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印軍全線大潰敗,印度散發漢語教材,準備迎接中方接管

2020-12-26 娛樂豬豬君

1962年11月20日,印度百姓從廣播中獲知印度戰敗的消息。據一些老人回憶,當大家聽聞這個消息後,不少人頓時就抱頭痛哭,但是更多的反應是絕望、驚恐,甚至開始有遊行隊伍要求當時的執政者尼赫魯下臺。

這一年發生了什麼?印度入侵中國,結果被打的很慘。也就一個多月的時間,印度三個主力旅被全殲,3個旅喪失戰鬥力, 4個旅被重創,被擊斃的人數多達4800多人,成了俘虜的還有3900多人。

當時尼赫魯可是信心十足,畢竟有人給撐腰嘛,再說武器裝備也不差,民眾還在家坐等好消息呢,哪知這麼費勁心力弄成的一支部隊,居然如此不扛打,印軍當時的反應只有一個字,逃。

就在前一天,尼赫魯接到了戰報,據說看完後他神情都變了,言語也不流利了,很是艱難告訴正在開會的要員們,「印軍在瓦弄前線全線潰敗」。這句話意味著什麼?軍隊有生力量的被大量消耗,國境的安全也面臨極大威脅。

但是令人所料不及的是民眾對這個消息的反應。當時與會現場的議員們就有開始痛哭的,大家的情緒一下子就陷於恐慌中。而不斷逃亡的敗兵又加劇這個情緒的蔓延,在他們看來,很快就會迎來一場進攻,他們此時想的不是回擊,而是保命,連軍長(第4軍)都撇開部隊一個人跑了,那些士兵們該做如何想?

老百姓哪知道前線的真實情況,一看見部隊都紛紛撤離,那些邊境的民眾們也紛紛收拾家當,時刻準備逃。那時官員們也不上班了,甚至監獄都將犯人給放了,於是大家帶著不知所措的情緒四處逃散。這種場景很有點瀕臨末世的感覺,但是現實情況又是如何呢?

11月21日,也就是離尼赫魯那個講話不超過24小時,中方鄭重聲明,決定單方面主動停火。也就是說印度民眾幻想了一場不可能發生的「進攻」,他們根深蒂固的腦海中,認為中國還會如他們歷史上所經歷的那般,用武力解決一切。

就有市民(71歲的辛哈,提斯普爾市民)回憶,當時是一片混亂,「到處所見就是逃命」,而一些人趁亂時還摧毀了當地的市政建設。歷史給印度民眾的烙印太深,以至於他們一聽到失敗,就會和之前的「殖民時代」相聯繫,他們萬萬想不到,這件事情的結局就是這麼簡單,和平解決。

那時居然還有不少印度知識分子「配合」,他們不知從哪找到一些中文教材,並且發給大家,說是要隨時準備迎接中國軍隊的接管。這種做法也許在中國人看來,簡直就無法想像,太可笑了,但是若是了解到當時從上到下都瀰漫著一種悲觀、絕望的情緒時,就會覺得這種做法其實挺可悲。

