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中醫養生不注重「營養」是真的嗎?

2020-12-11 騰訊網

從傳統中醫的角度來說,沒有「營養」這一說,自古人開始,認為食物就是管飽肚子的!吃得多樣就是吃得好了,吃得好,就能繼續勞作,或者生存下去。

營養學是近代西醫學的附帶產物,隨著微觀還原論研究的發展,能夠分析每一種東西的「成分」,而這些成分就叫作營養。

按照中醫理論思想來看,古人如果在飲食上不注重「營養」,那注重什麼呢?

從中醫和傳統中國文化的角度看,更重視「內在」自身的修養。而這個「內在」對應飲食來說,就是食物帶給我們得能量!身體從這些食物裡得到充分得能量,就能維持身體機能的運轉,人就會健康!

這樣看來,中醫上對於飲食,完全是講吸收的問題,而不在乎食物本身有什麼,所以現在很多人說吃青菜是沒有營養的,在中醫來說,這是沒有根據的。

如果身體健康,吸收好,清茶淡飯也足夠養生;假如身體本身不好,吸收不了,那麼補什麼營養都沒用,有些甚至可能會有反效果。

這也正好驗證了中醫有說「虛不受補」的說法。

一般來說,中醫診斷是這樣問:「身體好不好,吸收好不好?」中醫不把責任交給食物,而更著重自身健康與否。

再進一步討論,中醫不重「營養」,但是重「五味」,就是「酸苦甘辛鹹」。五味是各種食物的基本味道,人人都吃,中醫認為「過猶不及」,五味都可以吃,只要不太過就行。

現在有一些養生書強調每一頓飯都要吃「五味」食物、「五色」食物,其實中醫沒有這樣的嚴格要求。中醫養生提倡飲食宜「清淡」,五味都不要濃烈,樸素簡單就是很好的養生飲食方式了。

在飲食上,中醫強調「脾胃」關係,但「脾胃」到底是怎麼工作的呢?

(中醫的脾胃,與西醫解剖學的脾臟胃臟的臟器概念不同呢。)

在中醫來看,當食物進入腸胃裡面了,胃就負責將食物「變熟」,變成「水谷精微」,也就是變成人體的「氣血」、「營養」了。

但是,胃產生了這些氣血、營養以後,如何運行到全身去呢?那就需要「脾」的幫助了。《黃帝內經》指說「脾氣散精」,脾是負責將胃所產生的精氣、氣血、營養,輸送到全身去,負責運輸、疏通的工作。

換句話說,脾和胃的關係,有點像「消化」和「吸收」兩方面的功能,胃負責消化食物,而脾幫助身體去吸收。

《黃帝內經》裡有兩句話說:「思傷脾」、「思則氣結」。當一個人常常思慮過多,則使「脾氣散精」的功能受阻,就是說,儘管胃的消化能力沒有問題,但是脾幫助疏通氣血的能力受阻了,脾氣不能將氣血帶到全身去,那麼自然吸收受阻,造成「不夠營養」的問題。

中醫上說,這就叫「胃不虛而脾虛」、「虛不受補」,或者現代的話可以說「能消化但不能吸收」。

所以說,無論吃什麼,素食也好,肉食也好,順其自然,身體吸收到了,就肯定會夠「營養」的!

雖然說中醫很少用「營養」這個詞,但有「營氣」這個詞可以與此相當。「營氣」即指人體中從飲食水谷所化生的精氣。

《素問·痺論》:「營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於五臟,灑陳於六腑,乃能入於脈也。故循脈上下,貫五臟,絡六腑也。」從此可窺見中國最初「營養學」觀念之一斑。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營氣」就等同於今天說的「營養」了!

