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四‖統一英格蘭的亨利一世去世後,為何一種美食,被後人爭相追捧

2021-02-13 張生全精彩歷史

身為英格蘭諾曼第王朝的亨利一世國王,由於他在位時勵精圖治,對國民和教會都採取了寬仁的政策,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同時他還擊潰外敵,最終統一了英格蘭。因此在歷史上,他又有「賢明者亨利」的美譽。

不過他在統一英格蘭後,並沒有活多久就去世了。他去世後,一種食物被後人爭相追捧,這是怎麼回事呢?

(亨利一世)
說起來,亨利一世其實沒有機會繼承王位。

他是諾曼第王朝首位國王威廉一世的第四子,由於次子理察英年早逝,實際上他就排到了第三,而他的前面是長子羅伯特和次子威廉。

本來,按諾曼第王朝的繼位傳統,長子羅伯特應該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

但是,威廉一世一向偏愛次子威廉,因此他和羅伯特的父子關係一向不睦。

年輕氣盛的羅伯特受到威廉一世的政敵法國國王斐利一世的暗中支持和挑唆,最終引發了叛亂。

就在威廉一世勃然大怒,一邊鎮壓叛亂,一邊發出逮捕羅伯特的命令時,斐利一世卻乘機率軍攻打諾曼第。這讓威廉一世不得不打起精神來應戰,可惜就在他向斐利一世發動反攻的時候,卻在戰場受傷墜馬而亡。

威廉一世臨終前立下遺囑,將王位傳給了次子威廉。

不過,身為長子的羅伯特還是被封為諾曼第公爵,並分得了諾曼第公國,而登上王位的威廉二世則得到了英格蘭王國。

至於亨利,雖然在威廉一世去世的時候,他就近在咫尺,可是他只得到了一些錢財。

在威廉一世去世後,本就不睦的羅伯特和威廉二世兩兄弟發動了激烈的權力之爭。

(威廉一世) 在兩個哥哥為了權力爭得你死我活的時候,亨利卻選擇做了一棵牆頭草。誰強,他便支持誰。因此他的表現讓羅伯特和威廉二世都非常不滿。在進行了7年內戰後,羅伯特和威廉二世達成和解,並籤下了互為繼承人的協議。這樣一來,亨利就更沒有機會成為王位的繼承人了。

1096年,羅伯特為了參加十字軍東徵,把諾曼第公國以一萬馬克抵押給了威廉二世。這就意味著威廉二世在羅伯特出徵的那段時間裡,有權代理諾曼第公國的一切事務。

然而,就在羅伯特結束戰爭回到諾曼第的前一個月,威廉二世在一次狩獵中,被隨從誤殺,當場斃命。

當時,亨利也在狩獵的隊伍中,眼看著威廉二世從馬上跌下去,他迅速佔領了溫徹斯特城堡,並抓住了皇家財政。隨後在一些貴族和教會的支持下,匆匆加冕,成為了新一任國王,是為亨利一世。

之所以亨利一世能順利地登上王位,和威廉二世的統治有著莫大的關係。

原來,威廉二世在位時,他不僅對人民非常殘暴,對教會也多有不敬。甚至還極力主張國人重新信奉猶太教,並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昨天他就很恨他(坎特伯雷主教),今天他更恨他,明天和將來,對他的仇恨將與日俱增。」

再加上威廉二世是個同性戀者,在他的宮殿裡,到處都是穿著綢緞、音柔聲媚的男子,因此大臣們對他也非常不滿。

亨利一世則大不一樣,他不僅四處籠絡人心,還和大主教眉來眼去。所以當威廉二世意外去世後,大家也都極力擁護他登上王位。

(亨利一世登上王位)
亨利一世登上王位後,立刻廢除了威廉二世在位時的一些酷政,轉而以一種和解的姿態,頒布了一些利國益民的仁政,同時又緩解了與教會的矛盾。

此後,亨利一世還擊敗了一直對諾曼第王朝不斷入侵的法國,讓原本分裂的諾曼第公國和英格蘭王國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統一。

