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民俗】法師打醮還願

2021-02-24 三小禾

                                                                      法師打醮還願
什麼是打醮

打醮——是我國北方群眾的一種農村祈福迎祥,感謝神靈活動。這種活動儀式非常隆重。冬天到了,農事也告一段落了,為了感謝神靈帶來的收穫,並祈求上蒼保佑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舊時在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生活條件艱苦,醫療條件較差,文化落後,廣大群眾為了求得平安日子,舉行不同的宗教迷信活動,來消災免難,凡此種種原因,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迷信活動儀式在不同的相互交匯,感染,統一,壯大,形成了今天的道教打醮活動。

廟會的原本意義是:一種民間發起的,在特定季節(陰曆6月),驅疫祈福的祭儀活動。但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河州全民性的、熱鬧非凡的綜合性盛會。它展示了河州節慶習俗的多姿多彩。

法師裡面的大法師,負責祭祀的主要人物
神被請到一處扎在空曠土地上的帳篷裡,外邊供奉這各種吃的、喝的。
1、廟會
尕廟臺的寺廟,是一個陳舊的祠堂。灰褐色的梁柱上,貼著「驅疫祈福」的條幅。廟會期間,道士們要做一種「法師打教」的活動。他們穿著黑色長袍、頭戴黑色方帽,一手拿著一面單調的單面鼓,另一手在上面敲著有節奏的鼓點,口裡唸叨著聽不清的經文,用一種舞蹈式的步法,從廟裡跳出來,按一定的路線和範圍轉上一圈後,再回到廟內去。主要意義是:驅妖鬼。祈禱民間平安,風條雨順,莊稼豐收。人們都追攆著看。其實,大多數人對此並不感興趣。

法師嘴裡念著經文,打著牛皮縫製的單面鼓。微信號:lxr-0930
2、時裝表演會
廟會期間,東門外的那條樹木掩映下的林蔭大道上,充滿了迷人的風情。所有的人,都要從這裡經過。於是,這條大道成了各階層、各民族人民的時裝表演大舞臺。還有一批自然產生的有經驗的評論家,這些人,來的最早,他(她)們坐在林蔭道兩旁的樹下面草地上,來往的人群,都逃不脫他(她)們的眼睛,這些評論家們,坐在那裡,評頭論足,竊竊私語。

打教算是村裡的大事,小孩大人都會圍在旁邊觀看(現在看的人越來越少了)
人群中婦女們的服裝最鮮豔。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富商兼藝術家庭的幾位秦家姑娘,她們穿的是進口毛布料子的中式旗袍。春月的是:深藍色毛布;迎月的是:天藍色毛布;桂月的是:墨綠色毛布。隨著清風在輕輕抖動。腳上穿的是皮鞋或繡花緞鞋。她們的氣質:典雅華貴。人們都讚賞不已。其次是我們魯家的姑娘們,雖然衣服布料是一般平布,但服裝樣式新穎別致。也讓不少人投來讚賞的目光。民姐和葳姐穿的是蔚藍色、中西式(栽袖)的圓領(肩上有暗扣)短袖中長衫,正好露出了白色長統襪,腳上是黑色的一帶框籃鞋。在造型完美的黑頭髮上繫著紅緞帶,洋味十足。我和龍妹梳的是「妹妹頭」。穿的是裙子,龍妹的裙子是:布拉吉洋裙,料子是雙縐紗綢,鵝黃色底上印著淺咖啡色的大花朵。風一吹,真像一隻花蝴蝶。而我的裙子:料子是質地較硬的粉紅色麻貨,上面點綴著小藍花。樣式是緊貼在身上的中式裙,穿上後,顯得小氣、呆板,活像個阿姑娜(布娃娃)。

法師都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微信號:lxr-0930

輪到誰家打教,堂屋裡面都要迎接來廟裡的神,然後擺上各種貢品
男士服裝較簡單。可分以下幾類:一類是身分顯赫的地方官員及一些紳士們,穿著淺灰色及米色的筆挺西裝,戴著鋼盔帽和墨烏眼鏡,手拄文明棍。也有穿深藍色及深灰色的帶四個兜的立領中山裝的。他們的氣質瀟灑高貴。另一類是:中學教師、銀行、郵政、電報局等單位工作的南方人。這些人的穿著最得體,很有品位。穿的是藏藍色或咖啡色的西服,領帶和襯衫都非常時髦。腳下登著鋥亮的皮鞋。其氣質:儒雅、幹練。還有一類:穿著對襟兒的,紐襻式的,綰著白袖的中式褂子。氣質:老練、世故。

