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11月20日,印度百姓從廣播中獲知印度戰敗的消息。據一些老人回憶,當大家聽聞這個消息後,不少人頓時就抱頭痛哭,但是更多的反應是絕望、驚恐,甚至開始有遊行隊伍要求當時的執政者尼赫魯下臺。
這一年發生了什麼?印度入侵中國,結果被打的很慘。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印度三個主力旅被全殲,3個旅喪失戰鬥力, 4個旅被重創,被擊斃的人數多達4800多人,成了俘虜的還有3900多人。
當時尼赫魯可是信心十足,畢竟有人給撐腰嘛,再說武器裝備也不差,民眾還在家坐等好消息呢,哪知這麼費勁心力弄成的一支部隊,居然如此不扛打,印軍當時的反應只有一個字,逃。
就在前一天,尼赫魯接到了戰報,據說看完後他神情都變了,言語也不流利了,很是艱難告訴正在開會的要員們,「印軍在瓦弄前線全線潰敗」。這句話意味著什麼?軍隊有生力量的被大量消耗,國境的安全也面臨極大威脅。
但是令人所料不及的是民眾對這個消息的反應。當時與會現場的議員們就有開始痛哭的,大家的情緒一下子就陷於恐慌中。而不斷逃亡的敗兵又加劇這個情緒的蔓延,在他們看來,很快就會迎來一場進攻,他們此時想的不是回擊,而是保命,連軍長(第4軍)都撇開部隊一個人跑了,那些士兵們該做如何想?
老百姓哪知道前線的真實情況,一看見部隊都紛紛撤離,那些邊境的民眾們也紛紛收拾家當,時刻準備逃。那時官員們也不上班了,甚至監獄都將犯人給放了,於是大家帶著不知所措的情緒四處逃散。這種場景很有點瀕臨末世的感覺,但是現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11月21日,也就是離尼赫魯那個講話不超過24小時,中方鄭重聲明,決定單方面主動停火。也就是說印度民眾幻想了一場不可能發生的「進攻」,他們根深蒂固的腦海中,認為中國還會如他們歷史上所經歷的那般,用武力解決一切。
就有市民(71歲的辛哈,提斯普爾市民)回憶,當時是一片混亂,「到處所見就是逃命」,而一些人趁亂時還摧毀了當地的市政建設。歷史給印度民眾的烙印太深,以至於他們一聽到失敗,就會和之前的「殖民時代」相聯繫,他們萬萬想不到,這件事情的結局就是這麼簡單,和平解決。
那時居然還有不少印度知識分子「配合」,他們不知從哪找到一些中文教材,並且發給大家,說是要隨時準備迎接中國軍隊的接管。這種做法也許在中國人看來,簡直就無法想像,太可笑了,但是若是了解到當時從上到下都瀰漫著一種悲觀、絕望的情緒時,就會覺得這種做法其實挺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