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安塞爾姆大主教表示對這項決議沒有異議,不久之後,在他的主持下,亨利一世和瑪蒂爾達的婚禮隆重舉行。婚禮前,為了消除人們對這場婚事的疑慮,安塞爾姆還在教堂前的神壇上,向人們具體解釋了會議經過和最終決策。以上的故事都來自一位當時的目擊者,一位坎特伯雷大教堂的英格蘭籍教士,名叫埃德默。 按照埃德默的描述,儘管大主教安塞爾姆如此小心謹慎,仍然難以提防惡意之人的揣測。
在很多諾曼人看來,這是一樁「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他們常常拿這對新人開 玩笑,用撒克遜姓名「戈德裡克和戈黛芙」來譏諷他們。一位編年史作者說道:「事實上,亨利一世對這一切瞭然於心,不過每每聽到這樣的稱謂,他都假裝大笑出聲,以掩飾自己的憤怒。」當羅貝爾公爵最終回到諾曼第,那些反對亨利一世的人又開始蠢蠢欲動。
一些居住在英格蘭的諾曼第貴族向羅貝爾公爵發去書信,甚至親自跨過英吉利海峽來到諾曼第,表示願意支持他奪回英格蘭王位。他們懇請羅貝爾不再耽擱,立即前往英格蘭,爭取自己的合法權利。羅貝爾到達英格蘭時,不少諾曼第男爵和騎士都加入了他的軍隊;與此同時,各位神職人員、普通士兵以及英格蘭百姓則支持亨利一世。
英格蘭百姓因為亡國讎恨,內心期望諾曼人的內戰可以持續,亨利一世和羅貝爾公爵最終兩敗俱傷。然而,羅貝爾公爵在漢普郡海岸登陸,但是亨利一世卻在薩塞克斯海岸邊等候,英格蘭百姓所期待的大戰並未發生。兩支軍隊需要再過幾日才能對峙,在 此間隙,兩邊態度相對溫和的諾曼人舉行洽談,最終壓下這次內戰。
洽談結果如下: 亨利一世每年給羅貝爾公爵兩千英鎊,以此為條件,羅貝爾再次放棄爭奪英格蘭王位。此外,支持雙方中任何一方的諾曼第貴族此前被充公的土地全部無條件歸還原主。 英格蘭人此前妄想諾曼人內訌,因為這對於他們來說,「不費一兵一卒,即可報家仇國恨」,可是諾曼人所舉行的洽談讓他們的希望化為泡影。
然而不久之後,他們又有了新的機會。在諾曼第和英格蘭權傾一方的公爵羅貝爾·德·貝萊姆面臨著45項指控,國王在王宮中召開會議,要求他出席辯解。羅貝爾·德·貝萊姆到了法庭,不過按照慣例,他要求徵詢親朋好友的意見,以更好地為自己辯護。但是,羅貝爾·德·貝萊姆一出王宮,便騎上馬飛奔而去,來到自己守衛森嚴的堡壘。國王和各位出席會議的貴族,久久未能得到他的回覆,因此宣布,如果羅貝爾·德·貝萊姆不出席下一次召開的會議,那麼他將被視為全民公敵。羅貝爾·德·貝萊姆此時已經在為戰爭做準備, 他在自己手下的阿倫德爾堡壘和蒂克希爾堡壘以及自己駐守的 什魯斯伯裡堡壘準備好武器和軍糧。
此外,他還在威爾斯邊境的布裡奇諾斯築造防禦工事,而此時,國王的軍隊正向他一步步逼近。亨利一世攻打布裡奇諾斯三個星期之後,諾曼第的貴族召開會議,試圖讓雙方停戰, 讓亨利一世和羅貝爾·德·貝萊姆握手言和。一位歷史學家這樣解釋:「他們知道如果亨利 一世戰勝羅貝爾,那麼他日後就有足夠的理由讓所有諾曼第貴族按照他的意願行事。」
他們一起來到亨利一世面前,請求他在王室部隊駐紮地附近的平原召開「和平會 議」。此時,附近的山丘駐紮著三千名英格蘭將士,他們深知會議的目的,也能猜測到會議的結果。英格蘭士兵們情緒激動,大叫道:「尊敬的國王,不要相信他們,他們這是在為您設下陷阱!