至於亨利一世那個倒黴的哥哥羅伯特,則因為不服亨利一世登上王位,發動了戰爭。可惜他實力不濟,再加上他在國民中,又沒有一定的勢力,因此他很快戰敗,被亨利一世囚禁了28年。

亨利一世雖然是一代明君,但他對美食卻總是難抗拒。

1135年,67歲的亨利一世離開了王宮,前往諾曼第視察地方事務。

對於亨利一世來說,諾曼第有一種叫七鰓鰻的鰻魚,那才是他的最愛。

儘管與他同行的醫生一再勸阻他,表示七鰓鰻是涼性食物,食用過量會對他的身體造成傷害。但七鰓鰻的美味,實在讓亨利一世無法抗拒,因此在他飽食了大量的七鰓鰻後,結果引起了消化不良,最終腹脹而死。

亨利一世去世後,維持了20多年平靜生活的英格蘭再次因為王位之爭,發生了內亂。

當然,七鰓鰻雖然放倒了亨利一世,卻因此名聲大振,成為歐洲皇室爭相追捧的美食。以致到現在為止,可憐的七鰓鰻已經到了瀕臨滅絕的地步

(參考史料:《英國君王史》等)

相關焦點

  • 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為何終身不嫁?網友:她有丈夫,叫英格蘭
    在歐洲很少有人不認識伊莉莎白一世,她是英格蘭與愛爾蘭的女王,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伊莉莎白一世統治時期被英國稱之為「黃金時代」,她是都鐸王朝最後一位君王,原因是她一生未嫁。
  • 亨利一世時期的英格蘭——金雀花王朝的前夜
    然而亨利一世即位31年後出現的《國庫卷檔》(The Pipe Rolls)顯示,亨利在憲章外擴大了王權,即嚴格來說憲章沒有被貫徹施行。但是,這一憲章後來經常被亨利二世的特許狀引用和確認,也成為13世紀約翰王籤署《大憲章》的先例。
  • 兄弟鬩牆:帶孝子羅貝爾、威廉二世與亨利一世
    這份難得的和平一直持續到瑪蒂爾達的去世(1083年)。母親去世後,他流亡宮廷之外,並有了幾個私生子,直到父親威廉死亡才回歸。總結一下,羅貝爾對於威廉來講,只能有三個字來形容:帶孝子。 在羅貝爾隨十字軍出徵時,威廉二世於1100年8月在一次打獵中去世。有人懷疑是亨利的陰謀,因為亨利也參與了這一次打獵,且他是威廉死亡的直接獲利者。實際上,威廉二世的屍體倒在原地直到幾天後才被農民發現,而亨利則在得知兄長的死訊後迅速加冕。
  • 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
    丹麥王斯溫去世後,他的兒子克努特娶了諾曼第公主愛瑪。而這個愛瑪公主此前還為埃塞爾雷德誕下兒子。通過與愛瑪公主的聯姻,三個不同的民族聚攏在了一起,國事也逐漸衍生出「家事」的味道。血緣關係使英格蘭、丹麥、諾曼貴族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密,同樣也為三者間的政治混同提供了助力。克努特去世後,他的兩任子嗣分別繼承了英格蘭和丹麥的王。
  • 亨利三世與愛德華一世:男爵戰爭
    失地王約翰的死使得英格蘭的貴族看到了和平的曙光,他們迅速加冕約翰的兒子亨利為國王,這就是亨利三世。被推上王位的亨利三世  同時這些貴族可以作為年幼的亨利三世的執政人,以確保大憲章不被廢除。亨利三世在位時間長達50多年,但是他在政治上幾乎沒有建樹,所以他成為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 西方史:分析新上任的安茹伯爵與亨利一世之間的關係
    這位新的騎士按照習俗沐浴更衣後,亨利一世贈予他一匹西班牙寶馬、一身鎖子甲戰衣和戰靴、繪有金色獅子圖像的盾牌、金制的馬刺、鑲滿寶石的頭盔、一把佩劍以及梣木和普瓦捷鐵製成的長矛。其中,鎖子甲戰衣戰靴可以抵擋所有武器的襲擊,佩劍的刀刃鋒利無比,人們猜測這可能是北方傳說中最厲害的匠人瓦蘭所制。
