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籤訂了哪些條約,我國權益受到哪些損害?

2020-12-17 魅力時尚穿搭

隨著帝國主義的發展,二十世紀初各大帝國之間矛盾越來越尖銳,尤其新舊帝國之間圍繞著資源、殖民地的爭奪日益激烈,形成了「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兩大集團,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7月因「塞拉耶佛事件」而全面爆發。1918年11月德國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戰敗而結束。

一戰結束後為爭奪戰後利益及重新瓜分世界,巴黎和會、華盛頓會議相繼召開。其中,巴黎和會於1919年1月召開,經過五個多月的激烈爭奪最終籤訂了《凡爾賽和約》並成立國際聯盟,此後協約國相繼與奧地利、保加利亞、匈牙利、奧斯曼土耳其等籤訂和約,共同構建起所謂的「凡爾賽體系」。

華盛頓會議是在美國建議下召開的,有美國、英國、法國、日本、義大利、荷蘭、比利時、葡萄牙及中國這九個國家參會,主要為解決海軍軍備競賽、遠東及太平洋問題而召開。巴黎和會後,各國矛盾並未解決,尤其是美國、義大利等收穫渺渺,各國矛盾仍然十分尖銳,尤其是海上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各國在遠東及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也日益加深,經美國倡議華盛頓會議於1921年11月在美國華盛頓召開。

華盛頓會議實質上是巴黎和會的繼續,主導這一會議的是美國、英國及日本,1922年2月華盛頓會議結束,在此期間各國籤訂了《四國條約》《五國海軍條約》及《九國公約》,構建了「華盛頓體系」,「華盛頓體系」是「凡爾賽體系」的補充。

《凡爾賽條約》全稱為《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主要目的是限制德國,但由於太過苛刻激發了德國民眾的嚴重不滿,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伏筆。巴黎和會中,我國主要目標是收回德國在山東權益,但日本在英國、法國支持下獲得了德國在山東的全部權益,《凡爾賽條約》嚴重損害了我國利益,北洋政府並未籤訂該約。

《國際聯盟盟約》是《凡爾賽和約》的第一部分,1920年1月國際聯盟正式成立,北洋政府儘管未籤《凡爾賽和約》,但也於1920年6月加入國聯。

奧匈帝國於一戰後解體,1919年9月協約國集團與奧地利籤訂《聖日耳曼昂萊條約》,這標誌著奧匈帝國的正式解散,奧地利承認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獨立,義大利、羅馬尼亞也獲得了部分原奧匈帝國領土。匈牙利與奧地利共同構成奧匈帝國的基礎,匈牙利獨立後為限制匈牙利,協約國集團與匈牙利籤訂了《特裡亞農條約》,匈牙利失去了超過一半的領土和人口。

1919年11月,協約國集團與保加利亞籤訂《納伊條約》,保加利亞割領土各一部給南斯拉夫、羅馬尼亞及希臘,尤其是西色雷斯割讓給希臘後失去了愛琴海出口。奧斯曼土耳其與協約國於1920年8月籤訂《色佛爾條約》,奧斯曼帝國失去超過四分之三的領土,連伊斯坦堡也淪為非軍事區,這遭到了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國民運動的興起並最終在土耳其獨立戰爭中獲勝,土耳其共和國取代奧斯曼帝國,最終與英法等籤訂了相對平等的《洛桑條約》。

《四國條約》由美英日法籤訂,全稱為《關於太平洋區域島嶼屬地和領地的條約》,該條約是為了維護這四個國家在太平洋島嶼利益,損害了我國臺灣及澎湖列島的權益。《五國海軍條約》由美英日法意籤訂,是世界現代史上大國之間籤訂的第一個裁軍協議,美國獲得了與英國同等噸位,日本海軍也受到限制。

《九國公約》全稱為《九國關於中國事件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由美、英、日、法、意、比、葡、中九國籤訂,該條約限制了日本在華權益,但肯定了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機會均等」原則,實際上是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當然,華盛頓會議期間,山東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日本在美、英等國壓力下與北洋政府籤訂了《解決山東懸案的條約》及其附約,我國在山東主權得到恢復,青島也回歸祖國。