我們會做您堅實的後盾,我們願意為您捨命而戰,您萬萬不可以和他們講和啊!」這一次,諾曼第貴族未能成功阻止內戰,亨利一世率領軍隊繼續圍攻布裡奇諾斯,並最終攻下堡壘,隨後又攻下什魯斯伯裡堡壘。羅貝爾不得不繳械投降, 他最終被剝奪爵位並被驅逐出境。加入王室軍隊的英格蘭士兵成功打敗起義反抗的諾曼人,他們的虛榮心得到很大的滿足,然而英格蘭百姓的生活並未因此得到改善。或許,此次戰役讓英格蘭人報復了部分諾曼人,但是最終受益的同樣是諾曼人。儘管亨利一世娶了一位英格蘭女子為妻,儘管諾曼第貴族為他取了綽號來嘲笑他,但是歸根結底,亨利一世的身體裡留著諾曼人的血液。
他最信任的默朗公爵,比其他任何一位諾曼第貴族,都更加仇視英格蘭百姓。民間傳說,瑪蒂爾達建議國王善待英格蘭子民,她被稱為「善良的王后」,但是她的建議似乎並未奏效。在彼得伯勒修道院,有這樣一部英國編年史, 記載著亨利一世和瑪蒂爾達婚後發生在英格蘭的各項歷史事件,前傳中有這樣幾段話:「這一年,苛捐雜稅,英格蘭百姓所面臨的苦難,實在難以言述」「國王所到之處,其隨從任意欺侮當地百姓,殺人放火、無所不為」 在這部編年史中,每一年 都用同樣的詞語描述當時英格蘭「民不聊生」的慘況,而單調的語言又為故事本身蒙上了一 層陰影「1105年,英格蘭百姓苦不堪言,莊稼收成不好,可是政府仍在增加賦稅的力度。
1110年,英格蘭百姓苦不堪言,因為氣候的原因,莊稼收成慘澹,然而國王為準備公主的嫁妝,而增加賦稅的力度」 這位公主,和她的母親同名,也叫瑪蒂爾達,時年五歲,已經被許配給德國皇帝亨利五世。編年史中如此記載,「而這一切,都由英格蘭百姓來承擔。」公主的婚事、亨利一世攻打諾曼第的費用通通壓在英格蘭百姓身上。羅貝爾放棄英格蘭王位之爭後,亨利一世也努力經營兄弟間的和睦關係。此前,羅貝爾前來拜訪亨利一 世,受到熱情款待。羅貝爾是家族中最慷慨大方、最沒有政治抱負的人,亨利一世對 此早有體會。
早前,亨利一世沒有領地,對自己的遺產很不滿,打算攻佔諾曼第的聖米歇爾山時,羅貝爾和威廉二世前去圍攻,最終亨利一世的隊伍缺水被困。亨利一世懇求道:「水是世間所有人共享的,請哥哥們不要剝奪這項權利。」羅貝爾深 受觸動,命令手下為亨利一世的隊伍供水。威廉二世聽聞此事,惱羞成怒,說道:「兄長,雖然您在作戰方面頗有天賦,可您現在卻因為顧念兄弟情義,要給敵人供水,莫非以後還要給他們提供食物嗎?」羅貝爾則反駁道:「難道你讓我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弟弟渴死嗎?他可是我們唯一的弟弟,如果他死了,我們可就沒有其他兄弟了。」 遺憾的是,亨利一世成為英格蘭國王之後,似乎忘記了羅貝爾對他的兄弟情分。
羅貝爾公爵生性單純簡單、缺乏警惕,因此並不擅長料理政事。在諾曼第,濫用職權、秩序混亂的情況屢見不鮮;很多人對羅貝爾的執政表示不滿,然而羅貝爾對此幾乎全無察覺,而在知情之後,性情溫和的他也並未懲處那些公然忤逆之人。此時,他的弟弟亨利一世利用諾曼第內部的混亂,以「調停和斡旋」為名,摻和進來。一開始,他佯裝成「講和者」, 試圖在諾曼第公爵和他的子民之間建立起橋梁;但是,當諾曼第內亂再次發生時,他撕掉了自己偽裝的面具,宣布自己願意為諾曼第子民去對抗諾曼第公爵羅貝爾。
亨利一世勒令羅貝爾接受一定數額的錢財,並放棄諾曼第的統治權。在給羅貝爾的書信中,他這樣寫道:「如今,你雖然擁有諾曼第公爵的頭銜,但是事實上你根本不配統治諾曼第,因為你手下的人通通瞧不起你。」羅貝爾讀了亨利一世的信後,非常憤怒,不肯做出任何妥協。於是,亨利一世準備武裝討伐自己的哥哥羅貝爾。 亨利一世出發去諾曼第前,在英格蘭收繳了大筆稅收作為遠徵的費用。收繳稅收的官員無所不用其極,殘忍地壓榨英格蘭貴族和農民。他們將那些已經一無所有的英格蘭民眾趕出房舍,拆卸房屋的門窗,奪走僅剩的家具;對於那些相對寬裕的英格蘭百姓,他們則冠以莫須有的罪名,英格蘭人出於恐懼,不敢出庭為自己辯護,諾曼人則趁機沒收他 們的財物。
當時的一位史學家說道:「英格蘭人對於諾曼第的惡行早已司空見慣,因為在『徵服者』威廉以及威廉二世執政時,他們也是橫徵暴斂,殘忍地壓迫英格蘭子民。如今,英格蘭子民對諾曼人執政更加不滿、更加憤怒,是因為如今的他們早已一無所有,而 執政者卻仍然不放過他們。」當時的另外一位作家說道:「一些耕種的英格蘭農民出於絕望,來到王宮附近或者是國王出行的地方,把犁扔在國王的面前,以示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