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鴉片「戰爭」: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的籤訂

2020-12-15 歷史雜錄

引言

統治階層意識到了一種系統的禁菸政策所代表的危險和困難。由此而產生了中央政權那明顯的猶豫不決,以及在採取措施時的意見不和。在北京共出現了三種傾向:某些朝臣支持徹底禁菸的措施;某些人則主張使進口鴉片合法化;還有人認為合法限制會導致災難,並認為倘無章程條例就會使鴉片地下交易,從而失去其主要利潤。

當1836年進口劇增時,許乃濟為了阻止白銀流出中國和增加國庫收入,建議對進口鴉片課以重稅,並迫使外國人作為回報來購買中國產品(絲綢、棉布、茶葉、瓷器······).在三年之後,全面禁菸派隨著林則徐(1785~1850年)的被重用而取得了勝利,這也可能是因為危險變得更迫在眉睫了。林則徐於1839年被派往廣州,下令沒收了20000箱鴉片,並勒令英國商人在短期內全部離開。

▲林則徐虎門銷煙

在由這些極端措施造成的一種具有爆炸性的氣氛中,英國人先是在珠江口以海盜活動進行襲擾;後來,他們又在浙江沿岸報復,在那裡佔據了舟山群島中的大島定海島;在更靠北方的一些地方,他們又威脅著天津港。中國也不讓步。在增援部隊到達之後,英國人於1841年又恢復了進攻。外國人又重新奪取了珠江港,佔據了廈門、寧波、定海,威脅著杭州和長江下遊地區,而英國艦隊從那裡一直深入到南京。

為了結束這種局面,中國政府接受了談判,籤署了臭名昭著的1842年的《南京條約》,而其長遠的影響無疑要比中國談判官員們當時的預料嚴重得多。照他們看來,英國人的進攻仍然只具有傳統的性質,類似過去外國人犯下的海盜罪行,或者是希望在中國打開市場的遊牧民族的入侵。倭寇海盜的侵擾以及國姓爺的攻擊,都曾威脅過中國沿海諸省和長江下遊地區,而且其程度要比1840~1842年英國人的進攻嚴重得多,況且草原地區的某些入侵也曾經具有更大的破壞性。

▲《南京條約》籤訂現場

1841年進攻廣州的英國軍隊,僅有2400人,他們於次年接受的援兵也不超過數千人。歸根結底,清政府向侵略者作出的讓步,絕對無法與這種讓步所帶來的風險相應。致使中國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代,表現出的軟弱性的原因,既不在於其大炮的陳舊過時(草原人和滿族人,從來就不對火器感興趣;明末在鑄炮領域中做出的努力,未能持續下去),或王師缺乏戰鬥力和紀律性,又不在於其政治局面,或者是很快就由令人生畏的太平天國起義所表現出來的社會危機。

▲第一次鴉片戰爭景象

一個深受繁縟的規章制度之苦、拘泥於細枝末節的政府之腐化與軟弱無力,帝國的過分中央集權,同時又缺乏協調以及過分遙遠的距離(廣州距北京有2000公裡),致使在北京採取的措施太晚了,這無疑才是中華帝國衰弱的主要原因。如果說清政府以投降而告終,那是由於它在英國的進攻尚未開始之前,就在應採取的對策上的優柔寡斷和各持己見。道光皇帝本人既不太熟悉情況,又猶豫不決,對於國庫開銷也表現得很吝嗇。他於1841年派往廣州的欽差自作主張,未待北京同意便接受了撤退中國軍隊、向英國人賠款600萬兩的要求。道光帝開始時被強硬派的支持者林則徐說服,但後來卻傾向於妥協,接著於1841年又決定重新發動進攻。

▲英國人的入侵

為了抵抗外夷而作出的努力,確實是不可低估的,它們包括鑄炮、建造其傳統要上溯到宋代的帶渦輪葉片的戰船、封鎖港口等。此外,於1841年又在廣州地區組成了民團「平英團」,並成功地制止了英國人的盜竊搶劫活動。但是,在19世紀時抵抗外國入侵的最有效手段之一是團練,在當時卻不受各地官府和中央政府的重視,因為他們害怕這些人會倒戈,反對已經建立起來的政權。