相關焦點

  • 終戰日|一戰後各國籤訂了哪些條約,我國權益受到哪些損害?
    隨著帝國主義的發展,二十世紀初各大帝國之間矛盾越來越尖銳,尤其新舊帝國之間圍繞著資源、殖民地的爭奪日益激烈,形成了「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兩大集團,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7月因「塞拉耶佛事件」而全面爆發。1918年11月德國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戰敗而結束。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籤訂的《凡爾賽和約》為什麼成了二戰的導火線?
    1918年11月11日,德國籤署了《貢比涅停戰協議》,意味著第一次世界大戰宣告結束。其中日本的主張是奪取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租借地,中國作為戰勝國,但日本的要求卻還得到滿足,結果我國人民強烈抗議,引發了「五四運動」,中國最終也沒在合約上簽字。 1919年6月28日,德國籤署合約,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正式結束。各方代表為了爭取各自的最大利益,各懷鬼胎,機關算盡,經過不斷的爭吵、角逐和妥協,最終達成了協議。
  • 第一次鴉片戰爭除了《南京條約》,大清還籤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因為從此以後中國在西方國家的強迫下從古代跨入了近代,從封建社會進入了半殖民地社會。而這次戰爭帶給大清朝的痛,還絕不是《南京條約》的恥辱,一大批不平等條約也在這個時期先後籤訂。
  • 凡爾賽條約?各國互相猜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為了削弱德國的勢力重新對於世界進行分割,協約國在巴黎的凡爾賽宮籤訂了《凡爾賽條約》。在條約的制定敲定的過程也被成為巴黎和會,我國在巴黎和會的失敗最終導致了我國的五四運動。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不可一世的德國,這項條約又是如何將強大的德國「元氣」大傷的?這項條約又是如何點燃了德國國民對國家復興的渴望,又是如何引起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下面我們將一一道來:德國總統:「接受沒有勝利的和平」。
  • 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收回了多少權益
    在1917年8月14日宣戰當日,中國政府即發表了郵件檢查令,宣布「所有我國及各國往來郵件,均應分別一律檢查,以昭慎重」。儘管明確「除德奧以外各國,在我國所設郵局,由其自行派員檢查」。但是,這當中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不僅是徹底收回了跟德、奧兩國有關的郵權,而且由於是在「一律檢查」前提下,對「除德奧以外各國」在中國的郵權的讓渡程度就大大降低,性質規定為了由中國授權,並且中國有了進行檢查的最終權利。就「除德奧以外各國」在中國的郵權實際來說,並沒有什麼變化,但性質變了。這是中國近現代史中,郵權在1907年清政府成立郵傳部收回主權行動後,又一次根本性的主權收回行動。
  • 凡爾賽條約的籤訂使第二次世界大戰成為可能
    當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籤署停戰協議時,德國人認為他們接受的是一個不平等條約,是一個恥辱。從戰勝國的領導人抵達法國參加會議的那一刻起,戰後的現實就開始與威爾遜的理想主義觀點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 【世界大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上)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一次世界大戰,究其根源首先是帝國主義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導 致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強烈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 我國近代第一份平等條約,我國第一次和西方大國實現平等外交
    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我國進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之後西方各國的入侵接踵而至,我國也被迫和這些國家籤訂了眾多的不平等條約。從最早的《南京條約》,到後來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我國籤訂了無數的條約。這些條約我國都是處於不平等地位的。
  •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遭到的懲罰多嚴厲?難怪二戰會打起來
    1918年11月11日,世界各國宣布停戰,隨後在巴黎籤署《凡爾賽條約》,德國以戰敗者的身份,接受世界各國的制裁《凡爾賽條約》正式生效於1919年6月28日,它代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徹底結束,也意味著德國苦難的開始。德國身為戰敗者,在談判桌上只能被迫接受各種條款。德國有一個高層對此評價說:誰要是籤署這樣的條約,他的手就會爛掉!
  • 歐戰的旁觀者與參與者:中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導語:前文介紹了中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的態度與應對措施,以及以段祺瑞為首的北洋政府逐步參與一戰的過程,本文將繼續介紹中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發揮的作用。1.北洋政府2.中國在一戰後的處境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協約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協約國的勝利落下了帷幕,戰敗的同盟國被迫籤訂了《凡爾賽條約》《凡爾賽條約》大家都知道在第一次世界爆發之前,歐洲已經在工業革命的影響下,各行各業飛速發展,創造力在那個時候得到了空前的發展,經濟也迅速的發展,取得的成果是比以前的總和還要多,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 第一次世界大戰
