扇形羊皮鼓,也是我國種類繁多的鼓的始祖。
據當地民俗文化研究專家石林生介紹,河湟地區一般都有在春秋兩季舉行打醮的習俗。春季打醮為青醮,從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開始,意思是說莊稼種在了地,就交給上天了。秋季打醮叫黃醮,是在麥子黃了的秋天舉行,莊稼的豐收全靠神靈的護佑,設壇打醮,是為了感謝神靈。
農曆二月春風吹拂,大地返青,春耕從河湟兩岸陸續開始。農民們滿懷喜悅,以娛神的方式祈求眾神及龍王爺的保佑。
根據傳統,民間的河湟打醮要請法師12名或24名主持,其儀式有獻牲、祈禱、念唱與舞蹈。歌舞之興始於古代巫術,古代之巫,實以歌舞事神、娛神為職業。《周官、司巫》中:「若國大旱,則帥巫而舞雩」,就明顯是一種祈雨的巫術儀式。河湟打醮的法師就是集唱、舞、樂一體的巫,屬於民間藝人。
河湟地區的法師主持寺廟竣工儀式,塑神開光、安神、廟神裝髒等工作。法師以父子傳承或師徒相傳而延續至今。他們散存於廣袤的鄉村民間,每一個班子基本固定活動於一個地區。河湟法師設壇作法事時,祭壇上主要供奉有諸龍王牌位,兩邊有「雨自九重天上來,龍從百丈潭中起」的對聯,橫批:「興雲布雨」。供奉的除了方神外,還要唱《請神歌》:既有道教的老君、真人,也有佛教的菩薩、羅漢,還有原屬自然神的雷公、風伯、山神、土地,還有歷史人物神如姜子牙、郭大將軍、金毛童子等。總之,天上、人間、地獄的神仙鬼怪應有盡有,共有一百多位。多神的存在,反映了文化交流中的多樣性和融合性。
當然,除了法事活動外,廟宇外也有花兒唱家們聚眾歌唱!!成為一道臨夏特有的風景!!
攝影:臨夏印象A8工作室
有好新聞好文章好照片好視頻可以聯繫我們QQ郵箱(515324528@qq.com),還有你對平臺內容的看法和意見發表在臨夏印象微社區,本平臺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部分文章來源於網絡或網友爆料,不代表本站觀點。臨夏最美新媒體 綜合信息發布中心--臨夏印象(lxyx930)點擊關注臨夏印象 共賞最美臨夏(微信公眾號lxyx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