相關焦點

  • 1962印軍潰敗,尼赫魯心態崩了!印散發中文教材,欲迎接中方接管
    在戰場上面也是這樣,兩軍博弈,勝利的那一方主導失敗那一方的命運,1962年印軍大潰敗,在那之後印度散發中文教材,也準備迎接中方的接管。1962年11月19日,對於印度尼赫魯當局,特別是對於尼赫魯本人來說,這一天他們沒齒難忘,懷著沉重的心情,他們在面臨一個未知的結果,當時對整個印度來說,這一場戰役的失敗成為了扭轉國運的重大轉折。
  • 印軍1962年潰敗,尼赫魯乞求美國軍援,民眾發中文教材等待接管
    印度一直對我西藏地區實行擴張主義,長期從歐美國家進口軍援,企圖染指我西藏地區。而仗著有大國撐腰以及源源不斷的支持,印度領導階層並未將一窮二白起步階段的新中國放在眼裡。最終為1962年兩國邊境線徹底爆發衝突埋下伏筆。
  •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全線崩潰,美大使發給華盛頓的報告充滿絕望
    1962年11月16日,第一階段的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結束,在我軍成功收復了克節朗河以南、達旺河以北、不丹以東、達旺以西等地區的部分領土,殲滅印軍精銳部隊第七旅,俘虜旅長季·普·達爾維準將及其部下後。中方建議雙方和解,避免大規模衝突,各自從實際控制線往後撤軍,脫離接觸,這時印度方面自以為真正的戰爭還未打響。
  • 1962年中印戰爭,印軍全線潰敗,我軍為何不趁機拿下新德裡?
    1962年11月21日,印度外交部收到了一份報紙,報紙的核心板塊是一條來自中國的消息:中國政府宣布單方面中國邊防部隊在中印邊境停火併後撤20公裡。由於當時新德裡已經亂作一團,印度外交部也幾乎癱瘓,他們沒有收到或者說忽略掉了中國政府的聲明,也無法核實這條消息的準確性,於是尼赫魯立即召見了中國駐印大使,在確認了消息屬實之後,尼赫魯只問了一句:你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啊?1962年的中印邊境戰爭是新中國對外戰爭中打得最輕鬆的一次,前後歷時一個月,斃俘印軍將近9000人。
  • 1962年印軍潰敗之際,我軍距新德裡僅三百公裡,為何宣布停火
    馬克斯維爾所描述的就是1962年的中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10月17日印軍首先挑釁,10月20日我軍發起全線反擊。11月20日我軍就把印軍打回到1959年9月7日實際控制線以南。此時,在印軍潰敗之際,勢如破竹的解放軍已經距新德裡僅三百公裡。然而11月21日零時,指揮部卻命令,宣布我軍停火撤退。
  • 1962年中印戰爭,雙方力量損失幾何?印度的損失好慘!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勢如破竹直逼首都,印度有多慘? 1962年的中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勢如破竹直逼首都,印度有多慘?印邊境戰爭,中方稱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國打這場戰爭與抗美援朝類似,同樣都是在國內局面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進行的。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我軍橫掃印軍,打出50年和平!
    對印度的行為,我國態度一開始是冷靜克制的,但是印軍就此以為我國怕了他們,越來越放肆,沒有停下侵略中國邊境的腳步。被印度步步緊逼,中國別無他法,在1962年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打響的時候,中國內憂外患,情況很不樂觀,但解放軍不負眾望,贏得了這場戰爭,狠狠教訓了印度,在軍事和政治上給了印度沉重的一擊,在今天這段歷史無疑是很寶貴的經驗,很有借鑑意義。
  • 1962年中印戰爭,哪些國家給印度遞刀子?西方39國,另加蘇聯
    1962年中印戰爭前因後果3 作者:桅杆 按:1962年的中印戰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962年10月14日,美國偵察發現蘇聯在古巴安置可搭載核武器的飛彈。
  • 1962年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我軍久經戰火,印軍實戰差
    1962年的印度軍隊和中國差距有多大呢? 第一、我軍戰爭經驗豐富,能徵善戰,不是印軍能比的 解放軍的前身是紅軍以及八路軍和新四軍。在1962年,我軍戰士已經經歷了近乎40年的戰火洗禮,我們先後經歷了第一次國共內戰、14年抗日戰爭和第二次國共內戰,抗美援朝戰爭。
  • 中方重返62年控制線 大批裝備在一線陣地集結,印軍陣地西移1公裡