    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帝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日本等國。 [7] 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考慮到利害的關係,加入到了協約國方面作戰。
  • 歐戰的旁觀者與參與者:中國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下)
    導語:本文繼續介紹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中國帶來的深遠影響。1. 中國登上國際政治舞臺,參與國際政治中國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前,是一種相對隔絕於世界外部的狀態。,清朝被迫與日本籤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總之在一戰以前,中國在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中沒有建立起平等、正常的外交關係,而是一直處在極度自大與極度自卑兩者不停轉換之間。中國雖然也參與了一部分國際事務,但是一般是與中國相關的事務,而且是或多或少被強迫參與其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時,中國已經進入民國時期,清朝的統治剛剛被推翻。民國在處理外交事務方面明顯比清朝更勝一籌。
  •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宏觀原因: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
    在我們的教科書裡,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書中只會寥寥無幾地提到「塞拉耶佛事件」與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兩個原因。但是對於其他宏觀方面的原因,則少有提及。本文希望從巴爾幹問題與大國聯盟體系這兩方面入手,讓讀者們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產生更為深入的認識。
  • 教案|人教版歷史九下第10課《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
    》的基本內容;掌握第一次大戰後所形成的國際新秩序。圖一中「巴黎和會」的代表有哪些?圖二巴黎和會「三巨頭」指的是誰?這次會議討論的主要問題是什麼?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和圖文漫畫,了解《凡爾賽條約》的主要內容。設問:這是刊登在1921年德國一家雜誌上的漫畫。漫畫中「五頭怪獸」指的是誰?結合《凡爾賽條約》內容,解釋漫畫的含義。提示:「五頭怪獸」指的是英、法、美、意、日。
  • 二戰前,蘇聯與德國為何要籤訂互不侵犯條約
    條約的籤署作為回報,蘇聯將獲得土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當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在不到兩年後的1941年6月22日進攻蘇聯時,該條約被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破壞。1.希特勒為什麼與蘇聯籤訂條約?希特勒意識到,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進行了雙面戰爭,分裂了德國軍隊,削弱了德國的作戰能力。兩國戰爭是德國戰勝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個主要因素。希特勒決心不再犯同樣的錯誤,因此希特勒提前制定了計劃,與蘇聯籤署一項不侵略條約。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到底是受益國還是受害國?真實情況讓人感到...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借「塞拉耶佛事件」首先向塞爾維亞開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一戰的參戰方為同盟國陣營(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和協約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戰爭波及地區: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東、
  • 1939年,為什麼二戰德國和蘇聯會籤訂互不侵犯條約?
    1939年8月23日,二戰德國和蘇聯的代表會晤並籤署了《德國蘇聯互不侵犯條約》,保證兩國不會互相攻擊。通過籤署這項條約,德國將得到保障,不會在即將開始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進行兩場戰爭。條約的籤訂現場作為回報,蘇聯將得到土地,包括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的部分地區。當二戰德國在1941年6月22日,即不到兩年後進攻蘇聯時,該條約被二戰德國撕毀了。一、希特勒為什麼要與蘇聯籤訂條約?
  • 1814年:丹麥作為拿破崙戰爭的失敗者和瑞典籤訂《基爾條約》,割讓挪威予瑞典.
    《基爾條約》是瑞典和丹麥-挪威於1814年1月14日籤訂的條約。
  • 第一次鴉片「戰爭」: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的籤訂
    ▲《南京條約》籤訂現場1841年進攻廣州的英國軍隊,僅有2400人,他們於次年接受的援兵也不超過數千人。歸根結底,清政府向侵略者作出的讓步,絕對無法與這種讓步所帶來的風險相應。致使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代,表現出的軟弱性的原因,既不在於其大炮的陳舊過時(草原人和滿族人,從來就不對火器感興趣;明末在鑄炮領域中做出的努力,未能持續下去),或王師缺乏戰鬥力和紀律性,又不在於其政治局面,或者是很快就由令人生畏的太平天國起義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