南京條約暫時地解決了這些難題。中國讓大英帝國租借香港小島,向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接受廈門、上海、寧波和廣州港對外通商(主要是對進口鴉片開放)。它同時又接受了取消「公行」(該詞自1720年以來便指廣州諸商行的官方聯合會)的壟斷專營權。這種公行本意要配合官府,以調節與外國人的通商活動(包括東南亞、印度洋和歐羅巴),而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要由中國商船來承擔。在1843年的附加條約中,使用了最早的治外法權(英國僑民擺脫了中國的司法權)和最惠國條款(其他國家所獲得的優惠,也將自動地擴大到英國)。

▲清朝商人和英國人

領事權和首批「租界」的建立,打開了第一批缺口,從而使西方列強依靠其軍事和經濟勢力的發展,而對中國實施越來越強大的控制,並且始終都越來越嚴重地限制其獨立和主權。通貨問題由毒品走私引起的衝突和鴉片的輸入(其數量從1820年起,直到1894年日中戰爭前夕,一直不斷增長)產生了直接後果,這一切對於中國的經濟和通貨,都施加了雖不太明顯,卻又是很深刻的影響。把銀幣用作支付手段的做法,在中國一直維持到民國時期(1912~1949年)。這種銀幣經濟受到金幣經濟的挑戰那天起,就造成了中國經濟的衰落,因為中國的經濟變得越來越依賴金幣了。

當黃金的誘惑,對於從歐洲直到印度和美洲的海上大擴張來說,顯示出是決定性因素之一時,中國卻對於這種貴金屬毫不垂涎。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這種金屬在除日本之外的東亞十分稀有,它在中國社會中又無疑被認為具有一種特殊價值,以及國有經濟在中國對於商業市場經濟的絕對統治地位。隨著白銀變得相對豐富和價格穩定,和紙幣不同的是,它和銅錢被同時當作支付手段而在中國確立了權威,並讓人接受了。

▲吸食鴉片的清朝官員

白銀的使用在15~16世紀時,變得很普遍了。進口來自美洲的鷹洋,也於16世紀下半葉,增加了銀錢在廣東和福建的流通量。在中美和南美大量鑄造的銀圓或墨西哥銀比索(Peso),也都出現在廣州和福州,其用途一直沿存到近代。但就在作為中國16世紀末~18世紀末長期富裕之標誌的銀錠增加的同時,白銀的價值與金價相比卻不斷下跌。直至16世紀末葉以前,白銀在日本始終作為東亞主要的貴金屬出口國的整個時代,都保持了其較高的價值(金銀的兌換價為1:4),但它從1575年左右卻貶值了。

1635年,一兩黃金就已值10兩白銀。中國在1820~1825年間,打破了貿易平衡,這與白銀價格在國際市場上新的暴跌是同時發生的;西方列強在19世紀下半葉採取的金本位制,更加速了銀價下跌,當時也恰逢中國經濟最大限度地忍受著貿易競爭,以及侵略者強加給中國的戰爭賠款之苦難。1887年,每兩白銀尚值1.2塊鷹洋,而到1920年僅值0.62塊鷹洋了。就在中國的貨幣於世界市場上貶值的同時,其白銀又於19世紀期間不停地大量外流。儘管鴉片價格下跌(每箱鴉片在1821年前能售出1000~2000圓鷹洋,在1838年後卻只能售700~1000圓了),但中國白銀的外流狀況卻未能好轉,白銀的價格以損害銅錢價格為前提而上升,然而,白銀價格的上漲,給構成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最貧窮階層,帶來了最嚴重的損害。

▲國庫中的白銀

因為正是這些人掌握著大部分銅錢,而他們的稅役卻又是以銀幣為基礎而計算的。我們從這些非常簡單的指數中,就可以得出一種籠統的和權宜性的結論,即正如銀一銅的複本位幣制在中國本土上,促使最落魄階級的地位,向著惡化的方向發展一樣,黃金和白銀的複本位幣制,又迫使中國經濟在19世紀期間崩潰。