晚上很多婦女和老人都會點起燈,然後整夜守候其旁邊,口中念著道教經文
再說一般城市居民,無論男女老少,穿著樸素乾淨。氣質:樸實、自信。還有,敦厚善良的農民們,雖然穿著簇新的衣服,但他(她)們的神態與舉止和周圍的一切是那般地不和諧。

供奉給二郎神的戰馬,都是用布料手工縫製的,有點卡哇伊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回族人民的衣著打扮。那可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男人中,老人們穿的是灰色或白色的條子布長袍,這是一種阿拉伯式服裝。中年人穿的是中式短褂子。青年人穿著白條子布的西式襯衣。所有男士,頭上戴的是清一色的白缸缸帽。婦女中:中老年穿的是藍、黑、灰三色,蓋住腳面的綢長袍,比漢人穿的旗袍寬大。年輕婦女穿的是華麗的綢緞,還有大紅大綠的服裝,顯得有點土氣。衣服褲子都很長,臉上濃裝打扮,幾乎與戲臺上的演員一樣。婦女頭上的蓋頭,有老中青之分;老年婦女的是白色,中年婦女的是黑色,年輕人的是綠色或花色。蓋頭全是綢子的,它要把頭髮、耳朵、脖子全都遮住,前面只露出面部,後面披到背上。她們在家人的陪護下,也來參加尕廟臺這樣的盛會。

兩個法師出來迎接完萬名傘後回去。微信號:lxr-0930

各種人群,穿著不同服裝,走過東門外的那條林蔭大道時,像不像一次真實的、大型的時裝表演會?坐在兩邊盯著看和攆著看的人們,算不算是評論家?

從城裡定製而來的萬名傘。微信號:lxr-0930
3、集市貿易會
廟會期間,大教場成了一個繁華的旅遊小城。那裡搭起了一排排的帳蓬。有餐館、茶館、娛樂館等等。有錢的人們在這裡包下帳蓬,與家人、朋友聚餐,娛樂。餐館裡的菜都是事先從城裡的正式飯館做好的。一般居民,自己帶了床單和油布(桐油漆過的很隔潮),鋪在樹蔭下和河邊的草地上休息,有的還帶著飯菜。

廟裡的老廟官手裡捧著佔卜卦,祈求神靈能收下還願的禮品 。
空曠的地上,法師賣力的跳著道教裡面的各種步伐,除了帳蓬之外,還有排得整整齊齊、一行一行的小商品攤:錦貨攤、小食品攤、自產自賣的手工藝品(用麥杆編織的十分精緻的各式草帽、裝食品的大小盒子、放饃盤子、茶杯墊子等。)中藥材攤(黨參、當歸、枸杞、黃芪等)、兒童玩具攤(玻璃做的哈哈笑、猴打鼓、泥娃娃等)等等。
法師們手持單面鼓,跳著宗教的各種步法,
挑著擔子賣小吃的小商販們,見縫插針地在一些孔隙處放下擔子叫賣:涼粉、釀皮子、甜麥子、煮紅棗等。平時捨不得給小孩子買零食的人們,在廟會上也一定要給孩子們買著吃。

4、思想文化交流會
經濟寬裕的人們,包下帳蓬在裡面休息、娛樂。有的放留聲機聽優美的中國古典音樂;有的拉京胡清唱京劇;有的拉二胡清唱秦腔戲;還有,吹口琴唱歌的。一般老百姓就零散地坐在樹蔭下和河邊上,自個取樂。微風拂面,河水清澈透明,比帳蓬裡面還舒服。那種感覺,非常富有詩意。所有場合,沒有嫉妒和爭吵,氣氛十分和諧。有些民間藝人,用笛子能吹出優美動聽的曲子。用二胡能拉出婉轉悽涼的「二泉映月」,吸引了不少人前來喝彩。還有些農村的「花兒」歌手們,也在到處大顯歌喉,他(她)們的歌聲十分動聽,餘音嫋嫋不息。
尕廟臺廟會的最後一道風景線是:太陽落山後,人們陸續回家了。但有不少人專門要等著看一幕戲:喝得醉醺醺地、東搖西擺地從林蔭大道上往回走的醉漢們,有的嘴裡哼著秦腔戲,有的漫著花兒曲。唱一陣、笑一陣、哭一陣、吐一陣。有些被扶著走,有些喝得酩酊大醉,昏睡過去的,就用自行車和架子車,推拉著走。真是醜態百出,狼狽不堪。

家裡供奉著唐卡掛像,桌子上放著用木頭雕刻著的佛像。

覺得有意思,請點擊右上角按鈕分享到朋友圈連手,您的關注和分享才是我們的動力!