相關焦點

  • 喝紅酒真的能養生嗎?一天一杯紅酒真的好嗎?看看專家怎麼說!
    可能在此時有很多小夥伴都會特別的疑惑,那麼人們經常都說紅酒養生,這是事實還是人們經常說的騙局呢?我們都知道,本身中國人就特別的注重養生,尤其是中醫,在每年的秋季中醫對於養生都特別的注重,也會給大家傳遞一系列的養生方式,比如說「冬吃蘿蔔,夏吃薑」等等這些一系列的飲食習慣,都是由於人們特別注重養生而流傳下來的。
  • 漫說中醫|中醫養生精要:順應自然 健行健遠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由關注疾病向重視養生轉變。「養生」一詞最早見於《孟子·離婁下》,但講的是奉養父母。《孟子·盡心下》中「養心莫善於寡慾」,已經談到養生的原則和方法。《莊子》的《養生主》一文,專談養生的要領,強調要順應自然,忘卻情志,不為外物所滯。中醫養生,強調「治未病」。
  • 中醫節氣養生:今日冬至
    冬至陰極一陽生,也正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一年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至這一節氣的到來是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萬物活動趨向休止,以冬眠狀態,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冬至是陽氣初生的第一天,此時人體內陽氣剛剛蓬勃生發,比較弱小,但也是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的節氣。如果在這時精心調養,使其逐漸壯大,來年我們的身體狀態將處於陰陽平衡的最佳狀態。
  • 熱在三伏—中醫養生全攻略
    暑溼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且夏季歸心,而心喜涼,宜食酸,所以夏季應適當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麥製品、李子、桃子、橄欖、菠蘿、芹菜等。中醫注重天人合一,陰陽互補,因此,在夏季人們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儘量不吃辛辣溫燥食物。還要避免生食冷飲過度導致傷及人體內的正氣而誘發疾病。
  • 中醫養生:跺跺腳就可以刺激穴位,堅持1個月,6大好處不請自來
    立足科學理念,傳播營養健康,又到了和友們說健康的時刻,今天要和友們分享的健康話題是中醫養生裡面的跺腳養生,它起源於神秘而古老的跺腳功。為什麼跺腳可以養生?堅持跺腳有什麼好處?跺腳的具體方法又是什麼?趕緊過來看看吧!為什麼跺跺腳可以養生?
  • 媳婦兒是個注重養生的人,一日三餐都搞什麼營養配餐,也不嫌麻煩...
    我問他:「你這不是多此一舉嗎?」他說:「打飯的勺子就一個,這樣可以沾點紅燒肉的湯汁。」老爸:「兒子啊!抽菸對身體有害,你快戒菸吧!」兒子:「你為什麼不戒啊?」老爸:「唉!戒了煙我身體會更糟啊!」兒子:「為什麼?」老爸:「因為你媽聞到煙味就不允許我上床啊!那天和一哥們在路上走 ,突然前面一個女的手舞足蹈,活蹦亂跳的,還滿嘴髒話,跟鬼上身似的。
  • 中醫養生 │ 明朝太醫劉純的養生之道
    "最中國,樂生活",點上方藍字 熙華國學堂 加關注劉純是中醫歷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劉完素的九世孫,明朝太醫,他歷經60多年的實踐,落實「治未病」的理論,總結出一套預防疾病的養生十大要訣,他在《短命條辨》裡說:「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夫正氣衰者有三:過飽,氣惱,不勞。故爾養生者以十條克之。」他健康高壽,享年126歲。他的養生之道值得借鑑。
  • 傳統的健康,中醫,養生,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
    健康,中醫,健身,養生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提出「人人享有健康」,這說明21世紀,在全世界範圍內將出現以預防和保健為主的保健熱。中醫運動養生,五臟六腑,健身氣功,經絡養生。傳統養生學非常強調調理呼吸,從調理呼吸下手來練功夫。為什麼要調理呼吸呢?實際上是要利用胸膈的上下運動來積精累氣,達到陰陽相交的目的。
  • 【中醫養生】吃了這麼多年花生,沒想到這才是最營養的吃法!
    99%的人都不知道,花生發芽營養翻倍,功效驚人!首先明白一點:人工發芽的花生沒有毒,發芽反而會使得花生的營養成分大大增高。花生芽外形酷似豆芽,潔白如玉,比花生營養更多、針對疾病很多,口味更佳。是全家人都能吃的好食物!
  • 【傳統中醫養生篇】春日養生全攻略(精華)
    如果他們真的有「看見」這個空間的能力,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跟我一樣,每天真的會非常忙碌充實。 其實當我們真正停下來、安靜下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我們需要的,真的好簡單、好少。你只需要深度的感知你真正的內在需求,那麼它就在你的生活中,就在點滴中,就在每一個當下,只是需要你真的足夠那麼安靜的去連結和感知真正的自己到底需要什麼?健康到底是什麼?生命到底是什麼?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2020-04-27 1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醫: 有助養生的其他呼吸法