    中印邊界對峙已經持續了整整35天,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印軍向與我國接壤的加拉萬河谷、錫金邦南部、達拉克等實控地區增派了大批武裝力量,規模不亞於1962年的戰前部署。雖然雙方曾舉行過一次會談,但無果而終,未能達成撤兵結束對峙的統一意見。
  • 1962年中印戰爭——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
    1914年英國為擴張其殖民地領土,以不正當的手段與當時的西藏當局秘密換文,炮製了大致以喜瑪拉雅山主脈分水嶺為走向的邊界線,中國的歷屆政府從未予以承認。)。尼赫魯甚至認為,獨立為新生的印度創造了大好時機,印度要建立以自身為盟主的「大印度聯邦」,並以此為基礎躋身世界強國之列。這就是尼赫魯在印度獨立民主運動中萌生的「關於印度的新概念」。
  • 1962年中印戰爭,我軍屢試不爽的穿插戰術,打得印軍無法招架
    表態是表態了,尼赫魯卻沒有認真進行戰爭準備。無論是軍隊動員、武器裝備調配還是全民戰爭動員,都很弱。不打無準備之仗是世界軍事領域的共識,印度以這樣的準備去打仗,無疑先失一招。 而中國方面卻從開始就做了兩手準備。一邊積極爭取和平解決問題,一邊加緊整修入藏公路,增派對印的部隊。
  • 1962年中印戰爭:解放軍摧枯拉朽橫掃印軍,中國打到印度哪裡?
    1757年,英國殖民者大邁步的踏入了印度的土地,還試圖從中印邊境上進入中國,向中國西藏發起侵略,因為英印這樣的侵略擴張行為,加上當時的舊中國政府根本無力顧及邊境防禦,便有了後來中國和印度之間的領土和邊界爭議、爭端。
  • 1962年中印將領對決:「印度戰神」梅農,遇到「現代孫武」劉伯承
    昌都戰役時,尼赫魯指責我軍「入侵」,支持藏軍。1959年,平叛作戰後,尼赫魯指令印軍實施「前進政策」,不斷發生衝突。東線「朗久事件」與西線「空喀山口事件」後,中方實際控制線後撤20公裡,主動與印軍脫離接觸。周總理訪問印度,兩國進行交涉。
  • 印度拒絕撤兵!重演1962年中印戰爭?
    從現有的情況看,印度已經打算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中印邊境對峙地帶繼續耗下去。同時,印度還頻頻試射可攜帶核彈頭的飛彈,展示自己的力量和決心。無論是季節條件和國際背景,都跟1962年中國打響對印自衛反擊戰很相似。那麼,58年後,這裡會發生戰鬥嗎?
  • 爭議在西段,開打在東段:1962年對印反擊策略,規律何在
    1962年,印度在班公湖地區又建立了近40個哨所。同時,印度背棄了雙方1959年「不在麥克馬洪線2英裡範圍內巡邏」的約定,不僅巡邏,還開始沿麥克馬洪線建立哨所,僅1962年上半年就建立了24個哨所。 越界哨所:鑑於局勢持續惡化,中國於1962年9月初恢復了在麥克馬洪線邊界地區的巡邏。
  •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哪來這麼大勇氣?其實和這個國家有很大關係
    1962年中印戰爭,印度哪來這麼大勇氣?其實和這個國家有很大關係1962年,由於印軍的不斷挑釁,中方被迫進行自衛還擊。按理說在50年代抗美援朝一戰,志願軍打出了軍威,奠定了今後的國際地位,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氣魄。
  • 1962年中印戰爭:困擾毛主席十天十夜,沒想通印度為何打中國
    1962年10月8日,印度軍隊公然越過克節朗河,兩天後進攻我軍多處邊防哨所,到20日前後共致我軍邊防戰士死傷47人。印度總理尼赫魯更是於此間10月12日公開發表聲明:要恢復印度領土完整,把中國軍隊從印中兩方的爭議地帶「清除乾淨」。
  •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中國速戰速勝的原因
    有個西山口,印度軍方說我們至少要攻半年,結果一個早上就拿了下來。我們以穿插和偷襲為主,動搖它的後方,前線馬上潰退。印軍說你們不正規,沒有這麼打的。他們是鬍子兵,說中國是娃娃兵。結果,娃娃兵打敗了鬍子兵。3.戰區老百姓踴躍支持。老百姓對西藏有向心力。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傳統習慣邊界線歷史上一直為藏文明覆蓋,被稱為「風流神王」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就出生在麥克馬洪線以南的印控區。
  • 對印自衛反擊戰:1962年發生的那場戰爭,讓印度的國際地位不復存在
    自1951年開始,印度以為中國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朝鮮戰場,就以麥克馬洪線為由,一直蠶食中國領土,到1959年、1960年時小動作更是達到了頂峰,印度以為中國還未從上一場戰爭損耗中恢復過來,想抓緊佔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