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遊戲觀音,以自在神力遊走娑婆世界,救苦救難,普渡眾生

2020-12-14 歷史國學教堂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之中,世人皆知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卻很少人知道觀音菩薩三十三化身像的佛學歷史知識,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遊戲觀音,不過在此之前先看個故事:

神通遊戲觀世音,自在幻化徧知海;千手千眼救倒懸,三十二應普現身。

在宋朝的江西廣信府,曾有一群人為了開採銅礦而掘山,以至後來山洞被挖的深不可測,裡面挖谷的百姓還在繼續作業,但大山已然搖搖欲墜,眼看就要倒塌。

就在大家擔心之際,忽然有一女子提著個籃子而來,在動口對著洞中的百姓叫賣,坑中百姓爭著出來,而後大山猛然崩塌,女子卻不知所蹤。大家紛紛議論此事,認為這位女子老師觀音娘娘所化,適時救援百姓。

諸如此類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這些皆乃是觀世音菩薩遊戲世間時,隨機救護眾生之最佳實證,而後便產生了觀音化身之「遊戲觀音」。

〝遊戲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五,他的〝化身相〞既是〝帝釋身〞!這位菩薩的形象為著天衣,佩帶瓔珞,頭戴寶冠,冠上化佛,乘坐彩雲,左膝曲立,左手安放於左膝上,右手下垂,作垂地印,全身有光輪,作遊戲法界自在無礙之相。

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遊於娑婆世界。遊戲觀音因乘雲作遊戲坐姿,遊戲坐又稱安逸坐,是佛教造像中比結跏趺坐還隨意自在的一種坐姿。遊戲觀音乘坐五彩飛雲,雲遊四海,救苦救難,普渡眾生。

佛經中稱:諸佛菩薩等救度眾生為易事、樂事,猶如遊戲。故而謂專心救度眾生為得遊戲三昧。這裡的「遊戲」之意非世俗間玩樂打鬧之意,而是意謂著自在無礙,而常不失定意,故稱「遊戲三昧」。

遊戲觀音名字之中的「遊戲」,是指「隨意化現、隨機教化」之意。也是遊戲自在,無滯無礙,隨緣應化,救護眾生之義。如依佛經所示,乃表救護眾生墮落山崖危急災難之象徵。

菩薩神通無礙稱為遊戲,如神通有礙,不能稱之為遊戲。此尊遊戲觀音得法自在,任運自如遊遍十方,自娛自在毫無拘束度化眾生。

觀世音菩薩度化眾生的圓通無礙,不拘泥與任何時間,不拘泥於任何地點,在現實中遊戲自在,去處盡通,故有此稱。所以被諸多佛經形容為:」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這裡的墜落金剛山「不能損一毛」,意指金剛山萬丈懸崖很堅硬,也可比喻人的信念堅固,猶如金剛。只要心堅固如金剛之銳利,透明無雜,不為諸外道所損傷破壞,便能悟入一切法,所以心定堅固,不被世間情感所障,萬物所著而袪諸煩惱。

生活在如今的時代,物慾難免侵犯心念,倫理道德漸漸已不被人們重視。大家皆以賺錢為目的,笑貧不笑娼。

世道各種環境充滿了大量的誘惑,心念不堅的人往往因而墮落,這樣便猶如毀滅自己,結束寶貴的生命。惡業如影隨形,惑業煩惱也如金剛之堅。

所以我們平常應該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培養金剛不動之心,不貪、知足,遇到困擾定得菩薩感應保佑,助你一臂之力。煩不亂、邪不動,正智自在解決困難。

也希望大家在燒香拜佛的同時,可以做到自省,可以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身上的貪嗔痴,從而以金剛不動心堅定自己應該堅定的信念,如此這般的話,定能擁有自己想要的人生!