  • 世界史:分析亨利一世上位以後遭到的對抗
    他們懇請羅貝爾不再耽擱,立即前往英格蘭,爭取自己的合法權利。羅貝爾到達英格蘭時,不少諾曼第男爵和騎士都加入了他的軍隊;與此同時,各位神職人員、普通士兵以及英格蘭百姓則支持亨利一世。英格蘭百姓因為亡國讎恨,內心期望諾曼人的內戰可以持續,亨利一世和羅貝爾公爵最終兩敗俱傷。
  • 瑪蒂爾達,亨利一世的女兒:國王世界的女王
    一個尚未解決的問題是如何傳承英格蘭的諾曼王冠。徵服者本人曾是私生子,他的第二個兒子威廉·魯弗斯接替他作為國王,接著是他最年輕的亨利一世,即使他們的大哥羅伯特·柯瑟斯還活著。似乎英格蘭的諾曼君主將通過特定王朝血統成員中的指定和現實政治的某種組合來選擇,如果競爭失控,這可能會成為一場大屠殺。但是,亨利一世在1135年去世時,過去50年的臨時,根深蒂固的先例引發了危機。
  • 明明是侵略者,卻被英國人尊為開國元勳,威廉一世如何徵服英格蘭
    丹麥王斯溫去世後,他的兒子克努特娶了諾曼第公主愛瑪。而這個愛瑪公主此前還為埃塞爾雷德誕下兒子。通過與愛瑪公主的聯姻,三個不同的民族聚攏在了一起,國事也逐漸衍生出「家事」的味道。血緣關係使英格蘭、丹麥、諾曼貴族之間的關係變得緊密,同樣也為三者間的政治混同提供了助力。 克努特去世後,他的兩任子嗣分別繼承了英格蘭和丹麥的王。
  • ...步都如履薄冰,選擇嫁給英格蘭的童貞女王,都鐸王朝之伊莉莎白一世
    之前說亨利八世是萬惡之源,半點也沒錯,我承認他在集中王權上的突出表現,但他對都鐸王朝的影響是很深遠的,或者說都鐸王朝的結束由他而來。說子嗣稀少或者愛德華六世身體不健康是亨利八世的問題,那也沒什麼證據。畢竟亨八是有一個健康的私生子存在的。但是他的瘋狂求子,不斷的結婚離婚,對他的子嗣來說是一種無法承受的壓迫。
  • 西方史:分析亨利一世出徵諾曼第公園
    埃德加被俘後被帶回英格蘭,亨利一世作為他的侄女婿,賜予他微薄的收入供其維持生存,埃德加最後在英格蘭的鄉村裡孤獨終老。羅貝爾公爵成為俘虜後,命運更加悲 慘。他被人看押在位於威爾斯南海岸的加的夫堡壘,與格羅斯特堡壘隔海相望。
  • 被諾曼徵服的英格蘭,私有土地遭到打擊,威廉一世對英格蘭的影響
    諾曼徵服後,盎格魯-撒克遜貴族有許多人戰死,許多人逃亡海外,留在英國的貴族也大多被威廉一世剝奪了財產。而這些財產和土地,都被威廉分封給追隨其徵戰的諾曼第貴族。到了威廉一世晚年時期,根據王室記載,英格蘭的土地只有8%掌握在盎格魯-撒克遜貴族手中。
  • 華文全球史060《四君主:查理五世、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八世與蘇萊曼一世》
    《四君主:查理五世、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八世與蘇萊曼一世》《四君主:查理五世、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八世與蘇萊曼一世》是歐洲學界普遍認可的權威著作,講述了16世紀歐洲上半期複雜多變的歷史,以哈布斯堡和瓦盧瓦兩個王室爭奪義大利、角逐歐洲霸權為主線,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
  • 從效忠到敵對,威廉一世徵服英格蘭後,英王與法王的矛盾劇增
