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絕句王維

2020-12-14 騰訊網

王維,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是唐朝著名的詩人、畫家。開元十九年,王維及第狀元歷官右拾遺,監察督史等,其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尤長五言,多詠山水田園,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

王維早些年的時候有過積極的政治抱負,也曾想過要做出一番事業,但隨著朝政變化和世事無常終而變得消沉。四十多歲的時候,他特地在長安東南營造了別墅在終南山上,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這首詩是他隱居生活中的一個篇章,主要內容是「言志」,寫詩人遠離塵俗,繼續隱居的願望。許多人都是身處過旋渦中心才衍生了想退出的心思,但但凡是個有過鴻鵠遠志的人都會心存期許,說不定就還有希望呢?所以有的時候,人心複雜的分不清是對錯。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相關焦點

  • 王維最經典六言詩,有人改為五言絕句,是多事還是改得更好了?
    王維最經典一首六言詩,為什麼還是有人覺得不好?閒居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出自王維組詩《田園樂七首》,這是第六首。《田園樂》又名「輞川六言」,是王維嘗試六言絕句較成功作品,向為六言史上代表作之一。節選的這一首,可謂六言詩經典。六言詩 中國古代詩歌史,幾乎就是一部五、七言發展變化史。五言、七言在詩史上佔絕對統治地位。
  • 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十首構思精緻的五言絕句 讓人過目不過
    五言絕句,源於漢魏樂府古詩,風格質樸古淡,崇尚自然真趣。成熟於唐代,屬近體詩範疇。有仄起、平起兩格。下面就讓我們來學習十首構思精緻的五言絕句代表詩作。《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鹿柴》——唐代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竹裡館》——唐代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送別 / 山中送別》——唐代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短到極致,美到心碎的五言絕句之故鄉篇
    博達君今天繼續為大家分享這些絕美的五言絕句,語言雅致,情景優美,短到極致,也美到極致。說到故鄉,有一首歌這樣唱:走遍天下的路,最美的還是故鄉;喝遍天下的水,嘴甜的還是故鄉。04《雜詩》 唐 · 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一個人對故鄉的懷念,總是和那些與自己過去生活有密切關係的人、事、物聯結在一起。
  • 詩人王維曾隱居4次,有「詩佛」之稱,晚年1首五言絕句,頗具禪意
    我國詩詞文化豐富多彩,唐代的詩詞風格各異,題材有絕句和律詩。絕句也叫截句、斷句、絕句,一首詩有四句,短小精悍。是唐朝比較流行的詩歌體裁。常建有五律和七律,所以叫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唐代的律詩廣受詩人青睞,比如李白的「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王之渙的「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等,都是千古流傳的五言絕句。詩詞的句子越少,字數越少,就越難寫。每個字都要用到恰到好處,字少句少,包含的內容不能少,要以小見大,還要意境深遠。所以寫一首好的五言絕句,也是檢驗詩人功夫深淺的試金石。古代考試也常考詩詞絕句,考察才子的文採。
  • 王維的《鳥鳴澗》與我們常見的絕句 在結構上有什麼不同?
    《鳥鳴澗》是王維描寫山水的一首五言絕句,在結構上與常見的古詩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如果細分的話,絕句有古絕句和律絕句。王維這首絕句不是嚴格的綠絕句,是一首律化的古絕句。聽起來挺拗口,其實也不複雜。一、什麼是古絕句?
  • 王維的《鳥鳴澗》膾炙人口,但是有人說,這首詩的格律有問題
    幾天前,看到過這樣一個問題:王維的《鳥鳴澗》格律有沒有問題?前言首先,絕句是指四句的詩,大多是五言或者七言,也有少量的六言詩。絕句也分古體絕句與近體絕句。七言絕句中,古絕句非常少,大部分是近體絕句。但是五言絕句中,卻存在大量的古體絕句。另外,在格律詩的發展中,很多古體詩也受到格律的影響。而格律詩自己也經歷了「古律」到」今律「的過程。而王維的《鳥鳴澗》,就是這種律化的古絕句。
  • 美到心碎,短到極致的五言絕句之理想篇
    今天博達君繼續為大家分享《大美中文課之唐詩千八百首》中的這些絕美的五言絕句。理想,是靈魂的底氣,是生命中最美好的憧憬。01《登鸛雀樓》 唐 · 朱斌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大家可以留言分享你所知道的其他關於理想的絕句和大家一起分享哦~~~明天我們繼續體驗絕美的五言絕句之離別篇(離別,是靈魂的釋然,是生命中最美好凝望。)
  • 詩詞講堂:詩律(律詩和絕句)