    常聽中醫,增長健康 (114)《黃帝內經》收斂神氣,使肺氣清 雖然他的鼻孔開著,但他全身的氣孔都閉住了,不透氣。所以我們要時常要洗澡,保持皮膚的透氣性。 我們養生要調動皮膚,怎麼調動呢?《山海經》裡邊記載這麼一個故事,有一種動物,它不吃不喝,也不吸氣,不食不寐,還長生。那這個的養生啟示是什麼呢?就是身體的呼吸之法。這個養生方法後來就在道家得到了發展。
  • 中醫養生保健知識來了!趕快學起來
    逮至西周,養生思想進一步發展。周代還設有食醫專門掌管周王與貴族階層的飲食,指導「六飲、六膳、百饈、百醬」等多方面的飲食調理工作,提出飲食調理要與四季氣候相適應;並有了專職主管環境衛生的職官,如「庶氏掌除毒蠱」;「翦氏掌除蠧物.以莽草燻之」;「壺涿氏掌除水蟲」,使水清潔。多吃北豆腐和血豆腐補充營養,適宜減肥和偏食的人群。
  • 國醫大師石仰山:中醫絕不只是養生!不要丟了中醫的「魂」!
    解放周末:中醫發展中的哪些問題讓您憂慮?石仰山:這幾年打著「中醫養生」旗號的偽大師一個接著一個,再加上一些商業廣告的誤導,讓老百姓對中醫產生了一些誤解,比如,總把中醫和養生聯繫在一起,以為中醫就是用來養生的。《黃帝內經》上說:「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 中醫養生重在養氣,「五氣」先調 然後則通
    可見氣的重要性,那麼中醫養生主要就是養氣!中醫強調的以氣養生,是養生之道的一個重要方面,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培養元氣、安靜通氣、心平氣和、寬胃養氣、長嘯舒氣。一、培養元氣元氣為生命之本。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會氣阻傷身。
  • 老人輕信「飢餓養生」每天吃一餐 餓成營養不良
    近日,他不但體重驟降,身體還出現水腫,被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診斷為營養不良。  一個月前,陳爹爹從一場養生講座上得知,如果一個人感到餓的時候,只要一個小時後不進食,身體就會出現一種長壽基因,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有助於長壽。由於患有高血脂,陳爹爹決定嘗試飢餓養生,每天只吃一餐。「中醫有『疾病以減食為湯藥』的說法,適當保持飢餓具有排毒、養生的功效。」
  • 冬吃蘿蔔營養多,搭配這種食材,美味養生功效更上一層樓!
    文丨隴原世家「冬吃蘿蔔夏吃薑」,中醫養生以平衡人體陰陽為基準,而三九天人體氣血趨裡避寒,此時食療養生應注重疏熱通氣、維穩氣血運轉,這樣才能夠達到身體的內外平衡,起到保健和養護身體的作用。而蘿蔔性寒,冬天吃能讓人身體透氣,更易讓人體內外陰陽平衡。
  • 最近發現老公的小秘密,天天喝枸杞茶,真的能養生嗎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重養生,比如早上去晨練晚上在家泡腳,喝茶對於養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因為各種各樣的食材泡成茶葉會帶來許多滋養功效,全方位提升養生的效果。在許多款養生茶中有一種叫做枸杞茶,它能夠為各個年齡段的人們帶來營養元素,同時能夠滋陰補肺,讓人們的容顏煥發出前所未有的光彩,同時還能延緩衰老,增強抵抗力,讓慢性疾病遠離自身,真的可謂好處多多。養生的必備物質之一就是枸杞了,很多人喜歡用枸杞泡水喝來養生,那麼枸杞茶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 山楂:中醫眼中的養生「寶藏」,這幾種養生功效,各個都很出色
    提起山楂大家都不陌生,酸甜的口感,讓人回味無窮,口舌生津。不過,除了誘人的口感之外,小小山楂還有很多養生功效。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又不知道它具體有哪些養生功效。本文,為你詳細盤點。山楂富含多種營養,對應這幾種養生功效,各個都很出色1、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本身雖然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卻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素。它能夠提供機械刺激,刺激胃腸蠕動,促進排便。
  • 拓展中醫保健,促進大眾養生丨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中醫保健...
    ,是弘揚中華民族的中醫文化、中醫保健養生的方法的專業機構。中醫保健養生產業發展專業委員會的任務是讓大眾少生病,不生病,旗下設置了研究發展部,主要負責中醫藥的研發應用和創新技術的開發;教育推广部,主要負責中醫保健養生方法的普及教育;社會服務部,主要負責建立服務大眾的社會化網點;及以郝萬山教授為首的專家顧問團隊4個部門,為造福大眾開展各項工作,把大健康、大衛生產業落到實處;真正做到預防、保健、養生和康復的效果。