結語

這些貨幣機制加速了成為19世紀上半葉特徵的經濟衰退,同時也促進了從1850年左右開始的令人聞風喪膽的大起義。

相關焦點

  • 第一次鴉片戰爭除了《南京條約》,大清還籤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
    第一次鴉片戰爭是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因為從此以後中國在西方國家的強迫下從古代跨入了近代,從封建社會進入了半殖民地社會。而這次戰爭帶給大清朝的痛,還絕不是《南京條約》的恥辱,一大批不平等條約也在這個時期先後籤訂。
  • 古代籤訂條約語言不通,如何進行?有種人不可少,以南京條約為例
    《南京條約》大家應該都不陌生,1840年英國人用毒品鴉片和堅船鐵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然後逼著當時的清政府籤訂了這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任何時候都讓人義憤填膺的事情。不過大家可能會有疑問,英國人寫的南京條約,當時不通洋文的清朝皇室是如何閱覽的呢?
  • 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敗給了英國,為何會與美國籤訂《望廈條約》?
    道光二十年(1840),中英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大清朝以八十萬常備軍的規模,不敵二萬英國遠徵軍。在經過不到一年的交戰,清王朝於1841年1月25日籤訂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並從此打開了中國的大門。
  • 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到底給中國造成了哪些危害?
    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英國在工業革命完成後,一直夢想著向廣大市場的中國輸出的商品,可是,大多賣不出去,英國人在印度大肆種植鴉片,又輸入到中國,為的就是竊取中國的白銀。當時有段話描述鴉片的危害:「請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聞幾個死? 請君莫畏火箭燒,徹夜才燒二三裡。 我所畏者鴉片煙,殺人不計億萬千。」
  • 南京條約的公文中,清政府玩文字遊戲羞辱了英國,英首相氣急敗壞
    第一次鴉片戰爭在現代人看來,是中國近代百年屈辱史的開端,鴉片戰爭以清朝的慘敗告終,以《南京條約》和《虎門條約》這兩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結束。清政府用主權換來了和平,在英國堅船利炮的威脅下選擇了退步,自此以後,西方列強爭先恐後來到中國,要求獲得與英國同等的待遇,逼迫清政府籤訂不平等條約,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對於現代中國人來說,鴉片戰爭的戰敗是極其屈辱的,可對於當時的清廷來說,這次戰敗算不了什麼。
  • 到底是誰給的印度自信,兩次逼迫中國籤訂喪權辱國條約,有一次殺進...
    印度作為英國殖民地的百年間,曾經幫助英國軍隊數次入侵清王朝,歷史上被稱作兩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英國人在兩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的比例很小,大部分部隊的組成來自他當時的殖民地,包括印度以及東南亞各國。其中一部分裝備英軍武器的印度部隊在戰爭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雍正時期與沙俄籤訂的條約,決定了貝加爾湖的歸屬
    聞一多先生曾在創作《七子之歌》時感嘆:「早在康熙籤訂尼布楚條約之時,既已經開始喪權辱國,也是不平等條約的開始」。而關於《尼布楚條約》究竟是平等條約,還是喪權辱國的退讓,網上近年來一直爭論不休,實際上,不僅我們認為尼布楚條約不平等,俄羅斯同樣認為1689年雅克薩之戰後籤訂的這紙條約非常屈辱,認為是由於沙皇政府的懦弱無能,才導致俄羅斯籤訂條約失去了大片土地。
  • 乾隆在位的那年使鴉片大量輸入中國?家賊難防,誰又做了最大幫兇
    鴉片的「變身」 鴉片在我國歷史上名稱記載的變換,其暗暗的也表明著鴉片在人們日常生活扮演角色的變換。 誰還不是個少年,年輕時的鴉片,名聲可遠沒有現在這麼壞。據史學著作《中國鴉片的社會生活》一文中的記載:鴉片早在唐朝時,便已被人用來當做醫用藥物來培養和栽種。
  • 能力和野心撐不起霸業,喪權辱國第一帝大清道光帝的悲哀
    鴉片戰火道光時代,國門不開,英國商人為賺取天價利潤,只能偷偷將鴉片輸入中國。為打開中國國門,英國商艦常常入中國海域挑釁,以期挑起鬥爭。道光十八年有感於鴉片麻痺意志,損害身體,道光決定銷煙,派林則徐為兩廣總督,銷煙虎門。