相關焦點

  • 今年臨夏打醮的你看了木——婁高祁福神廟打醮掠影!獨特的河湟打醮習俗
    每當打醮時,聚集法師擊鼓作法,以達到娛樂神靈的目的。法師所用的三皇神鼓,既是主奏樂器和主要舞具,又是宗教活動的主要道具,為單面芭蕉扇形羊皮鼓,也是我國種類繁多的鼓的始祖。   據當地民俗文化研究專家石林生介紹,河湟地區一般都有在春秋兩季舉行打醮的習俗。春季打醮為青醮,從每年農曆二月初二開始,意思是說莊稼種在了地,就交給上天了。
  • 法師打醮,河州人的非常道
    我們扳著指頭,等著打醮的日子。 biang biang biang,法師打醮,我的心兒跳跳。南龍山的趙家樹林、石家廟打醮,是我們莊稼人的盛會。耳畔傳來鼓聲,我們人在課堂,心早已飛到了醮場。法師正在扭著跳著「甩馬頭」,那「biang biang鼓」的聲音,打得多麼給勁、美當!看了一會打醮,過足了眼癮,是時候餵飽肚子裡呱呱叫的大蛤蟆了。
  • 武北打醮習俗
    到武平武北領略田園風光的同時,有一項流傳已久,神妙莫測的民俗活動一定會讓你感到振奮,感到驚奇。       這項民俗活動便是武北一帶民間獨特的「打醮」習俗。「打醮」是人們為祈求保佑五穀豐登、四季平安而進行的一項民間祭祀活動。一般有「春醮」:正月十四、十五、十六。保佑四季平安。「保苗醮」:四月半。保苗,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七月醮」:七月十四。慶豐收。「冬醮」:十月以後,為還願醮。為便於大家走親串戚,各村的「打醮"時間有所不同。
  • 「花兒·臨夏」馬拉松賽榮獲中國田協銅牌賽事及民族民俗特色...
    「花兒·臨夏」馬拉松賽榮獲中國田協銅牌賽事及民族民俗特色賽事 2020-10-10 19:1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打醮
    打醮 現在各地民間都有進行一種宗教活動,叫"打醮",可打醮的意義除了部分人知道它的意思外
  • 你不知道的「打醮」
    打醮一詞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一般指道教祭神科儀。醮,音叫,原義為祭法的一種,其起源甚古。《禮儀》云:「若不醮,則醴用酒。」註:「酌而無酬酌曰醮」,意為單向(神靈)敬酒而沒有回敬就稱為「醮」。民間俗稱的「打醮」之法與道教類似,其儀式的住持者也多為道士,有時也有僧人,甚至民間的「太保」、「端公」、「半仙」之類也會住持此類儀式。
  • 梅山文化」打醮「,上刀梯過程,難得一見的絕技
    梅山文化活動」打醮「
  • 「花兒·臨夏」馬拉松賽獲評2019中國田協銅牌賽事及民族民俗特色賽事
    其中,2019"花兒·臨夏"馬拉松賽榮獲2019中國田徑協會「銅牌賽事」稱號及2019中國田徑協會「民族民俗特色賽事」稱號。
  • 2020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今日開幕 雙節將至 臨夏備下的這份...
    2020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今日開幕雙節將至 臨夏備下的這份「旅遊盛宴」很有料!這個「十一假期」,隨著臨博會開幕,臨夏備了一份「吃喝玩遊娛購」套餐,加量不加價,誠意十足!臨夏素有「花兒之鄉」的美譽,也是黃河文化旅遊節的旅遊城市之一。今年的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暨第八屆「燎原·盛財」杯全國名優風味小吃大獎賽(以下簡稱「臨博會」),將於2020年9月29日至10月8日在臨夏市舉辦。
  • 2018臨夏國際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進入倒計時
    近日,筆者從2018臨夏國際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組委會獲悉,9月21日至10月8日,2018臨夏國際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暨第六屆全國名優風味小吃大獎賽將在臨夏市河州商務會展中心盛大舉行
  • 2020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開幕
    (李彬 攝)人民網蘭州9月30日電(高翔)9月29日,以「喜迎國慶展成就,商旅融合增活力,決勝脫貧奔小康,鄉村振興促發展」為主題的2020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暨第八屆「燎原·盛財」杯全國名優風味小吃大獎賽在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舉辦。開幕現場。