    公元1066年,諾曼第公爵威廉舉兵西進,在佔領了倫敦城之後正式加冕登基,成為英格蘭新的國王。同時,英格蘭諾曼王朝的歷史也隨之開始。但由於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導致諾曼王朝自成立之日起,英格蘭和法蘭西之間就產生了新的矛盾。那麼在威廉一世徵服了英格蘭之後,英王的身份以及英王和法王的關係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 世界史:論英格蘭作家對諾曼第貴族遭遇船難時的態度
    引言英格蘭作家在講述這起船難時,對船上遭遇不幸的諾曼第貴族沒有任何憐憫之心。在他們看來,此次船難發生時,天氣晴朗,海面平靜,這不是上天的旨意又是什麼呢?他們堅信一種超自然的力量在懲惡揚善。在一封私人信件中,我們看到這樣一段文字:「你看,羅貝爾·德·貝萊姆將謀殺當成家常便飯;你看,華威公爵亨利和他的兒子羅傑有著同樣卑鄙的靈魂;你看國王亨利一世,他屠殺那麼多人,無數次打破自己的誓言,甚至還將自己的親兄弟關押起來或許你會覺得疑惑,既然亨利一世犯下如此罪行,在我的作品中,為何我又大肆讚揚他呢?
  • 亨利一世:拉丁帝國的中興武士
    拉丁帝國開國皇帝鮑德溫一世與許多政權歷史類似,力挽狂瀾的人物適時出現了,那就是鮑德溫一世的兄弟亨利。亨利出生於1176年,是弗蘭德爾伯爵、埃諾伯爵鮑德溫八世的幼子。1201年,亨利追隨兄長鮑德溫參加了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在1203年十字軍圍困拜佔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時,亨利已經成為八位負責圍攻的軍隊統帥之一。
  • 詹姆士一世身為蘇格蘭國王,為何還能夠成為英格蘭國王?
    首先,詹姆士一世與伊莉莎白一世女王的血緣關係很近;其次,詹姆士一世繼位為英格蘭國王,有利於英格蘭兼併蘇格蘭;最後,詹姆士一世的母親是蘇格蘭瑪麗一世女王信奉天主教,詹姆士一世繼承英格蘭王位,很大程度上也在於英格蘭內部新教與天主教勢力達成的妥協。
  • 由英格蘭、威爾斯、蘇格蘭等地組成的英國是一個統一的主權國家嗎
    英格蘭第一次試圖合併蘇格蘭的嘗試至此以失敗告終。此後蘇格蘭和英格蘭分別作為獨立的國家各自發展:1534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進行宗教改革,創立英國國教聖公會。這樣一來英格蘭同仍保持天主教信仰的蘇格蘭之間又出現了宗教意識上的分歧。自從愛德華一世死後蘇格蘭從英格蘭的統治下獨立出來就一直視英格蘭為自己的最大威脅。
  • 亨利八世的六位妻子(上)
    長子去世後,亨利七世的次子亨利(對,還是亨利)成為新的繼承人,凱薩琳的歸屬成為難題。按照約定,凱薩琳本該回到西班牙,然而國王捨不得凱薩琳的豐厚嫁妝,也想維持與西班牙的聯姻關係,便想盡辦法阻止凱薩琳回到西班牙。最終,他成功了。亞瑟死後十四個月,凱薩琳再次訂婚,對象是小她六歲,年僅12歲的新王儲。
  • 英國女王;瑪麗一世、伊莉莎白一世
    一,英國第一位女王——瑪麗一世。瑪麗一世(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1553年7月-1558年11月17日在位)。都鐸王朝的第四任君主,父親是亨利八世,母親是凱薩琳王后,丈夫是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1553年10月1日,瑪麗正式加冕成為英格蘭的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