  • 歷史上的今天丨《辛丑條約》中的巨額戰爭賠款是什麼時候才停止...
    戴高樂當選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5.1971年12月22日,孟加拉共和國建立6.1983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臺億次計算機「銀河」研製成功7.1983年12月22日,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成立8.1994年12月22日,「申根協定」確定生效日期9.2016年12月22日,中國首顆碳衛星發射成功清朝幾乎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一個朝代,與外國侵略者籤訂了很多喪權辱國條約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各國籤訂了哪些條約,我國權益受到哪些損害?
    隨著帝國主義的發展,二十世紀初各大帝國之間矛盾越來越尖銳,尤其新舊帝國之間圍繞著資源、殖民地的爭奪日益激烈,形成了「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兩大集團,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7月因「塞拉耶佛事件」而全面爆發。1918年11月德國正式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戰敗而結束。
  • 康熙皇帝為何要籤訂《尼布楚條約》?這算是清朝喪權辱國的開始嗎
    《尼布楚條約》可以說是清朝歷史上第一個國際條約,籤訂於康熙二十八年。此時的康熙皇帝正值春秋鼎盛的年紀,康熙皇帝自從親政以來已經完成了擒鰲拜,平三藩,收臺灣等創舉。但是東北地區的局勢和北方的準噶爾部首領葛爾丹成為了康熙皇帝心頭大患。
  • 近代第二個通過戰爭手段迫使清朝籤訂不平等條約的國家是哪個?
    近代第一個通過武力迫使清王朝籤訂不平等條約的國家是英國,這大多數人都知道,正是第一次鴉片戰爭驚醒了清王朝的美夢,拉開了中國屈辱近代史的序幕。那麼第二個國家是誰?是法國?俄國?還是美國?都不是,是內陸高山國家尼泊爾。
  • 雍正籤下屈辱條約,10萬平方公裡國土從此丟失,喪權辱國
    但近期有學者認為,雍正有一方面的形象,並不為人所知,帝曾籤下屈辱條約, 10萬平方公裡國土從此丟失,喪權辱國!康熙晚年,諸位皇子能力出眾,出現九子奪嫡的無奈 ,康熙含淚兩度廢掉太子胤礽,最後勝出的,是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帝。
  • 8月29日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籤訂!
    歷史上的今天 2020.8.29 距離全年結束還有124天 1842年8月29日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 清王朝籤下的這些辱國條約,將泱泱中華拖向了長達百年的恥辱深淵
    以至最終泱泱中華要為此背負上各種大大小小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而在這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中,不但要割讓中華固有的領土外,還賠上了天文數字般巨大的賠款。那麼這個昏聵腐敗的清政府主要都籤了些什麼條約又都賠了多少呢?
  • 中國近代籤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及影響
    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到八國聯軍戰爭(1900——1901)的六十多年中,帝國主義強加於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多達數十個。這是帝國主義侵華的歷史罪證,也是舊中國統治者喪權辱國的記錄,中國人民永遠不能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歷史!
  • 英國把鴉片帶來清朝,並且發動侵略,導致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
    在清朝,有著最高權力的慈禧太后也曾吸食過鴉片,而且她吸完且說的第一句話也很讓人無語。清皇朝裡,歷代的皇帝也有對鴉片作出過抵抗,因都沒有好的效果,後來也就放棄了。雖然不能把國內的鴉片都禁了,但在皇宮內實行禁止吸食鴉片,還是能夠做得到的。這名慈禧太后也不例外,她也認識到這鴉片毒品的害處,也對鴉片非常的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