    第三章 詩律(律詩和絕句) 一、古體和近體 從格律上看,詩可以分成古體詩和近體詩。它有以下特點: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2、押平聲韻。3、每句平仄都有規定。4、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有一種超過八句的律詩,稱為「長律」。長律自然也是近體詩。長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題目上標明韻數,如杜甫的《風疾舟中伏枕書懷三十六韻》,就是三百六十字。
  • 這些六言絕句,比五言七言詩還要美,一眼萬年
    六言絕句是絕句的一種,屬近體詩的範疇。根據每句字數,絕句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和五言絕句、七言絕句相比,六言絕句比較少見,即使如此,六言絕句不乏名篇。《歸山作》【唐】顧況心事數莖白髮,生涯一片青山。
  • 十首五言絕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五言絕句是漢族詩歌體裁之一,屬於絕句的一種,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詩規範的小詩,屬於近體詩範疇。此體源於漢代樂府小詩,深受六朝漢族民歌影響。到了唐代與近體律詩如孿生姐妹,並蒂雙花,以其嶄新的異彩出現在詩壇上。因小見大,以少總多,在短章中包含著豐富的內容,是其最大特色。
  • 唐詩學習:王維的《雜詩(其二)》解讀
    唐詩學習:王維的《雜詩(其二)》解讀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雜詩(其二)》是盛唐詩人王維所作的一首五言絕句。這首詩是其組詩《雜詩三首》中的第二首。詩的前兩句以記言的方式詢問從家鄉來的友人,後兩句則僅問寒梅是否開花一事,有些出人意外。
  • 王維最佛性的一首詩,是山水田園詩的一座高峰,唐朝無人能超越
    王維,唐朝著名山水田園派詩人,有「詩佛」之稱。
  • 一首藏在王維中的詩,句句透露江南女子勤勞
    我們都知道唐朝有名詩人數不勝數,其中王維的詩猶如畫卷,美不勝收。王維是一個多才多藝的詩人,不僅擅長寫詩,還擅長作畫。經常把繪畫的精髓帶進詩歌的天地中。不管是邊塞的詩,還是山水的詩,王維之作總會膾炙人口,讓人回味無窮。
  • 王維
    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唐玄宗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第,為太樂丞。歷官右拾遺、監察御史、河西節度使判官。天寶年間,王維拜吏部郎中、給事中。安祿山攻陷長安時,王維被迫受偽職。長安收復後,被責授太子中允。唐肅宗乾元年間任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
  • 考試要求寫六韻十二句的五言長律,祖詠卻寫了一首五言絕句
    寫了五言絕句就擱筆不再寫了,感覺再寫有畫蛇添足之嫌,考官好心勸說,讓他按照要求來寫,他卻偏偏不聽,結果可想而知。以他這樣固執己見的性格,當官是絕對吃不開的,官場是要你八面玲瓏見風使舵的,果不其然,他雖然在開元十二年(724年)考中進士,可好久不給授官,後來好不容易當官了,不久有遭貶,最後只得歸隱。不過他的詩在詩歌史上有其一定的位置,現在欣賞他的這首應試詩。
  • 《唐詩三百首》五言絕句
    相思唐代: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竹裡館唐代: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雜詩三首·其二唐代: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 唐詩三百首 五言絕句
    4、相思唐代:王維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5、雜詩三首·其二唐代:王維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6、鹿柴唐代: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7、竹裡館唐代:王維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 《全唐詩》中王維10首著名詩詞,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1.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出自唐·王維《送沈子福歸江東》。
  • 什麼是六言絕句,有沒有創作規則?
    何為絕句?四句整飭的句子即為絕句。六言古詩在唐朝以及唐以前是大量存在的,這是詩歌本身發展的探路,不僅僅六言,從《詩經》的四言,《楚辭》的雜言,整飭到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都曾經大量出現過創作,只不過隨著音律的發展,詩人們發現五、七言最適合吟誦節奏感的突出,後期逐漸淘汰了其它言格式,只剩下了單字和雙字互相配合的五、七言格式。
  • 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式和規則
    我們學習了五言絕句的平仄格律,按照知識面由簡而繁的擴展思路和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接下來重點講述七言絕句的平仄格律,自然是水到渠成和順風吹火之事了。 一、七言絕句的構成 將五言絕句擴展就成了七言絕句。(2)仄平腳 五言平起平收 **平平仄仄平 七言仄起平收 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仄腳 五言平起仄收 **平平平仄仄 七言仄起仄收 仄仄平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