  • 民間「匠」才的智慧——臨夏木器鏇藝
    民間「匠」才的智慧——臨夏木器鏇藝 2020-09-15 12: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知道甘肅臨夏回民為什麼被稱為「八坊人」嗎?
    八坊十三巷位於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首府臨夏市,位於甘肅省西南部,是臨夏回族自治州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這裡距省會蘭州只有100多公裡,距離蘭州不遠,所以經濟比較發達。市域東與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接壤,南西北與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縣毗鄰,四面環山。臨夏古代被稱為「茶馬互市」之地,是古代西北著名的商品集散地,也是內地通往藏區和青藏高原的要塞地區,曾稱為枹罕、河州,西部「旱碼頭」和「河湟雄鎮」之稱,有「中國小麥加」、「花兒之鄉」、「彩陶之鄉」和「牡丹之鄉」之稱。
  • 論還願的重要性!
    道壇近期有很多人來還願,很多人在許願之後並不還願,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
  • 熱烈慶祝2020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暨第八屆"燎原·盛財"杯全國...
    在這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要一年,臨夏市再次舉辦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暨全國名優風味小吃大獎賽,在這個瓜果飄香的金秋,參觀各地特產、品嘗特色美食、了解名優特產品……好客的臨夏人民誠邀四方賓客,齊聚美麗的大夏河畔,共饗美食盛宴、共話發展未來。
  •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臨夏
    歷史文化臨夏州境,春秋時期,為羌、戎之地;戰國末期屬古雍州之城。秦朝時,初為罕羌侯邑,後置枹罕縣。臨夏回族自治州擁有豐富的民俗文化和完整的傳統傳承,如: 穆斯林婚俗臨夏的回族一般只在伊斯蘭教內通婚,也允許回族男子娶非穆斯林女子為妻,但必須要女子嚴格遵守回族習俗
  • 2017067【田野圖記】都塘打醮:​與神共舞的鄉村野史(二)
    海陸豐依舊是滿滿的中國風都塘就是一個海陸豐鄉村社會的縮影都塘打醮儀式中人的行為,說到底,就是由民俗打底信仰支配的。        上一集,主要是都塘打醮的由來、主題、神譜、場所的考察和評介,以及團隊作業的方法和過程。本集,是整個打醮儀式過程的實錄和描述。這次醮會是「三會」,為醮期中最為隆重的一次,完整地反映出「太平清醮」的全貌。
  • 春漾臨夏,花開河州 | 邂逅「絲綢之路」上的遺珠!
    乘坐飛機到達蘭州中川機場後,可以轉乘中川機場專線直達臨夏市,或者自駕選擇康臨、蘭合高速等直達臨夏市。臨夏古稱河州,而在臨夏市內的回民又稱「八坊人」,「八坊」和「河州」同時成為臨夏的別稱,從元朝至今,圍繞著八座清真寺形成了八個教坊、十三條街巷,故稱為「八坊十三巷」。
  • 廈門與臨夏的扶貧協奏曲
    作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自2010年6月起由廈門市進行結對幫扶。從鼓勵國企帶動民企參與扶貧,到兩地營商環境嫁接,再到人才共享……10年時間裡,廈門市先行先試,在臨夏這片熱土積極進行跨區域扶貧協作的實踐探索。如今,廈門與臨夏已奏響東西相牽、海陸相連的扶貧協奏曲。
  • 2020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暨第八屆全國名優風味小吃大獎賽盛大...
    2020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暨第八屆「燎原·盛財」杯全國名優風味小吃大獎賽開幕9月29日上午,2020臨夏美食民族用品博覽會暨第八屆「燎原·盛財」杯全國名優風味小吃大獎賽在臨夏市南濱河東路親水平臺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