相關焦點

  • 世界各地寺院觀音對聯集錦
    浙江嘉善福星禪院觀音閣  菩提會菩提,具大神通,忽現千般千眼;  自在觀自在,是真佛力,總有慈念慈悲。  香港九龍紅磡觀音廟廟門  履險如夷,絕域殊鄉通寶筏;  有求必應,風恬浪靜託慈航。  張敬修題日本長崎福濟寺觀音堂  隨類現形,智炬高擎遊法界;  尋聲救苦,悲心廣運入娑婆。
  • 白玉觀音設計稿——1
    觀音心性柔和,儀態端莊,世事洞明,永保平安,消災解難,遠離禍害,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救苦救難的化身。在《大佛頂首楞嚴經妙心疏》中說,世間觀音相皆是觀世音的應身而非本相。在佛教的眾多菩薩中,觀世音菩薩也最為民間所熟知和信仰。在中國的江、浙、閩、廣、臺灣,[4]  以及南洋華僑間,觀音信仰極為普及,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浙江的舟山群島,自古以來也一直被視為觀世音菩薩應化的道場。
  • 禪露丨觀音信仰與佛教中國化
    佛教八大宗派的出現,是佛教中國化的裡程碑,標誌著佛教正式走上中國化道路。其中,菩薩信仰是佛教體系中最有特色的信仰,特別是以觀音信仰為主要表現形式。「觀音」又名「觀自在」。唐代玄奘大師所譯《心經》中載曰:「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觀音菩薩與娑婆世界的因緣與特點
    1、觀音菩薩  據《悲華經》記載,觀音菩薩乃西方極樂世界之一生補處法身大士,是一位即將繼承阿彌陀佛之位的大菩薩
  • 農曆六月十九,恭逢觀音菩薩成道日,感恩觀音菩薩弘揚地藏法門
    值此殊勝日請持清淨廣大發心此念佛、放生、供燈、持咒吃齋,禮佛,禪定,精進,誦經,廣做善業;讓我們一起恭敬頂禮觀音菩薩,祈願觀音菩薩加持娑婆世界眾生!願功德普皆回向給,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業障消除離苦得樂,共願同生求生淨土共證早證菩提。
  • 她筆下救苦救難的觀音,聖潔祥和,自帶光明
    水月觀音:觀世音菩薩,梵文Avalokitesvara的意譯,水月觀音是觀世音菩薩三十三身像之一她擅畫觀音、花卉。她筆下的觀音祥和、乾淨、聖潔,自帶光芒,神光隱現,具有生命,呈現出救苦救難觀世音大士悲憫天下的情懷。觀瞻她的觀音系列,不由心生歡喜,悲憫流溢,虔誠漫漲。
  • 稱念觀音聖號的功德利益
    觀世音菩薩應該是中國人最熟悉的,觀音信仰不僅貫穿整個中國佛教歷史,更是形成了「有華人的地方,就有觀音的信仰,」在遇到苦難災厄的時候,許多人會第一個想到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甚至不自主的就念一句「觀音菩薩保佑」。這種潛移默化深植心靈的傳承究竟有沒有依據?為何稱念觀世音菩薩會有巨大功德利益?
  • 佛教節日 | 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觀世音菩薩是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以尋聲救苦、有求必應,而聞名於世。觀世音菩薩是民間所熟知和信仰的大菩薩,因其具有平等無私的慈悲宏願,被稱之為「半個亞洲的信仰」。 觀音,舊譯光世音、觀世音,略稱觀音;新譯觀世自在、觀自在。觀世音者,觀世人稱彼菩薩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觀世音。《法華經》曰:「苦惱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觀音菩薩又是西方三聖之一,與大勢至菩薩同為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脅侍。
  •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
    觀音菩薩是東亞民間崇拜較為普遍的菩薩,在各種佛教圖像或造像中觀音菩薩的像也最為常見,而且種類繁多,變化極大。在中國,觀音菩薩的崇拜最早於公元前1世紀隨著佛教的傳入而開始,並於7世紀中葉由朝鮮傳入日本。觀音菩薩在七世紀也傳入到西藏,在藏傳佛教中叫做Chenrezig,達賴喇嘛被是認為其化身。
  • 【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見聞轉發得福無量!
    在佛教經典中,觀音全稱為: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向以關心民間疾苦,及時解民倒懸著稱,是善良美好的化身。過去,無論在繁華都會的深宅大院、還是窮鄉僻地的廬舍茅屋,可謂是「家家有彌陀,戶戶有觀音」,成為娑婆世界出現頻率最高,與芸芸眾生關係最為親切的一位菩薩。
  • 新聞|東華禪寺恭祝觀音菩薩成道 祈願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幸福自在
    萬行大和尚帶領四眾弟子誦經祈福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俗稱觀音菩薩、觀音娘娘。是四大菩薩之一,是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在佛教、民間,被奉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有求必應的菩薩。遇難眾生只須誦念其名號,菩薩即前往拯救其難,故名觀音。觀音菩薩與中國信眾因緣很深,是中國佛教中十分信奉的一尊菩薩。我國幾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觀音聖像。淨土宗更是把觀音作為「西方三聖」之一來供奉。
  • 出生日、得道日、涅盤日還有還庫日,觀音誕有四個你知道嗎?
    撰文:大漢木居士觀音菩薩信眾廣泛,每到觀音誕辰,各地信眾寺院均會舉行隆重的法會或燃燭焚香虔誠慶祝。【自在觀音】極品推薦!出生日二月十九觀音是佛教大乘菩薩之一,早期被音譯為觀世音,後來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諱而改稱「觀音」,不過也有人認為她是梁朝妙巖公子得道成佛,並相傳二月十九日是她的誕辰,六月十九日是她得道成菩薩的日子,這二天都是紀念觀音的日子。其中二月十九日的觀音誕更隆重一些。
  • 救苦救難觀世音
    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
  • 恭迎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聖誕
    據學者們考證,觀世音菩薩最初的原形是古印度婆羅門教中的一對孿生小馬駒,它神通廣大,能使盲人復明,不孕者生子,公牛產奶,朽木開花,象徵著慈悲與善,被尊奉為雙馬童神。從狹義來說,有觀音殿或觀音像的地方都可稱為觀音道場都會有感即應。隨著禪宗的興起,朝山風氣的形成,人們希望在中國有一個專門的觀音道場,公元916年,日僧慧鍔從五臺山請得一尊觀音像欲泛回國,不想行至 浙江舟山群島便屢為風浪所阻,於是慧鍔便將觀音像就地安置在普陀山,建「不肯去觀音院」供奉。
  • 藏傳佛教中的四臂觀音
    在藏傳佛教中,最為廣泛的信仰當屬觀音菩薩。在整個藏區,男女老幼無人不會誦念觀音心咒:唵嘛呢叭咪吽。除此之外,在藏族人民當中流傳著一個古老傳說:藏族先民,是神猴和羅剎女結合而生。當神猴猶豫不決的時候,正是觀音菩薩明確指示,在雪域繁衍人類是莫大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